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604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docx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考试重点

题型:

一大题:

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大题: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三大题:

填空题(共30空,每小题0.5分,共15分)

四大题:

判断题(对打“√”,错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五大题:

简答及解释现象题(6小题,每小题3-5分,共20分)

第六题:

问答题(2小题,共15分)

内容范围:

1、练习册全部的填空题、填空题、判断题、解释现象题

2、名词解释:

1.水分代谢: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渗透作用:

只溶剂分子从较高化学势区域通过半透膜(分别透性膜)向较低化学式区域扩散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扩散形式。

水通道蛋白:

在许多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发现的类似的专一性运输水的膜蛋白,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活力可被汞抑制。

水势:

指在等温等压下,体系中的水于纯水之间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用符号psi。

表示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本领及转移的潜在能力。

水分临界期:

通常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最易受害的时期。

2.溶液培养法:

用纯化的化合物配置成水溶液来培养植物以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和数量,也称水培法。

硝酸还原酶:

一种氧化还原酶,可催化硝酸离子还原成亚硝酸离子的反应。

单盐毒害:

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这种现象叫盐毒害。

离子拮抗:

生理酸性盐:

对于硫酸铵一类盐,植物稀少硝酸根比硫酸根多且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眼泪为生理酸性盐。

3.光合链:

也称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存在光合膜上、一系列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轨道。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是“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Z”形。

光呼吸:

也称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存在光合膜上、一系列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轨道。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是“Z”方案,即电子传递是由两个光系统串联进行,其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Z”形。

双光增益效应:

1957年伊利诺斯大学爱默生(RobcrtEmcrson)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在680纳米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一些比它波长较短的光,如650—670纳米的光,则量子效率(即量子产颜)大大增高,比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多,这种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光饱和点:

在光照强度较低时,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光强进一步提高时,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超过一定光强时即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CO2补偿点:

在CO2饱和点以下,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同光呼吸释放的CO2达动态平衡,这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为CO2补偿点。

天线色素:

在光合作用中,真正能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光合色素仅占很少一部分,其余的色素分子只起捕获光能的作用,这些色素吸收的光能都要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所以这些色素分子就称为天线色素,或称聚光色素,又称捕光色素。

光抑制:

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所需时,过剩的激发能会降低光合效率,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压力流动学说:

压力流动学说认为,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复合体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光合产物不断地从SE-CC卸出到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

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

蹲棵:

所谓蹲棵,就是玉米和高粱等高秆作物割倒后,高粱不立即掐穗,玉米不立即掰穗。

一般可增产3%—5%。

4.呼吸商:

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体积或者物质的量)比值。

RQ=释放CO2/吸收O2.表示呼吸底物性质和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抗氰呼吸:

植物体呼吸链存在的一条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支路,这种在氰化物存在条件下仍能运行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氰呼吸。

作用:

1有利于授粉、种子萌发,2促进果实成熟,3增强抗逆性,4代谢协同调控。

P140

能荷调节:

能荷是指细胞中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通过细胞内腺苷酸之间的转化对呼吸代谢的调节作用称为能荷调节。

无氧呼吸消失点:

氧对无氧呼吸具有抑制作用,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称为无氧呼吸消失点,也称为无氧呼吸熄灭点。

呼吸跃变:

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或者组织在不同的生育期其呼吸速率不同。

幼嫩时呼吸速率较快,成熟叶片的呼吸略有下降,到衰老的时候呼吸速率又突然增高,以后又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5.细胞信号转导:

是指偶联细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双信号系统:

是指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号分子(IP3和DAG),分别激活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号系统”。

植物激素:

是由植物本身合成的,含量很少的一些有机化合物。

它们能从生成处运输到其他部位,在极低的浓度下即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重作用:

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

激素受体:

指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的生理效应的物质。

6.生长大周期:

指植物整体、器官或组织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一快一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生长缓慢,随后逐渐加快,然后又减慢以至停止的过程。

脱分化:

已经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离体培养时,又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并形成与原有状态不同细胞的过程。

新形成的细胞群被成为愈伤组织。

顶端优势:

指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根冠比:

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

向性运动:

