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药 学 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800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 东 药 学 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 东 药 学 院.docx

《广 东 药 学 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 东 药 学 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 东 药 学 院.docx

广东药学院

编号

 

广东药学院

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申报书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

√专业主要课程□其它

申报类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课程负责人王晖

所属二级学院中药学院(盖章)

所属教研室中药药理学

申报日期2007年5月26日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制

1.课程基本信息及指导思想

课程编号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层次

本/专

授课专业(方向)

授课年度

C03040102

36

18

本科

中药学03、中药制剂03

2005-2006

C04040102

36

18

本科

中药学04、中药资源与开发04、中药学(中药保健方向)04、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04、中药学(中药分析鉴定方向)04、药物制剂(中药制剂方向)04

2006-2007

1-1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定位及建设目标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中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课分总论及个论。

总论重点讲述中药药性药理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中药复方药理、中药药理研究思路。

各论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分类,包括概述和常用药两部分,重点介绍与各类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常用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现代科学内涵,常用中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学基础,了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就和现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与中药功效有关的几种实验方法,为其进一步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主要开展研究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和中药药效毒理研究,探索和确定中药药理学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方法学,丰富及更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中药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制,实现知识、技术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高中药疗效;紧密结合药效学研究,依据中医理论,开展中医动物症候模型的研究,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通过1~2年的建设,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再通过3~5年的奋斗,向省级精品课程迈进。

1-2教育思想观念

课程教育思想观念

本课程教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方法,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基础与应用和实验与临床的结合,突出中药药理学课程中有关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培养,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注意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积极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思想牢固、基本功扎实、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

 

说明:

1、本申报书各项内容阐述时请注意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各表格不够可加页。

2、申报精品课程必须有课程网站,未被评选为精品课程者自动参与优质课程评选。

2.师资队伍

人员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学位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王晖

1964.2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主讲

李明亚

1956.3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主讲

唐春萍

1966.2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主讲

陈艳芬

1977.8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主讲

胡旭光

1974.8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授课教师

龚梦鹃

1983.10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授课教师

2-1

队伍

结构

课程负责人情况介绍

王晖,男,教授,1989~1992年在皖南医学院攻读药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孙瑞元教授(中国数学药理学会的创始人)。

原任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药理教研室副主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现为硕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编委、《广东医学院学报》编委、国家执业药师、中国数学药理学会理事、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多年来,一直是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和省级重点课程---药理学(皮肤药理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王晖教授长期从事皮肤黏膜药理学和数学药理学的研究,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促透剂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灰关联聚类法、TOPSIS、功效函数法等),为促透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研究薄荷醇、冰片等萜类中药对药物经皮肤吸收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发现了它们的新用途―黏膜促透作用,并先后研究了其对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经黏膜吸收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开发黏膜给药发挥全身给药的制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细胞角度研究了薄荷醇的促透机制、毒性作用,克服了当前单纯从形态学方面探讨促透剂机制和毒性的不足,为促透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依据。

本方向近5年获得了多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取得了近百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其中有多篇被国内和国外著名的检索刊物收录),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1完成人),培养研究生8人(5人已毕业,在读3人。

正在申请的专利1项。

毕业的5人中有4人考取了博士生)。

多年来一直承担《药理学》、《药事管理学》、《口腔临床药物学》、《中药药理学》和研究生的《临床药理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情况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占33.3%)、副教授1人(占16.7%)、讲师

2人(占33.3%)、助教1人(占16.7%);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占83.3%),1人为学士

学位(占16.7%);6人中45岁以上的1人,35~45岁的2人,35岁以下的3人,平均年龄37岁,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

2-2

主讲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资格比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教授、副教授每年均为本科生上课,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含

基础药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近3年年均授课时数达36学时。

 

2-3

师德

师风

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获奖情况或者佐证材料,教学事故(差错)情况

陈艳芬老师2005年度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广东药学院二等奖、中药学院一等奖。

龚梦鹃老师2006年度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中药学院三等奖。

 

2-4

教学

研究

与学

术水

获教学成果奖、教改立项、发表论文情况

2006年对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中药药理学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立项情况如下:

唐春萍:

中药药理学网络课堂建设,获学院资助2000元。

唐春萍:

中药药理学多媒体课件,获学院资助3000元。

胡旭光:

中药药理学综合实验的探索研究,获学院资助1000元。

陈艳芬:

中药药理学试题库建设,获学院资助1000元。

 

发表论文:

见附页。

 

2-5

师资

培养

师资培养计划及培养效果

对师资的培养主要采用在职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法。

在职培养:

对现有教师鼓励和支持其攻读学位,分次送到相关重点院校和研究所(院)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获得先进理念的灌输。

外部引进:

从本校优秀的应届研究生当中选留若干名,一方面充实教学队伍,另一方面保证科研项目和研究方向的连续性和深入发展。

同时海纳百川,广招英才,一方面招聘优秀人才来工作;另一方面采用客座教授的形式,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共同申报高级别的课题,促进教研室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引进教授1名,有2位年轻教师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接纳了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的1名应届硕士生。

