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669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见习大纲总.docx

临床见习大纲总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大纲目录

1.诊断学见习大纲…………………………2

2.内科学见习大纲…………………………5

3.外科学见习大纲…………………………12

4.妇产科见习大纲…………………………19

5.儿科学见习大纲…………………………24

6.传染病见习大纲…………………………30

7.神经病学见习大纲………………………34

8.精神病学见习大纲………………………39

9.眼科学见习大纲…………………………44

10.耳鼻喉头颈外科见习大纲………………48

11.口腔科学见习大纲………………………52

12.皮肤性病学见习大纲……………………56

 

《诊断学》见习大纲

课程编号:

01080010

课程名称:

诊断学(Diagnostics)

总学时:

108学时

理论学时:

84学时

见习学时:

24学时

教材:

周毅.诊断学.第1版.北京:

北京医学出版社,2012.06

适应专业: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临床见习教学目的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

开设《诊断学》实验及见习课的目的:

1.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断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有机的结合;2.通过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临床见习,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当医生奠定基础;通过大量实验课的开设,以及到临床见习病人,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将所学到的视、触、叩、听基本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查病人。

二、见习课程基本要求

1.带教方法:

(1)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见习带教:

带教老师先准备好病例,学生10-15人一组见习,床旁上课不少于2/3的见习时间。

(2)余下1/3的见习时间带教老师安排:

结合病例讨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讲解CT、MRI、B超、ECG、影像相关的图片,并进行考核和小结等。

2.撰写见习报告:

学生每次见习后要求书写完整病例,由带教的老师批阅后交医院科教科。

三、学时安排

授课内容

授课类型

见习课时

第五章胸廓及肺部检查

见习

2

第六章心脏级血管检查

见习

2

第七章腹部检查

见习

2

第十章神经系统检查

见习

2

第五篇病历书写

见习

1

黄疸查因

PBL

9

呕血

CBL

3

呼吸困难

CBL

3

合计

24

四、考核

1.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占7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30%。

见习和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五、见习基本内容

第五章胸廓及肺部检查

[目的要求]

1.熟悉临床常见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2.了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病种实验室检查项目。

3.熟悉病史采集;接触患者,学会医患沟通。

[见习时数]安排1次,共2节

[见习内容]

1.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心病、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等。

2.见习方法:

学生到医院见习,10-15人一组,学院老师组织,由医院医师带教,重点见习疾病的症状及体征,见习结束后安排时间总结,进行见习考核评分。

3.每次见习课要求写见习报告,由学院带教老师批改记入平时成绩。

第六章心脏级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1.熟悉临床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2.了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病种实验室检查项目。

3.熟悉病史采集;接触患者,学会医患沟通。

[见习时数]安排1次,共2节

[见习内容]

1.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疾病、心包疾病等。

2.见习方法:

学生到医院见习,10-15人一组,学院老师组织,由医院医师带教,重点见习疾病的症状及体征,见习结束后安排时间总结,进行见习考核评分。

3.每次见习课要求写见习报告,由学院带教老师批改记入平时成绩。

第七章腹部检查

[目的要求]

1.熟悉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2.了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病种实验室检查项目。

3.熟悉病史采集;接触患者,学会医患沟通。

[见习时数]安排1次,共2节

[见习内容]

1.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食管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2.见习方法:

学生到医院见习,10-15人一组,学院老师组织,由医院医师带教,重点见习疾病的症状及体征,见习结束后安排时间总结,进行见习考核评分。

3.每次见习课要求写见习报告,由学院带教老师批改记入平时成绩。

第十章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要求]

1.熟悉临床常见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2.了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病种实验室检查项目。

3.熟悉病史采集;接触患者,学会医患沟通。

[见习时数]安排1次,共2节

[见习内容]

1.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重症肌无力、糖尿病、甲亢、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泌尿系统感染、肾炎等。

2.见习方法:

学生到医院见习,10-15人一组,学院老师组织,由医院医师带教,重点见习疾病的症状及体征,见习结束后安排时间总结,进行见习考核评分。

3.每次见习课要求写见习报告,由学院带教老师批改记入平时成绩。

第五篇病历书写

[目的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采集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参考医院对疾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写出完整病历。

2.了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病种实验室检查项目。

3.熟悉病史采集;接触患者,学会医患沟通。

[见习时数]安排1次,共1节

[见习内容]

