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733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房产测绘项目

 

技术设计书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7日

 

 

 

1概述

2作业区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作业区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2已有资料情况

1本测区已有控制成果资料;

 

2

)本项目的房屋用地文件;

 

3

)各建筑的规划审批、验收文件;

 

4

)各建筑的设计文件(含施工图电子文档)

 

5

)各建筑的房屋预售文件;

 

6

)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及其控制导线资料。

3技术规范

(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4)《城市测量规范》(CJJ8/T8-2011);

(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8)《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

(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10)甲方的特殊要求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1测绘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

4.2测量精度指标

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等级

平均边长(km)

a(mm)

b(pp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

≤2

1/120000

三等

5

≤10

≤5

1/70000

四等

2

≤10

≤10

1/40000

一级

1

≤10

≤20

1/20000

二级

0.5

≤10

≤40

1/11000

另外网络RTK一级精度:

观测精度:

网络RTK平面≤2厘米,高程≤3厘米;平面较差≤2厘米,高程较差≤1.5厘米

5设计方案

5.

设计方案

 

1

)精度指标

 

《房产测量规范》

GB/T17986

2000

)将房屋面积的测

算精度分为三级,本工程按二级房产面积测量精度执行,它

的适用范围在大城市的市区、中小城市的中心区的商品房、

其他上市房屋。

本工程的精度要求见表

 

 

房产测绘精度要求

 

 

 

 

 

等级

 

 

 

 

 

 

 

 

界址点精度

/m 

 

±

0.10 

±

0.05 

房产面积精度

/m 

 

±

0.04

S+0.002S

 

±

0.02

S+0.002S

 

注:

S

为房产面积,单位为

m

2) 

仪器设备

 

1

2"

级全站仪;

 

2

)手持测距仪;

 

3

)钢卷尺;

 

4

)数码照相机;

 

5

)记录设备。

 

3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校核利用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4

)房产调查

 

由于本项目的房屋用地文件齐全有效、周边权属简单清

晰,房产调查的重点应放在房屋调查方面。

房屋调查的内容

 

5.2技术路线和作业流程

(1)技术路线

平面控制测量(静态)

根据甲方需求选埋×等GPS控制点约×个。

采用静态定位方式,按×等精度测定均匀分布于测区内的×等GPS控制点×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

网络RTK模式

①平面控制

测区平面系统为××独立坐标系,布设了×个×级GPS首级控制点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再采用GPS-RTK方式进行图根控制点加密,以满足规范及测图需要。

使用RTK测量获取检核点坐标值,与原始值进行较差检核,检核值都小于××cm(一般小于2.5厘米)。

②高程控制

测区首级高程控制在×个×等点“××、××、×××、×××”的基础上,分别从测区××引入,作为本测区高程控制的起算点,再将×级GPS网点按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网进行组网观测和平差计算,获取××高程系成果并做精度统计。

5.3.2点位布设

静态观测选点要求如下:

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水准观测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组成。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技术设计书;并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交通、通讯、水电等信息。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点位确定后用手持GPS接收机测定大地坐标,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

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长期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且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局部沉降的地区,另外应避开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区。

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电压高于20万伏)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并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影响,避免靠近大面积的水域、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以上无遮挡,困难地区高度角大于15°的遮挡物在水平投影范围总和不应超过60°。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5.3.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等×点从“××01”起编号,即××01、××02、……、××n(n为流水号),点名命名可取用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若无明显地名可不取。

控制点标志:

××等×控制点按图1所示的尺寸大小要求埋设。

图1

5.3.4观测

静态观测要求

(1)首级×等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式以边连接或者点连接方式组网观测

(2)GPS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时段长

(min)

平均重复设站数

数据采样间隔(S)

二等

≥15

≥4

≥240

≥2

10~30

三等

≥15

≥4

≥90

≥2

10~30

四等

≥15

≥4

≥45

≥1.6

10~30

(3)静态观测要求

观测小组应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当情况有变化需要修改计划时,应经项目负责人同意,观测小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观测时间、时段号、天线高、接收机及天线编号,本时段结束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并记录在手簿上。

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手簿中各项数据认真填写、记录,不得伪造、涂改、后补。

GPS外业观测手簿样例见附件2:

GPS外业观测手簿。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

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4)动态观测要求

一级GPS观测、记录、计算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1)GPS接收机的使用:

采用×型GPS信号接收机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并作好观测记录。

2)天线安置与对中精度:

天线架设高度离地面大于1米,严格整平天线。

对中精度小于3毫米。

3)天线高的量取:

天线高量取在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读数至毫米。

然后取平均数作为最后值输入接收机。

4)一级GPS点采用×××系统进行网络RTK测量,测量次数不得少于四次,相互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2.5cm。

(5)一级控制点观测要求

1)观测要求:

具体如何实现,观测多少测回,限差多少,温度气压记录(按照规范列出)

2)采用设备:

××设备

(6)××高程测量要求

测区××高程控制使用××设备,按照规范×××施测×××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网,采用××方式观测。

