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684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docx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

鲍涵

人们要想增强自己的文学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我认为,就必须多多鉴赏文学经典作品、多看多写文学评论文章,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文学评论的写作上多下功夫。

这是我几十年读书写作和教学实践的经历和体验。

大家要我谈谈这个经验体会,并且命题让我作文。

那么,我就不揣冒昧,在这里讲讲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什么是文学作品?

能否为读者提供一套文学经典作品的篇目?

2,怎样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作品要着眼于哪些方面?

3,何谓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的种类、特点有哪些?

4,文学评论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结构成分有哪些?

5,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

6,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是什么、写作技巧有哪些?

7,以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为例,说说初学者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又如何选择角度进行文学评论的写作。

8,文学评论选录。

为加深习作者对文学评论的印象与认识,选录几篇文学评论供研析、仿作。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

能否为读者开列一套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篇目?

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称之为文学作品。

历史上,文学作品分类碎杂,不去说它。

“五四”以后,学者们将其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门类。

本人认为,这种分法比较对路。

现代社会产生了电影、电视,其文字表现形式即是影视剧本,从此,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诞生了,并发展成为当今一种颇具强势的文学艺术种类,就其文学样式和特征而言,可以将其归为戏剧一类。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计其数,其中能被称作经典的毕竟有限。

因为,所谓经典,“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

”(《辞海》第1164页)这是关于经典概念的比较权威的定义。

但什么是“最重要”,又怎样才算是“有指导作用”?

定义中的诠释未免说得又太抽象、太笼统,谁能把握得了?

事实上,衡量经典作品的标准古今中外从未统一,也无法统一。

所以,作品是否经典,只能相对而言。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目前,凡被选作大中小学课文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作品;或者说,历来被文学史、专著类书籍选为代表作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

我觉得,大家可以据此不确定的潜规则,自我认定和选读作品,不必要求他人给予指定或者提供篇目;换句话说,这里,我不能、也无法、更没有必要为读者指定或者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篇目。

二·怎样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文学作品要着眼于哪些方面?

阅读文学作品跟阅读一般文章有些不一样。

这里,先说一说一般文章的阅读方法。

我曾写过一篇东西,就一般文章的阅读方法,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即所谓“文章精读法”。

这个精读法有“三到”、“六问”,不妨展开来讲一讲。

关于一般文章的精读

所谓“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要“三到”,是鲁迅先生的主张和经验之谈。

鲁迅先生指出,“心到”就是读书时,心无旁骛,注意力集中,意识到此刻自己在干什么,实实在在地做到全身心投入;“眼到”好理解,就是眼睛要盯在书面上某个特定的地方,即当下要读的词句;“口到”就是要么朗读,要么默读,值得注意的是,默读只是不像朗读那样读出词句的发音,但读的过程却不能省略,即虽不发出词句读音的声响,却要在嘴上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脑子里留下词句的意念和涵蕴。

我理解,这种无声的读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默读”、“心读”。

由此看来,“三到”的关键是“心到”,心不在焉,则眼看不到,心眼不到,何有“口到”?

三者都不到,岂有“精读”哉?

所谓“六问”,讲的是阅读文章要着眼于文章的六个构成要素,阅读时要分别对其进行质疑,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六问”是精读的实质性步骤,具体作法要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

就一篇文章而论,精读的步骤大体如下:

一问主题是什么?

一篇文章通读之后,读者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目的,想表达什么观点,想阐明什么道理,想抒发什么情感?

等等。

这些问题的答案,纠结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题。

大文章家韩愈在《进学解》中说:

“记事者为提其要,撰言者必鈎其玄。

”这两句话所强调的都是写文章必有用意,用意在于“提要”、“鈎玄”,这“要”和“玄”指的就是所谓文章的主题。

应该说,凡像样的文章都有主题,没有主题的书面文字不叫文章,叫废纸。

跟人一样,人都有灵魂,没有灵魂的躯体不叫人,叫动物,或者植物人。

当代人文理论家周国平先生说,人身上有三种东西是最宝贵的,是人的价值的体现:

一个是生命,一个是头脑,一个是灵魂,其中灵魂最重要。

读书、看文章,我以为,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它的如同人的灵魂一样重要的主题;文章读了之后,还搞不清楚主题是什么,就谈不上读懂了文章。

而主题是隐含在全篇当中、体现在词句之上的,有的明显实在,读者一看便知;有的隐晦曲折,读者不易找到,不认真研究,不“拨皮”、“抽筋”,很难把握文章的实质、内核、精髓即主题。

正因为这样,才需要读者一读再读,反复多遍,仔细推敲,认真研究。

对于经典性的文章,我们的精读尤其应该如此。

这在后面还将说到。

二问材料有哪些?

