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714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如论中学片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钟乳石C.珊瑚虫D.珊瑚礁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3.以下四种生物中,哪一种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衣藻B.变形虫C.草履虫D.珊瑚虫

4.由口、咽、食管、胃、肠、肛门和肝脏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B.运动系统C.循环系统D.消化系统

5.下列属于植物器官的是()

A.洋葱表皮B.松树C.叶肉D.桃花

6.“橘在淮南为橘,在淮北为枳”,造成此现象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无机盐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该生态系统中,牛羊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

8.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易被弄脏,此时用来擦拭显微镜镜头上污点的是()

A.纸巾B.布C.棉花D.擦镜纸

9.控制物质进出人体肝脏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0.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图()

A.

B.

C.

D.

11.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B.进行生长C.排出废物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2.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13.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鲫鱼的环境因素?

()

A.河流中的水B.河水中的温度

C.河岸上吃草的羔羊D.河流中的动物

14.森林茂密的地方,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

D.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1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

转动转换器,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  )

A.反光镜上B.目镜上C.物镜上D.玻片标本上

16.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25℃和0℃B.有空气和无空气

C.温度和水分D.有光和无光

17.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A.食草动物B.食肉动物C.绿色植物D.浮游动物

18.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19.草履虫通过(  )吸收外界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A.收集管B.表膜C.口沟D.伸缩泡

20.下列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水沟B.一只小鸡

C.一朵花D.一只大雁

21.正常人体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23对B.23条C.11.5对D.46对

22.下列各项中,不直接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骆驼生活在炎热缺水荒漠中,尿液很少

B.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能抵御寒冷的环境

C.营养组织细胞中的液泡较大,能够更多的储存营养物质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于吸收水分

2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列关于诗句中黄鹂和柳树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们的结构层次是完全相同的

B.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C.它们个体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D.黄鹂的心脏、柳树的种子都属于器官

24.利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A.切片B.涂片C.临时装片D.永久装片

2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城市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

26.判断正误。

(1)制作玻片标本时,托载标本的玻璃片是盖玻片。

(______)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够进入细胞。

(______)

(3)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______)

(4)进行显微镜观察时,为了看的更清楚,可以把一只眼闭上。

(______)

三、连线题

27.把结构和功能用线段连接起来。

A、上皮组织a保护、分泌

B、结缔组织b动力车间

C、叶绿体c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D、线粒体d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四、综合题

28.识图题

(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比较图,据图分析回答。

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比较,都具有(B)____(C)____(D)_____三个结构,而且功能基本相同。

②在结构上相比,动物细胞没有植物细胞结构中的(A)____(E)_____(F)_____。

(2)如图为细胞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B]和[D]中的细胞与[C]中的相比最主要的是失去了_____能力。

②橘子中的汁液存储在[B]____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的是[D]____组织。

③从结构上看,[B]中的细胞和[D]中的细胞相比,[B]中的细胞中有大的____。

2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

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

(2)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数量最多的是____;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____。

(3)蛇和鹰之间具有_____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关系。

(4)如果兔子的数量大量增加,狐和鹰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使兔子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5)如需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加入的成分有____和____。

30.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实验用具,其结构模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对光过程中,要转动[③]____,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使用结构[③]的___镜。

若在[①]___里能看到明亮的视野,说明对光成功。

(2)在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⑤]____。

(3)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d”,且位于视野中的左上方,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母是___,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透明纸向___方移动。

(4)该显微镜的目镜只有一个,物镜有两种,分别标有“10×”和“4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标有“___”的,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物镜是标有“___”的。

若目镜有两种分别标有“5×”和“10×”,则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是____倍。

五、实验探究题

31.“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这是歌手杨宗纬《洋葱》里的一句歌词。

下面甲图是洋葱的实物图;乙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丙图为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被“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则它应属于植物的____(填“营养”或“生殖”)器官。

(2)图乙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____;②步骤的操作过程是对实验材进行____。

(3)图乙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_____(填序号)。

(4)图丙中,出现[a]____(填名称)的原因是图乙中的____(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

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____中。

3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浇水的量对马铃薯生长情况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大小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沙土,并编号。

②将3个发芽、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处理后分别埋进3个花盆中,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③将3个花盆按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你对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

(3)为什么除浇水量不同外,温度和光照条件均相同?