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

7.光形态建成:

由光调节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过程称为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黄化现象:

与光形态建成相对应,暗中生长的植物表现出各种黄化特征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或者暗形态建成。

光敏色素:

是一种对红光和远红光吸收有逆转效应、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发育的色素蛋白。

他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研究的最深入的一种光受体。

光稳定平衡:

在一定光波长下,具生理活性的〔Pfr〕和光敏色素的总量〔Ptot〕的比例,就是光稳定平衡。

即:

Ф=Pfr/Ptot。

总量=Pr+Pfr。

蓝光效应:

由于隐花色素作用光谱的最高峰处在蓝光区,所以常把隐花色素引起的反映简称为蓝光效应。

8.去除春化作用:

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遇到较高温度或缺氧条件,低温诱导开花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称为脱春化作用或去春化作用。

临界日长:

指在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长度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长度。

同源异型基因:

产生同源异形突变体的基因,编码一些决定花器官各部分发育的转录因子,这些基因在花发育中起着“开关”的作用。

植物光周期现象:

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9.单性结实:

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

生理休眠:

因植物本身的原因引起的休眠。

种子的后熟作用:

种子采收后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达到真正的成熟,才能萌发的过程。

层积处理:

植物的种子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促进后熟的催芽技术。

离层:

器官在脱落之前在叶柄基部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

10.融冰伤害:

对于胞间结冰的植物,当温度骤然上升时,冰晶迅速融化,细胞壁迅速吸水恢复原状,而原生质会因为来不及吸水膨胀,可能被撕裂损伤。

交叉适应:

植物经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种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抗性锻炼:

在霜冻到来之前,缓慢降低温度,使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增强抗冻能力。

LEA蛋白:

渗透调节物质:

3、问答题:

1.光与气孔运动的关系。

答:

在一般情况下,气孔在光照下开放,在黑暗中关闭。

但景天科植物例外,其气孔在晚上开放,而在白天关闭。

气孔对光的反应是两个不同系统的综合效果,一是受红光调控,通过促进保卫细胞的光合作用而产生的,这种效应能被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DCMU所抑制;另一是受蓝光调控的,这种效应不被DCMU所抑制,双光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饱和红光下的鸭跖草表皮条,其气孔开放受到蓝光的促进。

红光的光受体可能是叶绿素或光敏色素,但目前尚未发现光敏色素对气孔开张的影响。

蓝光的受体可能是隐花色素和向光素。

植物体内叶黄素循环中的玉米黄素可能作为光受体,参与蓝光感受信号的转导,从而调节气孔开闭。

蓝光的效应可能与激活质膜上的H+-ATPase、Ca2+-ATPase活性有关。

2.影响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1)温度。

一定范围内,呈递增趋势,(主要是影响呼吸作用)。

高温酶钝化,根木栓化,(吸收面积减少)与原生质透性增加(离子外渗):

低温原生质代谢减慢。

主动吸收慢,胞质粘性增加,土壤离子扩散降低。

(2)土壤通气状况。

通气良好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速度快,主要是影响呼吸作用。

CO2会抑制根系呼吸。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加强中耕松土可促使根系对矿质的吸收。

(3)突然溶液浓度。

一定范围内,根系吸收速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有“饱和现象”。

浓度过高,会导致“烧苗”现象。

(4)土壤ph。

最适植物生长的ph在6-7之间。

土壤ph影响随离子性质不同,ph升高,阳离子吸收加快,阴离子下降。

(碱性不溶:

fe、ca、mg、cu、zn,酸性易失:

PO43-、k+、ca+、mg+)

(5)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土壤水分状况影响了土壤中离子的溶解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以及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从而间接影响离子的吸收。

(6)土壤颗粒对离子的吸附能力。

无极颗粒含k、ca、fe、mg等;有机颗粒含有n、p、s等矿质元素。

(7)土壤微生物。

固氮菌和根瘤菌有固氮能力,而反硝化细菌有把硝态氮分解成氮。

(8)土壤中离子键的互相作用。

离子拮抗和离子协助。

3.冬季在温室或簿膜大棚栽培作物如何调节光、温、和CO2条件,以获得较高的光合效率。

答:

由于温室大棚阻光增温效应,冬季温室栽培常出现温度高、光线弱的环境特点。

在环境光线相对较弱、温度过高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显著增加,而呼吸作用增加显著,导致呼吸消化明显大于光合同化,不利于同化物在蔬菜营养体中的积累。

因此,冬季温室栽培蔬菜避免高温,阴雨天注意补充光照。

另外,适当提高环境CO2浓度,可有效促进光合碳同化,降低植物有氧呼吸,提高大棚栽培作物的光合效率。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的?

