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347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和探究专题1无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与探究专题1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2节水的组成------“实验:

水的电解”

1.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产生的是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乙试管产生的是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导线A接电源极,导线B接电源极。

(2)甲试管与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第3节水的浮力------“探究: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以下图示步骤进行实验,图(5)中F5测量的是图(4)中物块浸没时溢出的水和桶总重:

 

(1)实验过程中由

(1)

(2)(3)(4)四个实验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2)用物块按照方案中

(1)(4)(5)(6)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结合图中数据,计算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N,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F浮G排(填“>”、“=”或“<”)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步骤

(1)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

(2)的操作

B.步骤

(1)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

(2)的操作

C.步骤(4)中,物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5)的操作

D.步骤

(1)中,溢水杯中注满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

(3)如果直接将物块放入水中,物块将(填“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说明判断的理由:

第3节水的浮力------“探究:

物体的沉浮条件”

1.为了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小柯用“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细铁丝、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方法1:

称重法。

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1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N。

方法2:

阿基米德原理法。

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2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为mL,根据F浮=G排=ρ水gV排可计算出浮力。

由此通过比较可知,金属块在水中下沉的原因是:

物体完全浸没时,。

若他要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应该选用上述方法中的哪一种?

请选择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

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测量也能直接判断出木块、塑料泡沫等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

我们的方法是通过比较木块和水的来判断物体的沉浮的。

第5节物质的溶解------“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或溶解度)的因素”

1.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

(实验所需仪器略)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20℃

20℃

40℃

溶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10g

10g

10g

10g

(1)在实验中使用粉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优点在于。

(2)根据实验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

(3)若要探究冰糖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应选择表格中进行实验。

第5节物质的溶解------“实验:

溶液的配制”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操作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毫升。

(取整数)

第6节物质的分离------“实验:

结晶法、过滤法、蒸馏法以及粗盐的提纯”

1.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请你同某兴趣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

(1):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

 

操作⑤中除用到铁架台和铁圈、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外,还要用到等仪器。

实验

(2):

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50克。

①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则应怎么处理?

②经检测,所配置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可多选)

A.氯化钠固体仍然含有不溶性杂质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3节大气的压强------“实验:

测量大气压”

1.小明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可选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秒表和天平。

请回答: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将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将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添加(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吸盘恰好脱离玻璃板;

③用天平测出小桶和里面物体的总质量m;

④ ;

⑤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大气压强值。

(2)为了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减小吸盘的直径B.减小塑料桶的质量

C.减小吸盘的质量D.在吸盘上沾点水后再压在玻璃板上

第3节大气的压强------“探究:

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

1.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发现】

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

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

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

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小名进行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在烧瓶中封入一段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内装水银)。

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

步骤一:

记录在室温20℃时的压强,并在压强计的左侧标出水银面的高度记为A。

步骤二:

给水槽中的水加热到40℃,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压强计的右侧注入水银,直到。

步骤三:

将空气柱进入60℃、80℃的水中,重复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格:

气体的温度/℃

20

40

60

80

...

气体的压强/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105

...

请你对上表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采用科学方法。

(2)通过该实验说明:

(3)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想一想:

【生活发现】①中的现象应该怎样解决更方便?

并请解释一下,你这样做的理由?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探究: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下图a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利用这一实验装置完成下列探究。

(1)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预测本实验的结果:

(2)你觉得本实验有何缺陷(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定期向A点浇适量水(如图b),以此来替代图a中的花盆,你觉得图a和图b哪种方法好?

,说明理由。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探究:

植物激素的功能”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植物的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某同学从资料上得知:

“植株上的嫩叶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防止叶柄脱落。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的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分别标号甲、乙,并分别去除顶芽,留下嫩叶A、B、C。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A,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将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A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去除顶芽的目的是。

(2)选择叶片A而不选择叶片B、C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3)如果题干中的结论成立,该同学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明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他另设第三组丙,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合适浓度生长素的羊毛脂,你认为设置第三组的目的是。

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探究:

动物激素的功能”

1.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待填。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图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第四章】电路探秘

第2节电流的测量------“实验: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小柯和小妍分别用下图所示的电路图“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获得数据记录在对应的下表中。

小柯的实验及记录

I1/A

I2/A

I/A

0.2

0.3

0.5

 

小妍的实验及记录

电流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I1/A

0.18

0.22

0.24

0.28

I2/A

0.18

0.22

0.24

0.28

I/A

0.36

0.44

0.48

0.56

(1)综合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各支路电流之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小妍设计实验电路比小柯实验电路有明显的优点是

(3)通过分析讨论后,他们发现的自己的实验都有缺点,你认为小柯、小妍同学的实验应如何改进?

小柯:

;小妍: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探究: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及灯泡亮暗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鳄鱼夹从较长的镍铬合金丝的A端逐渐滑向B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同时灯泡逐渐变亮。

 

(1)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有关;灯泡的亮暗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有关。

(2)小明认为,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只是电流大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否定小明的观点(只需在相应的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实验材料:

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L1和L2、电池组、开关S及导线若干。

(3)接下来,小明又做了如下实验:

将整条镍铬合金丝AB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然后用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再改用冷风档对镍铬合金丝吹冷风。

在整个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小明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第5节电压的测量------“实验: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则故障是。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V。

(4)某同学在测量了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AE导线的A端拆下,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为了探究小灯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明选择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注:

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发光),电压为4伏的电源以及其他相关器材按图甲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1)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时,可以判断此时小灯泡正常放光。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开始移动,直到灯泡正常发光,在此过程中测得小灯泡电流和电压的几组数据,并正确画出曲线a,如图乙所示,该实验小组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R1(20Ω,3A)B.滑动变阻器R2(50Ω,2A)C.滑动变阻器R3(2000Ω,0.25A)

(3)小明在图乙中还画出了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b,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其理由。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1.有一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源电压为3V,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如图甲实物电路的连接。

(要求:

连线不要有交叉)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零。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电压表断路  B.小灯泡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电压表短路

(3)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移。

(选填“左”或“右”)

(4)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I-U图象。

由图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