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807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docx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学院 上海大学

所学专业金融学

班级

 

内容摘要

凯恩斯货币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梳理了凯恩斯货币政策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而阐述它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内容演变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流通;货币供给

 

目录

  一、理论背景………………………………………………1

   

(一)前人理论…………………………………………1

   

(二)历史背景…………………………………………1

  二、主要内容………………………………………………2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2

   

(二)货币供给理论……………………………………4

   (三)利率理论…………………………………………4

   (四)通货膨胀理论……………………………………5

  三、理论评价………………………………………………5

   

(一)历史意义…………………………………………5

   

(二)缺陷………………………………………………5

  四、后人拓展………………………………………………6

   

(一)交易动机…………………………………………6

   

(二)谨慎需求…………………………………………6

  五、政策主张………………………………………………7

  六、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7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一、理论背景

(一)前人理论

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

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二)历史背景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开始,然后影响了美国全部产业,继而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30年,失业率高达1\3。

时值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难以继续维系西方金融体系,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救赎。

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很多人要求政府介入运用政策治理危机,而凯恩斯从其《走向繁荣之路》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主义者,这恰恰适应了西方国家的要求,为其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开始推行罗斯福新政,即国家干预,而罗斯福的新政获得了成功,继此凯恩斯主义思想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用以摆脱金融危机的实践先导。

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张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是因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次,货币量变动通过利率的变动进而引起物价的变动;再次,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这样不会带来真正通货膨胀的恶果,而是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1.前提假设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基于流动性偏好理论,而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其实质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我们可以把流动性偏好理解为对货币的一种心理偏好。

对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

第一,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第二,无论在时间段上还是时间能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第四,短期分析——价格不变;第五,货币定义在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2.理论内涵

由于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要。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是由于个人或经营上的现行交易而引起的对现金的需要,这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收入动机和经营动机。

收入动机是持有现金的理由之一,是为了在两次取得收入的中间时期作为支付之用。

经营动机是企业在得到销售款之前支付业务开支,这种需求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当期产量的价值以及销售产品时所需要经过的环节。

  

(2)谨慎动机主要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由此动机持有之货币,乃在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逆睹之有利进货时机。

”但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货币需求,凯恩斯的分析未见细致。

  (3)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一个动机,它是凯恩斯货币理论区别于其它货币理论的一个显要特征,不过凯恩斯的投机模型是一个纯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模型,在该模型中,投机者面临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借助预期利率,个人要么全部持有货币,要么全部持有债券,个人是个盲目的投机家,而不是多样化的投机家。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1)。

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

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

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

图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

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图2投机性货币需求

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写成;L=L1+L2=L1(Y)+L2(R)=KY-HR也就是说,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4.凯恩斯陷阱

图3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可应付不测之需,可作投机用,因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就称作流动偏好。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都要留在手中,因而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限大;这时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二)货币供给理论

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一直是作为一个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而出现的,其大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典型的货币供给外生论,因而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经济学家都普遍忽视了对货币供给的研究。

从而使20世纪30年代后到60年代初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经历了一段消沉期。

 (三)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要使人们放弃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就必须给与报酬,这报酬的货币形态就是利息。

利息形成于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所作的两种选择:

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即现有货币收入的多少用于现在,多少用于将来;二是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即以何种方式保有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

在凯恩斯看来,利息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不储钱的报酬,即放弃灵活性偏好的报酬。

 (四)通货膨胀理论

凯恩斯认为:

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使产出增加,物价上涨的速度小于货币供给增加的速度,故为半通货膨胀。

实现充分就业之后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工资和就业,货币量要通过这两者发挥作用。

  三、理论评价

 

(一)历史意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凯恩斯在《通论》中摒弃了传统经济学“二分法”的旧教条,将货币同实物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使货币贯穿在就业一般理论体系中,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非常独特而重要的范畴。

特别在资本边际效率理论、流动偏好理论、工资与就业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物价一般理论等领域,居于更为突出的重要地位。

这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大变更,也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补充和发展。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缺陷

第一,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把利息视为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关的纯粹货币现象。

这就完全抹煞了利息来源于工人剩余劳动的本质,同时也歪曲了决定利率及其变动的真正原因。

因此,马克思指出,这实际上是“作为现象观念的单纯的现象复写”。

  第二,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凯恩斯把货币的需求归结为受流动性偏好决定,完全从人们的主观动机出发,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去把握经济活动的客观必然性。

