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09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9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渗透检测二级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2.9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较高时,可起乳化作用:

较低时,不能起乳化作用。

2.10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高时,则亲水情况越好。

2.11渗透液渗透性能可用渗透液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来衡量。

2.12渗透液接触角表征渗透液对受检零件及缺陷的润湿能力。

2.13渗透液粘度越大,渗入缺陷的能力越差。

2.14润湿现象能综合反映液体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种物理性能指标。

2.15固体表面粗糙度增大会使液体对该固体的接触角θ增大。

2.16由乳化剂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所以乳化剂的接触角都很小。

2.17毛细管曲率半径越小,毛细现象就越明显。

2.18某种表面张力系统数很大,据此可以判断,该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一定很大。

2.19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还是下降,仅取决于液体对毛细管的接触角。

2.20后乳化渗透探伤所使用的乳化剂一般是水包油型,其值大致在11-15之间。

2.21所谓乳化剂的“凝胶”现象是指某些种类表面活性剂在某一含水量范围内粘度增大的现象。

2.22由动态渗透参量公式可以看出,渗透液的渗透率不仅与粘度有关,而且与表面张力有关。

2.23静态渗透参量SPP的值越大,就说明该渗透液渗入缺陷能力越强。

2.24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自由能的量纲相同。

2.25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也液面平行。

2.26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系数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2.27一般来说,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2.28水可以润湿玻璃和石蜡。

2.29渗透剂的润湿性能比乳化剂好。

2.30润湿性能可以综合反映液体的表明张力和接触角两个物理指标。

2.31凸液面对膜下液体施以拉力,而凹液面对膜下液体施以压力。

2.32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强与曲面面积、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关。

2.33水在玻璃毛细管内呈现凹面。

2.34水银在玻璃毛细管内呈现凹面。

2.35接触角大于90°

时,液体在毛细管中液面上升,而接触角小于90时,液体在毛细管中液面下降。

2.36其它条件一定是,液体密度越小,毛细管内上升高度越高。

2.37毛细管内壁半径一定时,液面附加压强越大液面上升高度越高。

( )

2.38毛细管内的不润湿液体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内部。

2.39毛细管内的润湿液体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内部。

2.40“油包水”型乳状液以O/W表示。

2.41“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粘度随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3.1只要两种物体(一种是溶质,一种是溶剂)结构相似,它们就一定能相互溶解。

3.2紫外光、荧光都是光致发光。

3.3所谓“着色强度”是指一定数量的渗透液所表现的显示色泽的能力。

3.4着色探伤试利用人眼在强白光下对颜色敏感的特点。

3.5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400-760纳米。

3.6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具有波动性,又有传播性。

3.7荧光渗透液的荧光强度不仅取决于荧光染料的种类,而且与染料在渗透液中的深解度有关。

3.8消光值越大表明渗透液的着色强度越大。

3.9所谓“临界厚度”是指不能得到正常显示的显像剂施加厚度。

3.10可见光与Y射线、X射线、无线电波一样都是电磁波。

3.11荧光显示的对比率比着色显示搞得多。

3.12荧光染料实际上是一种磷光物质。

3.13溶剂悬浮湿式显像灵敏度最高。

3.14干式显像剂显像分辨力最高。

3.15荧光渗透探伤时,由于是暗视场显像,故无缺陷区域呈黑色。

3.16荧光渗透探伤时,缺陷部分发出黄绿色光。

3.17自显像是渗透液通过毛细管可产生的回渗作用而形成显示的。

3.18人眼对各色光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光视效能试验证明,亮适应条件下,人眼对黄绿色最敏感。

