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217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褶皱的含义及基本形态

依据岩层弯曲判断背斜、向斜

剖析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特点

褶皱地貌与地形倒置

理解地形倒置的成因

断层的形成与影响

会分析山区断崖地貌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分析水库坝址选址,泉水出露原因

分析生产、生活实例,判断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

山区合理选线原则

解读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交通线路选线分析

地质构造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隧道建设的选址要求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基本单位:

褶曲。

(2)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

板块划分

板块运动

形成的地貌

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背离运动

张裂区——裂谷或海洋

相对运动

碰撞区——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

(2)断层的地貌类型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成因:

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两大组成:

火山口和火山锥。

[特别提醒]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地势相对缓和,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是向斜构造。

(×)

2.喜马拉雅山是巨大的褶皱山系。

(√)

3.渭河平原是断层下沉形成。

(√)

4.山区公路选线时多沿山脊延伸。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背斜;判断理由:

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B向斜;判断理由:

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C断层;判断理由:

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位移。

2.图中岩层1~6按由老到新的排序为1、2、3、4、5、6。

3.A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B;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A;有泉水出露的是C;适合开挖隧道的是A。

(填字母)

三、人地协调观——趣味思考

1.在山区进行采石生产,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应将采石场选择在什么地方?

[提示] 应选择在背斜或断层部位处。

2.五岳名山之一的华山以“险”著名,其形成与何有关?

[提示] 与地壳运动导致的断层活动有关。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❶,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❷,“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❸。

读图,回答

(1)~

(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思维流程] 

信息

提取

❶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

❷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

❸“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教材

寻因

受地壳运动水平挤压的影响,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为背斜,向下弯曲的部位为向斜;沉积岩都是水平分布的,具有层理构造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❷、❸可知,N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产生了明显的褶皱运动;界面M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N、M分别反映了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对岩层的作用

(2)由信息❶、❸可知,M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乙岩层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甲岩层在抬升之后持续接受沉积;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

[尝试解答] 

(1)D 

(2)C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张力和压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命题视角一 剖析地质剖面图,分析地质构造的特点

(2018·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1.D 2.C [第1题,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之分,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排除A、C选项。

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排除B选项。

第2题,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

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

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地壳运动应相似或相同。

]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

C.3D.4

3.B 4.B [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

第4题,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了2次褶皱。

]

命题视角二 借助相关图示,考查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m),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5~7题。

观测点

海拔/m

531

512

563

615

575

出露岩层代号

Q

P

Q

S

Q

5.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

A.L1线B.L2线

C.L3线D.L4线

6.读图可知(  )

A.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B.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C.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D.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

7.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

A.①B.②

C.③D.⑤

5.D 6.B 7.A [第5题,由N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可确定N处为山谷;由M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确定M处为山脊。

从表中数据可知②处位于山谷,④处位于山脊,沿线最低海拔为512m、最高海拔为615m。

L1、L3沿线的最高海拔没有达到600m,L2沿线没有经过山谷,都可以排除;L4沿线先经过山谷,后经过山脊,最低、最高海拔也与表格数据相符。

第6题,由表格及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可知,②处岩层老,两侧岩层新,此处为背斜构造,且②处位于山谷,而N处也处于山谷,故N处是背斜成谷,其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同理,M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根据以上材料不能判断N处是否有断层发育。

第7题,结合图中四点的海拔可知,①位于N地(山谷)西侧的山坡上,②位于N地(山谷)附近,③位于N地东南侧山脊附近,⑤位于M地东南侧的山坡上。

①地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坡度较缓且不易受山洪影响,最适合作为宿营地,A对;②地易受山洪影响,B错;③和⑤距水源地较远,C、D错。

]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图中的等高线分布显示出南部为山地,交通线北部自东向西有河流流经,交通线路基本上与河流平行延伸

教材寻因

山区交通线主要沿谷地延伸,多选址于地势较为平坦之地

综合判断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尝试解答] 分布特点:

(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

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的地段;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

④成昆铁路沿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命题视角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D.丁

2.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C 2.B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在100m以下,乙地海拔在200m~300m,丙地海拔在500m~600m,丁地海拔在400m~500m,故丙地海拔最高。

第2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

图中公路呈“之”字状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

]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

如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

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中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km/h、40km/h。

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铁路通车使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的距离更长、范围更大,导致洛比托港口货物种类和数量增大。

(2)题,甲路段比乙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快,原因是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

而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

[答案] 

(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快。

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慢。

地理图表专攻(九)|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经典高考题)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读图,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

[解图流程]

1.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

(1)“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根据地层分布判断地质构造。

(2)“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阶地高低与地壳抬升幅度有关。

2.从图表中获取解题信息

[尝试解答] C

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地质构造时常见的图示,掌握基本的判读技巧很有必要,应主要抓住以下关键(以下图为例)。

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中d→a。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2.判断岩层的形态

岩层的形态,主要表现为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

图中①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②处的c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③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

3.判断岩层的分布状况

图中①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②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

4.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

②处上覆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图中②处缺失c、b、a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1.D 2.A [第1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

第2题,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

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