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04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伤寒论试题Word格式.docx

C.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

E.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

14.太阳伤寒如出现衄血是因为(B)

A.感邪较重,病程日久B.阳郁过甚,损伤阳络C.热入营血,迫血妄行

D.气虚不能摄血E.脾不统血

15.“淋家,不可发汗”是因为(D)

A.失血过多,气血两虚B.热盛伤阴,阴伤火炽C.阴精亏损,营血不足

D.湿热下注,久则伤阴E.阳气虚损,营阴不化

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A)

A.寒邪束于外,阳热郁于内而无从宣泄B.无形邪热内扰心神

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浊邪上干,犯扰心神E.少阴阳虚,心神浮越

17.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葛根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麻杏甘石汤

18.形似疟。

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应选(B)

A.桂枝麻黄各半汤B.桂枝二麻黄一汤C.桂枝二越婢一汤

D.小柴胡汤E.大青龙汤

19.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的确切病机是(B)

A.表邪化热入阳明B.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津气两伤

C.阳明气分热盛D.发汗太过,阴液不足E.以上都不是

2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C)

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E.以上都不适用

21.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

其治疗方剂是(E)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B.桂枝加桂汤C.桂枝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挂枝甘草汤

22.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应用(D)

A.四逆散B.桂枝甘草汤C.四逆汤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救逆汤

23.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宜用(D)

A.大建中汤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C.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D.小建中汤E.桂枝人参汤

24.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C)

A.予姜附子汤B.四逆汤C.茯苓四逆汤

D.大青龙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5.据186条所述阳明病的主脉是(B)

A.浮脉B.大脉C.洪大脉D.浮滑脉E.沉脉

26.栀子豉汤证见“但头汗出”的病机是(D)

A.里热亢盛B.湿热蕴结C.虚阳上越D.郁热上蒸E.热扰清空

27.下列是猪苓汤的治禁的是(A)

A.发热,汗出多而渴B.口渴,小便不利C.脉浮发热

D.下利E.心烦不得眠

28.麻子仁丸证的治法是(B)

A.破气消滞攻下B.泻热润肠通便C.峻下热实燥结

D.泻热和胃润燥E.泻热除满通便

29.吴某萸汤证的病机是(C)

A.胃阳亢盛,胃气上逆B.腑气壅滞,胃气上逆C.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D.脾失健运,胃失和降E.上焦有热,胃失和降

3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E)

A.温中化湿退黄B.泻热逐瘀退黄C.清热利湿退黄

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E.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31.下列诸证,不宜用小柴胡汤治疗的(E)

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D.太阳病转入少阳,胁下硬满,但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

E.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

32.应用小柴胡汤时,若病人口渴,其加减应为(B)

A.去半夏加重人参,甘草B.去半夏,加人参至四两半,加栝萎根四两

C.去半夏,加重人参,加五味子、栝蒌实

D.去半夏、黄芩,加栝萎根E.去半夏、黄芩,加五味子、栝萎根

33.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中“不渴”是因为(A)

A.脾虚失运,寒湿弥漫B.太阴虚寒,里有寒饮

C.里无热邪,津液未伤D.脾肾阳虚,水湿内生

34.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痛“的机理是(D)

A.误下邪陷,寒痰结于胸膈,波及腹部B.邪陷阳明,腑气不通

C.脾虚湿阻,气机不利,阳气时通时闭

D.误下伤脾,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血脉不和,经络不通

E.太阴脾虚,饮食停积

35.患者,男,35岁。

发热恶寒无汗2日,自服复方感冒灵后周身汗出,此后汗出不止,觉腹中胀满,遇冷愈甚,小便清长,大便未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乏力。

辨证当是(B)

A.桂枝汤证B.桂枝加大黄汤证

C.桂枝加芍药汤证D.桂枝加附子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6.患者,男,47岁。

素易腹泻,此次来诊因腹部胀满,时有疼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小便如常,大便软。

舌淡脉弱。

A.桂枝汤证B.桂枝加芍药汤证C.理中汤证D.小建中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7.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机理是(D)

A.少阴下利,阴津受伤B.少阴热化,伤津耗液

C.少阴病阴阳俱虚,阴津不足D.寒侵少阴,真阳受困,津不上承

E.少阴阳虚,水气内停

38.关于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论述错误的是(B)

A.面色赤加葱九茎B.腹中痛,去甘草加芍药二两

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E.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入参二两

39.辨证关键为“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的是(D)

A.四逆汤证B.四逆加人参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D.通脉四逆汤证E.当归四逆汤证

40.据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黄连阿胶汤主之。

”填空项应为(B)