3.19在渗透液中染料的浓度适当增加,可提高裂纹检出能力。

3.20摩尔质量单位用“克”表示。

3.21着色强度可用渗透液的消光值K来度量。

3.22渗透液的临界厚度是指被显像剂吸附上来的渗透液的最大厚度。

3.23渗透液的临界厚度越大,着色强度就越大。

3.24渗透液的临界厚度越大越有利于缺陷的显示。

4.1水基着色液是一种水洗型着色液。

4.2对同样固体而言,渗透液的接触角一般比乳化剂的大。

4.3荧光着色液是将荧光染料和着色染料溶解在溶剂中配制而成的。

4.4为了强化渗透液的渗透能力,应努力提高渗透液的表面张力和降低接触角。

4.5决定渗透液的渗透能力的主要参数是粘度和密度。

4.6渗透液腐蚀性能试验,一般使用镁、铝、钢三种材料进行。

4.7表面张力和润湿能力是确定一定渗透剂是否具有高的渗透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4.8荧光渗透液液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发黄绿色或绿色荧光。

4.9粘度低的液体渗透能力强,所以渗透也应有极低的粘度。

4.10荧光液黑点直径越大,临界厚度越厚,则荧光液发光强度越高。

4.11渗透液含水量越小越好,容水量指标越高越好。

4.12液体闪点越低越安全,所以要求渗透液有足够低的闪点。

4.13溶剂有两个主要作用。

一是溶解染料,二是起渗透作用。

4.14渗透力强的溶剂对染料的溶解度一定高。

4.15对同一种液体而言,燃点高于闪点。

4.16同一种液体的闭口闪点温度高于开口闪点。

4.17荧光渗透液的黑点试脸也叫新月试脸。

5.1乳化剂分为亲水型和亲油型两人类.。

5.2乳化剂实际上也是一种去除剂。

5.3乳化刑的粘度对渗透液的乳化时间有直接影响。

5.4从安全观点出发必须考虑乳化剂的挥发性。

5.5油型乳化剂不能受到水污染。

5.6水型乳化剂可不考虑水污染问题。

5.7乳化剂的粘度越高,乳化越快。

6.1各类湿式显像剂都是悬浮液。

6.2水基式显像剂中一般都有表面活性剂,它主要是起润湿作用的。

6.3干粉显像剂最适合于粗糙表面零件的着色探伤。

6.4荧光渗透液和溶剂悬浮式显像剂都是溶液。

6.5塑料薄膜显像剂的优点之一是可得到渗透探伤的永久记录。

6.6在被工件上施加显像剂的目的是从缺陷中吸收渗透剂并提供背景反差。

6.7水悬浮湿式显像剂有可能对铝零件产生腐蚀点。

6.8就显像方法而论,溶剂悬浮湿式显像剂灵敏度较高。

6.9荧光渗透探伤时,显像剂粉末可以是无色透明的微粒。

6.10着色渗透探伤时,显像剂粉末可以是白色的也可以是无色透明的微粒。

6.11塑料薄膜显像剂主要有显像剂粉末和透明清漆所组成。

6.12干粉显像用于荧光法,一般不用于着色法。

6.13对于表面光滑的工件,选择湿式显像比干式效果好。

7.1所谓渗透液探伤剂系统“同族组”产品,就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探伤剂产品。

7.2选择渗透探伤剂系统时,首要要求是满足探伤可需的灵敏度。

7.3低灵敏度渗透探伤系统的鉴定使用A型试块,高灵敏高渗透探伤系统坚定则应采用C型试块。

8.1去氢处理实际上就是进行碱洗。

8.2经机械处理过的零件,一般在渗透探伤前应进行酸洗或碱洗。

8.3在使用油基渗透液是,工件表面的油污可不进行清洗。

8.4工件表面上的油污有助于降低渗透液的接触角,使渗透液更容易渗入缺陷。

8.5最终渗透探伤应在喷丸前进行。

8.6喷丸会使表面开口的缺陷闭合,所以渗透探伤工件的表面予处理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8.7蒸汽除油是用水蒸气去除表面油脂、油漆等污物。

