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7767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docx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以“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的工程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可以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各类工科专业在学校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新成立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首届招生500多名学生,建立一个能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就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适应和满足苏州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高速超常规发展对于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苏南各高校机械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也和苏南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苏南的其他高校进行辐射和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推进和提高苏南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整体管理水平,对于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高素质的机械设计及制造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建设基础(包括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实验队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环境与设施、保障机制等方面):

1、管理体制

工程训练中心是校级直属教学支撑单位,也是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由分管校长直接领导,独立处级建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工程训练中心是面向全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实习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安排上,严格遵循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保证实习质量。

目前接纳全校8个学院28个专业50个自然班的学生进行为期2-5周的工程实践训练和2周的电工电子实习,年均接待学生2600多人,实习时数达31.5多万人时。

同时也为学生技能培训提供场所,特别是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教师科研提供平台(面向学院、专业、班级情况见附表二)。

1)中心设备条件建设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实习教学任务由教务处直接下达。

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并组织实施。

中心下设一个办公室、三个教研室和一个科研与培训部。

2)学校对中心的日常实习教学运行经费、设备维护费以及其他专项建设经费实行单列,保证中心正常运行和建设发展的需要。

3)中心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所有实习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向全校师生开放。

在保证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面向校内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其他高校学生开放,面向社会服务,使用效益高。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工程训练中心以“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

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课程实验与教学实训有机结合,工程训练与创新设计相互促进、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行,课内计划教学和课外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中心资源进行课内外科技创新,把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素质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理念:

以现代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需求为背景,以贴近现代工程实际的实践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实施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科技创新训练,为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

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人文与理工贯通,实践与理论并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良好工程素质、工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由“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的传统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目标,向“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工程训练教学目标转变。

改革思路: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实现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三个转化即:

由传统的金工实习和电工电子实习向现代工程实践教学方向的转化;由单机单技能培训向部分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的培训方向转化;由操作技能培训向技能与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相结合方向转化。

2-2.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中心在准确把握现代工程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以工程认知训练为基础,突出认知能力培养;以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为重点,突出关键能力培养;以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创新精神培养;树立“机械制造大工程”的意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提升,按三个实践平台、四个训练教学层次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具有涵盖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内容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体系,成为学生的“三个实践平台”:

“工业系统认知实践”的平台:

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确定学习方向和今后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践”的平台:

了解和掌握传统和现代制造加工方法,金属切削原理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安全、质量、群体、环保、经济、竞争、市场、管理、社会、法律、创新”等大工程意识。

“综合创新实践”的平台:

学生进行课内外科技创新、自主研学的基地。

组织、引导并鼓励学生利用中心资源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参加各级相关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优秀生拔尖生脱颖而出。

自中心成立以来,每年结合省级和国家级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举办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创新成果展示、创新体会宣讲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热情和潜能。

学生在中心构建的“三个实践平台”上,结合教学任务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四个训练层次”:

工业系统认识训练:

刚进校的学生通过工业系统认知训练,了解工业发展过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管理。

激发学习兴趣,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制造技术训练:

学习传统金属加工方法、工艺知识、各种加工设备的使用及其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基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制造技术训练:

主要学习以数控技术为特征的现代制造技术基本原理、工艺知识、各种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及其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行设计、仿真、制作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CAD/CAM设计、仿真及制造技术,了解先进测试仪器的应用,提高对各种制造设备的应用能力,开阔知识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和热情。

创新思维综合训练:

主要采取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加工装配和调试、教师适当引导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经过需求分析、资料查询、发散思维,提出创新构思;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设计方案,经讨论分析、方案论证、确定设计方案;再完成设计、仿真、制造、装配、调试和分析总结全过程的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更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激发发明创造的潜能,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

工程训练中心共设置9个实验室,根据工业系统认知训练、传统制造技术训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四个教学层次共设置25个教学模块,96个工程训练项目。

(具体训练内容见附表三)

2-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软件仿真技术。

中心具有较好的CAD/CAM设计、仿真软硬件设施件和网络系统。

在进行现代制造技术实习教学时,要求学生根据实习要求先进行设计仿真,再进行数控加工训练,软硬件结合,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

采用网络教学技术。

学生从中心网站上可以浏览有关课程的多媒体CAI课件和实习操作技能CAI课件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了解实习教学安排和教学大纲,可以了解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关信息和学生创新成果作品等。

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实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习项目。

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分层培养、启发创新”为基本教学思路,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开放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传统制造技术实习教学采取教师现场授课和指导的教学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实习内容实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教学方法;综合创新实习项目主要采取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加工装配和调试、教师适当引导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CAI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

工程训练中心配备了多套多媒体投影设备,充分利用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条件、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将有关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生动的图像、形象动画、来自于工程实际的视频文件和中心的实际工程环境,生动、形象、快速地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有利于理论与实际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学生可以先进行CAD设计、NC编程仿真、再进行数控加工训练,实现了远程设计、网络制造的现代机械制造理念。

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

工业系统认知实习不作考核的具体要求,主要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过程,激发学习欲望。

传统制造技术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

实际操作,实训报告和基本技能应会应知考试。

现代制造技术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

设计仿真的正确性,产品制作效果和实习报告及应会应知考试。

综合创新训练的考核主要依据:

选题的合理性和难易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项目作品、论文、及竞赛获奖。

并依据苏州大学创新实践学分条例计入相应学分。

3、实验教材

中心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室和专业教师的理论优势,调动教学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教材建设成绩较好。

编写了《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等教材8部,编写了钳工参考手册2本,实习讲义6本,各工种教案讲稿1套和现代制造PPT课件1套.

