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1831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海市黄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黄浦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

化学试卷2013年1月16日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lC-12N-14O-16Si-28S-32Cl-35.5P-31Na-23Al-27K-39Fe-56Cu-64

Ⅰ卷(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有关化学资源的合成、利用与开发的叙述

正确的是

A.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可以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D.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

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

C.COS的电子式是

D.

O2-离子结构示意图:

3.水、双氧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重要化合物。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2的电子式为

B.4℃时,纯水的pH<7,溶液呈中性

C.0℃、101kPa,水分子间距:

固态>液态

D.101kPa,不同状态水的能量:

固态>液态>气态

4.与实际化工生产流程相符的叙述是

A.制备硝酸的工业中,理论上氨中的氮元素100%转化为了硝酸

B.制备硫酸的工业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让Cl2在H2中燃烧制氯化氢,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获得盐酸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的方法得到铝

5.根据“绿色化学”的思想,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

该方案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取HBrB.该过程的副产品是Hg

C.该过程得到的气体只有H2D.该过程的本质是水的分解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物理和化学变化通常包含结构和能量的改变,下列相关过程的结构、能量变化叙述正确

的是

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定是由化学键断裂、生成引起的

C.同一化学反应,只要起始和终止状态和量相同,加催化剂后,反应总的热效应一定不

会发生改变

D.放热反应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吸热反应一定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7.某单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为:

(CH3 )2CHCH2CH3,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产物的名称是1,1-二甲基丙烷

B.原单烯烃只可能有3种不同结构

C.1mol加成产物燃烧消耗6.5mol氧气

D.原烯烃与分子式是C3H6的烃一定互为同系物

8.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硼元素可形成三个等电子体阴离

子:

BO2-、BC2m-和BN2n-,则m、n值为

  A.5,3     B.2,4     C.3,1     D.1,2

9.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读数体积

B.胆矾结晶水含量测定时,晶体灼烧后在空气中冷却,测得结晶水含量偏高

C.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时,滴定管水洗后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测得的盐酸浓度偏小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

10.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乙中的物质与甲的分类关系匹配的是

选项

A

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无水氯化钙

B

弱电解质

冰醋酸、氨、水

C

空气质量检测物质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2.5

D

酸性氧化物

三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硅

11.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B.除去混在CO2中的SO2:

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

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

D.除去混在CO2中的CO:

将气体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加热管

12.已知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B.离子还原性Y2->Z-

C.氢化物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W

13.下列实验能很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铝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

B.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证明溶解性AgI<AgCl

C.向试管中的银氨溶液滴加A物质,水浴加热,若产生银镜,说明A物质是醛类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试未知浓度盐酸的c(H+)

14.关于右图装置中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从锌片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铜片

B.锌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C.左侧碳棒上发生:

2H2O+O2+4e→4OH-

D.铜电极析出铜

1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HCl中含有的少量Cl2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A(g)+B(g)

3C(g)+Q(Q>0)。

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图Ⅱ表示t0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B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7.下列离子或物质组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条件的是

选项

离子或物质

条件

A

Na+、K+、Cl-、SO42-

c(Na+)+c(K+)=c(SO42-)+c(Cl-)

B

Fe3+、SO32-、Cl-

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

Ba+、HCO3-、Cl-、H+

加入氨水产生沉淀

D

SO2、O2、NO2

通入足量NaOH溶液后,可能会没有任何气体剩余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LpH=2的NH4Cl溶液中水电离出10-12molH+

B.常温常压下,46gNO2含3NA个原子

C.1molLiAlH4在125℃完全分解成LiH、H2、Al,转移电子3NA

D.12g石墨含有4NA个自由移动的电子

19.以石化产品乙烯、丙烯为原料合成厌氧胶的流程如下。

 

C8H10O4

C3H4O2

关于该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加聚B.物质A是卤代烃

C.物质B催化氧化后可以得到乙醛D.1mol物质D最多可以消耗2molNaOH

2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Ca2++2HCO3-+2H+→CO2↑+2H2O+CaCO3↓

B.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Fe3++SO42-+Ba2++3OH-→Fe(OH)3↓+BaSO4↓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

Ca2++ClO-+SO2+H2O→CaSO4↓+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OH-+CO2→HCO3-

21.常温下,对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pH

12

12

2

2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A.③、④两溶液相比,两者的KW相同

B.①、②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化较大的是①

C.等体积的③、④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粒,产生的氢气前者大于后者

D.①、④两溶液按2:

1体积比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满足c(NH4+)+c(NH3·H2O)=c(Cl-)

22.向mg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随即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与硫酸反应所得的金属离子刚