8.8渗透液不能用喷、刷、洗、浸涂的方法施加。

8.9浸涂适用于大零件的局部或全部检查。

8.10渗透时间指施加渗透液到开始乳化处理或清洗处理之间的时间,不包括排液所需的时间。

8.11渗透时间指施加渗透液时间和滴落时间之和。

8.12渗透温度高于或低于标准要求时均不允许进行。

8.13渗透时间不仅与渗透剂种类有关,而且与的缺陷种类有关。

8.14水洗型荧光液用水喷法清洗时,应由上而下进行。

8.15当环境温度低于标准要求温度时,可将工件加热到标准温度,然后进行渗透检测。

8.16防止过清洗的一个办法就是将背景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

8.17去除操作过程中,如出现清洗不足现象,可重新清洗。

8.18“热浸”对零件具有一定的补充清洗功能,故应优先推荐使用。

8.19湿法显像前干燥时间越短越好,干法显像前干燥时间越长越好。

( )

8.20粗糙表面应优先选用湿式显像剂。

8.21水溶性湿式显像剂不适用于着色渗透探伤剂系统。

8.22任何表面状态,都应优先选用溶剂悬浮湿式显像剂。

8.23荧光渗透探伤检验人员要尽量使用光敏眼镜,以提高黑暗观察能力。

8.24暗室里检验时,检验者容易疲劳,故可选用光敏眼镜。

8.25显像后,发现本底水平过高时,应重新清洗,然后再次显像。

8.26对着色渗透探伤来说,显像层较厚有利于增大吸附能力和背景反差,推荐的显像层厚度应不小于0.5mm。

9.1焊接表面的飞溅、焊渣等物,可用蒸汽除油法去除。

9.2渗透探伤前,对试件进行预清洗的最好办法是蒸汽除油。

9.3渗透探伤的预处理工序中,一般不推荐采用喷砂处理。

9.4为了避免使用水洗型渗透剂时的过清洗,通常让冲水方向与工件表面相垂直。

9.5采用溶剂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溶剂起着对渗透剂的乳化作用。

9.6施加探伤剂时,应注意使渗透剂在工件表面上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

9.7乳化槽中乳化剂可采用压缩空气搅拌。

9.8如试件表面极为光滑,最好选用湿式显像剂。

9.9使用过滤性微粒渗透液对石墨制品进行渗透探伤时,可不用显像剂而实现自显像()

9.10后乳化渗透法施加乳化剂时,可选择喷法、刷法、涂法和浇法。

9.11荧光法灵敏度一般比着色法灵敏度高。

9.12渗透探伤时,宽而浅的缺陷最容易检出。

9.13一般说来,在渗透探伤中采用后乳化剂荧光渗透法的灵敏度最高。

9.14水洗型荧光渗透检验方法对浅而宽的缺陷最灵敏。

9.15后乳化荧光法灵敏度高于溶剂清洗型着色法。

9.16进行荧光渗透探伤时,一般来说,选用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验法较水洗型荧光渗透检验法灵敏度高。

9.17为显示细微裂纹,施加的湿式显像剂越厚越好。

9.18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得模糊。

9.19后乳化渗透法在显像时发现背景太浓,则应从乳化开始,重新渗透探伤以后的各工序。

9.20一个工作班开始时,未进行工艺性能控制校验,则该工作班渗透探伤的所有试件检验结果无效。

9.21使用过的零件进行渗透检验,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9.22渗透探伤通常在研磨加工前进行。

9.23零件要求腐蚀检验时,渗透检验应紧接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10.1A型试块和C型试块,都可用来确定渗透液的灵敏度等级。

