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12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docx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四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

东京共有三重城垣:

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

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

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

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

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

京城的东北部。

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

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植物配置。

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

丛植。

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

建筑。

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含芳园——栽培竹子之繁茂而出名

2)临安——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唯一的大内御苑,一座山地园

德寿宫——东区以观赏名花为主,;南区文娱活动场所;西区山水风景;北区亭榭

集芳园等

中国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的园林

4、宋代的私家园林

P296《洛阳名园记》宋人李格;记述他所经历的19处园林,大多数利用唐代废园的基址,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宅院性质的有6处:

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师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

《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重要文献,对所记的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⑴园林的总体布局:

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

北区包括具有五个水洞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东、西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

⑵园林建筑:

主体建筑物“四景堂”。

《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

①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

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

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

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文人园林的特点P318

⑴、简远

景象简约而已经深远。

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主要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旨。

⑵疏朗

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⑶雅致

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

⑷天然

表现为两方面:

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②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5、宋代的寺观园林(了解)

宋代寺观园林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与唐代的不同之处,即出现了大量的“灯录”和“语录”。

1、“灯录”和“语录”的出现标志着佛教进一步汉化,从此,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标志着道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

2、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点烘托

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其他已基本消失。

3、城市寺观园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较详细。

①《洛阳名园记》中提到一处,洛阳城内的“天王院花园子”;

②北宋东京城内及附近的许多寺观都有各自的园林,其中大多数在节日或一定时期内向市民开放,任人游览。

③城市寺观园林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如其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之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

寺观园林的三种类型 1毗邻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2寺观内部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城市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6、宋代的其他园林(了解)

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浙江楠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楠溪江布局:

纸笔墨砚的文房四宝象征寓意。

整个村落略近方形,作为一张铺开的纸,长方形水池像一方大砚池,池北岸放置的三块长条石代表墨锭,水池北岸是一条笔直的通向村西的街道,正对着村外西面的笔架山,仿佛一支笔搁在笔架前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晋祠——现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园林氛围极浓郁和祠堂建筑群,因而也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7、了解辽、金园林(了解)

都城:

南京——北京外城之西。

都城建设:

外城廓近方形,每面城墙设两门。

辽代皇家园林代表作,内果园、瑶池、柳庄、粟园、长春宫等。

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作,西苑、东苑、南苑、北苑、兴德宫等;其中,西苑是金代最大德一座御苑。

8、成熟期园林的发展特点P349

(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

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这是由于禅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

(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六、园林的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

1、总说

《花镜》是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奠定了中国传统观赏园艺植物学的基础,指出本书对于观赏植物的园林布置艺术,从植物的群体布局到景物的巧妙搭配,都提出了高雅的设计方案。

造园家:

张然(.江南叠石名家)、张南垣(:

明末清初叠石名家,寄畅园)、戈裕良(假山)、计成(《园冶》)等。

2、大都、北京

了解城市规划布局。

以大宁宫大宁宫为中心另建新的都城“大都”

大都成略近方形,城为三重环套配置形制:

外城、皇城、宫城

皇城位于外城之南部略偏西。

皇城中部为太液池,池之东为宫城。

大都成的总体规划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皇都规划的模式——三套方程、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3、元、明的皇家园林

蒙古族的元王朝皇家园林建置不多,明代御苑建设的重点在大内御苑。

与宋代皇家园林的不同点:

⑴规模又趋于宏大;⑵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内,主要一处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面积大,范围开阔。

大内御苑园林布局:

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传统模式。

最大的岛屿是金代的琼华岛,改名万岁山。

万岁山的总体布局设计:

正中山顶是广寒殿,是岛上最大的建筑物,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宫殿;山南坡居中为仁智殿。

元代皇家园林都在皇城范围之内,金代大宁宫拓展的大内御苑

明代的大内御苑——西苑(规模最大的一处),形成中、北、南三海的布局,建筑疏朗

P367御花园

1、位置,在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紫禁城中轴线的末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布局。

2、布局特点:

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园路布设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挺远的点缀,建筑布局于端庄严整之中力求变化,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

3、园内有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又名“后苑”,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

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园路布设亦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和点缀。

