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700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重阳节题目.docx

关于重阳节题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重阳节题目

  篇一:

20XX年重阳节抢答赛题目

  20XX年重阳节抢答赛题目

  第一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

答案:

1949年10月1日

  2、20XX年是建党多少周年?

答案:

93周年

  3、我们祖国的全称?

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4、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答案:

56个民族

  5、重阳节又叫什么节答:

登高节

  6、除了登高还含有什么意思答:

思念亲人

  7、关于重阳节起源和什么教派有渊源答:

道教

  8、道教的创始人是?

老子

  9、为什么重阳节登高?

答:

登高有避魔避害避灾和步步高升的意

  思

  10、茱萸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作用答:

理气、止痛,避虫叮咬

  11、重阳节什么时候开始定为老人节答:

1989年

  12、为什么老年人很重视这一天去登高答:

希望强身健体,能够长

  寿

  第二节

  13、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

答案:

北京

  14、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

答案:

960万平方公里

  15、四大佛教名山是?

五台山(山西)、峨眉山(四川)、九华山(安

  徽)、普陀山(浙江)

  16、五岳指的是:

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

  (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它们各具特色,向以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而闻名于世。

  17、中国的四大发明是?

答案: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18、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答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图案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案:

镰刀、锤头

  20、中国的国歌及作者是?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聂耳

  21、正式成为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候选城市是?

  京

  22、20XX年亚运会在哪个国家举办?

韩国

  23、我国西部世界第一高峰是?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4、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汉语

  25、我国最早的文字是?

甲骨文

  26、四大文明古国是:

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第三节

  27、江华县成立的时间?

答案:

1955年

  28、瑶族盘王节的时间是?

答案:

农历10月25日

  29、江华县总人口是多少?

答案:

51万

  30、阳华社区于哪年哪月正式成立?

答案:

20XX年4月

  31、阳华社区内主要街道有哪几条?

(答5条即可)答案:

阳华路、

  寿域路、教师新村、苍松西路、芙蓉园、商贸新城、翠华路、向阳小街、冯乘路、鲤鱼井路

  32、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男方年满22周岁,女方年满

  20周岁。

  篇二:

重阳节手抄报题目范例

  重阳节手抄报题目范例

  九九重阳

  满目青山夕阳红重阳话健康夕阳红无限好夕阳无限好重阳诗文荟萃重阳与秋游

  世界长寿养生福地重阳话尊老晚霞

  重阳习俗漫谈夕阳红

  重阳节

  篇三:

有关重阳节的演讲稿题目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活泼透明的小雨滴携着

  凉意飞奔而来,在这金秋送爽之际,我渐渐嗅到一丝温暖的气息,听到了重阳渐行渐近的脚

  步······

  重阳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人们在重阳节当天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望远。

“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是重阳;“战地黄花分外

  香”亦是重阳。

重阳节寓意为健康长久,中华民族向来又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因此,重

  阳节又被定为老人节。

  今年的老人节将要来临,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我的思绪渐渐回到上年秋

  天······那天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刚进庭院,就看到奶奶伫立在风中瘦小的身躯。

她的

  衣襟随秋风左右摆动,仿佛身子也要随之倾倒似的。

“奶奶!

”我大声喊道。

奶奶转过身,我

  忙走上前去,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风中更显凌乱了,黝黑的脸庞仿佛又多了几条深深的皱纹,

  高高的颧骨使脸显得更消瘦了,我微微有些心疼。

跟随奶奶进了屋,奶奶要洗手为我做饭,我心里一动,要帮奶奶洗手,她几次推却,我

  却执意要洗。

我打来温水,将水潦向奶奶的手,并用手轻轻抚摸着。

奶奶的手指弯曲,手背

  黒黑的,稍稍有些褶皱。

再看手心,几个暗黄色的老茧一下子映入我眼帘,摸上去硬硬的,

  手指上还有好几个小裂纹······这就是我奶奶的手啊,一双历经几十年沧桑的手!

过去的时

  间里,奶奶受了多少苦累,而我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多关心体贴奶奶一些呢?

鼻子已有些发酸,

  我匆匆给奶奶洗完手。

奶奶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脸上写满笑意,紧握着我的手说:

“没事孙女,

  奶奶没事,只要你好好学习,奶奶就很高兴了!