____。

(4)该实验设计有一个缺陷,请改正_____。

(5)设置花盆1的目的是:

_____。

(6)从实验结果来看,你可以得出结论是:

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礁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虫具有能生长和繁殖、能进行呼吸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正确。

【点睛】

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

有细胞结构、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D

【解析】

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为多细胞生物。

4.D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解答此题可结合消化系统的组成图解来回答。

【详解】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的起始端为十二指肠;大肠的起始部分为盲肠,盲肠上连着的细小的盲管为阑尾,大肠的最下端为直肠,直肠的末端是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

所以由口、咽、食管、胃、肠、肛门和肝脏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消化系统。

故选:

D。

【点睛】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

A、洋葱表皮是由一群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洋葱表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不符合题意。

B、一棵松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一个植物体,B不符合题意。

C、叶肉是一个个的细胞构成,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C不符合题意。

D、桃花属于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考查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功能。

6.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详解】

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同种橘树,若将橘移栽到北方,北方温度低,导致橘结的果实口感差,这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差异。

因此温度是影响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故选B。

【点睛】

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C

【分析】

(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间竞争;种间关系又有:

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牛和羊都是草食性动物。

【详解】

A、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A不符合题意。

B、合作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生物紧密合作,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B不符合题意。

C、竞争是指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往往为了争夺食物、空间、配偶或其他需要而发生激烈的竞争,结果总是优者生存,劣者淘汰.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在捕食动物和被食动物之间表现得最为明显。

牛和羊都是草食性动物,二者为争夺草而形成竞争关系,C符合题意。

D、寄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8.D

【解析】

试题分析:

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纱布、纸巾、作业纸纤维粗糙容易划伤镜头。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9.B

【分析】

此题可根据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解答。

【详解】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结构,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符合;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为细胞质,细胞质能够流动,C不符合;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要求掌握。

10.D

【分析】

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详解】

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应该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故选D。

【点睛】

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

11.D

【分析】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2.C

【分析】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

13.C

【分析】

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A、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河流中的水是鲫鱼的环境因素,不符合题意;

B、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河水中的温度是鲫鱼的环境因素,不符合题意;

C、鲫鱼生活在水中,与岸上的动物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河岸上吃草的羔羊不是影响鲫鱼生活的环境因素。

符合题意;

D、河流中的动物会影响鲫鱼生活,是鲫鱼的环境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环境因素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14.A

【分析】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例如:

虽然鲸虽然是哺乳动物,但是它却生活在水中,为了适应水中生活,鲸的体型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是对水中生活的一种适应。

【详解】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宜人,即:

“大树底下好乘凉”,此外蒸腾作用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向上的动力;蒸腾作用还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此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

15.D

【分析】

(1)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会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上,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

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详解】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

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

转动转换器,污点依然没有动,说明污点不在物镜,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

故选D。

【点睛】

考查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

16.C

【分析】

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

唯一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水分的有无、光照的有无、空气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湿润与干燥等等。

C、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故选C。

17.C

【分析】

根据“食物链开始的生物”可知,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书写。

据食物链的书写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食物链的特点:

①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的;②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消费者);③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消费者),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C

【分析】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详解】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A不符合题意;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

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符合题意;

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

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

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9.B

【分析】

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

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如下图:

可见,草履虫吸收外界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表膜。

故选B。

【点睛】

考查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20.A

【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A、一条水沟,既包括了此水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B、一只小鸡,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朵花,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一只大雁,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

21.A

【分析】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的两份,外观上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所以,在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

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详解】

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原细胞的相同。

因此“人体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其染色体的数目是23对。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2.A

【分析】

生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根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等等,这些都说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详解】

A、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ºC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结构,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能够储存营养物质,供细胞利用,C不符合题意。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于吸收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考查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3.A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A、黄鹂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柳树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它们的结构层次不同。

A错误。

B、黄鹂和柳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正确。

C、黄鹂和柳树都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要经过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C正确。

D、黄鹂的心脏、柳树的种子都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A。

【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