总体于严整中又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氛。

建筑密度较高,共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几乎占去全园三分之一的面积。

东苑(前宫后苑),天然野趣、以山水取胜的园林

兔园,布局比较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沿中轴配置

万岁山,对称均匀的布局

慈宁宫花园,呈对称规整的布局

明代的行宫御苑——上林苑、南苑(猎场、供应基地)

4、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把南海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宫苑区

行宫御苑——香山为主体的香山行宫,玉泉山为主体的静明园

离宫御苑——

●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园林性质:

离宫御苑。

规划布局:

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

设院门五座:

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

景观特点:

建筑及景点的安排按纵深三路布置。

1、理水利用“清华园”原有资源丰富水面,创建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着萦回的河道。

2、建筑建筑密度小,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

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

3、植物大部分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整个园林景观崇尚简约,与康熙所提倡的简约精神有关。

●避暑山庄

址此地的原因:

康熙北巡避暑时从当地居民口中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人烟稀少,没有坟墓、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泉水水质好。

缺点:

没有大面积水域。

整理后的地貌环境:

面积564公顷,开辟人工湖泊和水系,大致环境有一下特点:

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

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3、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5、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挡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

●圆明园

雍正三年,雍正帝把其赐园圆明园改为离宫御苑,并大加扩建,扩建的内容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

新建一个宫廷区;

第二部分:

就原赐园的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多泉的沼泽地改造为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水体的水网地带;

第三部分:

把原赐园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第四部分:

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

扩建后的圆明园,面积扩大到200余公顷。

圆明园整体布局:

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列,出于对建园基址的自然地形的顺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堪舆风水学说的影响。

(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

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

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

(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形式多样。

(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

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

(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之一。

(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

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三座离宫御苑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

清初皇家园林发展的概貌以及与明代的区别

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这种园林观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生活习尚和国家的政治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5、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扬州私园——休园(郑元侠),以山水之景取胜。

大型宅园。

简约、疏朗

●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由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

园主人郑元勋。

湖中又岛,岛中又有池,靠东面堆砌的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障隔开来。

树木繁茂,以植物成景。

建筑疏朗而简朴。

扬州建筑融治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

扬州八大名园:

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郑御史园、筱园

众多私园中,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存在两者混合的

●苏州私园——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位置:

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

面积:

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

布局:

分三部分:

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

布局特点:

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中部景观:

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中部主要景观:

①远香堂:

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

②小飞虹:

木质结构廊桥。

③香洲:

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

④和风四面亭:

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

西部景观:

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拙政园的造园艺术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主要景观:

与谁同坐轩,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亭

●P403无锡私园——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是中型的别墅园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1、基址划分方式:

人工山水园,所在地——无锡。

2、园名由来:

取王羲之《兰亭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

3、整体布局和水体划分方式:

园林总体布局,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园林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西、南为山林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做出水尾,以显示水体之有源有流。

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槛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的减弱水池形状过于狭长的感觉。

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从而加大了景深。

整个水池的岸形曲折多变,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着重于散,尤其是东北角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益显其疏水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

此园远借惠山、锡山及其顶上的龙光塔之景。

 

园林总体布局,山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6、北京的私家园林

P414清华园,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为岛、堤分隔为前湖、后湖两部分。

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

南端为两重的园门,园门以北即为前湖,湖中蓄养金鱼。

花卉大片种植。

P416勺园。

比清华园小,建筑也比较朴素疏朗,造园艺术水平更好。

园林的总体规划着重在因水成景,水是园林的主题。

是一座水景园。

建筑物配置成若干群组,与局部地形和植物配置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

简约、朴素

7、造园家、理论著作

背诵: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

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

村庄眺野,城市便家。

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

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 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

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

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叠围墙,居山可拟。

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计成《园冶》概述,一书的精髓,概括为“巧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

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景到随机(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二、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两层意思:

一是人工创作的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

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 

李渔《一家言》叠石土石相间土多于石

文震亨《长物志》共十二卷与造图右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三本书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叠山、理水、建筑、植物造景的艺术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美学的范畴。

是私家造园专著中的代表作,也是文人园林自两宋发展到明末清初时期的理论总结。

清朝王灏《广群芳谱》;明朝王象晋《群芳谱》

8、了解寺观园林

元代——大成天护圣寺

明代——香山寺、碧云寺、圆静寺

9.了解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什刹海(北京)、岩头村

10、了解成熟期第二阶段造园活动的特点(元、明、清初)