好沉淀完全,并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至沉淀不再发生改变,得到沉淀质量为ng。

再将

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1000b/11.2VB.p=m+(Vc/125)

C.n=m+17VcD.(10/7)m

Ⅱ卷(84分)

四、(本题共8分)

现有1——20号元素A、B、C、D所对应的物质的性质或微粒结构如下表:

元素

物质性质或微粒结构

A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B

B的离子与D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且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干燥剂

C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D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23.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B的

离子与D的离子相互组合形成的干燥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4.元素C与氢元素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25.元素A与元素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

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

A.常温下A的单质和D的单质状态不同

B.A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D能从A的氢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A单质

D.HD的酸性比HA酸性强

26.C的氢化物固态时属于______晶体,该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共8分)

已知Ca3(PO4)2与SiO2、C高温共热可以反应得到CaSiO3、P4蒸气和CO。

完成下列填空:

27.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28.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每消耗24.0g碳时,有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P4_______g。

30.反应所得混合气体,折算成标况下,其气体密度为g/L。

六、(本题共8分)

工业上高纯硅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Si(s)+4HCl(g)-236kJ

完成下列填空:

3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上述反应,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为2L,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mol/(L·min),3min后达到平衡,此时获得固体的质量g。

3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可以通过_______使K增大。

3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2v逆(SiCl4)=v正(H2)

b.断开4molSi-Cl键的同时,生成4molH-Cl键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SiCl4):

c(H2):

c(HCl)=1:

2:

4

34.若反应过程如右图所示,纵坐标表示氢气、氯化氢的

物质的量(mol),横坐标表示时间(min),若整个反

应过程没有加入或提取各物质,则第1.5分钟改变的条

件是______,第3分钟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各平衡态中氢气转化率最小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2分)

实验

P2O5/g

95%乙醇量/mL

加热方式

实验1

2

4

酒精灯

实验2

2

4

水浴70℃

有学生用五氧化二磷作为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进行相关实验。

按右表所示的量和反应条件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P2O5,并注入95%的乙醇,并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实验现象

三颈瓶

收集瓶

试管

实验1

酒精加入时,立刻放出大量的白雾,开始有气泡产生,当用酒精灯加热时,气泡加快生成并沸腾,生成粘稠状液体。

有无色液体

溶液褪色

实验2

酒精加入时,有少量白雾生成,当用水浴加热时,不产生气泡,反应一个小时,反应瓶内生成粘稠状液体

有无色液体

溶液不褪色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35.写出乙醇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36.上图装置中泠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进水口为(填“a”或“b”)______,浓硫酸的作

用是。

37.实验1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8.实验2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

39.三颈瓶、收集瓶中的液体经检验为磷酸三乙酯,写出三颈瓶中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P2O5在实验1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根据实验1、2可以推断:

①以P2O5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②P2O5与95%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反应。

八、(本题共12分)

某学生在0.1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滴,整个溶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溶液加热后,显明显淡红色,加热较长时间后冷却,红色不褪去。

该学生为了了解该过程的原因,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

实验1:

加热0.1mol/LNaHCO3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50

70

80

100

pH

8.3

8.4

8.5

8.9

9.4

9.6

10.1

实验2:

10℃时,在烧杯中加入0.1mol/LNaHCO3溶液200mL,测得该溶液pH=8.3,加热到100℃,测得pH=10.2,恢复到10℃,pH=9.8。

实验3:

加热0.1mol/LNaHCO3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实验4:

①配制0.1mol/LNaHCO3溶液和0.1mol/LNa2CO3溶液各200mL,10℃时,分别测得NaHCO3溶液pH=8.3,Na2CO3溶液pH=11.5。

②加热蒸发0.1mol/LNaHCO3溶液200mL,至溶液体积100mL,停止加热,加水至200mL,冷却至原温度,测得溶液pH=9.8。

③将0.1mol/LNaHCO3溶液200mL敞口放置三天,再加水至200mL,测得溶液pH=10.1。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mol/LNaHCO3溶液中存在的平衡(除水电离平衡外)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平衡以_______________

为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实验3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结合实验2、3分析,加热0.1mol/LNaHCO3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实验4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实验4②“加水至200m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要确定NaHCO3溶液加热后pH增大的主要原因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九、(本题共8分)

有一种线性高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47.该高分子由______种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简单小分子)聚合而成。

这些单体含有的官

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48.写出上述单体中式量最小和式量最大的分子间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上述单体中式量最小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消去后所得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该物质加聚生成的高分子(填“能”或“不能”)________与溴的CCl4溶液