教材:

1.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2007年12月第二版

2.数控技术与应用2008年8月第一版

3.数控机床及其使用和维修2003年10月第一版

4.《金工实习》2004年第二版2008年第7次印刷

5.《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2005年1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6.《电子线路实验指导》2006年8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7.《电子线路CAD》2006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8.《电路与信号系统实验指导》2005年11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手册:

1.工具钳工实用技术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2.钳工实用技术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讲义:

1.数控机床操作指南

2.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3.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

4.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讲义

5.单片机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

6.数控机床维修与操作

教案讲稿:

各工种讲课教案及讲稿

教学课件:

现代制造PPT视频课件1套

4、实验队伍

中心成立之初,学校通过校内师资整合和岗位公开竞聘,对原实习总厂人员实行竞岗分流,以提高教学队伍整体素质。

在充分发挥专职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将与本中心实践教学相关学科的校内教学科研骨干聘为中心兼职教师,一方面带领中心的青年教师和拔尖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在中心不定期地开设专题讲座,并结合科研和工程实际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指导。

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教学和管理。

中心的师资队伍共有专兼职人员47人。

该队伍主要由实验教师、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三部分构成。

人员中有教授9人(其中兼职6人)、副教授7人(其中兼职4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5人,工程师13人、技师8人,另高级技术工人2名和2名中级技术工人。

副高以上职称占总人数的46.8%,中级技术职称占总人数44.7%,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占36%,4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5%。

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的、具有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兼职实验教师不定时的听实验实习指导人员上课,每年还利用空闲时间集中对实习指导人员讲课评比,以帮助实习指导人员提高实习教学水平。

中心实习指导导老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团结奉献,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投身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教学科研成绩。

通过教学督导与教学检查,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赛活动,建立与完善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每年的教学质量测评中,学生对中心教师的满意率都在90%以上。

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全体教师勤勤恳恳,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充分展现出中心队伍高度负责、乐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和高尚的师表风范。

5、仪器设备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总数682台套,总值约2384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5台,计1853万元,800元以上设备台套数为657台,计531万元。

并拥有标准编程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四间。

中心成立9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硬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走校企合作之路,2002年接受旭电企业捐赠一条表面贴装流水线近700万元;2003年投资了300万的新设备,实习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2005年学校在电工电子方面的投入近50万元,在现代制造技术、创新训练和特种加工方面又投入近500万元;2006年中心又争取到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支持,学校又配套了相应的经费285.6万元。

2007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设备207万元,2008年学校再次投入近100万元的设备.近三年共计投入600多万元的设备.

中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所有固定资产设备仪器均有明确的账目,与实物一一对应。

仪器说明书及其它有关资料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并有专人予以妥善保管。

中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有操作可行的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设有专门的机电维护人员负责日常的维护,并有开机和运行状态的使用记录。

使中心仪器设备完好率能始终保持在98.5%以上,近年来新购置的仪器保持完好。

由于设备自身的消耗和使用中发生的问题,由中心维护人员及时处理或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维修,保证了实习教学的正常开展。

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总账及各实习工种设备配置情况详见“工程训练中心设备一览表”。

6、开放管理

中心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式运行机制。

学校所发的《苏州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开放实验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应文件,规定了关于实验室开放式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

中心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实验管理规定》、《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实验室学生制作管理条例》等,进一步规范了中心的开放规定和开放程序。

工程训练中心采取预约报名形式,实行开放式运行,特别是学生机械、电工电子创新制作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

并提供专业场地和专人指导,协助学生完成设计作品的制作和调试工作;有关课程的多媒体CAI课件和实训操作技能CAI课件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有关信息和学生创新成果作品等均挂在中心网页上供学生学习和了解。

在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面向校内学生的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制作项目的开放;面向校内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其他高校学生实训开放;面向教师教学科研服务。

从2006年开始,已有近400多名学生参加了开放式实习,为近二百名学生提供了技能培训,同时为学生参加机械设计大赛、创新制作大赛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供了制作场所和专业指导,其学生创新制作作品在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的创新制作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与苏州市劳动保障局合作,帮助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了二批计算机网络人员达60名,企业数控技师34名等。

7、环境与设备

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实习场地使用面积8240平米,所有实习设备布局合理、安装规范,教学环境明亮、整洁、噪音符合规范。

1)中心建立专门的安全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制度。

主要设备都安装了安全保护装置。

学生在实验前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

2)建立了安全应急机制和保障机制。

实习车间备有药品等应急用品。

3)建立了健全的防火、防盗组织及规章制度,安全设施按规范就位。

4)中心的每个实习车间都有安全负责人。

5)实验中心无易燃易爆物品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化学药品,实验设备的噪声值都符合环保标准。