1.带教老师示范问诊及体格检查。

2.学生2-3人一组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读病历、摘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回校后完成完整病历的书写。

3.一周内以见习医院为单位交给组织见习带教老师批阅。

4.进行过程性评价:

带教老师批阅后选出有代表性完整病历给学生进行信息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纠正的方法。

5.见习书写完整病历,由学院带教老师批阅记分,并作为平时成绩。

6.PBL、CBL教学

黄疸查因

PBL

9

呕血

CBL

3

呼吸困难

CBL

3

合计

15节

《内科学》见习大纲

课程编号:

01010010

课程名称:

内科学(Medicine)

总学时:

198学时

理论学时:

99学时

见习学时:

99学时

教材: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6

适应专业: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见习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临床见习,能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增加临床知识、加强医患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从医素质和临床思维方法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见习课程基本要求

1.带教方法:

(1)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见习带教:

带教老师先准备好病例,学生10-15人一组见习,床旁上课不少于2/3的见习时间。

(2)余下1/3的见习时间带教老师安排:

结合病例讨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讲解CT、MRI、B超、ECG、影像相关的图片,并进行考核和小结等。

2.撰写见习报告:

学生每次见习后要求书写完整病例,由带教的老师批阅后交医院科教科。

三、学时安排

篇目

授课类型

课时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见习

19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见习

26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见习

19

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

见习

10

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见习

11

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见习

8

第八篇风湿性疾病

见习

4

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见习

2

合计

99

四、考核

1.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占7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30%。

见习和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五、见习基本内容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3.了解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7次,每次2-3学时,共19学时。

[见习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

(1)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影像学检查特征。

2.COPD

(1)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2)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3.肺心病

(1)病因、诱因。

(2)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4.支气管哮喘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5.支气管扩张

(1)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2)病理、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性检查。

6.肺部感染

肺炎球菌性肺炎:

重点见习疾病

(1)病因

(2)病理、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抗菌治疗为主)。

其他类型肺炎:

可适当见习。

7.肺结核

(1)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结核病的分类标准。

(2)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诊断程序、鉴别诊断、化疗原则、常用药物及疗程。

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病理和分类。

(2)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辅助检查方法。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10.胸腔积液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3)可安排学生见习胸腔穿刺术。

11.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1)呼吸衰竭分类。

(2)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3)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注意氧疗原则)。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3.了解各种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8次,每次3-4学时,共26学时

[见习内容]

1.慢性心力衰竭

(1)临床表现(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目标、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辅助检查。

2.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及药物治疗。

3.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

(2)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ECG改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ECG改变、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5.原发性高血压

(1)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

(2)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

目的与原则、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3)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治疗原则、降压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6.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病变的临床表现(突出心脏听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7.心肌疾病

(1)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2)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8.急性心包炎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

9.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抗生素)。

10.主动脉夹层:

(1)病因、分型。

(2)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思路、鉴别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3.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6次,每次3-4学时,19学时

[见习内容]

1.急性胃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慢性胃炎

(1)病因、发病机制。

(2)胃镜检查的作用、临床表现、治疗。

3.消化性溃疡

(1)主要病因。

(2)临床表现、特殊溃疡、并发症(重点讲解)、辅助检查(主要是胃镜检查)。

(3)治疗目标及药物治疗方案、疗程。

4.胃癌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胃镜检查。

(3)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早期手术治疗)。

5.炎症性肠病

(1)病理改变。

(2)掌控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目的和药物治疗。

6.克罗恩病

(1)病理改变。

(2)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肠镜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活动期、缓解期)

7.肝硬化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重点讲述失代偿期表现)。

(3)并发症、诊断、治疗。

8.原发性肝癌

(1)病因、病理、转移途径。

(2)临床表现、并发症、AFP检查、影像学检查。

(3)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强调早期手术治疗)。

9.肝性脑病:

(1)肝性脑病病因及发病机理。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10.急性胰腺炎

(1)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2)临床表现、淀粉酶测定、脂肪酶测定。

(3)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11.消化道出血:

(1)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

(2)临床表现、诊断、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标准。

(3)治疗方法。

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3.了解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4次,每次2-3学时,10学时。

[见习内容]

1.慢性肾炎

(1)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并发症和病因。

2.尿路感染

(1)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尿路感染的病因、传染途径、与感染有关因素。

(3)尿路感染的主要实验室检查。

3.慢性肾衰竭

(1)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2)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改、实验室检查。

