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218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docx

成都市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

成都市2014年高中招生初中毕业语文真题讲稿

特级教师李迪明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zǎo)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xī)息。

C.日晕(yùn)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zhēng)兆。

D.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suì)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níng)重不可逼视的光。

答:

B。

栖(xī)息,栖(qī)息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C.在环境急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至知的真正意义。

D.怒吼着,回漩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答:

A(B物竞天择,C格物致知,D一泻千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C.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D.四川爱乐交响乐团每月举办的免费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的美,带给了成都的广大市民。

答:

A忘乎所以:

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也说“忘其所以”。

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其它都正确。

(B随机应变:

机:

时机,形势。

道家哲学。

比喻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智地应付。

C锲而不舍:

锲:

镂刻;舍:

停止,即不断地镂刻。

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无与伦比:

无:

没有;与:

和;伦:

类,伦比:

类比,匹敌。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答:

C(A主语“故乡”与宾语“成都郫县人”搭配不当。

B一面对两面,前后不能呼应。

D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中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yuānchú,你知道吗?

鹓鶵yuānchú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鸱chī:

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

“你又(固:

本来)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

问题探究:

(本文选自课本九下)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

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实我们所看见的不过是一件事情的表面。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惠子相梁相:

做宰相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

国都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

游玩

D.请循其本本:

本心

答:

D(本:

本源,初始)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鹓鶵其如土石何

B、鹓鶵发于南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拔山倒树而来

D、我知之濠上也辍耕之垄上

答:

B介词,从。

(A代词,它的;语气副词,表反问。

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地。

D代词,代鱼之乐;动词,到)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个文段,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答:

C(“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79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8.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2分)

译文:

(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分)

译文:

答:

(1)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应译出“或”、“代”)

(2)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应译出“从容”“是”)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请在岑参的《逢入京使》和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

答:

(1)己所不欲;濯清涟而不妖;了却君王天下事。

(2)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四、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

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

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

成功是什么?

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

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

成功是怎么来的?

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

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

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

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

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10.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分)

答:

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

(通过每段的开头结尾去提炼出观点)

11.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首先举例方仲永没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面例子(1分),紧接着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1分),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1分),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

(先一反一正,第三点强调,最后一分不难得到)

12.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3分)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B.《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答:

例:

邓稼先在持续的成长中获得巨大成功,他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磨练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

五、作文(60分)

13.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想;小思的《蝉》中,小小躯体里面,生命的执著让人感叹。

生活中,“小”无处不在:

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中考考场作文,四步写成:

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

这里说说这次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今年成都市的中考作文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

两个材料都出自课本,学生不会有陌生感。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见人教版八年级下17课),文中“小小鸭蛋”所代表的是具有地方生活特色的中国风俗,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赞美。

这应该是令人回想的“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

小思的《蝉》(见人教版七年级上18课),写生命的执着,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命题者用这两个材料,只是虚晃一枪,表明他出题是紧扣课本的,“你们得好好读课本”,对此同学们不必去纠缠。

其实,一个根本没读过这两篇课文的人,同样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

要紧的是材料的后半部分:

生活中,“小”无处不在:

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这样一引申,想象空间和写作范围都拓宽了。

至于写作角度,你可以像两篇课文那样在意“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以小见大,从小事小物中发掘出大道理,并把它写深刻;也可以忽略小,舍小求大。

但“小小的”,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它暗示我们还是写以小见大为好。

审好题,立好意,你就可以选材--谋篇布局--展现文采,写出一篇感情真挚的情感文了。

例文1:

小小的空间

  然而,“空间”二字仅仅指的是时间上的宽裕,生活上的自由吗?

  我们不愿意听到家长的叮嘱,我们称之为“唠叨”;我们不愿意接受现行的教育制度,我们称之为“现代科举制度”。

难道我们需要的真的只是“学习空间”,而不是“心灵空间”或者“精神空间”吗?

  为了更合理地支配空间,也就是在空余时间内干些更有价值的事,首先应学合一些基础的知识,牛顿不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比别人看得更远吗?

学会去接受前人的知识,是自己创新的基础。

  让自己的空间更开阔,想到的东西比别人的更深远,就需要同更大的外部空间相接触,学习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绝对和未来社会的需要相左的。

  享受空间的过程,是从接受他人知识到使自己思路开阔的过程,从而不断地增强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游刃有余,实现心灵空间的宽裕,当然这其中离不开自己头脑的思考。

  太阳从山顶上滑去,夕阳将另一半天映得鲜红的;就连正午,太阳火热地追求蔚蓝的时候,也用白云将蓝天掩去一半。

为什么红的、蓝的、鲜的只有一半?