文章是由材料构成的,好比人体是由皮毛、血肉、骨骼这些物质构成的一样。

构成文章的材料不是人、事、景、物,就是情、理,此外再无别的东西;前者,写进文章里的人、事、景、物比较具体实在,后者情、理之类,比较抽象朦胧;前者属于物质材料,后者属于精神材料;前者是事实材料,后者是理论材料。

精读文章,就必须找出这些构成文章的材料来。

而这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当然,找出这些材料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把握文章的体裁。

以写人、记事、描景、绘物为主的文章是记叙性文章;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文章是抒情性文章;以议论道理为主的文章是议论性文章。

搞清了文章的体裁,就掌握了文章的属性,如同把握了人的性别特征。

这是读书、看文章的又一个要着。

三问结构怎么样?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框架、组合,包括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度、照应,好比人体的大脑、四肢、躯干及其内在的各个成分,例如胸腔、腹腔即躯干部位包裹着的肠子、肚子、心、肝、肺,还有各个部位、各种成分之间的衔接与粘连,亦即关节和韧带,等等。

好的读者应该是文章的“外科医生”,对于文章各个部位的构成及其衔接,应当了如指掌,十分清楚,就像外科医生熟悉人体各部位的构成和组合一样。

我们读书、看文章,除了要了解文章的主题、材料,当然也应了解它的框架组合及结构样式,读到哪儿,就明了到哪儿。

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弄通了文章。

四问语言属哪类?

这里所说的语言就是文章的词句。

文章是由一个一个词语、一个一个句子构成的。

构成文章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好比构成人体的最小的物质单位细胞,而后是其叠加形式的词组、短语、单句、复句。

关于语言问题,我想多说几句。

语言有两类: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文章语言当然是书面语言,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

它集中、荟萃了人们口头语言中的优质、精华,剔除了口头语言中的杂质、糟粕,是写作文章、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

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

准确,是指语言能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显露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鲜明,是指语言要以明确的意思把事物的性质、情状或道理的逻辑、元素明朗而突出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生动,是指语言的运用要灵活、动人,富有形象性、可读性。

此外,文章语言还可能具有含蓄凝练、新鲜多样等特点,有的还具有音乐性。

我们读某本书、看某篇文章,尤其要在其语言上多下功夫,多作研究;看它在语言运用上具备哪些类型和特长,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或不足,甚至要查一查有无“病变”和“癌细胞”。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看”和“精读”。

五问风格又如何?

要读懂文章,还必须研究它风格上的样式和特征,即在写作上所秉持的作风和习惯。

文章的风格,简称“文风”,首先是文字技巧问题。

譬如“简洁”跟驾驭文字的能力有关,“准确”有赖于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并加以辨析和恰当选用。

其次是思想、作风问题。

作者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文章或是感情真挚、朴素中肯、深入浅出、尖锐泼辣,或是装腔作势、鼓弄玄虚、晦涩难懂、满纸陈言。

我们当然喜欢前一类风格,讨厌后一种味道。

一篇文章的格调如何,在精读中有必要弄明白,也比较容易搞清楚。

应该说,文风问题比较复杂,不是这么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出于时间考虑,这里简单提及。

六问题文怎相应?

要做到精读,还有必要搞明白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关系。

而研究文章题目与文章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文章的标题与其主题的关系。

人们在阅读某篇文章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是这篇文章的标题,而后才是它的内容和主题。

我们知道,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

俗话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标题要反映出主题的神韵。

我们还知道,标题与主题之间有四种关系:

一是标题直接点明主题,二是标题间接表现主题,三是标题与主题为问答关系,四是标题折射主题,即标题曲折地表现主题。

阅读时,应当搞清楚所阅读的文章其标题与主题是何种关系,这对把握该文章的全貌和神韵大有帮助。

关于文学作品的精读

文学作品的精读比一般文章的精读复杂,要在一般文章精读的基础上进行,即经过“三到”、“六问”以后,再从一些相关的方面着眼,作更加深入的阅读与研究。

下面,就四大门类文学作品的精读问题分别加以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作品的种类不同则体裁不同,体裁不同,其文面特征自然有所不同,阅读时着眼点和要求也应各有所侧重。

这跟阅读一般文章都要和只是着眼于那六个要素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诗歌作品的阅读鉴赏

何谓诗歌?