产生哪些物质?

暗反应在叶绿体哪部分进行?

可分哪几个大阶段?

产生哪些物质?

答: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可分为原初反应、水的光解和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三大步骤,其产物除释放氧外,还形成高能化合物ATP和NADPH2,两者合称为同化力,光能就累积在同化力中。

光合作的暗反就是指CO2的固定和还原,这一过程是在叶绿体的间质中进行的,可分为CO2的固定、初产物的还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的CO2受体RuBP的再生这四大阶段。

光反应形成的同化力即用于CO2固定后的初产物还原,光合碳循环的正常运转还需光的诱导,因为光合环的调节酶是在光下活化,暗中则失活的,因此光合碳循环实际上也是离不开光的。

光合碳同化的最初产物是三碳糖,即3-磷酸甘油醛,最后形成蔗糖或淀粉。

5.何谓压力流动假说?

它的主要内容和实验依据是什么?

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

内容:

源库之间存在着压力势差,渗透动力促使光合产物运输。

有机物质运输的压力流动假说是德国学者明希(Münch)1930年提出来的,这个学说认为,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被不断地装载到SE-CC中,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邻近的木质部吸水膨胀,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在库端,光合产物不断地从SE-CC卸出到库中去,浓度降低,水势升高,水分则流向邻近的木质部,从而引起库端压力势下降。

于是在源库两端便产生了压力势差,推动物质由源到库源源不断地流动。

但压力流动学说也遇到了两大难题:

第一,筛管细胞内充满了韧皮蛋白和胼胝质,阻力很大,要保持糖溶液如此快的流速,所需的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的压力差大得多;第二,这一学说对于筛管内物质双向运输的事实很难解释。

6.举例说明如何人工调节控制有机物的运输分配(至少举3例)。

答:

打顶、打叉、环割、蹲棵

7.简述植物抗氰呼吸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

抗氰呼吸广泛寻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许多真菌、藻类、酵母也有抗氰呼吸。

意义:

1,有利于授粉、种子萌发。

抗氰呼吸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唱喏植物早春花器官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差22-25度,有助于花粉的成熟;当产热暴发时,会增加胺类、吲哚和萜类等物质挥发,引诱昆虫传粉。

放热相应也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在萌发早起或吸胀过程中抗氰呼吸活跃。

2、促进果实成熟。

抗氰呼吸电子传递系统是乙烯诱发呼吸的前提条件,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植物器官衰老。

3、增强抗逆性。

在各种逆境下,植物会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加强抗氰呼吸,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减少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4、代谢协同调控。

P141

{①放热效应。

与天南星科植物的佛陷花序春天开花传粉、棉花种子发芽有关。

②促进果实成熟。

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跃变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抗氰呼吸的增强,而且,果实成熟中乙烯的产生与抗氰呼吸呈平行关系,三者紧密相连。

③代谢的协同调控。

在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的电子呈饱和状态时,抗氰呼吸就比较活跃,即可以分流电子;而当细胞色素途径受阻时,抗氰呼吸会产生或加强,以保证生命活动继续维持下去。

④与抗病力有关。

抗黑斑病的甘薯品种在感病时抗氰呼吸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

8.阐明高等植物呼吸代谢多条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答:

植物的呼吸代谢有多条途径,如表现在呼吸地位的多样性、呼吸生化历程的多样性、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等。

不同的植物、器官、不同的条件或生育期,植物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的对多变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使植物在不良的环境中,能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例如,氰化物能抑制生物正常呼吸代谢,是大多数生物死亡,而某些植物具有抗氰呼吸途径,能在含有氰化物的环境下生存。

9.呼吸作用与谷物贮藏的关系如何?

