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1607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docx

《创新设计》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第一轮复习配套限时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三

训练13 文言文阅读(三)

(时间:

50分钟 分值:

57分)

(对应学生用书P37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非 相

《荀子》(节选)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

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②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

楚之孙叔敖,期思③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

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供;周公之状,身如断蓄;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

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

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是非容貌之患也。

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是非容貌之患也。

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注】①姑布子卿:

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见《韩诗外传》卷九和《史记·赵世家》。

②焉:

通“颜”,额。

③期思:

地名,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俗称之             称:

称呼。

B.无害为君子也害:

妨碍。

C.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差:

区别。

D.然则从者将孰可也可:

认同,赞同。

解析 A项,称:

称道。

答案 A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从正面论述“非相”的一组是(  )(3分)

①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 ②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③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④禹跳,汤偏。

尧、舜参牟子 ⑤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⑥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⑤⑥

解析 ①是列举了唐举善于相人,并非从正面议论“非相”;⑤是写通过桀纣外貌特征推断其能力;⑥也是通过外貌来判断其举止行为。

都是从反面进行论述。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也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

解析 C项,“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

答案 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2)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

(3)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参考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

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

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的方法重要。

立身处世的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的方法是好的,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的方法丑恶,也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

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

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

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子弓个子矮。

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但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轰动天下。

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厢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

叶公子高(“高”是叶公子的名字),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

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

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再说徐偃王的形状,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形状,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形状,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形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闳夭的形状,脸上的髭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的形状,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形状,脸上没有胡须眉毛。

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偏枯;尧、舜的眼睛里有两个并列的瞳仁。

信从相面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

还是只区别他们的高矮、分辨他们的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

古时候,夏桀、商纣魁梧英俊,是天下出众的身材;他们的体魄敏捷强壮,足可对抗上百人。

但是他们人死了、国家亡了,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会拿他们作例证。

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

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

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装饰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和他们私奔的女人,比肩接踵。

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羞于把这种人当做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做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做朋友。

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他们无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都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

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

既然这样,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

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

“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

王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若是其大乎?

”答曰:

“民犹以为小也。

”曰: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答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弑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

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

②梃,木棒。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夺不餍             餍:

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

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

打击。

D.汤放桀放:

流放。

解析 B项,修:

学习。

答案 B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3分)

①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 ②是孟子为了引起施行仁政的发问;③是引用孔子的话和观点;⑥是孟子答宣王臣弑君的问题。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

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解析 C项,“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错,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答案 C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

“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

“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

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

’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

’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

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大王也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

“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

“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

“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

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孔子说:

‘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

’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

“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

“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

所以说:

‘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

孟子谒见齐宣王。

齐宣王问孟子道:

“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

“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说:

“像这样的狩猎场大吗?

”孟子说:

“老百姓还认为小呢。

”宣王说:

“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

“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人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文王)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

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

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

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像犯了杀人罪。

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

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齐宣王问:

“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

“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问:

“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

”孟子说:

“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做‘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

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

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

“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

”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

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

“用此为生以养。

”母子遂相慈孝。

人皆以公为仁恩。

蜀人喜乱而易摇。

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

“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

“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

“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

“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公遽曰:

“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

“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太常议曰:

“谥法:

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

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闾务:

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破:

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

强取。

解析 D项,夺:

改变。

答案 D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3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解析 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

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解析 D项,“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答案 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

(2)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

(3)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

【参考译文】

简肃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

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

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

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

“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

”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

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中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名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

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竟又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

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

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县县令,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

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

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

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

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

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

“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

”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

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

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

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

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

“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

”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

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

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

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

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

“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

“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

”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

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

“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

”薛公连忙说:

“大概还是因为天子礼服。

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

”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

天子说:

“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

”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太常商议说:

“据谥号规则:

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

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