古书有言;“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诗歌,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的语言精练,要求以尽可能简洁的语词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且具音乐性,可以配乐吟唱;诗歌蕴含的情感丰富,诗人抒发的感情浓烈;诗歌注重艺术意象或意境的构造,诗人的思想感情也主要通过意象或意境表达出来;诗歌的种类很多,有抒情诗、叙事诗;有格律诗、自由诗;有哲理诗、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讽刺诗,还有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散文诗等。

阅读鉴赏诗歌,首先要着眼于它的语言即诗歌的词句,看其节奏、韵律如何,是否精炼、有音乐性;其次要着眼于它的意象和意境,看其意象和意境的构造与表达方式如何,艺术造诣怎样;还要看诗人情感的抒发力度,是否适度、够味,等等。

这一切是诗歌的特征和表象。

阅读鉴赏诗歌作品,抓住了这些特征和表象方能有效。

关于小说作品的阅读鉴赏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是比较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人物要求典型,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更突出:

二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解决都有赖于情节的设计;三是背景和环境的描绘具体,不受时空限制。

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

或者是第一人称,或者是第三人称,前者,叙述人出现在作品中,参与情节的发展,甚至身为主角,以“我”的视角叙述所见所闻;后者,叙述人不在作品中出现,以第三者的口吻讲故事。

小说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法划分,有长、中、短篇和微型小说,有武侠、推理、历史、神话、言情、科幻小说,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

阅读鉴赏小说作品,要着眼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环境描绘三个方面,看其各有什么特点。

特别要注重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看其是否细致、深刻、典型;也要注重它对故事情节的设计,看其是否完整、曲折、跌宕起伏、有戏剧性和可读性,等等。

阅读时,要逐一加以分析研究,进而获得具体认知,方能提高小说作品的鉴赏水平。

关于戏剧作品的阅读鉴赏

戏剧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样式;用来规定戏剧人物、情节、场景的文学作品叫剧本(含影视剧本)。

由于戏剧是由演员当场表演的艺术,因此人物性格的揭示、故事情节的交代全由人物的语言(包括唱词)和动作来完成,不能依赖叙述人的语言。

同时,当众表演的性质决定了戏剧(含影视)必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戏剧(剧本)中的人物、故事和场景高度集中,精心安排戏剧冲突,对话和唱词高度典型化。

戏剧包括戏曲、歌剧、话剧、舞剧和电影电视剧几类,也常用来专指话剧。

阅读戏剧作品,与阅读小说作品有些相似,着眼点也主要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和故事情节的设计、铺排上。

还有一个着眼点也很一致,就是时空的设计、安排,所不同的是名称、叫法不一样:

小说作品中叫背景、环境,戏剧(剧本)中则称舞台、场景。

阅读时也要予以注意,看其是否合理、适宜、得体。

因为这是两类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都要赖以依托的时空载体,如果设计、安排得不妥当,也有损于艺术作品的质量。

而这一点,在阅读鉴赏叙事性文学作品时,是不能不顾及的。

关于散文作品的阅读鉴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大文学样式。

在四大文学样式中,散文与其它三者的差别显著。

散文不用韵,不分行,跟讲究韵律的诗歌不同;它不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注意人物性格发展,具有完整的情节线索;它也不像戏剧文学那样主要依靠人物对话表现主题。

散文运用相对于韵文的“散行文字”叙事抒情,发表议论,故称散文。

散文的结构十分灵活,无拘无束,兴之所至,无所不能行诸笔端。

但就全篇来看却又是有章可循,线索虽在掩映之间,但并非散乱无序,因此有人说散文章法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

散文的写作可以运用多种手法,记事画景、写人状物、议论抒情常常有机地结合,既能纵横开阖,又能精雕细镂,既能大起大落,又能婉转自然。

散文的种类很多,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寓言、童话、神话、随笔、小品、回忆录、杂文等,举凡文学创作范围内,除诗歌、小说、戏剧外,其它体裁样式大致尽列其中。

阅读散文作品,就要抓住它结构灵活、“形散神聚”的特点,注重它所运用的多种多样的写作手法,从其错综复杂的“形体”中,找到并体味它的神韵,以达鉴赏之目的。

总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主要着眼于作品的体裁样式、具体内容、写作特征和表达技巧。

此外,还应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思想倾向,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味作者的爱憎情感。

这一切似在作品之外,实在作品之中,均属鉴赏之列,应当一并研究。

三,何谓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的种类、特点有哪些?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所作的理智的思考,重点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

(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文学评论的种类,因文学作品种类之多而多,主要有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戏剧评论、散文评论四大类。

本人以为,现今因具强势的理由,可以把影视评论单列一种,从戏剧评论中游离出来。

这样,文学评论就有了五大门类。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

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观念,内容和写作只要紧扣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也不同于读(观)后感。

读(观)后感,顾名思义,是读(观)作品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它可以是读(观)的心得,也可以是对所读(观)作品的中心意思或某一内容的分析,还可以是对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分析,但都仅是分析,而不加评论。

而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作品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但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作品本身。

四,文学评论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结构成分有哪些?

