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818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人民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人民版

【世纪金榜】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2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人民版选修3

1.(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怀民哥和高桥君同归于尽,并不是发泄对高桥君的私仇,他们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

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生活中的两个孩子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

我恨不能立刻见到你,与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连,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

——1938年5月陈怀民烈士的妹妹陈难

写给日本美惠子女士(其丈夫战死于武汉空战)的信

材料二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德国神父马丁·尼莫拉在美国

波士顿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的铭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难给美惠子写信的目的以及反映了哪些抗战史实。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危害。

【解析】第

(1)题第一问目的,材料一中“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反映出陈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期待。

第二问史实,依据材料一“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所体现出的宽容胸怀,以及1938年前中国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概括即得。

(2)题第一问现象,材料二反映出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

第二问绥靖政策的危害,从对法西斯国家扩张、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目的:

希望中日两国人民能够共同谴责战争,进而制止战争,争取和平。

史实:

防御阶段中国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中日两国人民深受法西斯战争之害;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2)现象:

英、法、美为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并祸水东引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

危害:

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后英、法等国遭到德国的进攻。

2.(2016·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控制了社会主要舆论。

——摘编自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

“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

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往往容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

——摘编自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

【解析】第

(1)题从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彻底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到过度压制而产生的复仇情绪以及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社会动荡等方面,分析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

(2)题材料二中民族主义“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其积极作用,列举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斗争即可。

由“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反映出其消极作用,列举民族主义推动的对外侵略扩张的相关史实即可。

答案:

(1)原因:

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及战后被制裁的催化剂作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积极作用。

如推翻专制统治的辛亥革命;获得民族独立的美国独立战争;反抗外来侵略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

消极作用。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中东战争。

3.(2016·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

【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

(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

(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

(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

“……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

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解析】第

(1)题第一问背景,结合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即可回答;第二问影响,首先要归纳出西西里岛的登陆这一军事行动,其次要回答其意义。

(2)题目的,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打败法西斯,“……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说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

(1)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北非战场转入反攻。

影响:

盟军西西里岛登陆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大胜利。

(2)目的:

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夺取部分殖民地和战略要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4.(2015·全国卷Ⅱ·T47)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

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

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

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

“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

”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

“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

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

”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

(1)题,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局势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计划的背景。

(2)题,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对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进行说明。

结合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局势分析其积极作用。

答案:

(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

(2)条件:

具有相关科学研究机构;政府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

积极作用: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

【拓展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及其冷战的性质

(1)主要形式: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饱尝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反对战争。

②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

③美苏双方实力均衡,特别是双方都拥有核武器,直接交战,谁都没把握取胜。

(2)性质:

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②冷战并不单纯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能避免。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放弃同它的争夺。

5.(2016·唐山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向战败国只是要求赔款及割让领土,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

鉴于这一教训,人们考虑这一次国际审判,要在调查基础上,重在追究战争责任。

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日本军队实施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

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

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下了如此暴行,这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罪责。

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

因美国的冷战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

此后,战犯嫌疑人被全部释放。

25名A级战犯中,除了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

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学者编写的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审判的特点。

【解析】第

(1)题从材料中可知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反法西斯同盟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教训、追究战争责任等。

(2)题从材料中可知是正义的审判;从“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可知是美国主导,审判不彻底;从“此后,战犯嫌疑人被全部释放……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可知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隐患。

答案:

(1)背景: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反法西斯同盟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教训;追究战争责任,将法西斯罪行昭示世人,维护世界和平。

(2)特点:

是正义的审判;美国主导,审判不彻底;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隐患。

【备选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

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

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以上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解析】第

(1)题,“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英法之所以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是受国内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希望维持现状,更重要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祸水东引”,将矛头引向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这一政策导致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题,综上所述,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和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绥靖政策等姑息纵容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答案:

(1)政策:

绥靖政策。

原因:

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后果: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启示:

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拓展延伸】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的异同

(1)区别:

目的不同。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望祸水东引,把战争引向苏联;而苏联是为了避免首先受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相同:

作用相同,都加速了战争的进程,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过程相似,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日本的史学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是因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史学家藤原彰在其著的《日本近现代史》中指出:

“这次中日战争全面化的原因……必须举出的是,日本垄断资本主义要求侵略中国。

……是日本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先是不顾中国的抵抗而占据华北,然后建设日、满、华经济圈。

……日本统治阶层对中国的民族国家统一的实际情况缺乏认识……对中国的认识基于中国人民缺乏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这种极端的蔑视……他们的经验是,谋求统治阶层内部的统一和消除国民的不满,战争是唯一的途径。

(1)根据材料,概括中村粲和藤原彰对战争爆发原因分析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驳斥中村粲的观点。

【解析】第

(1)题,中村粲和藤原彰都认为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开拓市场,转移国内矛盾。

(2)题,中村粲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受美国、苏联等国的排斥,为了生存需要和解决人口矛盾而发动战争,中村粲观点的实质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

答案:

(1)都认为是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开拓市场,转移国内矛盾。

(2)中村粲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受美国、苏联等国的排斥,为了生存需要和解决人口矛盾而发动战争。

而真实原因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转移国内矛盾,法西斯极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日本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民族意识;中村粲以贸易和人口问题为借口,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是在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辩护。

3.(2016·沧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与英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中的重大战役。

从1940年9月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东部发起进攻,次年3月德国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近三年的北非战事无不与欧亚的战事紧密联系着,受整个战争形势的制约。

就北非战事的评价,斯大林曾说:

“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

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特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

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试论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入侵北非时欧洲战争的形势。

北非战事与欧亚战事紧密联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非战事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解析】第

(1)题第一问形势,结合当时欧洲战场的形势回答即可;第二问说明,北非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题根据材料中“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特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得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根据材料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得出为美英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创造了有利形势。

答案:

(1)形势:

1940年6月,法国投降;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冒险获得巨大成功;1940年7月,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战;英国暂时无力兼顾其海外殖民地。

说明:

北非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声援了欧洲战场反德意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瓦解;为美英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创造了有利形势。

4.(2016·河南三市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国既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最后一个霸权国,同时也是信息革命时代的第一个霸权国。

冷战后它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南联盟开展军事打击;它无视国际法,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它对古巴、伊朗进行经济封锁;它经常举起砸向自由贸易的“301”大棒(注:

对贸易对手制裁以强迫对方改变贸易政策)……它在和平时期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它执意要搞NMD和TMD的战略企图等,其霸权行径,一目了然。

  与历史上的霸权国相比,美国除了在硬权力方面具有压倒优势外,它还在软权力方面独占鳌头:

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风靡世界……T恤衫和牛仔裤加旅游鞋的休闲式着装传染给了全世界……好莱坞制造的影视主导着全球影视市场……计算机革命发源于美国,软件仍是美国一统天下……美国大学成为各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形形色色的美国传媒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波澜,呼风唤雨……当今制约世界秩序的各种国际组织,大多是美国人理念的产物,并且是在美国人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如联合国和WTO。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硬权力和软权力相结合的霸权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第一段分析归纳。

(2)题从部分地区冲突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大国竞争日益集中于软实力之争;不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角度分析。

答案:

(1)形式:

军事打击与威慑;经济封锁和制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输出;大众文化和媒体传播控制;确定国际“游戏”规则,无形控制世界。

(2)影响:

导致冷战后部分地区冲突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和平面临威胁;推进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全方位挑战,大国竞争日益集中于软实力之争;推动国际格局向着单极化方向发展,不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拓展延伸】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特点

(1)演变过程:

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

它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

(2)主要特点:

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限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②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