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1803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docx

考法理学单选多选题及答案汇总

(一)  单项选择题

1、法学的性质是(  A  )。

A.一门社会科学

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3、法理学属于(  C  )。

C.理论法学

4、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  D)。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5、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  )。

B.法的阶级性

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7、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  )。

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8、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D  )。

D.托马斯·阿奎那

9、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C)。

C.法的规范性

10、下列法的规范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D.技术规范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永远不会上升为法律规范

1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2、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法具有(A  )。

A.规范性

13、法的规范性是指(  C  )。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14、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与(C)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

C.国家

15、(B  )决定法的本质。

B.社会经济基础

16、法具有阶级性是指( C  )。

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1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  )。

A.行为关系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19、(C  )主要指宪法、行政法和刑法、诉讼程序法。

C.公法

20、下列有关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A  )。

A.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效力

21、(A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律不同表现形式。

A.法的效力渊源

22、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的有( D ).D.制定法

23、判例法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存在于( D )。

D.普通法系

24、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 B )。

B.法的溯及力

25、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应是(B )。

B.法律公布之日

26、在法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采用国际通行原则,即( D )。

D.以属地主义为基础,结合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27、根据法的空间效力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律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28、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法》、《合作化法》等失去效力,是因为( C )。

C.法已完成历史任务\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C.法律规范是国家以制定或认可的方式创制

30、《文物保护法》第27条规定: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这一规定属于( C )。

C.命令性规则

31、《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

该规则属于( D )。

D.委任性规则

32、法律规范在成文法中由( A )体现出来。

A.法律条文

33、刑法规定: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的预备。

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B)。

B.法律概念

34、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35、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被称为( D )。

D.法律部门

36、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 )。

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37、从法律部门的角度看,下列有关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C.刑法作为部门法的原因是它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方法具有独特性

38、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D )。

D.法律规范  

39、权利和利益在法律上是密不可分的,权利就是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 B )。

B.利益

40、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D )。

D.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B.履行义务必须采取不作为的方式

42、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这种义务属于( A )。

A.绝对义务

43、公民的所有权属于(  A  )。

A.绝对权

44、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45、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46、只违反了社会主义道德,尚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C)。

C.撒谎

47、法律关系根源于( C  )。

C.物质生活关系

48、下列有哪一项不属于或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C  )?

C.合同甲年满10周岁时向乙购买了1000元的自行车管辖  

49、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不能少》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哪一种类?

(  C  )

C.精神产品

50、胡某因有事外出,便雇用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钱。

关于胡某夫妇与保姆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51、刘某和药店主孙某之间订有买卖协议,由刘某长期供应孙某假药低价销售。

后因孙某欠款较多,双方发生纠纷。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D.双方的协议违反法律,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5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后乙公司违约。

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执行判决,由法院强制执行。

关于此案中的法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D)。

D.甲、乙公司的合同关系是调整性的法律关系  

53、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A)。

A.行为能力

54、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表述正确的是(C  )。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55、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被称为( B )。

A.法律关系内容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载体D.法律关系的目的  

56、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让其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铁路公司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C  )。

A.货物B.铁路C.运输行为的结果D.火车  

57、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法律事实,另一个是(A)。

A.法律规范B.法律行为C.法律事件E.法律适用  

法律事实:

是导致具体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两类:

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人们的行为。

58、我国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C)。

A.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D.在押的犯人  

59、甲用水果刀将人刺伤,被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这一法律关系的客体属于(D)。

A.物B.精神产品C.人身D.行为结果  

60、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哪一个?