粮食贮藏为什么要降低呼吸速率?

151

答:

许多谷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贮藏期间由于进行呼吸作用,大量消耗营养物质,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为了使农产品安全贮藏,在贮藏期间需要采用低温、低氧、干燥等各种措施来降低呼吸,保证农产品质量。

措施:

1。

晒干,进仓的种子的含水量不得超过安全含水量;2.注意库房的通风和密闭;3.库房内气体成分的控制,适当增加CO2和降低O2含量,或者抽空粮仓空气冲入N2.

【种子呼吸速率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很大。

一般油料种子含水量在8%~9%,淀粉种子含水量在12%~14%时,种子中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呼吸酶活性低,呼吸极微弱,可以安全贮藏,此时的含水量称之为安全含水量。

超过安全含水量时呼吸作用就显著增强。

其原因是,种子含水量增高后,原生质由凝胶转变成溶胶,自由水含量升高,呼吸酶活性大大增强,呼吸也就增强。

呼吸旺盛,不仅会引起大量贮藏物质的消耗,而且由于呼吸作用的散热提高了粮堆温度,呼吸作用放出的水分会使种堆湿度增大,这些都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易导致粮食的变质,使种子丧失发芽力和食用价值。

为了做到种子的安全贮藏,①严格控制进仓时种子的含水量不得超过安全含水量。

②注意库房的干燥和通风降温。

③控制库房内空气成分。

如适当增高二氧化碳含量或充入氮气、降低氧的含量。

④用磷化氢等药剂灭菌,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10.简述植物细胞把环境刺激信号转导为胞内反应的可能途径。

答:

胞间信号传递、膜上信号转换、膜内信号转导、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11.比较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乙烯和生长素之间生理作用中的相互关系。

答: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但浓度高时抑制生长;②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③对养分有调运作用,可诱导无籽果实;④其它生理作用如:

引起顶端优势、促进菠萝开花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茎的伸长生长②诱导开花;③打破休眠,④促进雄花分化⑤诱导单性结实等。

(3)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②促进芽的分化;③促进细胞扩大;④促进侧芽发育,消除顶端优势;⑤延缓器官衰老,可用来处理水果和鲜花等以保鲜保绿,防止落果;⑥打破种子休眠,可代替光照打破需光种子的休眠。

(4)脱落酸的生理作用①促进休眠;②促进气孔关闭;③抑制生长,该抑制效应是可逆的;④促进脱落;⑤增加抗逆性,ABA有应激激素之称。

(5)乙烯的生理作用①改变生长习性,引起植株表现出特有的三重反应和偏上生长;②促进成熟,有催熟激素之称;③促进脱落,它是控制叶片脱落的主要激素;④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⑤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

12.试述植物体内生长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答:

IAA在体内的含量由多种因素所控制。

生长素的代谢除通过形成束缚型IAA酶氧化讲解和光氧化降解,还受到其他植物激素调节。

如CTK可以抑制IAA与氨基酸的结合,也可以通过影响IAA氧化酶活性,从而影响IAA在体内的含量。

GA处理往往课增加植物IAA的含量。

酚类化合物可能抑制IAA与氨基酸结合,影响IAA侧链的氧化进程,并可抑制IAA的极性运输。

使IAA在体内的分布受到影响。

13.试述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如何调节植物的根冠比?

答:

(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两者之间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

因而具有相关性。

①物质交换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质、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

②信息交换根冠间进行着信息交流。

如在水分亏缺时,根系快速合成并通过木质部蒸腾流将ABA运输到地上部分,调节地上部分的生理活动。

如缩小气孔开度,抑制叶的分化与扩展,以减少蒸腾来增强对干旱的适应性。

叶片的水分状况信号,如细胞膨压,以及叶片中合成的化学信号物质也可传递到根部,影响根的生长与生理功能。

③相关性一般地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2)根冠比调节①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中耕松土,使用三碘苯甲酸、整形素、矮壮素、缩节胺等生长抑制剂或生长延缓剂等措施可加大植物的根冠比。

②通过增施氮肥,提高地下水位,使用GA、油菜素内酯等生长促进剂等措施可降低根冠比。

③运用修剪与整枝等技术也可调节根冠比。

14.分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如何协调达到生产栽培目的?