A.心烦不得眠者B.心中烦,不得卧C.反发热,脉沉者

D.口中和,其背恶寒者E.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41.猪苓汤证与五芩散证共有的表现是(A)

A.脉浮,小便不利B.水入即吐C.心烦不得眠

D.咳而呕渴E.汗出而渴

42.四逆散证之四逆,较合适的解释为(D)

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阳气不达B.少阴阳虚,复感寒邪,寒凝气滞

C.阴阳气不相顺接D.肝脾气滞,阳气内郁,不达四末E.肾虚水停,阳气被遏

43.患者,女,43岁。

3天前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时作时止,并感觉有气在腹中攻窜,曾服用大黄牡丹皮汤不效,食欲不振,口干口苦,四肢末端冰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重举乏力。

辨证当是(A)

A.四逆散证B.桂枝加芍药汤证C.大承气汤证

D.小建中汤证E.小承气汤证

44.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中的“内有久寒”是指(C)

A.腹中素有寒湿B.胸中素有寒饮C.肝胃的沉寒痼疾

D.血虚寒凝日久E.寒邪凝滞经脉

45.下列不是白头翁汤适应症的是(B)

A.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B.滑泄失禁C.肛门灼热

D.渴欲饮水E.舌红苔黄

46.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用(C)

A.甘草泻心汤B.调胃承气汤C.栀子豉汤

D.竹叶石膏汤E.茯苓四逆汤

47.半夏泻心汤证见“心下痞”是属于(C)

A.痰气痞B.水痞C.寒热错杂痞D.热痞E.虚痞

48.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者,治疗用(A)

A.大黄黄连泻心汤B.附子泻心汤C.半夏泻心汤

D.生姜泻心汤E.甘草泻心汤

49.患者,女,45岁。

时发热汗出3年余,余无特殊不适。

体检未发现异常,二便调,纳可,口中和,舌脉如常。

临床辨证当是(A)

A.桂枝汤证B.桂枝新加汤证C.小柴胡汤证

D.白虎加人参汤证E.桂枝加人参汤证

50.患者,女,58岁。

胸闷心悸半年,恶寒甚,脉微弱,近3日因感冒,稍鼻塞,头痛。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C)

A.桂枝汤证B.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C.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D.桂枝甘草汤证E.苓桂术甘汤证

51.车某某,男,52岁,脱肛2月余。

诊见胸闷腹胀,烦热口苦,肢体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腹泻数次,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

应予(D)

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黄芩汤D.葛根芩连汤E.以上都不是

52.陈某某,男,13岁。

1周前感冒发热,家长给服感冒药后好转(药名不详)。

5天前晚上发热起,仍给服前药,但热不退且见心烦、心悸、寐差。

现症:

发热,心烦闷,心悸寐差,纳呆,恶心呕吐,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脉数。

应予(B)

A.栀子甘草豉汤B.栀子豉汤C.栀子厚朴汤D.栀子生姜豉汤E.以上都不是

53.某人病伤寒七日,发热汗出,微恶寒,一身尽痛,咳痰不畅,痰色黄,宜用(A)

A.麻杏石甘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小青龙汤E.以上都不是

54.某男,5岁,昨晚发烧,今晨未退,呕吐两次,腹泻两次,有黏液,嗜睡,舌苔黄,脉沉数,宜用(B)

A.黄连汤B.葛根芩连汤C.葛根汤D.白头翁汤E.以上都不是

55.患者,女,34岁。

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A)

A.小陷胸汤证B.黄连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陷胸汤证E.半夏泻心汤证

56.某男,感冒4天,经用解表剂后感冒好转,但出现心下痞满,嚏气带有食臭味,腹中肠鸣,泻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腻,脉弦滑,关脉弱稍沉。

治疗宜用(E)

A.理中汤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C.小建中汤

D.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E.生姜泻心汤

57.患者,女,50岁。

发热时作,伴头痛,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舌红,苔薄黄。

临床辨证当是(D)

A.真武汤证B.五苓散证C.牡蛎泽泻散证

D.猪苓汤证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58.患者,男,35岁。

四天来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不振,伴恶心,发热,大便通,小便黄如浓茶样,巩膜及皮肤黄染,色鲜明,舌红,舌苔中心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D)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B.小柴胡汤证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E.栀子柏皮汤证

59.患者,女,15岁。

初起发热恶寒,头痛,继而右胁胀满,身黄,目黄,中便黄赤,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B.栀子柏皮汤证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E.小柴胡汤证

60.患者,男,50岁。

常于饭后吐出尚未消化的食物及黏液,每逢冬季则频发,寒,四肢欠温,时有巅顶痛,舌淡,脉沉细。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B)

