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17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docx

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

环境与资源学院第十届“CS-TD”科技调研大赛

非专业参赛作品

“限塑令”后塑料购物袋使用和环境

影响调查

Surveyoftheplasticbagsuseanditsimpactontheenvironmentafterthebanonfreeplasticbags

单位: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

汤洁

团队名称:

白色天使

“限塑令”后塑料购物袋使用和对环境影响

Surveyoftheplasticbagsuseanditsimpactontheenvironmentafterthebanonfreeplasticbags

徐焱家段莉马冬梅

摘要:

如今,在公路两旁、铁路沿线和房屋周围,被丢弃的塑料袋随处可见,人们纷纷议论曾轰动一时的“限塑令”是否已成为一纸空文,看着一个又一个、一层又一层废弃的塑料袋,我们不禁忧心我们的环境还能承受多少,还能坚持多久。

因此,我小组决定在这“限塑令”实施近三年之际,采取问卷和访问的方式对大众进行有关塑料袋的使用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醒大众,塑料购物袋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以期待全民共同参与减塑环保活动将“限塑”进行到底!

关键字:

塑料购物袋现状危害建议

abstract:

Nowadays,desertedplasticbagscanbeseeneverywhereonbothsidesofhighways,alongrailroadsandaroundhomestead.Peoplearetalkingaboutwhetherthebanonfreeplasticbagshasbecomeamerescrapofpaper.Noticingtheplasticbagsdesertedoneafteranother,placedlayerafterlayer,wecannothelpworryingabouthowmuchourenvironmentcanbear,howlongitcanendure.Thus,wedecidedtomakeasurveyofcurrentuseofplasticbags,byusingquestionnairesandvisitofthepublicthemomentthebanonfreeplasticbagshasbeenenforcedfornearlythreeyears.Withthehelpofthefindings,wewillputforwardsomecorrespondingsuggestions.Weintendtowarnthepublicthatplasticbagsnotonlybringmankindgreatconveniences,butthebagsalsodoincreasinglygreatharmtotheenvironmentandourhealthsimultaneously.Wedohopethewholesocietywouldtakepartintheactivityofplasticbagsusedecreasetoprotectenvironment andcarrythebanonfreeplasticbagsthroughtotheend!

Keywords:

plasticbags    currentsituation      harm       suggestions 

引言

“需要塑料袋吗?

大的小的?

”这句话在超市收银柜台随时可以听到。

我们到一家超市进行随机调查时发现,在观察的二十五位顾客当中,有5位老人全部自备购物袋;8位中年人中,有3位自备购物袋;11位年轻人中,仅有2人自备。

某消费者刘先生称,“限塑令”实施之初,他曾经也自备过购物袋,但时间一长就没坚持住。

有时买完东西就买个塑料购物袋,觉着犯不着为2毛钱找麻烦。

接着在走访了多家集贸市场发现,在这里根本看不见“限塑令”,每个摊位上都挂着四五种规格不同的超薄塑料袋,商贩都是免费提供。

据一名商贩讲,他们每人一天都要用三百个塑料袋左右。

同样,早餐店使用量也很大。

一家早点店的老板告诉我们,一位顾客买一笼包子要一个塑料袋,再拿一杯豆浆又要一个,要是买的多,还要套一个大的塑料袋。

生意好时,一天要用“几包”塑料袋,好在价格也便宜。

此类的现象,举不胜举!

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情况着实令人堪忧,因此,对塑料购物袋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势在必行!

1.塑料袋简史

在19世纪50年代,帕克斯在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时惊奇地发现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

帕克斯称该物质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

20世纪初,美国的利奥·贝克兰德第一个成功地耐高温的塑料名叫“贝克莱特”(即酚酣塑料),并在1909年获得了该项专利。

20世纪30年代,尼龙的出现为此后各种塑料的发明和生产奠定了基础。

塑料袋便是在此后的一些摸索中诞生的。

直到现在,塑料似乎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几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而塑料购物袋更是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

2.塑料购物袋成分

塑料购物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

其中,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由聚乙烯加淀粉等制成(这种可降解塑料只能将大块的塑料降解成较小的塑料块,塑料分子的成分并没有完全消失,并不是完全降解)。

超薄塑料购物袋主要使用聚氯乙烯制成。

生成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方程式如下:

nCH2=CH2→(催化剂,一定条件)→-[CH2-CH2]-n(聚乙烯)

CH≡CH+HCl-催化剂→CH2=CHCl加成反应

nCH2=CHCl-催化剂→-[CH2-CHCl]-n加聚反应(聚氯乙烯)