”泪眼朦胧中,我紧咬下唇,狠狠地点头,会

  的奶奶,一定会的!

  现在我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相信奶奶脸上也一定是欣慰的笑。

想起那次洗手,

  我仍是感慨万分,是它使亲情得到了升华。

亲情像一粒休眠的种子,当热情给予其温暖,泪

  水给予其滋润,宽容给予其力量时,它就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悄然萌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虽然说,冉冉时光留不住,老人们终究会老去,但只要我们每天都关心老人,哪怕只是一次

  洗手,一个鼓励的话语,一次满意的微笑,都能够使老人们感动许久,使他们苍老的心灵更

  欢欣,生活更多彩!

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重阳节演讲稿

(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

  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与“久

  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同时秋季也是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

  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

在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

  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莆仙人还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

  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

  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

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

  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

  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

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

  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

  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

  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谢谢!

重阳节演讲稿

(2)各位老师、同学: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树尊老新风国庆节的喜悦还在继续,安静的心情释放着心的微笑。

转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阳节。

自古

  以来,九月九就是思念的节日,古诗有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是古代人

  在重阳节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阳是团圆的日子,因为不能团圆,在外的诗人心中思念家中的

  兄弟亲人,写下了传世的诗歌。

思念之心,字字显露真情。

现在我们国家给重阳节赋于新的

  寓义,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我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

  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

让每个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

有一天

  你我也会老,看看年老的亲人,一晃几十年过去,那也许就是每个人的写照。

老年人也曾经年轻过,有过美丽的青春,有过追求,有着对社会的贡献,当你面对一对

  白发苍苍的老人,翻阅年轻时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动!

美丽的容颜在时光的海中被描绘成

  苍白和皱纹,每一纹,都有深深地爱,当你看到相扶的老人在风景中轻轻走过,笑容绽放在

  慈祥的脸,心中那份感动不能自已;还有那年约六旬的老人身着运动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让

  人羡慕;当然也有流浪在街头的老人,一脸人生的苦涩,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让人不免同情。

人生最美夕阳红,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

  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明理和涵养在时光之海中已深深浸入,没有浮华,没有虚假,只有渴望,想与子孙多点相处的时间,多一些

  相聚的时刻,可以知道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的幸福开心,为每一个亲人祈福。

只要孩子们

  过的好,老人心中就无所牵挂了。

这是老人,让人尊敬的老人。

而年轻人一般不能发现这一

  点,生活的压力大,学习、工作的压力和竞争,让人疲惫,可以认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

  老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当你已经长大的时候,父母也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担忧的

  心时常挂在心头,一句话,一句问候,就能温暖老人的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同学们,记住关

  爱你们的长辈,多陪陪他们,让老人的笑容绽放,别让自己以后在后悔中度日,可以心中无

  憾。

有一天你也会老,想想那会是什么样子,人生是一面镜子,对照人生,尊重老人,爱护

  老人是传统的美德,也是社会的责任。

让老人笑在重阳,笑在每一天。

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

  全天下的老人!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篇二:

关于重阳节的演讲稿《关于重阳节的演讲稿》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陈曼希。

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

  风”.同学们,你们都应该知道重阳节吧!

——对,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曾经学过好几篇

  关于重阳节的诗篇呢!

比如说: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课本里我们知道了,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

  历九月初九。

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

  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汉初

  皇宫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时,民

  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因此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

  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

  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

  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

  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

  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

  (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

  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

  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

  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

  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

尊敬、爱护

  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最近,从

  新闻媒体讨论的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该不该给老人让座?

”“怎样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

  这些活动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塑造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能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大都市的形

  象,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作为生活在这座大城市的我们,更有

  义务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观地说,经过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

  社会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谴责.反省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的学生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又做得怎样?

我不想对你们的过去予以评价.但是,在

  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全体同学是否想到,该如何为我们家的老人或者社会上的老人做

  点什么呢?

希望大家考虑一下.当然,学校政教处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节后作个

  统计,看看我们的立达学生在老人节里为社会、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

  1.初中生作文:

重阳之夜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

  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

  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

  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

  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

  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宁静的傍晚,我独

  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

  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

  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

  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

  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

  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

  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

  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

  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

2.