答: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依赖关系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

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2)对立关系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不协调,则造成对立,表现在:

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生殖生长的进行会抑制营养生长。

在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方面,生产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例如,加强肥水管理,防止营养器官的早衰;或者控制水分和氮肥的使用,不使营养器官生长过旺;在果树生产中,适当疏花、疏果使营养上收支平衡,并有积余,以便年年丰产,消除“大小年”。

对于以营养器官为收获物的植物,如茶树、桑树、麻类及叶菜类,则可通过供应充足的水分,增施氮肥,摘除花芽,解除春化等措施来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而抑制生殖器官的生长。

15.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的某一生理过程与光敏色素有关?

答:

判断一个光调节的反应过程是否包含有光敏色素作为其中光敏受体的实验标准是:

如果一个光反应可以被红闪光诱发,又可以被紧随红光之后的远红闪光所充分逆转,那么,这个反应的光敏受体就是光敏色素,即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与光敏素有关。

16.试述光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光形态建成与植物光合作用有何不同?

答:

1.影响:

光对植物的生长表现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和启动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营养和能源。

2)光对植物表现出范型作用,即叶的伸展扩大,茎的高矮、分枝的多少、长度、根冠比等都与光照的强弱和光质有关。

3)光照与植物的花诱导有关,长日照植物只有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成花,短日照植物则是在短日照条件下成花。

4)日照时数影响植物生长和休眠,绝大多数多年生植物都是长日照条件促进生长,短日照条件诱导休眠,休眠芽即是在短日照条件下诱导形成的。

5)光影响种子萌发,需光种子的萌发受光照的促进,而嫌光种子的萌发则受光的抑制。

此外,光对植物的生长还有许多影响,例如光照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影响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

另外,花的开放时间,一些豆科植物叶片的昼开夜合,气孔运动等都受光的调节。

因此,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2.作用方式:

植物光合作用以能量的方式影响生长发育;光形态建成以信号的方式影响生长发育;

反应:

植物光合作用是高能反应,与光能的强弱有关,光形态建成是低能反应,与光有无、性质有关;

光受体:

植物光合作用是光合色素,光形态建成是光敏色素、隐花色素、紫外光-B受体

17.如果你发现一种尚未确定光周期特性的新物种,怎样确定它是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或日中性植物?

答:

将此植物分别置于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其他条件控制在相同适宜范围,观察他的开花反映,若日照时数只有在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则此种植物为短日照植物;若日照时数只有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则为长日照植物;如在不同的日照试试下均能开花的,则为中性植物。

或将此新物种分别置于一定的光周期下没在暗期给予短暂的光照处理,抑制开花的是短日照植物,促进开花的是长日照植物,对暗期照光不敏感的植物为日中性植物。

18.举例说明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

1.春化:

(1)人工春化处理

(2)调种引种(3)控制花期

2.光周期理论:

(1)引种和育种不同纬度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否则,可能使植物过早或过迟开花而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如南方大豆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延迟,所以引种要引早熟种。

(2)控制花期花卉栽培中,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

菊花是短日植物,经短日处理可以从十月份提前至六、七月间开花。

(3)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可以通过控制光周期抑制其开花。

如将短日植物烟草引种至温带,可提前至春季播种,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

【1、引种:

河北小麦→广东,只营养生长不抽穗结实人工春化处理:

菜苔生产;小麦人工春化,春季补棵,提早成熟,避开干热风。

2、控制花期:

麝香百合,周年开花,可通过把球根低温处理开始时期错开,在一定时间后顺序栽植,可在九月→来年春天开花。

3、解除春化:

洋葱:

越冬贮藏的洋葱鳞茎在春季种植前先用高温处理以解除春化,可以防止生长期开花而获得大鳞茎;4、加速良种繁育:

进行甘薯杂交时,人为缩短光照,使甘薯开花整齐,便于有性杂交,培育新种。

19.试述花发育时决定花器官特征的ABC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