其中乙烯乙炔的来源是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炼厂气等,经过分离制备,也可用轻油、柴油、重油等裂解制的。

由于我国轻烃资源很少,原油偏重,我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主,因此塑料是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石油中提取的化学石油产品。

可见,塑料袋的生产对资源的耗费量比较严重。

产物聚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8-4.8万之间,聚乙烯的在2.5-5万之间,它们的化学稳定性都很好,所以,一旦生产出来很难自然降解。

这也是“白色污染”泛滥的主要原因。

3.“限塑令”后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3.1“限塑令”简介

“限塑令”全称《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

“限塑令”主要内容有: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其中,一、二条为主要内容。

3.2限速令实施以后的效果

据有关专家估计,2008年六月以前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近三十亿个【食品商务网】。

其中,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是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多的场所之一。

但是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市场、水果摊的塑料袋用量是超市的四倍左右,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消费场所,平均每人每天要使用2.2个塑料袋左右。

3.2.1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

据北京新华网上相关资料,截至2009年6月1号“限塑令”实施满一周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6月20日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外资超市塑料袋使用率下降80%以上,内资超市下降60%以上,综合百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业态分布等因素,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塑料袋使用量减少约2/3左右(既减少塑料消耗27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

但这只是超市和商场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很多新闻媒体的既时调查显示,限塑令在大超市效果明显,在农贸市场,商户仍大量使用非法生产的超薄塑料袋,只是在监督部门的督促下相对收敛了一些。

新华网的纵深调查更显示,“限塑令”之后,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生意没受太大影响。

全国每天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仍在18亿个以上【第一财经日报】。

3.2.2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

2010年6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限塑令”的发起人之一董金狮介绍,“限塑令”实施初期,全国农贸批发市场的超薄塑料袋使用量曾经一度减少了50%,但现在农贸批发市场或者小店铺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水平又基本恢复到“限塑令”执行前的水平。

董金狮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为每天大约10亿只,在“限塑令”实施后,超市和商场的购物袋基本都已经符合要求,但其使用量仅占塑料袋使用总量的10%。

也就是说,每天流通的塑料袋中将近9亿只不合规。

相比前一年,情况并没有变得更乐观,相反,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的量比上一年增加不少。

3.2.32011年1月至3月的调查情况

在今年1月至3月的寒假期间,为调查塑料购物袋目前的使用情况,本小组采用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其进行了初步调查。

共发出960份纸质问卷,网上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104份,有效率达95.2%。

比较具体的反映了现在对塑料袋的使用状况。

3.2.3.1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

[图1]

图中的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人群中,40%的人的年龄在15-25岁之间,近1/4左右的人年龄在25-35岁之间,年龄段在35-50岁之间的人占17%,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6.%,还有1/6左右的15岁以下的人群。

可见,本次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分布比较均匀,达到了大众化调查的目的和效果。

3.2.3.2受调查人群受教育情况

[图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对完全不识字的人群采用口头提问的形式对他们在塑料袋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并且受调查人群男女比例为1.01:

1,所以,数据很具真实性和普及型。

由图可知,3/4以上的人群都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其中拥有高中和大学学历的人群各占1/3左右,还有少部分人是大学以上的学历,见图2。

可见,调查的普及面较大,为后面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

3.2.3.3塑料购物袋每天的平均使用量

[图3]

在图3中可以看出,约1/5的人基本不用塑料袋,结合调查过程,不用塑料袋的人群中多是学生和一些男性。

22.5%左右的人每天的使用量不到一个,1/3以上的人每天要用1-2个,还有21.10%的人群每天要用3~4个。

有少部分人甚至要用四个以上。

计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要用1.6个塑料购物袋。

可见,相比“限塑令”之前每人平均每天使用2.2个左右塑料购物袋,情况略好了一些。

基于中国人口数量现已达到13.41亿,照此估算,我国每天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也在21亿个左右。

这与董金狮先生估计的数目10亿相差较大【食品商务网】。

3.2.3.4塑料购物袋的重复使用情况

[图4]

在此图中,近一半的人不会重复使用塑料购物袋,还有近40%的人只是偶尔重复使用塑料袋。

经常重复使用塑料购物袋的人数只有1/10多一点。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国塑料袋的使用量仍居高不下,还略有反弹的趋势。

似乎“‘限塑令’变成一纸空文”即将变成事实,现在塑料袋的使用还是一如既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确除了大型超市、大型商场仍然在执行塑料袋收费外,集贸市场、个体小店等的“限塑令”热度正在渐渐退去,提供免费塑料袋现象回潮十分严重,甚至许多原来执行“限塑令”很好的品牌商店也在公开或半公开提供免费塑料袋。