A.理中丸证B.吴茱英汤证C.四逆汤证

D.四逆散证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证

61.患者,男,47岁。

发热七天,消谷喜饥,健忘,或不大便,或大便反易色黑,舌质暗苔薄黄,脉数。

A.小柴胡汤证B.栀子柏皮汤证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62.患者,女,42岁。

素体较弱,受凉感冒后,出现身热不重,恶风,手足温温发热,口干渴,项强连颈,胁下微胀满,脉弦,临床最佳的治疗选择是(D)

A.桂枝加葛根汤B.五苓散C.桂枝汤加柴胡

D.小柴胡汤E.先与桂枝汤,后与小柴胡汤

63.患者,男,35岁。

发热恶寒无汗2日,自服复方感冒灵后周身汗出,此后汗不止,觉腹中胀满,遇冷愈甚,小便清长,大便未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乏力。

A.桂枝汤证B.桂枝加大黄汤证C.桂枝加芍药汤证

D.桂枝加附子汤证。

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64.患者,男,47岁。

素易腹泻,此次来诊因腹部胀满,时有疼痛,食后尤甚,遇冷则剧,小便如常,大便软,舌淡脉弱。

A.挂枝汤证B.桂枝加芍药汤证C.理中汤证

D.小建中汤证E.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65.患者,男,35岁。

近日由于外出讲课,饮食失节,昨日开始咽喉疼痛,声音难出,检查咽喉发现咽侧壁略红肿,有白色小溃疡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无异常。

辩证当是(A)

A.苦酒汤证B.甘草汤证C.桔梗汤证

D.半夏散及汤证E.猪肤汤证

66.患者,女,43岁。

D.小建中汤E.小承气汤证

67.患者,男,62岁。

3天来呕吐,腹泻,日泻十余次,均为稀水样便,无黏冻样物,无脓血,腹部怕冷,四肢欠温,头顶冰凉感,烦躁,脉沉弦。

A.黄芩汤证B.吴茱萸汤证.C.葛根芩连汤证

D.白头翁汤证E.理中汤证

68.患者,女,40岁。

患胃病日久,近来出现食入即吐,口干欲饮,大便溏薄,脉虚数。

A.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B.黄连汤证C.吴茱萸汤证

D.小柴胡汤证E.理中汤证

69.患者,女,28岁。

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冷痛已3年,:

经量少而色暗有块,痛甚则呕吐,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A.四逆散证B.当归四逆汤证C.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D.通脉四逆汤证E.四逆汤证

B型题

A.太阳蓄水证B.太阳蓄血证C.结胸证D.痞证E.脏结证

1.症见发热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少腹满,脉浮数等,属(A)

2.症见少腹急结或硬满,如狂或发狂,小便不利,脉沉微或沉结等,属(B)

A.葛根汤B.麻黄汤C.桂枝加葛根汤D.葛根加半夏汤E.调胃承气汤

3.风寒表实与阳明病合病而下利,治疗宜用(A)

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治疗宜用(A)

A.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有热色,身痒

B.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再发,面红身痒

C.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微有口渴心烦

D.太阳病,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烦躁

E.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

5.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表现为(A)

6.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表现为(C)

A.有太阳伤寒证而烦躁B.有太阳伤寒证而咳喘C.有太阳伤寒证而口渴

D.有太阳伤寒证而呕吐E.有太阳伤寒证而下利

7.大青龙汤证是(A)

8..小青龙汤证是(B)

D型题

1.下列治则中说法正确的有(AB)

A.六经病证的治则,不外祛邪与扶正

B.阳明病为里热实证,有形燥结宜下,无形热盛宜清

C.表里同病,治宜表里同治D.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治当解表清里并行

E.太阳病邪在肌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只宜开泄腠理,辛温发汗

2.关于表里同病治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E)

A.先表后里B.先里后表C.表实先治表

D.表里同治E.里实先治里

3.太阳病表证不可以见到的脉象有(CE)

A.脉浮紧B.脉浮缓C.脉洪大无力D.脉浮数E.脉濡数

4.发热恶寒并见,伴身疼痛时,不可能是(DE)

A.麻黄汤证B.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C.大青龙汤证D.附子汤证E.茯苓甘草汤证

5.太阳温病的主症有(AB)

A.发热B.口渴C.恶寒D.身重E.大汗

6.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主要在于(AB)

A.有无汗出B.脉象浮缓或浮紧C.发热与恶寒的侧重不同

D.苔薄白或薄黄E.口渴与否

7.太阳伤寒与太阳温病的鉴别点主要有(DE)