因为太阳给自己留有一半空间,这样,它才能在不满足中一天又一天地出现。

  青春的我们从梦中醒来,用热忱拥抱每一个早晨、中午、傍晚,充实我们的每一天。

但朋友们,请不要将生活填得太满。

弦太紧会断,水太满则滋,人太紧张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

年轻的心需要你留一个小小的空间,让她有一双翱翔的翅膀去搏击长空,让她有一颗勇敢的心向大海冲浪,也让她有一双灵巧的手去编织五彩生活的空间.

  当你太快乐的时候,留一个小小的空间给理智,不要让快乐使你晕眩。

要知道,不幸跟快乐天生就是一对很要好的孪生姊妹。

  当你太狂热的时候,留一个小小的空间给冷静,别让狂热炙化你的咽喉。

要知道,前进需要跳动的心。

  当你太浪漫的时候,留一个小小的空间给现实,别让自己走向干涸的沙漠。

要知道,生命需要时刻洗涤。

  留一个小小的空间吧—当你太劳累的时候,当你太得意的时候,当你太寂寞的时候,当你太苦闷的时候。

毕竟,我们还很年轻,别让年轻的心灵承受太多的压抑,别让单一的情绪占满心灵的空间。

为什么不抽出两分钟来交给空闲呢?

太阳都懂得留一半空间给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留一个小小的空间呢?

也许它会激励我们在这点空间内布入新意,让生活更加完美。

听听音乐,看看大自然,让狂热冷静下来,让悲伤脱离现实,由年轻迈向成熟,给心灵抹平创伤.

  留一个小小的空间给自己吧,哪怕只是那么小小的一点点!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2分)

答:

自然景色,市井景象。

【考意境画面】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2分)

答:

通过问句,写出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考意情感、表达技巧】

注释:

锦江:

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万里桥:

在成都城南。

作者:

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唐代诗人。

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这首

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

赏析: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因为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

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

地兼繁华、幽美之胜。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诗的前两句写郊野景色。

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

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

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

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

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

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

最后说:

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

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

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

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

”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

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张堪,南阳宛人也。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及即位,召拜郎中。

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述果自出,战死城下。

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秋毫无私。

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译:

张堪,南阳宛县人。

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

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

世祖(刘秀)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夸奖他。

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

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

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

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打算退兵。

张堪听说后,赶紧拜见了吴汉。

张堪对吴汉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退兵。

吴汉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故意示弱以引诱敌人。

公孙述果然中计,率兵出城追击,而被斩首于城下。

成都被攻占后,张堪首先派兵占据了城池,然后清查仓库,收其珍宝,没有半点据为己有。

他还慰问、安抚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兴。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

后拜渔阳太守。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

乃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译:

张堪在蜀郡任太守前后两年,刘秀又调任他为骑都尉。

后来他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匈奴曾凭借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大败敌军,边界地区得以安宁太平。

紧接着他又开辟稻田8000多顷,鼓励百姓进行耕种,从而使老百姓逐渐殷实富有。

张堪在渔阳任职八年,匈奴不敢进犯边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蜀郡计掾樊显进曰:

“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帝闻,良久叹息。

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译:

光武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

蜀郡的计吏樊显进言道:

“渔阳太守张堪昔日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他的威名足可以讨伐奸贼。

在以前击败公孙述的时候,珍宝堆积如山,他掌握的财富,足够用来使子孙享受十代。

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刘秀听后,叹息了好久。

(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巧他就病死了,刘秀十分悲哀痛惜他。

颁发诏书,褒扬他的功绩,并赏赐布帛100匹。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志美行厉厉:

严重

B.成都既拔拔:

(被)攻克

C.劝民耕种劝:

鼓励

D.其仁以惠下惠:

施恩

答:

A、严格(人物品格不能用严重)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3分)

译文:

世祖(刘秀)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夸奖他。

(重点词:

微、嘉)

(2)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3分)

译文:

(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巧他就病死了,刘秀十分悲哀痛惜他。

(重点词:

会、悼)

5.从张堪的张堪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请分点概括作答。

(4分)

答:

(1)具有远见;

(2)善于治理;(3)廉洁奉公。

(对一点2分,满分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具体事例。

答:

例一,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例二,祥子干包月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

(应写出情节并概括,举例1分,概括1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

正如谚语所说,机会“先把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个光头让你抓”,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你难抓的瓶身。

以上文字摘自《培根随笔》,这段文字是想告诉读者的道理。

答:

时机易逝,要尽早抓住。

(在事情初起时,把机会抓住,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草木的理想国》自序

阿来

①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

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

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

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

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

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

②是的,我就对观察和记录植物上瘾已经好些年了。

有朋友善意提醒过我,不要玩物丧志,但我倒自得其乐,要往植物王国里继续深入。

文字记录不过瘾了,又添置了相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