3.3塑料购物袋的回收情况

因为塑料购物袋回收再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

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

现今,很少有人从事这个行业。

4.塑料袋的利弊

以上为塑料袋的使用现状,结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

然而,据我们的调查统计,人们对塑料袋的危害并不是特别了解,具体数据如图5:

[图5]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人对塑料袋的危害仅了解一些。

不到1/10的人对其有全面的认识。

在此,作者对其弊端进行简要分析。

4.1塑料购物袋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塑料袋具有方便、实用,可以随身携带;造价成本低,且耐用,能防水;大多数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易与酸碱反应。

但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称为“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随意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其主要来源是塑料购物袋。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

“视觉污染”,按字面意思就是给人以不好的视觉刺激,给人以反感。

其散落在城市街道、小巷、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严重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

(1)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经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严重污染土壤。

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2)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影响土壤的正常呼吸。

塑料袋本身不是土壤和水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强行进入到土壤之后,由于它自身的不透气性,会影响到土壤内部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变土壤的特质。

这些塑料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还会影响到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3)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废弃在地面上和水面上的塑料袋,容易被动物误当做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易导致动物肌体损伤和死亡,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每年都有大量的海豚、海龟等野生动物因此死亡。

(4)火灾隐患。

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5)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6)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

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要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废塑料,这样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废塑料袋因无法保证质量,其利用价值也很低。

若直接焚烧处理,产生大量黑烟的同时,也将产生二恶英,它不但危害植物及农作物,对动物的肝脏及脑也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4.2对健康的危害

(1)医学专家指出,食品,尤其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以后,常常容易变质,人吃了这类变质食品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此外,塑料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因在密封袋中长期积聚,浓度随密封时间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儿童健康发育影响尤为突出。

(2)摊档上经常使用的颜色特别深的塑料袋,有着巨大的危害。

它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新加工而成的,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能用来装直接入口食品;另外,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存放含酒精类食品、含油食品,否则袋中的铅就会溶入食品中;同时这种塑料袋也不能放温度在50°C以上的食品,当温度超过50℃时,塑料袋里面的有毒成分就会渗出,从而污染食物。

当温度达到80℃,会遇热熔解,释放出有毒害的物质来,对人体造成危害。

(3)此外,行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各地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有相当数量是再生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拣的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未经消毒处理,就私下将其加工制成食品袋投入市场。

这些再生塑料含有严重超标的病菌和致癌物,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直接入口的熟食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样的塑料袋含有大量肉眼所无法看到的病菌,长期使用这样的一次性塑料食品袋极易导致慢性食物中毒。

(4)有的生产厂家在加工一次性塑料袋的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有毒的稳定剂,这类塑料袋是绝对不能用于包装食品的如聚氯乙烯塑料就是有毒的品种,其原材料虽无毒性,但在制作塑料的过程中加入了有毒的增塑剂,而这些稳定剂主要是硬脂酸铅,也有毒性,并且这种铅盐极易析出,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

5.相关建议

那么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又与人们的学历有多大关系呢?

调查数据如图6:

[图6]

数据显示:

非常了解塑料购物袋对环境和人类影响的人中,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占62.4%;对此了解一点的人中,高中学历的人占有47.9%,接近半数;对此不了解的人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占51.7%。

不难分析出,人们对此了解情况与学历有很大的关系,学历越高,接触的知识越多,对此影响了解就越多。

而了解的越多,也就会自然产生控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意识。

所以,提高大众素质,加大教育力度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仍在采取塑料购物袋收费制度,很多大型超市、商城也在按规定落实。

那么,人们对购物袋收费制度有时又如何的看法呢?

见下图:

[图7]

调查结果显示,62.7%的人不赞成购物袋收费制度,只有30.1%认为可行。

这也侧面反映出很多农贸市场和很多违规生产厂家仍在大量使用和生产不符合规格塑料购物袋的原因。

大多数人仍适应不了购物袋收费,也没有正确认识收费制度的本质,从而使得违规购物袋得以生存下来。

以上即为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虽然国家颁布“限塑令”,但塑料购物袋产生的白色污染却不能得到十分有效的遏制,就此,本小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控制白色污染会起到一点作用。

5.1将环保意识植入中小学课本,乃至大学教育

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基础,通过教育来宣传环保很有必要。

应在教育中加大环保知识的比例,时常开展保护环境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们在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中更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建立起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好习惯。