A.脉浮紧或浮数B.身疼与咳嗽C.感邪性质的不同

D.恶寒发热与发热不恶寒E.不渴与口渴

8.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的变证,不可能见到的症状有(AC)

A.口不渴B.小便难C.胸腹发热D.发黄E.仅头汗出,齐颈而还

9.太阳伤寒的辨证要点有(AB)

A.发热恶寒B.无汗C.四肢疼痛D.呕逆,下利E.脉浮数

10.根据原文桂枝场可用于治疗的病证有(BC)

A.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也B.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C.太阳病发热汗出者D.太阳病,汗出,项背强几几

E.发热,恶寒甚,头痛,汗漏不止,脉浮

11.根据原文,下列属桂枝汤禁例的有(BE)

A.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B.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C.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D.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E.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x型题

1.《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ACDE)

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

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了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ABC)

A.越经传B.循经传C.表里传D.上下传E.手足传

3.太阳伤寒“脉阴阳俱紧仰之“阴阳”的含义是(AB)

A.沉取与轻取B.寸关尺三部C.上焦与下焦

D.阴证与阳证E.恶寒与发热

4.属于桂枝汤适应证是(ABDE)

A.营卫不和自汗者B.太阳中风C.表证无汗

D.峻汗后不差者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

5.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饮停为患,其区别在(ABCDE)

A.前者病变重点在脾,后者病变重点在肾

B.前者为脾阳虚而水停心下,后者为肾阳虚而水泛全身

C.前者病情轻,后者病情重D.前者水停中焦,后者水停下焦

E.前者有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后者有心下悸,头眩

6.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ABCDE)

A.方中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

B.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

C.桂枝、生姜宣阳化阴D.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

E.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7.下列属于结胸证的方证是(ABCD)

A.三物白散证B.大陷胸汤证C.大陷胸丸证

D.小陷胸汤证E.大柴胡汤证

8.脉浮而紧可见于(AB)

A.太阳伤寒证B.阳明热实证C.阳明中风证

D.少阴热化证E.少阳经热证

9.大承气汤证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机理是(ABCD)

A.邪热深伏B.燥热亢盛C.阴津欲竭D.肾液受耗E.肝阳上亢

10太阴病兼变证包括(ACD)

A.太阴兼表证B.太阴兼呕吐证C.太阴兼腹痛证

D.寒湿发黄证E.湿热发黄证

11.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CD)

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B.病转阳明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12.据原文,附子汤证中有(ABCD)

A.手足寒B.身体痛C.背恶寒D.口中和E.下利清谷

13.手面色赤(或热色)症的汤证是(ABD)

A.白通汤证B.通脉四逆汤证C.四逆汤证

D.白通加猪胆汁汤证E.四逆散证

14.吴茱萸汤证可见(ABCDE)

A.食谷欲呕B.烦躁欲死C.手足逆冷D.干呕,吐涎E.下利

15.少阴病死候包括(BDE)

A.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B.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

C.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D.六七日,息高者

E.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寐者

16.吴茱英汤可用于(ACD)

A.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B.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

C.胃气虚寒,食谷欲D.干呕,吐涎沫,头痛E.下利,饥不能食,食入即吐

17.可见到下利的方证有(ABCDE)

A.通脉四逆汤证B.吴茱英汤证C.麻黄升麻汤证

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E.小承气汤证

二、名词解释

1.伤寒2.直中3.并病

4.除中5.项背强几几6.目瞑

7.清便欲自可8.结胸9.藏结

10.干噫食臭11.哕12.胃家实

13.循衣摸床14.固瘕15.消谷喜饥

16.阳微阴涩而长17.胃气弱,易动

18.但欲寐19.心中疼热

名词解释答案:

1.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3.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4.证候名。

中,此指胃气。

除,为消除、去除之义。

除中,即胃气。

5.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6.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7.清同圊,厕所之古名,此处作动词用。

欲,同尚字。

自可,如常之意。

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8.证候名。

指有形痰水结于胸膈,以胸脘部硬满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9.证候名。

藏亦作脏。

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10.噫同嗳,干噫食臭即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

11.即呃逆。

12.是对阳明热证、实证病机的高度概括,即津伤燥化,阳明热实。

13.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

14.指胃中虚寒,水谷不消而结积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大便初头硬,后溏薄,且日久不愈。

15.消谷,消化谷物。

喜饥,容易饥饿。

指消化功能亢进而容易饥饿。

16.指脉象,阳指浮取,阴指沉取。

意指脉象由浮取微、沉取涩而转变为脉长。

17.指脾胃虚弱,容易被损伤。

18.精神萎靡,似睡非睡的状态。

19.自觉胃脘部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