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33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题带答案Word格式.docx

C.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D.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

5.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

A.《汉武大帝》B.《武则天》

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

7.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8.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

“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1.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

12.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

A.政权更迭

B.藩镇割据

C.武将夺权

D.政权分立

1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诗句描述人物是

A.霍去病B.张骞C.玄奘D.鉴真

1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5.在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时,历城区某学校学生看到下面这幅图片,如果加以文字说明,应该选择

1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唐太宗曾说:

“此木虽曲,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受誎则圣。

”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D.关心百姓生活

18.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19.唐太宗说: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为此,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辖

20.一位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1.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

“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这说明

A.骆宾王很有文采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D.武则天不得民心

22.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24.人们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朝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我们常说的享有“诗仙”“诗圣”之美誉的是

A.李白白居易

B.李白杜甫

C.杜甫白居易

D.李白吴道子

25.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A.灌溉B.饮水

C.运输D.泄洪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洗,衣冠南渡”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A项符合题意;

藩镇割据是唐朝后期的特点,但是与题干内容无关,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C项不符合题意;

王仙芝起义是指从唐僖宗乾符二年初至唐僖宗乾符五年在濮州人王仙芝领导下发动一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天宝末”“禄山作乱”,天宝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禄山指的是安禄山,根据限定词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安史之乱的内容。

2.C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改善了用人制度,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

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3.A

依据题干“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可知这个生产工具用于灌溉,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注意兴修水利,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A项符合题意;

曲辕犁是耕地的工具,B项不合题意;

汉初发明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机,C项不合题意;

秧马宋朝时发明的,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4.D

D

根据所学和“……天宝……蒿藜……世乱各东西……一二老寡妻”可知,755年,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它造成极大的灾难,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

五代十国是在907年以后,故A不符合题意;

宋夏战争造成的灾难,是在北宋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

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是宋金战争,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重虚心纳谏,重用善于进谏的魏征,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所以C项符合题意;

AB项是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D项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B

B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旨在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故选B。

7.C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

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

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

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8.D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隋炀帝酷虐残暴,于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故选D。

9.B

依据题干材料中“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指科举制,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最终导致黄巢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集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A符合题意;

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1.B

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史实。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故B正确;

AC推动中日文化交流,D推动中朝文化交流,故ACD错误。

12.B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B符合题意;

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3.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瀛指的是日本。

唐朝年时期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

ABC项项人物与日本无关,D项符合题意,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判断出东瀛国指的是古代的日本,由此可以链接知识点鉴真东渡日本。

14.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唐朝时期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产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所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官”“读书人阶层”,由此可以想到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15.C

根据图像“鉴真像”结合所学知识,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C符合题意;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是玄奘,A不符合题意;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武则天,B不符合题意;

鉴真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与主动请缨,征战海外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人胸怀间”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的诗句。

可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选C。

17.B

题干材料大意是说树木虽然弯曲,但在绳子的作用下就会变得笔直;

君主有时候做事虽然出现失误,但要是能够接受意见并做出改正就会变得圣明,可见唐太宗这番话旨在强调君主要善于纳谏。

18.C

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

抓住题干关键词“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9.A

根据题干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他以民为本,重视农业。

唐太宗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0.B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本题选B。

考点:

科举制的创立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

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21.B

依据题干可知,骆宾王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

”这说明武则天欣赏骆宾王的文采,爱惜人才,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期间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B项符合题意;

AC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

22.D

根据题干信息:

图①是秧马;

图②是筒车;

图③是曲辕犁;

图④是唐三彩.结合所学知识:

唐朝时期,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选项②③符合题意;

秧马是宋朝的插秧农具;

唐三彩是唐朝陶瓷器。

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应该入选“盛唐篇”的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23.A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使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曲辕犁因其辕曲,而被称为曲辕犁,区别于直辕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是骨耜为原始社会工具,C项是东汉水排为鼓风冶铁工具,D项是西汉耧车播种工具。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判断题干主旨所示—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24.B

依据题干“诗仙”“诗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诗歌十分流行,诗坛名家辈出,例如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B项符合题意,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吴道子被尊为画圣,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5.C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灌溉、饮水、泄洪功能,故ABD不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