  初中记事篇:

重阳有感--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秋高气爽直,,天清气爽,又到重阳街头多了为老人服务的小站,报纸电台开始宣传如何敬老爱老,敬老院,颐养院趁势又多

  开了几家.

  大多数为老人服务的小站都是真诚的,也有一部分是趁机销售一些所谓的治疗仪器.这边

  刚免费为老人做了简单的身体测量,那边就忙不叠拿出仪器向老人展示,施展浑身解数,巧舌

  如簧,誓必让老人买下不可.一些单位在重阳那天,肯定会有行动,名为给老人送爱心,实际为单位赚名气,送些不靠谱

  的礼物,诸如视力保健仪之类的,老人用得上用不上可管不得了平时就经常有敬老院虐待老人的事情曝光,但是敬老院还是照样要开的,只是换个名字重

  整旗鼓而已.至于服务质量有没有改进,那就不得而知了.基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家庭都是

  一个小孩的,到我们年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或孩子身处外地,,或工作关系,或自身原因,

  无暇照顾老人,很多人可能都有机会进老人院安度晚年,这样的状况怎么不让人为以后担忧

  呢?

  真正关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

  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经

  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至于单位企业的节日献

  爱心,真正为老人们做点实事,少些沽名钓誉的虚浮吧.

  关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阳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们

  自己.

  3.

  高中记叙文:

重阳节之思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

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

几家约好,把

  吃食端到一桌上。

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

  畅谈,交流情感。

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

  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

  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

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

  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

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

  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

重阳节到来各大

  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

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

  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

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

  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

  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

  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4.

  初中记叙文:

重阳记事“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

哈哈!

早忘记了哦!

”走在中关村市场,不时的询问一些朋友今天重阳节怎么过。

大多的人却陷入了这种惊讶、

  茫然的状态。

说到重阳节我便想起王维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诗句来。

  今天的重阳节,也是第19个老人节。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

  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

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

  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关村广场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报纸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对报纸看的很执着,还不时

  的用笔点点画画。

年轻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

登高是不在话下的,可这位小伙子却

  深深的被失业的圈子套住了。

他对我说这么一句话,“工作都没有,吃饭都是问题了,那还有

  心思登高望远,月饮菊花酒呢?

既是对亲人的思念这时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罢了。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家乡,

  重阳节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

只记得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奶奶就会宰杀自己养的鸡鸭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们前来享用。

其实

  反哺之情,人人都有。

但有多少人能体会此时的父母亲自宰杀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实用意

  呢?

一对坐在家乐福门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爷、老太太,他们携着手,显得无比的亲近。

他们

  对重阳节有这深厚的感情,子女们成天忙于工作,他们只有两个字“理解”。

今天购点好东西,

  晚上等他们回来吃个团员饭。

很多人不知道父亲节,也遗忘了母亲节。

更多的人也淡忘了今

  天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记节。

一句问候,一个不长的电话他们都会会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关村,市场里面忙忙碌碌,气温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觉并不是很舒服。

他们有的

  坐在柜台,有的站着拉客,有的高声吆喝。

等等的。

总之显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阳节,没有带孩子,老人出去溜达啊?

”“哪有时间啊!

工作这么忙,生意又这么惨淡经营的,也没心思。

”这是一位在中关村干

  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说的感到无奈的一句话。

礼拜一,中关村按道理也是一个比较安静的时段。

只是“九九”相对来说有点过于冷淡

  和平静。

我从e世界到海龙,从海龙到科贸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样的平静,也一样的“忙碌”。

  只不见有关“九九重阳”的促销活篇三:

20XX年关于重阳节的演讲稿20XX年关于重阳节的演讲稿1、20XX年关于重阳节的演讲稿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陈曼希。

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同学们,你们都应该知道重阳节吧!

——对,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曾经学过好几篇关于重

  阳节的诗篇呢!

比如说: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课本里我们知道了,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

  初九。

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

  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汉初皇宫中,

  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

  重阳登高的风俗,因此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

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

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

  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

  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

  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  

诗,其中大多数

  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

  阳登高的名篇。

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

  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

  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想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