(一)文学评论的内容要点:

1,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主要是分析受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

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义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位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二)文学评论有以下两层结构形式:

1,全文:

总—分—总

2,段内:

叙—析—议

这个内容后面将详细介绍。

(三)文学评论的结构要求:

1,选准一个评论点(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及其作用);

2,不要求联系实际,但可以联系相关文章作比较分析。

(四)评论角度及好标题示例:

1,至情言语即无声—浅析《项脊轩志》的情感艺术

2,精巧的结构,含蓄的语言—《荷塘月色》的结构、语言技巧

3,音韵的和谐美—浅析《荷塘月色》叠字叠词的巧用

五,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是;

1,读懂作品

凡要拿来进行评论的文学作品,动手之前,都必须进行精读,边读边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还可联系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材料,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一般分三步走;从头至尾通读全文,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第二步,对重要部分仔细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印象,把握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特色,初步形成评论观点;第三步,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以致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为写作评论打基础。

2,选准角度

精读了作品之后,评论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选择自己有所研究、有所心得、把握得准确、能够评好的角度,从而确定评论的中心直至主题思想,为评论写作做准备。

初学评论写作的人,一定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结构

动笔之前,要为未来的评论文章安排结构,即精心布局、细致谋篇,包括拟定文章标题、考虑全篇框架、推敲各段大意乃至段首主句,并拟定写作提纲。

文学评论以短为宜,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通常采用“①总—分—②总”、“①总—分”、“分—②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评论总的内容概述出来;“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进行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②总”,就是结尾对评论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按照拟定的提纲,着手进行正式的评论写作了。

这一切,如今都可以借助电脑来展开和完成:

如在电脑上阅读文学作品,在电脑上拟写评论文章的主题、标题,在电脑上安排评论文章的结构、攲定写作提纲,唨电脑上按提纲进行草拟、修改和定稿,等等。

(二)写作评论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写成一般的思想评论。

上面说过,文学评论不同于一Ȭ的思想评论。

它的对象不是焾会上人们的思想闦题,而是文学作品;评论的目的不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而是通过对作品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它不是通过各种各样各个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而是通过来自文学作品本身的材料,紧扣所要阐明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2,不能写成读(观)后感。

直接针对所读(观)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作出的文学评论也不同于读(观)后感,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读(观)后感写的是读(观)各类体裁作品后的主观感受。

它可以是阅读(观赏)的心得,也可以是对所读(观)作品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的分析,但都仅是分析,而不加以评论;文学评论则是客观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

3,不能面面俱到。

评论者要抓住所要评论的作品的闪光点,即作品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

地方或评论者最有感觉的地方进行评论,避免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或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打个比方,用医学上的“微创手术”进行评议较为适宜,否则,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经验告诉我们,选好角度是写好评论的关键所在。

六,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是什么、评论方式有哪些?

(一)写作要求:

1,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对作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注意写法的综合性。

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的过程。

“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及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二)评论方式方法借鉴:

1,社会历史评论法——从文学本质属性及社会性出,发,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论,原则是真实性为第一位。

评价尺度是文学要反映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常见手段:

阶级分析法、传记分析法。

2,结构主义评论法——特征是把评论对象符号化、模型化,以便了解本质规律。

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排斥社会因素。

常见手段:

二元对立原理、作品结构意识探索、结构功能探究。

3,精神分析评论法——吸取心理科学(精神分析法、完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成果。

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心理、人物心理和欣赏心理进行分析,可以说以人为对象。

认为文学评论首要任务是捕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物意识和作者意识。

4,比较文学评论法——一是影响比较,实证性强;二是平行比较,即同一时间而无实际联系的比较。

实质上是一种文学价值和规律的评价和概括。

5,自然科学评论法——主要是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数学方法,如人物形象的性格系统、模糊数学与含蓄等。

上述五种评论方法只能有所借鉴,不可生搬硬套。

(三)评论原则:

一是从客观事实即作家作品出发;

二是把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作为主要尺度;

三是把辨证分析方法和实事求是原则结合起来;

四是判定作品价值要由整体比较来确定。

上述四项原则,评论时须要遵循,但其内容繁多,限于时间,此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