这显然是错误的。

人的心理因素虽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仅仅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来分析社会的现实生活,显然不可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且必然得出错误的、庸俗的、非科学的结论。

  第三,凯恩斯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将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只决定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则决定于利率。

这实际上是认为人们对自己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因而人们根据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决定是持有债券还是货币,在债券和货币两者之间只能择其一。

事实上,人们不能肯定自己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期是否准确,因而总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以分散风险。

  第四,凯恩斯将充分就业作为半通货膨胀和真正通货膨胀的临界点,这只不过是一“凯恩斯幻觉”,也是不现实的。

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出现的“滞胀”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五,凯恩斯的分析是短期、均衡静态分析,所使用的都是各种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显然,这种分析是不够的,它不可能揭示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变量的实际运动过程及在运动过程中的调节,因而凯恩斯的分析显得太笼统。

  四、后人拓展

 

(一)交易动机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所做出的更加精细的研究。

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

围绕这一问题,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JackBaumol)(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

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

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的平方根律:

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

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1/2,这意味着货币不是奢侈品,其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是,收入分布越是平衡,货币总的需求就越大,或收入分布越是不均匀,货币总需求就越低。

 

(二)谨慎需求

最有名的拓展之一是托宾的货币需求的象限分析,托宾巧妙地将谨慎需求和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将谨慎动机限定于利率的不确定性这一范围之内。

谨慎需求模型有关不确定性的其它发展是直接基于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如惠伦(1966)所提出的谨慎性货币需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型。

托宾(1958)根据马克维茨(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

这一理论可通过可分离定理加以说明。

第一,投资者根据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确定资产的有效集或有效边界,这一边界与个人的偏好无关,引入无风险的货币后,投资者的有效集变为由原点出发与有效边界相切的一条直线。

第二,个人选择直线上的哪一点作为最优决策点,取决于个人风险——收益的无差异曲线,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即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该点决定了在所有金融资产中货币所持的比例,投机性货币需求由此比例确定。

  五、政策主张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调控。

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进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标。

1.实现充分就业需要以利率为杠杆,刺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因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

2.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局限。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危机时期,会被流动性偏好吸收,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六、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日益成熟。

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也挖掘了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使得居民的交易性需求总体水平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居民资产组合调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同时,居民进行资产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由于金融资产具有保值和增加收益的特性,并且有较快的变现能力。

随着人们对金融产品了解的加深,金融产品的这些优势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居民更倾向于选择金融资产来替代对货币资产的持有。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情况。

实体经济中,银行存在大量的流动性沉淀,且这种过剩是一种存量上的过剩,主要表现在储蓄超过贷款的差额在不断扩大。

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2009年开始的这轮房地产热和股市牛市行情的快速开启,发生于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低迷和宽松经济政策下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中,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体现经济泡沫边缘化的征兆已经显现。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这一视角出发解释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为流动性过剩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一种货币现象。

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各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国外投机性热钱的大量融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过高,即全球流动性的传导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货币供给不断增大,居民储蓄倾向升高,货币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还呈现出结构不均衡的特点。

充裕的流动性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动力,但如果流动性过剩持续出现的话就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潜在风险。

如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经济结构的扭曲、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等。

从凯恩斯货理论角度出发,解决我国的流动性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货币化供给方面,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相关的汇率改革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扩张,

第二是从货币需求方面入手,主要是扩大居民的有效性货币需求和发展薄弱产业及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刺激它们对资金的吸纳胃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流动性过剩的继续扩张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J.M.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

36.89.

[2]颜鹏飞,张彬.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述评[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荆仰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9).

[4]曹明.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比较及其意义[J].思想战线,1998.

[5]郭诚,陈建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01

(8).

[6]李劲松,肖利平.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J].江汉论谈,2003

(2).

[7]陈朝先.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说比较研究.

[8]郝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评析[M].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9]黄达.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陈孝兵.货币主义的发展与变迁[J].黄冈师专学报,1995(11).

[11]刘荣春,颜光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我国民间资本需求动机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

[12]亚当.斯密.就业、利息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2:

38.42.

[13]陈炳才.国际流动性过剩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J].武汉金融,2008,

(1):

4.8.

[14]李棋.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与对策探析[J].北方经贸,2008,

(1):

25.36.

[15]戴国强.中国货币需求分析[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12.

[16]周光友.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08.

[17]李劲松.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江汉论坛.2003/02.

[18]郝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评析.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