从而,由学生带动家庭,由家庭带动社区,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5.2改善现有的制度和政策

制度的革新在政策的执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政策高效成功执行的“润滑剂”。

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将会减少执行“限塑令”的“摩擦阻力”。

如,执行押金返还制度,对具有潜在污染的产品(如塑料袋)征收一定的保证金,当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送回指定收集系统或污染处理达到规定要求后返还押金;坚持一票否决制和区域一人负责制,对不符合规定的商家坚决采取打压政策,从而铲除超薄塑料袋的根源;对塑料袋回收再生产企业给予政策鼓励等。

5.3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模式

对消费观念、模式、习惯的转变和对政策的理解,不仅需要时间来消化,还需要一些技术和经济工具。

如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影视纪录片等形式,将“限塑令”的核心价值—社会价值和环保宣传价值与大众一起分享;通过被称为学者的第二个“图书馆”的网络,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游戏,将环保思想融入游戏程序,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网络游戏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积极推进由热心于环保事业的人士志愿组成的以环保利益为宗旨的非政府、非营利的公益组织的介入,依靠其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舆论性,能更好的宣传环保,并对政府、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5.4让环保购物成为时尚

现在,大多数女性都喜欢挎着手提包,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提包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此可以设计一种用棉布制作成的提包,在接缝处加固,用舒服的棉布条做成拎手,再对包进行图案设计,这样可以承受住较大的负重,既实用,又减少了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也满足了当代人追求时尚潮流的心理,一举三得。

据悉,英国设计师阿尼娅•欣德马奇设计的环保手袋“我不是塑料袋”在英国十分流行,很大程度的减少了英国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

5.5加大推行塑料替代品,开发垃圾专用袋

由于塑料购物袋难回收难降解,所以替代品的研发很有必要。

现在的替代品有纸袋,但缺点是不耐磨,承重能力低。

相比之下布袋、尼龙袋略胜一筹,结实耐磨(尽量不要用无纺织布袋作替代,因为目前大多数无纺织布袋都是用丙纶、涤纶制成的,这两种是不可降解纤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

如,选用帆布作为原料,将其制成布袋,并在其两侧及下部添加一些按扣,这样在不用时可以叠起,无需占用很大空间,需要时随时拿出展开便可使用,十分方便,也容易清洗。

此外,垃圾袋的需求是塑料袋不能有效减少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发垃圾专用袋更是减少塑料袋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5.6实行自备、循环使用购物袋奖励政策

塑料购物袋能否减少使用,取决于市民的自我意识,如果市民能够自主地自备购物袋并循环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工作将会进行的更加顺利。

因此,可以实行自备、循环使用购物袋奖励政策,超市为每位来购物的市民进行编码记录,记录其购物袋自备和循环使用情况,发放特殊的购物袋,可以进行标记。

对自备和循环使用购物袋的市民进行累计加分,市民则可以凭借累积的分值到超市领取循环使用购物袋,也可到超市指定地点换取家庭必需品或学生用具,分值越高兑换物品价值越高。

这样则可以提高市民环保的积极性。

5.7科研投资,放眼世界。

努力开发新材质来生产购物袋,十分符合时代要求

国内生物分解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中国已是全球生物分解树脂研发水平领先世界的国家,而且又是农业大国,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木薯、淀粉、粉秸秆等天然产品进行可降解购物袋的研究。

加大科研力度并借鉴国外,如泰国,生产高强度纳米购物袋,不沾油不吸水,易于清洗,可以循环利用。

6.结语

上述便是本次调查的情况、结论以及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的建议。

在“限塑令”实施三年之际,希望我们小组的此次调查结果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更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多用环保购物袋。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为他人,也为自己!

为国家,也为世界!

(7298字)

参考文献

[1]孙燕明,谨防使用非食品塑料袋导致慢性中毒[N],中国消费者报,2010

[2]张玉龙,废旧塑料回收制备与配方[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高静,外国人是怎样环保的[M],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9

[4]柳溪,关于塑料袋使用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环保主题)[R],2011

[5]周群芳,对“限塑令”政策的评价[P],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6]付航,葛素表,金晓茜,超薄塑料袋仍大行其道[N],新华每日电讯,2010-6-2

[7]窦薇,杨雅棋,韩学平,“限塑令”政策实施效应与对策研究[P],中国环保产业,2010

[8]周芳,石油价格下跌塑料袋卷土重来[N].第一财经报,2009-5-27

[9]黄翔,严定宽,对“限塑令”的认识和思考[R],安徽农业科学,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