(C)

A.已订婚的某对恋人之间的关系B.某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

C.被告人聘请律师进行辩护    E.某甲赌博输给某乙1000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3天内付清。

61、农民王某在一个种子商店购买一些水稻种子,后来发现这些种子是假种子,这种法律事实引起的法律关系属于(  D)。

A.私法法律关系B.公法法律关系C.商事法律关系D.公私混合法律关系  

62、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那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有次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63、每一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权利的能力或资格,在法学上称为(C)。

A.人身权B.财产权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64、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与参加者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称为(B)。

A.行为B.事件C.法律关系客体D.法律关系内容  

65、肖像权属于法律关关系客体中的(D )。

A.物B.作为C.不作为D.精神产品  

66、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67、魏某与桂某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

产生魏某与桂某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法律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B)

A.法律事件B.法律行为C.事实行为D.事实关系  

68、下列属于根本不适合使用法律手段加以调节的是(C)。

A.离婚纠纷B.亲属间的财产纠纷C.仅有作恶的思想而并无作恶的行为D.家庭内部矛盾  

69、某人的一项违法行为同时引起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追究,请问行为人首先应该承担那一种责任?

(B)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财产责任  

70、某市政府新建办公大楼,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包。

工程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市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工程款一直未按期付给建筑公司,致该公司陷入严重经济困难。

建筑公司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遂诉至法院。

本案中,市政府应负(B)。

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  

71、下列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D )。

A.甲乙两公司签订有合作协议,后甲公司违约,经乙公司聘请的律师与之进行交涉,并以提起诉讼相威胁,甲公司被迫付给乙公司一笔违约金

B.党员张某因违反党纪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C.学生李某因严重违反校规被学校通报批评

D.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因与宪法相抵触,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  

72、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为标准,法律责任可以分为(B  )。

A.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B.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C.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D.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7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属于(B)。

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  

74、某司机违章驾车,依法应当受到(B  )。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纪律制裁D.民事制裁  

75、小刘因打架斗殴,受到劳动教养的惩罚,这种惩罚是属于(B)。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行政处分D.纪律处分

76、罚金属于(D)。

A.经济制裁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D.刑事制裁

7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以(C)为主。

A.道德B.宗教规范C.习惯D.法律  

78、法律最早出现于(C)。

A.氏族公社时期B.原始社会后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79、需要依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但也有一定强制性的是(A )。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伦理C.法律D.阶级社会的道德

80、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B)。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精神因素

81、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表达中错误的是(A  )。

A.人类社会的每一形态都对应着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类型与人类阶级社会的形态划分一致

C.凡建立在相同经济基础之上、反应相同阶级意志的法,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

D.社会主义法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法  

8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D )。

A.历史的自然发展B.人类有意识的选择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83、大陆法系是以(A)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普通法C.衡平法D.日耳曼法  

84、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的法律属于(  B)。

A.中华法系B.大陆法系C.英国法系D.美国法系  

85、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  A)。

民法法系即大陆法系,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法系即英美法系C.制定法和判例法D.法律和法规  

86、法系的分类根据是(A  )。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经济基础C.法的阶级性质D.法律学说

91、实现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途径是(D)。

A.要有先进思想作指导B.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正在旧社会内产生C.人民群众觉悟的提高D.社会革命  

87、西方资本主义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是(D  )。

A.封建社会中后期商法的兴起B.罗马法的复兴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D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  

8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

(B  )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自由大宪章C.教会法E.罗马法  

89、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C)。

A.宪政制度的建立B.法制原则的确立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E.强调法律保护个人利益  

90、普通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  D)。

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一象征的教会法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

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法律  

92、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B  )。

A.法的全球化B.法的移植C.法的现代化D.法的国际化  

93、法的继承是指(C )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

A.不同国家B.不同法系C.不同历史类型D.不同时代  

94、通常把法的现代化模式分为三种模式,下列哪一个选择不属于这三种样式之列?