其中陈艳芬老师还被选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

对象。

2名教授均为中药药理学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3.课程教学

3-1

教学

大纲

修订教学大纲情况:

根据《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和我校招生专业的不同,我们及时修订了教学大纲,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3-2

教学内容

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情况:

1、参与编写《中药药理学》教材和参考书:

正在参与编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了《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等教学参考书。

2、培养学生创新性实验技能:

根据教育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应用取得良效,使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生科研活动对学习兴趣浓厚、基础较好的同学成立中药药理学科研兴趣小组,对他们从科研思维、科研查新、科研设计、科研方法诸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并撰写研究论文,以便为他们求得更高层次深造提供基础条件。

3-3

教学

方法

与手

开展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CAI课件情况及效果

在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进PBL教学方法,如根据中药药理学

的课程特点,通过药物功效主治的介绍,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药物可能具有的药理作用,使

学生的课堂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验课教学中,事先设置问题,

如某药可能具有抑制疼痛的作用,让同学们去设计一个镇痛的动物实验方法,包括如何设

计剂量、如何给药、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结果如何表达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

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所有教师在理论课授课中均能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

陈艳芬老师获得过学校

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的二等奖,龚梦鹃老师06年获得了中药学院授课比赛三等奖。

3-4

实验

教学

实验教学情况及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成效

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能配合理论教学,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知

识,并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既有一定理论水

平又具有较强实验技术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自己事先

预习实验讲义,弄懂每一步骤的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指导。

教师在实验课中帮助学生解决实

验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以往选用的实验教材与我室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相符合,所以2006年本教研室组织各位

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反复的预试、讨论修改,编写了适合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中

药药理与药理实验指导》。

为了激发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技能,我们除了

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根据学生已进入高年级学习的特点,我们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

生安排到教研室的有关科研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

2006年唐春萍老师和胡旭光

老师分别指导学生申报了3项院级学生科技项目,胡旭光老师和唐春萍老师指导的学生论文

分别获得省“挑战杯”2等奖和3等奖。

3-5

教学

辅助

环节

课后辅助、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每次理论教学完成后,我们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复习,对学生在学

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除了在上班时间给予解答,还将老师的电子信箱告知学生,让他们遇

到问题直接和老师沟通。

及时认真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同学指出。

3-6

命题

及考

改卷、命题、试题质量、试题分析、考试内容、方法改革等情况:

试卷的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占25%,

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改卷采用流水作业形式进行,并对考试结果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和试题难

易度评价。

在实验教学的考试中,增加了基本操作的考试,并将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方案作为

评分依据之一,使学生的成绩更客观和科学。

4.教学管理

4-1

课程

建设

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制定及执行情况

本门课程已制订了比较具体的建设规划,并基本按规划要求在执行。

如在教师培养中,

已同意陈艳芬老师作为访问学者出去进修学习。

4-2

教学文件管理

各类教学文件管理情况

对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教务处等部门的教学文件均有妥善管理。

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试讲制度、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都认真执行。

4-3

教研

活动

教研室集中备课等教研活动情况

本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注重教研活动。

对青年教师有试讲制度,要求每位青年

教师在上新内容之前,都需要试讲;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一般1~2周1次;青年教师

要求参加听课活动,不但听本教研室老师课,也可听本院其他教研室老师的课,学习老教

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

5.教学条件

5-1

教材

及相

关材

主编参编教材、教材选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或清单等情况

李明亚教授参编教材:

1.李明亚副主编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李明亚编委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药物治疗学》供药学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王晖教授参编教材:

1.《实验动物学》(编委).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

2.《药理学》(编委),中国医药出版社,第一版,2006

3.《临床药理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中),第一版,2007

唐春萍副教授参编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印刷中),2007

5-2

课程

网站

课程网站建设、网站内容、更新、访问量、效果等情况

正在建设中

网站路径:

http:

//

上网资源:

(请在□内打√,其它资源请注明)

□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

其它

下一步网站建设计划

6.教学效果

6-1

质量

评估

教学质量评价情况

2004年以来,教师教学质量理论评价结果均为优秀。

陈艳芬老师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理论评价中评为优秀。

唐春萍老师在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理论评价中评为优秀。

6-2

学生

反馈

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

学生对中药药理学课程评价良好。

7.课程特色

综述本课程的特色

1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原理的科学。

在进行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时,必须注重有关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培养,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2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中药药理学以其学科属性即属于中医药学范围,与中医药学各领域有着广泛紧密的联系,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必须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注意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结合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选择一些中西医结合较好、临床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资料丰富的中药或方剂,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组方用药,中药的现代理论知识,重点讲授中药或复方的药理作用及作用原理。

同时不断补充比较成熟的中药药性理论、复方药理、中药毒理、中药药动学等内容,以充实、完善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内容。

3实践教学环节中药药理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验证并理解中

医药的基本理论。

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并增加实验设计课。

要求学生按照中医药学基本理论,

考虑和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采用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

从单纯中药药效学研究发展到作用机理、拆方、配伍、药物动力学以及临床药理学的广泛研究和探

讨,把中医药的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

8.课程建设计划

若本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未来三年的课程建设目标、计划、措施等

建设目标和计划:

通过3年的努力,使中药药理学教研室的教师队伍能达到10~13人,满足学校扩招后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在职称结构方面,教授达到2~3人,副教授达到3~5人,讲师4~5人,助教2~3人;在学历结构方面,硕士以上学历占90%,其中具博士学位的占60%左右;在年龄结构方面,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80%左右,从而建设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强、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有若干名教师在某一领域能达到国内比较知名的程度。

具体表现在

1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

2所有教师都能独立承担响应的教学任务,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所有教师都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5年内能有5~7项教学研究课题,公开发表8~10篇教学研究论文,参编或主编全国教材3~5本。

4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都能获得厅局级以上的课题,正高的教师争取得到国家自然基金1~2项资助。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篇左右,其中70%~80%应在核心期刊发表。

建设措施:

1.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加强创造思维的培养,不仅要介绍知识,还要介绍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启示,让学生从科学大师的科学活动中学习其发现问题的品质和技巧。

有目的的从方法论的角度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普遍提高全体同学分析能力;利用课堂讨论、实习、辅导等教学环节,因材施教,重点培养。

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科联系提高整体素质在中药药理学的讲授与学习中,以其它基础课程为支撑,以临床应用为目的,并结合专业特点,适度增加中药新药研究的内容,开设专题讲座或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国内外新药研制的情况、我国新药发展战略以及药理工作在新药研制中的作用等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以符合中药药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课外论文,让学生写一些小专论、文献综述、新进展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等)得到锻炼。

4.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目前中药药理学考试方法大多数采用名词解释、是非、填空、选择、问答等,这些题型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死记硬背的内容多,灵活应用的内容少,不易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在考题中增加综合分析性较强的题目,用实验设计考查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对辅修中药药理学的学生开始采用开卷的考试方法等。

5.强化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学期开始制定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进行总结。

教学管理涉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有集体备课制度,新教师试讲制度;有课时计划,教学进度计划,以统一教学要求,备课讲稿逐年要有新内容增补、更新:

考试试卷按大纲要求出题,并逐步建立试题库,进行教考分离;按照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进行流水阅卷,评分公正合理,试卷批改结束后及时作试卷分析。

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效地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转。

6.重视中药药理学基础与应用的科学研究科研可促进学术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学科综合实力,同时可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

因此将积极鼓励与支持教师进行中药药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研究。

 

附页:

科研论文(04年以来)

王晖

1冯小龙,王晖.氮酮对皮肤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中国药房,2004;15(3):

149

2蔡伟明,王晖,等.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促透作用的比较.中南药学,2004;2

(2):

83

3龙有明,陈垦,王晖,等.大鼠Crohn病模型的MPO、SOD、MDA的测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2

(2):

9-11.

4王晖,李昕,许碧莲.灰关联聚类法对几种促透剂促透效果的综合评价.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

417-419.

5杨名诗,陈垦,龙友明,王晖.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中的表达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3):

271

6李昕,王晖.皮肤和粘膜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

(2):

172

7郑吉顺,陈垦,王晖.分次大剂量L-精氨酸腹腔内注射致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的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6):

707

8龙友明,陈垦,兰雷,王晖.大鼠Crohn病模型制备的改进.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

(1):

4

9王念林,陈垦,王晖.活体实验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选择.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

(2):

125

10陈垦,龙友明,兰雷,郑吉顺,王晖.大鼠急性肠炎早期核因子-κB活化以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的抗炎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

(2):

184

11陈垦,郑吉顺,龙友明,王晖,林振和.核因子-κB在L-精氨酸所致小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早期发病中的作用探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4):

371~374

12兰雷,陈垦,王晖.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7):

1322

13冷扬.王晖.盐酸川芎嗪在3种SPF动物皮肤上的透过作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5):

276

14王颖彦,黄韧,王晖.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及其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3).249-252

15李国明,陈群,王晖,陈军剑.霉克舒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04;24(5):

56~58

16陈丽,王晖.皮肤毒理学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12).

17王振超,黄壮雄,许建鹏,陈英,郑丽燕,王晖.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小型猪皮肤长程涂布的毒性观察.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6):

563-565

18李昕,王晖.药物吸收促进剂的毒性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

(1):

51~55

19王晖,李昕,李国明.硝酸咪康唑乳浊液和环包物的药效及刺激性比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

(2):

146~147

20张志,王晖.啮齿类实验动物垫料的选择和消毒.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12):

37~38,67

21张瑞涛,王晖.透皮给药系统促渗方法研究的进展.中南药学,2005;3

(1):

46~49

22兰雷,陈垦,王念林,王晖,龙友明.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中华消化杂志,2005;25

(1):

45~46

23王念林,陈垦,龙友明,兰雷,刘学进,王晖.核因子-κB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胰腺病学,2005;(5):

93~96

24李志东,王晖,等.替硝唑经BALB/c裸小鼠和SD大鼠透皮吸收及贮库效应的比较研究.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3):

10~12

25兰雷,陈垦,龙友明,王晖.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胃肠病学,2005;10(3):

157~160

26宋泽庆,陈衡华,姚卫民,梁标,王晖.砒石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