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612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7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共计约58课时

1.准备课………………………………………………约2课时

2.位置………………………………………………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1课时

4.认识图形……………………………………………约2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0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5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0课时

9.总复习……………………………………………约4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

【内容标准】

1.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准备。

【教学课时】1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拿出一份礼物——一封小明的信,谈话: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学校里,我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他们还说,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听了这些我可高兴了,非常想学数学,你们想学习数学吗?

好了,今天我先带你们到我们学校看一看吧。

(师出示课本第2页和第3页主体图或让学生看课本主体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

小明的学校是一所美丽的乡中心小学,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相同数量的贴一种)。

1.数数量是1的物体。

教师指红旗问:

有几面红旗?

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答后师在红旗图片旁边板书1)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回答)

2.数其他数量的物体。

(1)教师提出要求:

(师指黑板上其他的图片)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数一数这些物体的数量是多少?

(板书课题:

数一数)用数字几来表示?

写在相应的图片后面。

然后看看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用这个数字来表示。

(2)学生小组内活动,教师参与。

(3)汇报(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在相应的图片后面板书数量。

并答出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用这个数字来表示。

数量是3以上的物体,应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出来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总结出数的快而且不漏的方法。

(4)师:

观察黑板上的物体和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充分回答,根据生回答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字进行排队,教师相应调整图片和数字的位置。

(5)认读数字(顺读、倒读、随便指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数身边物品的数量(请几名代表发言)

2.数物品的个数,然后和相应的数字连线。

3.数一数,在方框里填上相应的数字。

4.根据数字圈出相应数量的图形。

5.把下面各数按顺序连起来,看看像什么?

(小鸡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收获?

说给大家听一听。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故事,对学生渗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及孝敬长辈等思想教育。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述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猪妈妈生了三只猪宝宝,小猪们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让三只小猪自己盖房子过独立的生活。

于是猪大哥盖了一座草房,猪二哥盖了座木房,猪小弟盖了座砖房。

有一天,大灰狼来了,一口气就吹垮了草房,猪大哥赶紧逃到了猪二哥家,大灰狼也赶来了,几下又吹垮了木房,两个猪哥哥又逃到了猪小弟的砖房里。

砖房牢固又结实,大灰狼使尽全身的力气也吹不倒它,只好垂头丧气的走掉了。

经过这件事后两个猪哥哥就请猪小弟帮忙也盖起了新砖房,大灰狼再也不敢找它们的麻烦了。

四只小兔知道了这件事后,也想盖砖房,于是三只小猪都来帮忙,你看这就是它们几个一起盖砖房的情景。

(出示课本主题图或直接让学生看课本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1.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师参与。

2.汇报。

(1)探究“同样多”。

①如学生答出小兔和砖同样多这类问题时,师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小兔和砖同样多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师根据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一一对应,并贴出相应的图片,板书同样多)

②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是同样多的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

(不限制比较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

(2)探究“多”“少”。

①当学生答出小猪比木头少这类问题时,教师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你能用学具一对一摆出来吗?

(小组操作,指名板演)

②学生小组内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交流后请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并说明:

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③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回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组游戏:

每位同学各自摆圆片,然后说说谁和谁比,是同样多还是谁多谁少?

2.说一说生活中关于同样多或谁多谁少的例子。

3.做教科书练习一1至4题。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谁喝得多?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爸爸妈妈在田里干活,丁丁给爸爸妈妈倒水喝,爸爸妈妈喝着丁丁倒的水笑得可开心了,妈妈表扬了丁丁,爸爸还给丁丁出了一道题,问丁丁他们俩谁喝的多?

小朋友你能帮丁丁解答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你表现怎样?

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比多少

 

第三课时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谈话: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请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学生小组内认识袋中的物品(两支铅笔,分别是绿色和花色;两把尺子,分别是蓝色和红色;三根彩带,分别是黄色、紫色和粉色)。

请几名代表发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究长短。

(1)感知长短。

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长短)

(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

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3)反馈练习。

(比长短游戏,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

2.探究高矮。

(1)设置情境,感知高矮。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

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问:

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答后板书:

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得出方法。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游戏。

(给7位同学排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教科书练习一的5题、6题、7题、8题。

2.出示三只高矮不同的小兔图,(一只小兔站在台阶上,另两只没站台阶上)问:

哪只小兔高,哪只小兔矮?

并说出理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3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相对性。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教学安排: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

(愿意。

)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

“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

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

(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

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师: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师:

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想不想知道?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

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

还可能会说:

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师: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

你们想问什么呢?

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3.观察主题图桥上三种车的位置关系,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

(货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货车;货车的后面是大客车,大客车前面货车。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

“前”“后”。

师:

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

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

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

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四、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高兴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前后的知识?

五、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课题:

左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

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

喜欢玩吗?

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

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

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

谁来告诉大家:

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

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

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

(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

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

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

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

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

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

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

请你判断:

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

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

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

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

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

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

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五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内容标准】

《标准》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主要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课时】9课时

1.1~5的认识 2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2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

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

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生:

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主题画:

问:

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

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师:

凡是像这样:

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

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

像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拨一颗珠,问:

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