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229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docx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标准装置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XXX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XXXXXXXX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填写日期2020年11月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5)

五、环境条件………………………………………………………………………………..(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6)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7)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8)

九、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11)

十一、结论…………………………………………………………………………………..(12)

十二、附加说明……………………………………………………………………………..(12)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为保证该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为该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提供便利,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建立该计量检定装置。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本标准是使用规定浓度的标准气体对被检仪器进行校准后,再用一组标气对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主要由二级以上标准气体及配套的流量控制器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计量标准器

名称

型号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制造厂及

出厂编号

检定或

校准机构

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

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

(101、300、705)×10-6mol/mol

(101、300、705)×10-6mol/mol

2%(k=2)

主要配套设备

电子秒表

JD-1Ⅱ

(0~3600)s

±0.10s

气体流量校准仪

RA-104B

(0~1000)mL/min

±1.0%

流量控制器

FC-2I

(0~1000)mL/min

4级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GBW(E)060541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101、300、705)×10-6mol/molUrel=2%(k=2)

 

五、环境条件

序号

项目

要求

实际情况

结论

1

温度

(0~40)℃

(20±2)℃

合格

2

湿度

≤85%RH

(60±15)%RH

合格

3

电磁干扰

无电磁干扰

无电磁干扰

合格

4

5

6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通过空气中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对一台性能稳定的型号为GM-2000CO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进行示值误差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通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经过气体流量校准仪和氮气混合得到指定浓度的气体,读取被测仪器的示值,重复测量10次,测量结果如下:

试验时间

2020.6

2020.7

2020.8

2020.9

测量条件

20℃60%RH

20℃60%RH

20℃60%RH

20℃60%RH

测量次数

测得值(μmol/mol)

测得值(μmol/mol)

测得值(μmol/mol)

测得值(μmol/mol)

1

382

385

384

388

2

382

385

385

388

3

380

385

386

388

4

382

386

387

386

5

383

387

384

387

6

381

386

386

387

7

383

387

387

388

8

380

387

387

387

9

382

386

387

388

10

383

386

386

386

S

1.1

0.8

1.2

0.8

允差

3.6

3.6

3.6

3.6

结论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本规范使用标准物质为国家标准物质,无需做稳定性考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测量依据:

JJG915-2008《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

环境条件:

温度(0~40)℃;相对湿度≤85%。

测量标准:

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Urel=2.0%(k=2)。

被测对象: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

绝对误差:

±5μmol/mol;相对误差:

±10%

示值误差以上满足其一即可。

测量过程:

通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连续进气中读取被测仪器的示值,重复测量3次,3次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气体实际值的差值,即为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示值误差。

2.数学模型:

式中:

——每种浓度3次示值的平均值,µmol/mol;

0——气体标准物质浓度值,µmol/mol;

3.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a.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

b.稀释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u1;

c.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u2;

d.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

4.不确定度的评定:

a.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

选取一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预热后,通入400µmol/mol浓度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连续测量6次,得到测量结果如下(µmol/mol):

409,409,392,398,391,408。

计算测量结果

=401µmol/mol;

由贝塞尔公式求单次测量值的试验标准偏差

=8.6µmol/mol;

实际测量6次,该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3.6µmol/mol。

b.稀释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仅对于存在稀释时适用):

稀释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可根据校准证书给出的定值不确定度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稀释装置流量误差为±1.0%,,按分布为均匀分布,k=

则u2=

=2.31µmol/mol

c.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

数显式仪器的分辨力为δ时,按分布为均匀分布,k=

则u2=

δ=0.29δ。

被检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为数显方式,其分辨力为ε=1,因此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u2=0.29µmol/mol。

依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C.1.4,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于被测仪器的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分量时,可以不考虑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不选取u2带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d.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

采用国家一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其拓展不确定度Urel=2.0%(k=2)。

则气体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u3=

×400=4µmol/mol

5.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分量

不确定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灵敏度系数∣ci∣

∣ci∣μi

uA

测量重复性引入

3.6µmol/mol

1

3.6µmol/mol

u1

稀释装置引入

2.31/µmol/mol

1

2.31/µmol/mol

u2

分辨力引入

/µmol/mol

1

/µmol/mol

u3

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引入

4µmol/mol

1

4µmol/mol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

=5.86µmol/mol

f.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为ucrel=

100%=1.47%

6.扩展不确定度:

Urel=kuc=3.0%(k=2)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本测量标准不确定度的验证采用校准(比对法)。

用一台稳定性很好的GM-2000CO型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作为被测量对象,分别测量400µmol/mol点示值误差与xx市计量测试院的测试结果比对,结果如下表:

比对单位

xx市计量测试院

本实验室

信噪比

-14µmol/mol

-17µmol/mol

平均值

15.5µmol/mol

扩展不确定度

Urel=2.0%(k=2)

Urel=3.0%(k=2)

满足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公式(C.5)的要求:

即本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得到验证。

 

十一、结论

该计量标准能够满足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需要。

 

十二、附加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