垂直角观测××测回,较差不超过××。

网精度达到××等级,全中误差需不超过××,偶然中误差需不超过××。

见规范的相关表格

(7)RTK图根控制测量要求

①RTK图根点测量次数不得少于两次,两次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5cm。

②在作业区内通信覆盖情况差的地方,如居民区、深沟、高崖下增加对待测点的测量时间和次数。

(特殊情况需说明)

5.3.5数据处理

GPS静态数据处理

①二、三等、四等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满足以下要求:

σ=±

式中:

σ-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基线长度,km。

②基线解算

二、三、四等GPS基线解算后,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

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应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基线解算完毕后,在整个GPS网中选取独立基线构成闭合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n:

独立环中的边数。

σ: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w:

环闭合差:

复测基线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③GPS网平差处理

当基线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绝对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GPS网无约束平差合格后中,采用××软件在×××坐标下进行约束平差,精度达到×××等GPS要求。

GPS动态网络RTK数据处理

(1)一级GPS点

成果处理方法:

四次测量合格成果,取均值为最终成果,通过××单位按照××模式进行成果处理,最终处理为×××系××级成果,并制作精度统计表及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垂直坐标分量较差统计表和平面坐标转换的残差绝对值。

检核统计:

采用全站仪观测RTK点间距离与坐标计算边长及高差进行精度检核,并比较统计

高程控制处理

四等光电测距高程的平差计算,采用××软件包中的控制测量部分“数据处理”程序,对观测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批量处理、自动组网,统一按××网平差计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

5.3.6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图根控制

图根导线测量使用5″级以上全站仪观测和网络RTK××接收机观测二测回,数字化测图在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得少于64点。

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图根点应尽量选设为固定点,固定点指在坚固地面上用錾子刻出“△”、射入水泥钉或者在松软土质埋石(桩)作固定桩并用油漆画符号作标识。

RTK图根控制测量成果处理方法:

两次测量合格成果,取均值为最终成果,通过××单位按照××模式进行成果处理,最终处理为×××系××级成果,并制作测量精度统计表及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垂直坐标分量较差统计表。

检核统计:

采用全站仪观测RTK点间距离与坐标计算边长及高差进行精度检核,并比较统计

(2)地形图测量要求

1)、测图前对未使用的测量仪器已进行视距乘常数、垂直角指标差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应符合《规范》4.3.4的规定。

2)、测区地形图施测主要采用全站仪和GPS-RTK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

3)、高程注记点的分布符合《规范》4.5.5的规定。

4)、房屋两层以上(含两层)注明了层次,房屋注明了建筑材料。

5)、对图面上的地物、地貌,以及植被、地名等在实地定性。

6)、外业图面整饰时,符号不能完全表达准确的在旁边加文字说明。

7)、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除按《规范》4.6款规定的以外,管线中的高压线测注了线高和线宽,稻田坎无取舍,山地中的梯田坎有适当取舍,一般比高小于基本等高距和图上长度小于1.5cm的按等高线表示。

8)甲方的特殊要求

(3)地形图成图基本要求

地形图分幅规格采用50cm×50cm,地形图采用××坐标系和××高程系;基本等高距为0.5m,分幅按照规范执行,内容表达与整饰图式按GB/T7929-1995执行

5.5提交成果资料(根据合同要求修改)

成果名称

规格

数量

1

外业观测手薄\点之记\RTK原始观测记录

A4

×套

2

控制点成果表、计算资料册(含网图)

A4

×套

3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A4

×套

4

检查报告

A4

×套

5

地形图

×套

6

地形图蓝图

×套

7

以上全部电子数据

光盘

×套

5.6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5.6.1人力资源

拟投入本项任务生产的××人均为长期从事控制测量、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高级工程师×人,工程师×人,助理工程师×人,技术员×人,驾驶员×人。

在开工前,生产单位组织参加该项目生产的人员对技术设计书等有关技术文件进行培训学习,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

5.6.2仪器设备

保证按计划投入合格的仪器设备,所有使用的各类测绘仪器均需在法定单位检验使用期内,逾期的需重新检验。

在作业期间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保持其正常的使用状态。

5.6.3质量控制措施

检查、验收参照国标《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1)生产小组检查

作业小组对所作成果资料必须全面地进行自查互校,自查资料应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小组长检查。

检查工作包括外业和内业,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

作业小组内、外业必须达到100%。

(2)部门检查

小组检查修改完成后上交生产部门检查。

生产部门安排专职检查员进行内、外业检查。

内业检查必须达到100%,外业不低于30%的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交单位检查。

(3)验收

部门检查修改完成后,整理好所有资料交单位验收。

对生产部门的各生产环节按贯标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产品质量。

5.6.4进度安排

按照工序流程作业布置进度计划,自20××年×月×日开工起至20××年×月××日止。

主要工序进度如下表:

日期

工作安排

20××.×.×~20××.×.×

踏勘、设计、选点埋石

20××.×.×~20××.×.×

20××.×.×~20××.×.×

20××.×.×~20××.×.×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