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84915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_1篇(共11页)7100字.docx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

  山东大明湖导游词范文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XXXX年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

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

&;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

寺东北两面则湖。

&;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

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XXXX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

沿湖垂柳环绕,曲径虹桥,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绿如茵,莲花怒放,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

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快艇疾驰,游客云集,欢声笑语,俨若北国江南。

绿荫之间,曲廊秀亭、桥台楼阁时隐时现,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

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XXXX年),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著名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

  道教庙宇--北极阁高耸于七米台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XXXX年),庙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绘有真武大帝传奇故事和乐伎献寿图等壁画。

  济南第一标准庭院--遐园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XXXX年),其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

园内假山突兀,山石奇异。

西北角长廊壁上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还有稼轩词、南丰祠、汇波楼、秋柳园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周匝公园各处,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乐无穷。

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

  明湖胜景,古往今来,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赞篇章。

&;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晚清大文学家刘鹗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行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

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

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万里、徐特立、郭沫若、江泽民、李鹏等先后泛舟湖上,对大明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开始,公园在湖西岸建成了总面积约XXXX年平方米的游乐场。

场内设有海盗船、健身车、电子游戏、五爪章鱼、摩天轮、碰碰车、直升飞机、电瓶车、天使转椅、蹦蹦床等各种游乐设施,惊险刺激,新颖有趣,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们开心。

  大明湖导游词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XXXX年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

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

沿湖垂柳环绕,曲径虹桥,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绿如茵,莲花怒放,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

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快艇疾驰,游客云集,欢声笑语,俨若北国江南。

绿荫之间,曲廊秀亭、桥台楼阁时隐时现,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

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道教庙宇&;&;北极阁高耸于七米台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XXXX年),庙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绘有真武大帝传奇故事和乐伎献寿图等壁画。

  济南第一标准庭院&;&;遐园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XXXX年),其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

园内假山突兀,山石奇异。

西北角长廊壁上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还有稼轩词、南丰祠、汇波楼、秋柳园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周匝公园各处,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乐无穷。

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

明湖胜景,古往今来,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赞篇章。

&;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晚清大文学家刘鹗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行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

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

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万里、徐特立、郭沫若、****、李鹏等先后泛舟湖上,对大明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开始,公园在湖西岸建成了总面积约XXXX年平方米的游乐场。

场内设有海盗船、健身车、电子游戏、五爪章鱼、摩天轮、碰碰车、直升飞机、电瓶车、天使转椅、蹦蹦床等各种游乐设施,惊险刺激,新颖有趣,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们开心。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明湖公园的领导者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多种活动,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并逐步形成传统。

  荷花展是公园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

自86年开始,已举办九届了,其中有两届是全国规模的。

荷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市的市花,举办荷花展览,旨在宣传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质。

荷展一般在7、8月份举办,此时荷花长势最旺,花繁叶茂,最宜观赏,是赏荷纳凉的好去处。

  龙舟赛也是公园大型的活动。

大明湖水域辽阔,条件得天独厚,自9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参赛单位均来自我市各大企业,规模逐步增大,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民族风情艺术节是最火爆、最热烈的活动。

大明湖是历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举办民族风情艺术节,可谓珠联壁合。

今年4、5月份,我们与北京海淀区文化局联合邀请了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40个少数民族200余名演员来公园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轰动了整个泉城,这样的活动要形成传统,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兰花展及盆景展,在我园也是传统的活动。

公园有全省最大规模的兰花基地天香园,有一支技术比较过硬的花卉队,他们日日辛苦劳作,将美和温馨奉献给游客。

  为了增加文化气氛,提高档次,公园内还辟建了书画展览馆、碑刻展等文化层次较高的观赏点。

自今年6月份开始,公园又邀请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编钟展演团来公园作为期半年的表演,向游人展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华。

古编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举办古编钟展演,既丰富了观赏内容,又使游人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公园将适应潮流,大胆创新,逐步形成集游览观赏、购物娱乐、文化欣赏、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旅游区。

  大明湖导游词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

济水注》记载:

&;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

寺东北两面则湖。

&;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

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南门牌坊

  南门在南岸中部,门前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民族形式牌坊,即南门牌坊。

牌坊匾额&;大明湖&;三个字,就是据于书佃碑刻手迹复制的。

牌坊原系明代建筑,为木结构五间七彩重昂单檐式,飞檐起脊,坊脊及檐角饰有吻兽,坊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斗拱下额枋彩绘&;旭日云鹤&;、&;金龙戏珠&;、&;西番莲&;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牌坊正中匾额,书&;大明湖&;三个镏金大字,苍劲浑厚。

12根斜柱,支撑着三阶式山形坊顶,柱础由石鼓夹抱。

  遐园

  这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的遐园。

  遐园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公元XXXX年),是由山东提学使、湖南湘潭人罗正钧倡议并主持建造的图书馆,因馆址在原科举考场贡院附近,所以罗正钧取《诗经?

小雅?

白驹》中&;毋金玉尔音,而又遐心&;意,为图书馆起名&;遐园&;,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培养人才。

  遐园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设计,当时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称&;历下风物,以此为盛&;。

  现在的遐园,典廊环护,大门朝东,门外北侧柳荫之下,立一石碣,上有篆书&;遐园&;二字,为罗正钧亲题,原镶嵌在大门门额之上。

  长廊中部壁上,嵌有石刻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传为岳飞手书,堪称艺术佳品。

  稼轩祠

  出遐园西行,不远处又可见一组古朴的建筑,端庄肃穆,面积约XXXX年平方米,这就是稼轩祠堂了。

这里原为清光绪三十年(公元XXXX年)建的李鸿章生祠,民国初年改作他用,XXXX年改建为稼轩祠,用以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稼轩祠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三进院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

大门之外,两尊石狮雄踞左右,大门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为陈毅元帅题写。

门外有黑色照壁,门内立太湖石作为屏障。

左右各有三间厢房,红柱架厦。

北侧为三间过厅,厅内陈列当代名人叶圣陶、臧克家、吴伯箫、唐圭璋等人咏赞辛弃疾的诗词、字画。

  穿过过厅为二进院落,两侧是抄手半壁游廊,与正厅相通。

正厅门楣上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

楹柱有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楹联与匾额皆为郭沫若撰书。

  厅内正中为辛弃疾塑像,是雕刻家张昆仑的作品。

四壁悬挂名人字画,玻璃橱柜中,陈列有关辛弃疾的各种版本的书籍。

这里曲桥漾波,方亭临水,垂柳弄影,芙蕖送香,大有辛弃疾田园词中江西带湖的风韵。

  历下亭

  湖心亭之东,是大明湖中最大的岛,历史久远的历下亭就巍立于小岛之上。

因历下亭是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所以人们也就习惯将整个小岛及岛上建筑统称为历下亭。

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

  历下亭建造年代久远,位置也几经变迁。

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五龙潭处,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称历下亭。

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李邕曾在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及济南名士,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亭之北有大厅五间,硬山出厦,花雕扇扉,曰&;名士轩&;。

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

&;名士轩&;三字匾额为清末书法家朱庆元书,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为郭沫若题写。

轩内西壁嵌唐代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及自秦汉至清末祖籍济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画像。

  济南八景四景出自大明湖,其中历下秋风便出自于此。

  铁公祠

  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长方形,占地XXXX年平方米。

四周环以曲廊,南临湖岸。

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园的园中之园。

  铁公祠东大门为锁壳式门楼,朱红大门,迎门有太湖石,屹立于松荫之中。

大门以北,是半壁曲廊,廊壁上辟有花窗,框成幅幅小景。

曲廊北即佛公祠和铁公祠了。

佛公祠居东,是为纪念山东巡抚佛伦而修建的。

佛伦,姓舒穆禄氏,满族正白旗人。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XXXX年)任山东巡抚,后官至内阁大学士。