10.2电源电压波动太大,会缩短黑光灯的寿命。

10.3装有合适滤光片的黑光灯,不会对人眼产生永久性损害。

10.4荧光渗透检验中黑光灯的主要作用是放大缺陷的痕迹。

10.5荧光法渗透探伤时,试件检查应在紫外线灯辐照的有效区域内进行。

10.6使用静电喷涂装置进行渗透检验时,渗透液或显像剂带负电,零件接地为阳极。

10.7黑光灯外壳能阻挡可见光和短波黑光通过。

10.8黑光灯外的黑光波长为330~390纳米。

10.9黑光灯与镇流器需并联才能使用。

10.10黑光灯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故需经常关闭散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11.1对渗透探伤操作要求最高的工序是痕迹解释和评定。

11.2弧坑裂纹有时呈放射形。

11.3磨刻裂纹一般平行于磨刻方向,(砂轮旋转方向),它是由于磨刻过程中局部过热产生的。

11.4冷隔是铸造过程中的缺陷,折迭是锻造过程中的缺陷,它们都可以通过渗透探伤检出。

11.5冷裂纹一般出现在焊缝表面。

11.6检查疲劳裂纹应以应力集中部位作为检查的重点部位。

11.7应力腐蚀裂纹发生在工件表面,属于表面缺陷。

是非题答案

1.1○1.2○1.3○1.4╳1.5○

1.6╳1.7○1.8╳1.9○1.10╳

1.11○1.12╳1.13╳1.14○

2.1╳2.2○2.3○2.4╳2.5╳

2.6○2.7○2.8╳2.9╳2.10○

2.11○2.12○2.13╳2.14○2.15╳

2.16╳2.17○2.18╳2.19○2.20○

2.21○2.22╳2.23○2.24○2.25╳

2.26○2.27╳2.28╳2.29○2.30○

2.31╳2.32╳2.33○2.34╳2.35╳

2.36○2.37○2.38○2.39╳2.40╳

2.41╳

3.1╳3.2╳3.3○3.4○3.5○

3.6╳3.7○3.8○3.9╳3.10○

3.11○3.12╳3.13○3.14○3.15╳

3.16○3.17○3.18○3.19○3.20○

3.21○3.22╳3.23╳3.24╳

4.1○4.2╳4.3╳4.4╳4.5╳

4.6○4.7○4.8○4.9╳4.10╳

4.11○4.12╳4.13○4.14○4.15○

4.16╳4.17○

5.1○5.2○5.3○5.4╳5.5╳

5.6╳5.7╳

6.1╳6.2○6.3╳6.4╳6.5○

6.6○6.7○6.8○6.9○6.10╳

6.11○6.12○6.13○

7.1╳7.2○7.3○

8.1╳8.2○8.3╳8.4╳8.5○

8.6○8.7╳8.8╳8.9○8.10╳

8.11○8.12○8.13○8.14╳8.15○

8.16○8.17╳8.18╳8.19╳8.20╳

8.21╳8.22╳8.23╳8.24○8.25╳

8.26╳

9.1╳9.2○9.3○9.4╳9.5╳

9.6○9.7╳9.8○9.9○9.10╳

9.11○9.12╳9.13○9.14╳9.15○

9.16○9.17╳9.18○9.19╳9.20○

9.21╳9.22╳9.23○

10.1╳10.2○10.3○10.4╳10.5○

10.6○10.7○10.8○10.9╳10.10╳

11.1○11.2○11.3╳11.4○11.5╳

11.6○11.7○

二、选择题

1.1液体渗透技术适合于检验非多孔性材料的:

A.近表面缺陷B.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C.表面缺陷D.内部缺陷

1.2下列哪种零件不能用渗透探伤法检验?

A.非松孔性材料零件B.铸铝件

C.松孔性材料零件D.铸铁件

1.3液体渗透探伤对下列哪种材料无效?

