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1891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案

第38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装置,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

2.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1)实验评价的主要形式

从评价的主要针对点来看,实验综合题可分为装置评价型和原理评价型两类。

①实验装置的评价

对比各方案装置,从装置的合理性、操作的简便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选出最佳装置。

②实验原理的评价

紧扣实验目的,对各方案的原理综合考虑,从原理是否科学、原料是否节约、误差是否较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选出最佳方案。

(2)实验方案评价的解题思路

一个实验方案的优劣主要从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与装置是否简单可行,以及绿色化学和安全性的角度去评价。

①从“科学性”和“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评价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

②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是否合适;原料利用率以及生成物的产率是否较高;实验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③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防倒吸、防爆炸、防吸水、防泄漏、防着火、防溅液、防破损等。

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

淀生成后变

为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答案 D

解析 稀硝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A错误;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B错误;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C错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D正确。

2.氮化镁(Mg3N2)是工业上应用广泛的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Mg3N2,并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Ⅰ.制备氮化镁

已知:

亚硝酸钠和硫酸铵制取氮气的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率较快。

(1)制取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Ⅱ.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3)定性分析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稀盐酸

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且冒气泡

②冒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

+NO

===N2↑+2H2O

(2)f g b c d e d e

(3)试管底部有固体不溶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①Mg3N2+6H2O===3Mg(OH)2+2NH3↑

②未反应的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 

(1)NaNO2和(NH4)2SO4反应生成N2为归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

+NO

===N2↑+2H2O。

(2)制取的氮气先通过安全瓶,利用硫酸亚铁的还原性除去氧气;为防止水蒸气使氮化镁水解,用浓硫酸干燥氮气;氮气与镁在装置B中反应生成氮化镁,再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防止水蒸气进入使氮化镁水解,所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g→b,c→d,e→h,i→d,e。

(3)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所以现象为试管底部有固体不溶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镁与冷水不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考点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典例1 (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式为FeC2O4·2H2O,它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有轻微刺激性,加热时可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FeC2O4·2H2O

FeO+CO2↑+CO↑+2H2O。

(1)请你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可以重复选用,但每种仪器至少选用一次),选择必要的试剂(供选择的试剂: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CuO、无水硫酸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设计一个实验,检验FeC2O4·2H2O加热时分解产生的气态产物(包括水蒸气)(部分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在图中略去)。

填写下表(可以不用填满,也可以补充)。

(2)按照题目提供的装置和要求设计的实验明显存在的一个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在A装置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粉末(混合物)产生,倒出时存在燃烧现象,产生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设计实验检验FeC2O4·2H2O加热时分解产生的气态产物,可先用A装置加热晶体使之分解,然后用盛无水硫酸铜的C装置检验气态产物中的水蒸气;再将剩余气态产物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中检验CO2;最后检验CO时要注意排除CO2的干扰,即先将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D装置以除去CO2,然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以检验CO2是否除尽,再将气体通过盛有炽热氧化铜的B装置使CO反应生成CO2,最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以检验有CO2生成即可。

(2)凡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均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 

(1)

(2)未对尾气进行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

(3)FeC2O4·2H2O分解产生的CO将部分FeO还原为粉末状的单质铁,铁粉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燃烧

名师精讲

1实验设计的创新往往要体现七个“一”,即一个实验的多种现象,一种实验现象的多种原因,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一个仪器的多种用法,一种物质的多种制法,一组物质的多种鉴别方法。

2选择反应原理的原则:

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实验操作简便安全、产物便于分离与收集。

3实验原理的优化包括实验装置的优化和实验操作顺序的优化。

实验装置的优化如增加安全瓶、防倒吸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实验操作顺序的优化如先用惰性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进行有关实验,最后再用惰性气体将装置中生成的气体排出等。

1.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储气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

B.气体被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时,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C.取用储存在下面集气瓶里的气体时,通过控制止水夹a、b,可将气体顺利排出

D.该装置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

答案 B

解析 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水被压入上面的集气瓶,气体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故A正确;气体被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时,液面低于上面的导管口,所以c导管不必安装止水夹,故B不正确;取用储存在下面集气瓶里的气体时,打开止水夹a、b,可将气体顺利排出,故C正确;将石灰石或大理石块置于下面集气瓶,将稀盐酸置于上面集气瓶,该装置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故D正确。

2.高纯MnCO3是广泛用于电子行业的强磁性材料。

MnCO3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环境下易被氧化,温度高于100℃开始分解。

Ⅰ.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MnCO3

(1)制备MnSO4溶液:

①主要反应装置如图所示,缓缓通入经N2稀释的SO2气体,发生反应H2SO3+MnO2===MnSO4+H2O。

下列措施中,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MnO2加入前先研磨

B.搅拌

C.提高混合气中N2比例

②已知实验室制取SO2的原理是Na2SO3+2H2SO4(浓)===2NaHSO4+SO2↑+H2O。

选择下图所示部分装置与上图装置相连制备MnSO4溶液,应选择的装置有________(填标号)。

③若用空气代替N2进行实验,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环境下Mn2+不易被氧化)

(2)制备MnCO3固体:

实验步骤:

①向MnSO4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饱和NH4HCO3溶液生成MnCO3沉淀,反应结束后过滤;

②……

③在70~80℃下烘干得到纯净干燥的MnCO3固体。

步骤②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

Ⅱ.设计实验方案

(3)利用沉淀转化的方法证明Ksp(MnCO3)<Ksp(Ni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NiCO3为难溶于水的浅绿色固体)