此处现名为&;明湖斋&;,为旅游纪念品商店。

铁公祠居西,中间有石碑相隔。

两祠都是三间,坐北朝南,前檐出厦,歇山起脊,红柱青瓦,显得古朴而肃穆。

铁公祠西为&;湖山一览楼&;,中间由游廊相连。

楼高二层,各五间,登楼可观赏碧波荡漾的大明湖全景,远眺城南染烟含黛的群山。

现今,湖山一览楼是大明湖公园的一处饭店,名&;荷香村&;。

登楼宴饮,湖山一览,更添几分雅兴。

  出湖山一览楼向南,又是一半壁长廊,这一带多有文人题刻,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石刻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副对联,因为准确概括了古城济南柳绿荷香,湖山掩映的独特风貌,成为千古名句和济南的骄傲。

对联由清嘉庆年间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撰,山东巡抚、大书法家铁保书。

  铁公祠南面就是小沧浪。

由水榭。

湖滨回廊。

八角亭等参照苏州沧浪亭建造的。

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

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小沧浪以上悬&;小沧浪亭&;匾额的三间水榭为中心,四面出厦,四周饰以雕花槅扇。

  月下亭

  亭柱上有楹联:

&;数点雨声风约住,一帘花影月移来&;,为清末大学者梁启超撰

  北极庙

  北极庙旧称北极阁、北极台,又称真武庙,也叫北庙,是济南市现存最大的道教庙宇,祀道教北方神祇真武大帝。

?

北极庙占地XXXX年平方米,规模不大,却是由正殿、后殿、庑殿、钟楼、鼓楼、门厅组成的完整古建筑群。

青砖绿瓦,硬山顶,脊顶饰有吻兽。

整个建筑显得高峻崔嵬,气势非凡。

  登上36级青石台阶,迎面是三间门厅,朱红大门上箍以金黄门钉,富丽而森严。

大门两侧有楹联: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极言北极庙峻拔的气势。

  越过门厅,两侧是钟楼鼓楼,均为四方亭式建筑。

门厅内院中是正殿,正殿中央神龛内,供奉真武大帝金身坐像,手持宝剑,威严端庄。

四周为天兵天将等塑像,皆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殿内东西两侧壁上绘有真武大帝传奇壁画:

从真武辞别父母到深山跟&;真人&;刻苦学道,直到修炼成仙,最后玉皇大帝派仙人把他接到天宫,封为北方之神。

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正殿供案上,陈列着一长方形的龟蛇合一铸铜像,据传说为真武大帝手下龟蛇二将,铸造于明代嘉靖年间。

不知从何时起,民间传说不孕的妇女用手摸了龟蛇合一的铸像,就可生男育女,于是一些迷信的人常来一试。

年深日久,铸像向外的一侧已被摸得闪闪发亮了。

  后殿是他的父母殿,内有真武父母像。

看上面有一块匾&;父母天长&;为我国艺术大师刘海粟于他88岁时所写。

并落款:

年方八八。

意思是&;父母在,儿女永远不言老&;。

  南丰祠

  南丰祠又名曾公祠,在大明湖东北岸,北临汇波楼,为纪念北宋文学家、齐州(今济南)知州曾巩而建。

  曾巩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主持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问题。

,惩治恶霸,抑制官僚豪强,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改革教育,终使齐州出现了升平景象。

  祠堂南出厦,半壁花槅扇。

抱柱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是摹写原曾公祠的门联。

祠堂中间是曾巩木雕像,像高2米,重约1吨。

峨冠博带,手持书卷,神态安祥,儒雅潇洒,是以曾巩故乡江西南丰的一棵千年樟木雕成的。

还陈列着各种版本的曾巩著作和评价文章,墙壁悬挂着赞颂曾巩的名家字画。

  明昌钟亭

  南丰祠院内有明昌钟亭,亭内悬有金代明昌年间铁铸古钟一口,故称明昌钟,距今已900余年。

钟高2.4米,口径1.8米,重约8吨。

铸有八卦图案,顶有龙形钟纽。

新建明昌钟亭后,遂移明昌钟至亭中。

并由徐北文教授撰书楹联&;金钟鸣处蛙声静,璧月升时客梦清&;悬挂亭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