(3)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4.肾病综合征

(1)病理生理、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3.了解血液系统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4次,每次2-3学时,共11学时

[见习内容]

1.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步骤。

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和防治方法。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4.溶血性贫血的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

5.急性白血病分型、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期与治疗原则。

8.淋巴瘤的分类、临床特征、分期和治疗原则。

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常用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2.熟悉基本的查体方法。

3.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讲课时数]2次,每次4学时,共8学时

[见习内容]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注意药物选择)。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糖尿病:

(1)糖尿病的分型、病因、实验室检查。

(2)糖尿病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

(2)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方法。

(3)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库欣综合征

(1)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2)各种类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病因分类。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手术及药物治疗。

第八篇风湿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3.了解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2次,每次2学时,共4学时。

[见习内容]

1.类风湿性关节炎

(1)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病因、病理。

2.系统性红斑狼疮

(1)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3)实验室检查及病情的判断。

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农药中毒尤其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3.了解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1次,共2学时。

[见习内容]

1.农药中毒

(1)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病因、病理。

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二〇一五年六月

 

《外科学》见习大纲

课程编号:

01020020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总学时:

180

理论学时:

90学时

见习学时:

90学时

教材: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适应专业: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见习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深入病房,亲自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了解各种化验情况和诊断与治疗等,使学生对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原则。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从医素质和临床思维方法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见习课程基本要求

1.带教方法:

(1)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见习带教:

带教老师先准备好病例,学生10-15人一组见习,床旁上课不少于2/3的见习时间。

(2)余下1/3的见习时间带教老师安排:

结合病例讨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讲解CT、MRI、B超、ECG、影像相关的图片,并进行考核和小结等。

2.撰写见习报告:

学生每次见习后要求书写完整病例,由带教的老师批阅后交医院科教科。

三、学时安排

篇目

授课类型

见习课时

第一篇:

绪论

见习

第二篇:

普外科疾病

见习

39

第三篇:

神经外科疾病

见习

6

第四篇:

骨外科疾病

见习

22

第五篇:

胸外科疾病

见习

7

第六篇:

泌尿外科疾病

见习

12

第七篇:

烧伤整形外科疾病

见习

2

第八篇:

手术室见习

见习

2

总计

9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占7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30%。

见习和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五、见习基本内容

第二篇普外科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普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基本的专科查体方法;

3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4熟悉各种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10次,每次3-4学时,本篇共39学时

【见习内容】

1.颈部疾病:

2学时

(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的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2)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

2.乳房疾病:

2学时

(1)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2)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分期和综合治疗原则。

3.腹外疝:

2学时

(1)腹股沟疝的构成、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诊断;

(3)嵌钝性和绞窄性疝的手术处理原则。

4.腹部损伤:

2学时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处理原则,特别是手术指征的掌握。

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2学时

(1)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

6.胃十二指肠疾病:

3学时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

(2)手术原则和常见术式;

(3)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4)胃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7.小肠疾病:

2学时

(1)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8.阑尾疾病:

2学时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的选择;

(3)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9.结、直肠及肛管疾病:

2学时

(1)直肠肛管的检查方法;

(2)直肠指诊的体位、意义;

(3)结、直肠癌的分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10.肝疾病:

2学时

(1)肝脓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2)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11.门静脉高压症:

2学时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原则、断流术与分流术的比较。

12.胆道疾病:

3学时

(1)胆道疾病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2)胆囊、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13.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3学时

(1)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辅助检查;

(2)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及处理原则;

(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术中处理。

14.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学时

各种常见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15.胰腺疾病:

2学时

(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2)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癌和壶腹部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16.总论见习内容

(1)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

1学时

掌握外科各型缺水、钠、钾失衡及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脓毒症、破伤风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输血:

1学时

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

(3)围手术期的处理:

1学时

掌握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的内容及方法。

(4)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1学时

掌握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补充方法及肠外营养的组成、适应症及并发症。

(5)外科感染:

1学时

掌握常见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6)创伤:

1学时

掌握创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各种软组织损伤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开放性损伤的伤口处理原则和清创方法。

第三篇神经外科

【目的要求】

1.熟悉颅脑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基本的专科查体方法;

3.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判读;

4.熟悉各种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和步骤。

【讲课时数】2次,每次3-4学时,共6学时。

【见习内容】

1.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3学时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2)掌握脑疝形成的临床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