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

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c)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d) 皇家园林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e) 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七、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总说

皇家园林的三大类型:

大内御园、行宫御园、离宫御园。

(乾、嘉两朝的皇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道、咸以后,由高峰跌落为低谷,从此一蹶不振)

P457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

江南、北方、岭南(前两个风格在元、明时期就形成,岭南在入清以后兴起;这三个大地方风格集中地反应了成熟后期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是精华所在)

2、皇家园林

景山:

明清时曾叫万岁山,清顺治时期改名为景山。

含义有三,一是高大的意思;二是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三是,有景仰之意。

玉泉山水系整理工程:

(1)拦蓄西山、香山、寿安山一带的大小山泉和涧水,通过石渡槽导入于玉泉山的水系,再通过玉河汇入西湖;

(2)结合兴建颐和园来拓宽、疏浚西湖作为蓄水库

(3)疏浚长河,元、明以一直沿用的字西湖通往北京城的输水干渠。

圆明三园:

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

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建筑的群体组合极尽变化之能事,120多组建筑无一雷同,把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

长春园内欧式宫苑,西洋楼,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规划轴线控制、均齐对称。

圆明三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包含百余座小园林均各有主题,性格鲜明,堪称典型的“标题园”。

“三山五园”指:

(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寄畅园);(天然山地园:

香山静宜园);(天然山水园:

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3、大内御园

P470西苑(现在北海的规模一样)

           明确的划分了北、中、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团城、琼华岛P471,南坡的永安寺(一组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西坡地势陡峭,建筑依山就势;北坡叠石构成地形;东坡以植物之景为主

         北海东面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主要体现山野景观

 北岸新的建筑,静清斋,典型的园中之园,是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的变化特点。

P485慈宁宫花园(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在慈宁宫东邻,建于明代。

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少见的规整式庭园。

咸若馆位于中轴线北端,全园的主体建筑。

P487建福宫花园(乾隆皇太子时的住所)

这座园林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

全部楼房均沿宫墙建置,把高大的宫墙稍加掩障,减少园林的封闭感。

总体布局比较灵活,虽非均齐对称,但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是乾隆后期造园风格的主要特。

宁寿宫花园(人工山水园)又叫乾隆花园

花园布局

(1)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

4、行宫御苑(略了解)

北京西北郊的天然山水园(静宜园、静明苑)、北京南郊的南苑(人工山水园)

5、离宫御苑***

P515圆明园(人工山水园)乾隆二年,第二次扩建。

P552清漪园(天然山水园、颐和园的前身;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万寿山南坡、昆明湖)和后山后湖景区(万寿山北坡和山北麓与北宫墙间的河道)

布局特色:

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万寿山东部仁寿殿组群,建筑布局谨严,具有静穆的气概。

二是万寿山的前山部分。

这里面对昆明湖,视野开阔,

三是万寿山后山和后湖。

山形陡峻,河湖狭窄,空间封闭,景观以幽邃静雅为基调。

四是昆明湖的南湖和西湖。

湖中点缀岛屿,岛上有形式不同的建筑及桥梁。

总体规划以杭州的西湖为蓝本,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主要建筑勤政殿,勤政殿以西就是苑林区,分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

艺术手法:

1.对比

  2.多方烘托

  3.框景,对景,借景

4.仿杭州西湖

  5.汲取全国各地园林景物之精华

P554西湖和颐和园对比图相同点: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的西湖最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提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清漪园之摹拟杭州西湖不仅表现在园林的山水地形的整治上面,而且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点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的设计之中。

不同点:

1、清漪园的造园手法不仅能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还做出许多卓越的创新。

如杭州西湖景观之精华在于环湖一周的建筑点染而成的犹如长卷展开大幅烟水迷的风景画面;清漪园前湖的规划着重在于环湖景点的布局。

2、杭州西湖的环湖景观建筑自由随宜的半藏半露于疏林淡烟之中,突出人工与天然混为一体;前湖的环湖景观的建筑以其一系列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

3、杭州西湖三面近山环抱,一面临城,总体景观以湖体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内聚性和封闭度,不易于园外借景;清漪园呈北实南虚之势,景观的开阔度很大,外向性强,为园外借景创设了优越的条件如借玉泉山之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