发生加成反应。

该物质三分子聚合成环,所得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

50.上述单体中其中互为同系物的是(写出所有可能,用结构简式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本题共12分)

已知由有机物B、苯甲醛、乙酸、乙醇合成目标产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其中Et表示乙基)。

完成下列填空:

51.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④、反应⑤

52.写出物质A的分子式________,B的名称是。

5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C9H10O是苯甲醛的同系物,其中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写出

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如果只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必要时可以加热)鉴别合成原料中的乙酸、乙醇、苯甲醛。

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其中苯甲醛检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目标产物(结构如右图)是否有含三个苯环的

同分异构体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本题共16分)

纯碱是主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家发明了其不同的工业制法,其中法国化学家尼古拉斯·勒布朗早在1791年发明的工业合成碳酸钠的方法,简称勒布朗制碱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首先从原料氯化钠与浓硫酸在高温下的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硫酸钠,然后通过硫酸钠与木炭和碳酸钙的反应来得到碳酸钠。

各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12NaCl+H2SO4

Na2SO4+2HCl↑

2Na2SO4+2C

Na2S+2CO2↑

3Na2S+CaCO3

Na2CO3+CaS

完成下列计算(计算过程保留3位有效数字)

57.假设每一步反应物的量足够,反应完全,理论上每获得1kg纯度为80%的纯碱需要氯化

钠的的质量是_________kg。

58.步骤②碳单质过量时也同样可以反应获得Na2S,此时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其它条件不变,步骤②按此反应进行,每获

得1kg纯度为80%的纯碱需要氯化钠的的质量是__________kg,此时消耗碳单质的量

是原步骤②反应用碳量的____倍。

59.通过定性分析,勒布朗制碱法获得的纯碱含有杂质CaCO3和CaS,为了测定产品纯度,

取10g样品与稀硝酸反应,硫元素全部转化成淡黄色固体,称量其质量为0.16g,另

取10g样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气体(忽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折算为标况下,体积为

2.162L,计算求出该产品中Na2CO3的纯度。

60.若除氯化钠和碳单质的量外,其它反应物足量,反应充分,如果加入amol氯化钠时,

生成的Na2CO3为yg,电子转移数为zmol,讨论分析当氯化钠与碳的物质的量之比x的

值不同时,用函数式表示y和z的值是多少。

x

y

z

黄浦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

化学试卷

Ⅰ卷(66分)

1-5题,每题2分;6-17,每题3分;18-22,每题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C

C

A

D

C

B

A

D

C

D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B

B

C

C

B

D

BC

AB

D

AC

AD

Ⅱ卷(84分)

四、(本题共8分,每空1分)

23.6,2,CaCl2。

24.

25.Cl,C

26.分子,2NH3+H2SO4→(NH4)2SO4

五、(本题共8分)

27.Ca3(PO4)2,CO。

(1分×2)

28.2Ca3(PO4)2+6SiO2+10C

6CaSiO3+P4↑+10CO↑(2分)

29.4,24.8。

(1分×2)30.1.64(2分)

六、(本题共8分,33题2分,其余1分)

31.8.4

32.K=c(HCl)4/c(SiCl4)·c(H2)2,升温。

33.ac

34.减压,升温(且加催化剂),1——1.5分钟

七、(本题共12分,每空1分,38题2分,39第二问2分)

35.

36.冷凝导气,b,除水

37.乙烯

38.大烧杯、温度计

39.

,反应物和催化剂

40.①较高温度下或直接加热。

②酯化反应。

八、(本题共12分,每空1分)

41.

水解平衡,溶液显碱性

42.加热0.1mol/LNaHCO3溶液,NaHCO3发生分解反应或促进水解平衡,产生二氧化碳。

43.水分蒸发,NaHCO3发生分解反应,NaHCO3水解平衡被促进

44.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水解能力和溶液碱性大于NaHCO3

45.排除因水分蒸发导致pH增大的因素。

NaHCO3常温下即可发生分解反应或碳酸氢钠水解平衡和二氧化碳溶解平衡移动。

46.是NaHCO3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钠?

还是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还是两者皆有。

(相关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九、(本题共8分,每空1分)

47.5,羟基、羧基、苯基

48.

nHO-CH2-CH2-OH+n

+2nH2O

 

49.CH

CH,能,苯

50.

HOOC-COOH、HOOC―CH2-COOH

HO-CH2-CH2-OH与

十、(本题共12分,每空1分)

51.加成、还原

52.Br2,2-丙醇。

53.②2CH3CH(OH)CH3+O2

2CH3COCH3+2H2O

54.6,

55.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

56.无,不饱和度不匹配(或H的个数不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