(4)证明H2SO4的第二步电离不完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a2(H2SO4)=1.1×10-2]

答案 

(1)①AB ②abef ③空气中的O2能氧化H2SO3,使SO2利用率下降

(2)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乙醇

(3)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稍过量NiSO4溶液,生成浅绿色沉淀,再滴加几滴MnSO4溶液,沉淀变成白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用pH计测量Na2SO4溶液的pH大于7(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研磨、搅拌均可加快反应速率,而提高混合气中N2比例会使SO2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A、B项正确,C项错误。

②制备SO2用装置b,装置a提供N2,用装置e将SO2和N2混合,用装置f吸收尾气。

③若用空气代替N2进行实验,则空气中的O2能氧化H2SO3,SO2的利用率降低。

(2)步骤②为洗涤,用少量水洗涤2~3次;然后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SO

,从而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最后用少量C2H5OH洗涤。

(4)若H2SO4的第二步电离不完全,则第二步电离产生的SO

能发生水解,Na2SO4溶液的pH大于7。

考点2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典例2 (2015·福建高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1

2

3

4

0.20mol·L-1KI/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mol·L-1H2SO4/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实验现象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使用如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

ⅰ.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ⅱ.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解析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则可以除去Cl2中的HCl,因此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3)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各试管中只有硫酸的浓度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1号试管没有加入硫酸,为对照实验。

③根据淀粉溶液显蓝色知氧化产物为I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

+6I-+6H+===Cl-+3I2+3H2O。

(4)题中装置用于测定氯气的体积,但氯气会重新溶解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分解会产生O2,测得氯气的体积不准确,因此实验方案不可行。

(5)量取一定量饱和氯水样品,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将饱和氯水中的Cl2和HClO全部还原为Cl-,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加入足量AgNO3溶液,通过测定所得沉淀的质量计算氯元素的总量。

答案 

(1)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2)能

(3)①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②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 ③ClO

+6I-+6H+===Cl-+3I2+3H2O

(4)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5)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名师精讲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装置的组合顺序一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接口的连接顺序:

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或“深”入“浅”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粗”进“细”出。

(3)实验操作顺序:

气体制备实验的一般顺序为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4)加热操作注意事项:

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或用Mg和N2制备Mg3N2等。

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5)尾气处理:

有毒气体常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点燃使其转化为无毒气体后再排放。

(6)气体的纯度:

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的装置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

7倒吸问题:

实验过程用到加热操作的一般要防倒吸;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

8冷凝回流问题:

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中设计冷凝回流装置。

9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何时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如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通尾气的导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拆卸用排水法收集且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

拆下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3.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和酯的产率 浓H2SO4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2)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3)振荡 静置

(4)原料损失较大 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 蒸馏

解析 (3)反应后试管内收集的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以及碳酸钠和乙酸钠,故要充分振荡、静置,然后分液,取上层液体为乙酸乙酯。

(4)直接加热,乙醇和乙酸易挥发,造成原料损失,同时温度很难控制,会伴随副反应的发生;乙醇在浓硫酸催化条件下加热可能会生成乙醚,所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副产物还可能有乙醚,它与乙酸乙酯互溶,但沸点差距较大,故可用蒸馏方法除去。

4.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

【实验探究】 该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________→e(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熄灭酒精灯,冷却

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

e.停止通入HCl,然后通入N2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

(5)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

①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干燥管 

(2)cdb (3)先变红,后褪色

(4)Cl2+2OH-===ClO-+Cl-+H2O

(5)①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 ②通入HCl的量不足

解析 

(2)实验操作中应先通氯化氢气体,再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入氯化氢气体,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a→c→d→b→e。

(3)实验过程中,由于通入氯化氢气体,多余的氯化氢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能漂白试纸而使试纸褪色。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5)①由于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CuCl2·2H2O失去结晶水后生成CuCl2,CuCl2没有完全分解;②通入的氯化氢气体不足,反应过程中CuCl2水解生成Cu2(OH)2Cl2,Cu2(OH)2Cl2分解而生成CuO。

微专题实验设计题答题策略

1.细审题:

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

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目所给的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

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洁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

2.想过程:

弄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的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弄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3.看准图:

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

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

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4.细分析: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

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40分)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X中试剂

Y中试剂

A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B

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

浓硫酸

C

用CaO与浓氨水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H3

NaOH溶液

碱石灰

D

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饱和NaHCO3

溶液    

浓硫酸

答案 D

解析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故A错误;由于N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NO,故B错误;碱石灰呈固态,不能使用Y装置盛放碱石灰,且NH3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错误;CaCO3和稀盐酸制取的CO2含有HCl和水蒸气,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HCl,浓硫酸可以干燥CO2,所以可以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故D正确。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气体A通入到①、②中,预测的现象与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亚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①中可生成硅酸沉淀,出现浑浊,但H2SO3的酸性比盐酸弱,与氯化钡不反应,不会出现沉淀,故②中澄清,A正确;②中溶液变红,是因Cl2将Fe2+氧化为Fe3+,Fe3+遇SCN-变红色,体现Cl2的氧化性,B错误;CH2===CH2与溴水中的溴单质发生了加成反应,CH2===CH2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氨气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而氨气与氯化铝溶液反应只生成沉淀,现象不同,D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预期目的

实验操作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欲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