A.铝B.上釉的陶瓷C.玻璃D.镁

1.4渗透液体入表面缺陷的原因是()

A.渗透液的粘性B.毛细管作用

C.渗透液的化学作用D.渗透液的重量

1.5渗透液入微小裂纹的原理主要是()

A.表面张力作用B.对固体表面的浸润性

C.毛细作用D.上述都是

1.6渗透探伤容易检验的表面缺陷应有()

A.较大的宽度B.较大的深度

C.较大的宽深比D.较小的宽深比

1.7下列哪种说法适合于液体渗透探伤方法()

A.液体渗透探伤方法比涡流探伤方法灵活性小

B.对于铁磁性材料的表面缺陷,渗透方法比磁粉方法可靠

C.渗透方法不能发现疲劳裂纹

D.对于微小的表面缺陷,渗透探伤法比射线照相法可靠

1.8下面哪一条是渗透探伤法的主要局限法()

A.不能用于铁磁性材料B.不能发现浅的表面缺陷

C.不能用于非金属表面D.不能发现近表面缺陷

1.9下面哪一条不是渗透探伤的特点?

(  )

A.这种方法能精确地测量裂纹或不连续性的深度

B.这种方法能在现场检验大型零件

C.这种方法能发现浅的表现缺陷

D.使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材料可获得较低或较高的灵敏度

1.10渗透探伤的优点是()

A.可发现和评定工件的各种缺陷

B.准确测定缺陷表面的长度、深度和宽度

C.对表现缺陷显示直观且不受方向限制

D.以上都是

1.11下面哪一条不是渗透探伤的优点?

A.适合小零件批量生产检验B.可探测细小裂纹

C.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D.在任何温度下都是有效的

1.12下面哪条不是渗透探伤方法的优点?

A.可发现各种类型的缺陷B.原理简单容易理解

C.应用方法比较简单D.被检零件的形状尺寸没有限制

1.13渗透探伤是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

A.探测和评定试件中的各种缺陷

B.探测和确定式样中的缺陷长度、深度和宽度

C.确定式样的抗拉强度

D.探测工作表面的开口缺陷

1.14渗透检验方法可检出的范围是()

A.非磁铁性材料的近表面缺陷B.非多孔性材料的近表面缺陷

C.非多孔性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D.非多孔材料的表面缺陷

1.15在无水无电的现场进行渗透探伤,可选用()

A.水洗型着色方法B.后乳化型着色方法

C.溶济清洗型着色方法D.自乳化型荧光方法

2.1乳化济的H,L,B值越低则()

A.亲水性越强B.亲油性越强

C.亲水、亲油性均越强D.亲水、亲油性均越弱

2.2按表面张力系数的大小排列水、苯、酒精、醚的顺序是()

A.水>

苯>

酒精>

醚B.苯>

醚>

水>

酒精

C.苯>

醚D.醚>

2.3下面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容易挥发的液体比不容易挥发的液体,表面系数张力要大

B.同一种液体在高温时比在低温时,表面张力系数要小

C.含有杂物的液体比纯净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要大

D.以上都对

2.4水包油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时,亲油基()

A.发生沉淀B.朝向水中

C.聚集于胶团之中D.发生化学反应

2.5水包油型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时,亲水基()

2.6为获得好的渗透性能,希望渗透液具有较小的接触θ,一般要求θ值。

A.=00B.≤50C.≤100D.≤150

2.7玻璃细管插入水银槽内,细管内水银面呈()

A.凹弯曲面,液面升高B.凸弯曲面,液面降低

C.凸弯曲面,液面升高D.凹弯曲面,液面降低

2.8指出下列哪种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

A.水B.煤油C.丙酮D.乙醚

2.9表面活性剂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A.润湿B.乳化C.加溶D.以上均是

2.10固体被润湿的条件是()

A.润湿角小于900B.润湿角等于900

C.润湿角大于900D.全不是

2.11表面张力系数的单位是()

A.达因/厘米B.毫牛顿C.达因D.厘米/秒

2.12润湿液体的液面,在毛细管中呈()

A.凸形B.凹形C.平面D.都可能

2.13润湿液体的液面,液体的液面高度在毛细管内()

A.上升B.下降C.不变D.都可能

2.14不润湿液体的液面,在毛细管中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