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

为实现苏州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定位,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

以工科学生为基本对象,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宗旨,能够基本涵盖现代工业体系内容并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成为服务苏州,辐射苏南,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思路

1)完善面向各类工科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和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的条件;面向工科各类高年级学生的部分专业实验和创新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与论文课题的实验研究、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就业筹码;

2)探索面向人文学科、文理交叉学科和医学工程学科等专业学生进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生产过程认知实践教学的经验,有效扩大这些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3)提供面向校内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课题与项目课题的实验研究及工程实践技术水平提高的实践条件;

4)按照三有利原则(即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深化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全方位开放的力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5)充分利用苏州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世界五百强企业进驻众多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针对这些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的需求,主动服务培训人才,增强中心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并从中开发中心的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主要建设内容:

1.内涵建设

1-1.构建面向工程过程综合性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分层次模块化设置实验项目。

以营造大工程背景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按照“模块化、组合式、开放型”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四个层次,进行模块化设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2.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以“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分层培养、启发创新”为基本教学思路,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创新相结合,创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狠抓基础、拓宽提高,保证大面积成才;组织、引导并鼓励学生利用中心资源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参加各级相关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优秀生拔尖生脱颖而出。

1-3.训练内容的集成性。

工程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常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而是多学科融合的相关工程技术的集成训练,即机械工程(含车辆工程)、工程材料、自动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融合的集成训练;同时,工程训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机械设计与加工训练,而是融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和创新实践与一体的集成性训练。

1-4.多元化的训练形式。

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实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习项目。

对不同的实习项目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

采用规定性训练与自主性训练、个体训练与团队训练等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通过参加科研、竞赛、论文和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获得学分。

1-5.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保障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方针,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程序化建设,修订实习教材和拓展学生工业生产过程认知的深度。

1-6.实现全方位开放实验室。

构建多层次、在时间、内容和资源上实行全方位开放式、综合型的实践训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将中心资源及实习项目在时间和内容上全方位开放,服务全校师生,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

进一步完善中心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网络化。

2.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中心建有自己的网站。

网站详细介绍中心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环境与设施、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让学生能在网上预习、预约时间和内容、查询实习成绩。

最终实现网上学分制选课。

也能成为与各兄弟院校工程训练中心的信息交流平台。

3.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工程实践教育对教学指导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工程素质合理的师资队伍。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引进5名具有硕士学位(或工程师职称)以上人员充实指导教师队伍(包括在职培训),使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指导教师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

4.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设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主动服务。

5.硬件建设

1)现有训练项目装备的配套补齐,包括传统制造技术训练项目和先进制造技术训练项目。

着重解决普通车床工位不足的问题。

2)创新训练项目的设备投入和补充,主要包括:

特种加工(超声波加工)、非金属(注塑加工)、复合材料成型设备(熔融挤压快速成型)及精密测量技术设备、机电综合创新机器人等。

3)完善现代机电工程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增强学生机电一体化实践综合能力。

4)工业工程过程控制及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柔性制造单元及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的控制。

资金来源和年度资金安排(包括年度投资计划、子项目投资计划等):

1.资金来源:

省教育厅经费200万元

学校配套经费200万元

2.年度资金安排:

年度2010年2011年总计

设备投入200140340

网络建设5510

实验教材建设112

实验教学现代化建设448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2040

共计230170400

建设具体实施计划及进程安排:

2009-2010年:

1.完善实验中心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创新研究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管理网络化;实验实习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

3.学校完成基础设施的改造。

4.通过仪器设备的比较选型及可行性认证。

5.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供货商签定供货协议,完成第一批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完成相应的人员配备、技术人员培训。

6.引进2名具有硕士(或工程师)以上人员充实指导教师队伍(或在职培训)。

7.修订出版实验实习教材1本。

8.共建1-2个校企合作实验室。

9.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完成5-6立项。

2010-2011年:

1.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供货商签定供货协议,完成第二批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完成相应的人员配备、技术人员培训。

2.完善与开放、自主实验相对应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监督新机制。

3.引进3名具有硕士(或工程师)以上人员充实指导教师队伍。

4.修订出版实验实习教材1本。

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完成5-6个立项。

6.完善实验实习教学体系;建立完整的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总结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对社会开放,取得相应成果和效益。

保障机制与校内外共享机制:

1.保障机制

1)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工程训练中心是全校最大的实践教学单位,自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在我校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因此,示范中心的建设定会得到学校的全力支持。

2)基础设施条件: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约为8240m2。

3)资金条件:

工程训练中心现有设备总值约2384万元,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申请资金总额40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资助200万元,学校1:

1配套自筹200万元,可以确保大学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4)技术保障:

为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学校成立了由相关学科教授组成的工程训练中心专家组,对中心各项建设工作进行论证,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监督指导。

5)师资队伍条件:

现有一支稳定的、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管理和指导教师队伍,他们熟悉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有一定的经验和经历,所以在人力和技术上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