(D )

A.内源型B.外援型C.混合型D.经济型  

9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党的(D )大报告中提出的。

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  

96、王某在某大学已取得法学大专文凭,但他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认为自己必须再读一个法学本科文凭,只有这样他将来才能有资格参加国家的司法考试。

这体现了法的(A)。

A.指引作用B.教育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

97、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习俗、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

这说明(D)。

A.法律是可有可无的B.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C.法自身具有缺陷D.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98、从法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法的作用,称之为(D  )。

A.法的评价作用B.法的指引作用C.法的社会作用D.法的规范作用  

99、指引作用的对象是(B)。

A.违法者的行为B.每个人本人的行为C.一般人D.他人的行为

100、下列不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B  )。

A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C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哪一情况?

( A )

A.不确定的指引B.确定的指引C.有选择的指引D.非规范性指引

102、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A)。

A.手段与目的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10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  D)。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D.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

104、国家在刑法中通过罪行法定原则的体现,惩罚了犯罪人,同时又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也产生一定的威慑和教育作用,这里体现了法的两方面的作用。

对于这两种作用,二者的关系是:

(C  )。

A.法的规范作用是目的                B.法的特别预防作用是目的

C.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D.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目标和目的的关系

105、下列中不属于法的价值的是(D  )。

A.正义B.秩序C.自由D.幸福

106、从实质上看,正义是一种(C  )。

A.客观真理B.有客观标准的存在C.观念形态D.意识的外化

107、下列有关法与自由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          B.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

C.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D.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

108、法的实施方式按(D)可以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法的内容B.实施法律的主体C.履行义务的主体D.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

109、( C)侧重于过程活动,即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过程和活动。

A.法律制定B.法律实效C.法律实施D.法律颁布

110、法律实施的最主要的保证是( D  )。

A.社会舆论B.传统力量C.人们的自觉维护D.国家强制力

111、下列哪一项活动是具有立法性质的活动?

( B  )

A.法律汇编B.法典编纂C.法律统计D.法律整理

1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 B )。

A.作出具有规范性的决定B.制定基本法律C.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D.撤销国务院有权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113、下列属于狭义的立法的是(B  )。

A.国务院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B.全国人大常务会对《刑法》第384条第1款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作出的解释

C.山东省人大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D.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14、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经几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C  )。

A.一次B.二次C.三次D.无次数限制

11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修改宪法的权力属于(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116、法律确定的最后阶段是( D  )。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1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

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8、根据立法机关的地位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A  )。

A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B君主立法和议会立法C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D行政机关立法和授权立法

11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B  )。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除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12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B  )。

A.基本法律B.除基本法以外的其它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121、法的连续性的含义是指( D )。

A.法律不能修改B.法律不能废止C.法律不能替代

D.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依法失效,或依法废止以前继续有效,不能被随意中断执行 

122、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

黄某于是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

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  B )

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

135、王某是工厂的工人,他把厂领导方某在原材料购买中收受贿赂的行为向市检察院反贪局进行了举报。

4个月未见动静,王某进行了调查,发现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刘某将举报信私下给了方某,而方某则送了1万元钱给刘某。

王某于是向省人民检察院、市人大常务会举报刘某的行为。

王某的这一行为属于(D  )。

A.侦查监督B.工作监督C.舆论监督D.群众监督

123、关于守法,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广义的守法,就是法的实施                        B.守法包括对行政规章的遵守

C.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实施法律是一种守法行为D.守法主体在本义上仅指公民

124、不属于当代中国守法的范围的是(  D )。

A.地方性法规B.法院的裁定书C.特别行政区的法律D.习惯

125、法的实施的最终保障手段是(  C )。

A.道德观念B.守法意识C.国家强制力D.社会监督

126、下列不属于执法活动的是( B  )。

A.工商局给某企业颁发营业执照B.人民法院对王某的盗窃一案进行审理

C.县物价局进行物价大检查    D.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

127、狭义的法的执行是指国家( A  )。

A.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B.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C.权力机关的执法活动D.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

128、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受( D )的监督

A.党员B.妇联C.消费者协会D.权力机关

129、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种行为属于司法活动?

(C)

A.某人认为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拒绝同女友结婚

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审判员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13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B )。

A.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