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224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docx

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

2020年四川高考考试说明(政治)解读分析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标注黑体字的考点为易忽略和高考调整知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p5货币的产生与本质-----p5

货币的基本职能------p6金属货币与纸币-----p7-8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p25结算与信用工具-----p8外汇和汇率-----p10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p13价值决定价格-----p1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p14

供给与需求-----p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p11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p1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p16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p15--16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p17消费类型-----p18--19消费结构-----p19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p20消费行为-----p21(正确的消费观)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p29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p29发展生产的意义-----p30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p31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p31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35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p36公司的类型-----p37公司的组织形式-----p38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p39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p40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p41--42劳动光荣-----p4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p43

维护劳动者权益-----p44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p45储蓄存款-----p46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p46(图片思考)商业银行的业务-----p47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p48股票-----p48债券-----p50商业保险-----p51

(3)融资-----p50(相关链接)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p58按劳分配及其作用-----p59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59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p61提高效率、促进公平-----p74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p66(相关链接)税收与财政的关系-----p68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p66财政支出-----p67

财政支出的构成-----p67财政收支平衡-----p68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p65财政与宏观调控-----p65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p65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p68税收的基本特征-----p69税收的种类-----p69税收的作用-----p68

(2)依法纳税

纳税人-----p71负税人-----p71依法纳税-----p71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p79市场调节及其弊端-----p81市场配置资源-----p79市场秩序-----p80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82宏观调控-----p84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p86经济建设的要求-----p86--87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p87--88经济持续协调发展-----p88--90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p91--92跨国公司-----p9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p94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p98(最后一段)国际经济组织-----p95国际经济合作-----p96--97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p96--97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p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p5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p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p7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p5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p8--9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p9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p10--11和主要内容-----p12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p16--1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p20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p22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p24--25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p27--28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p29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p37我国政府的作用-----p38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p39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p44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p44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p46我国行政监督体系-----p47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p48(阳光政府)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p49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p5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56

人民代表的产生-----p56人民代表的职责-----p5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p60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61(第一段)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p6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p63,67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p6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p70--71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73(第一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7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p76(探究与共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p78--79我国的宗教政策-----p80(第二段)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p89国际组织-----p90联合国-----p91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p94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p95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p98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p101--102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p100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p106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p106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p107(最后一段)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p109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6--7文化的形式-----p8文化的社会作用-----p9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11文化与综合国力-----p11,22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p13--14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p16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p18--21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p29--30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31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32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p34--35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p37(第二段)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p4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p44--4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3--44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48文化创新的意义-----p49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p52--53创新与借鉴、融合-----p54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p55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62--69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70(第二段)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p70(第一段)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p74--75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7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p81和意义-----p78--79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p87(倒数一二段)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p89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p90--9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p95--96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p9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97--98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103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p100-103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p105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5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p106--107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p108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p7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p8

哲学与时代精神-----p16哲学的作用-----p6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p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p11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p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p1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p12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p13客观唯心主义-----p13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p18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20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p22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p2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0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p31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p32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p3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p33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p35意识的生理基础-----p36意识的内容与形式-----p36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p38意识能动性的表现-----p40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p4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7)实践

实践的概念-----p42实践的特点-----p42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4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p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4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46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p47真理的具体性-----p47

真理的条件性-----p47真理和谬误-----p48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p48认识的无限性-----p49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54(前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54(前言)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p54联系的客观性-----p55联系的多样性-----p57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p57--58系统优化方法-----p59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p6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p64--65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p65--66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6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69--70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p7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p7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p72(第二段)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p7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p75,83(阅读材料)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p77创新的社会作用-----p78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8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88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89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p89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p90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p9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p92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p9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p94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95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p96--9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98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p9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p99(最后两段)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p100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p99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p10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p105

第五部分经济学常识

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斯密的理论贡献

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p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p4--5

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p5--6

(2)斯密的政策主张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p7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p10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李嘉图德劳动价值理论-----p12—13李嘉图德收入分配理论-----p14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p16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p17

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p43—4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p45

(2)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p46凯恩斯革命的影响-----p48凯恩斯革命的实质-----p48

(3)新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p49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p50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p51

(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

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p52—55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p56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作用-----p80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p81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p83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p84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p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p86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p87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p88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p88—8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p90(阅读材料图表)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p91—9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p93--95

第六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020年四川省考试说明补充分析:

第一、2020年的考试内容是必修加选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选修是经济学常识部分。

第二、分值比例,经济生活30%、政治生活20%、文化生活15%、哲学25%、选修10%。

第三、题型和题量:

总体保持与过去的题型和题量一致,在新课改背景下有一点调整;选择题还是12个小题,共48分,非选择题52分,原来是两个大题5个小问,今年将改为三个大题6个小问,题量有一定调整;题型方面也有一定调整,将设置探究性试题,或带探究性的试题,对这类试题由于是第一年出现,对其难度和分值都将进行控制。

也就是意味这种题型的分值和难度较小。

同时在今年的高考中各种题型都可能出现,包括简答题、辨析题等。

第四、2020年高考是四川第一次新高考,在试题的命制时不会考虑新旧教材的衔接,也就是说在教学和复习中不能把旧教材的知识补充到新教材里面。

在复习时不要受复习资料的误导。

特别是带有旧教材知识的资料的误导。

高考命题以新课程标准来规定。

第五、今年实行单科优秀的学生可提高一个层次投档的政策。

复习建议

第一、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随后出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第二、复习时注重以模块为单元归纳模块的知识体系。

第三、注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把握。

第四、注重单元和课的标题。

2020年备考建议

(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基本理论观点复习要做到全面、深刻和准确。

课改区全国卷统计:

(1)新课改全国卷5年共考考点155个,5年总共覆盖率61.50%,还剩下97个考点没有考。

(2)5年重复考点30个,重复率20.41%,其中重考3次以上的9个。

重复考两次的24个。

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全面把握,扎实掌握,灵活运用,微观细致掌握,宏观系统把握。

1.微观上:

要求掌握每一考点,突出高频考点。

经济生活易考查的主干知识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动就业维权、债卷和商保、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原则、税收与财政作用及关系、市场经济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表现及影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和原则等。

政治生活易考查的主干知识

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性质、职能、宗旨、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中国共产党(地位、性质、宗旨、原因、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和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选择题)

文化生活易考查的主干知识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特别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方式、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途径)、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落后和腐朽问题。

哲学与生活易考查的主干知识

意识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反对片面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宏观上:

构建体系(主体辐射式、体系问题式、主题联系式)

以本为本、建立知识专题、巩固基础以问题为逻辑起点:

热点问题、知识问题

处理好框架与局部关系:

不同试题的切入如学科内容体系建设

经济生活:

一个核心:

科学发展

二种机制:

市场调节、宏观调控

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

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政治生活:

一个核心:

推进民主政治进程

二个政策:

宗教政策、外交政策

三个原则:

公民参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四个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文化生活:

一个核心: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个渊源:

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

三个关系:

文化与政治、经济、人生

四个途径: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与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一个核心:

运用哲学智慧探寻真理

二个科学品格:

求真、务实。

三个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四个终极思考:

世界的本源问题世界的存在与发展问题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

3.复习要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方法原则,即以知识为主线,联系社会热点,以能力为核心,注重解题方法训练。

具体分工如下:

经济生活:

联系经济建设方面的长效热点;重点培养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图表、数据),探究类试题的解答能力(回答怎么办)。

政治生活:

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效热点;重点培养归因论证的能力(回答为什么、必要性等)。

生活与哲学:

重点培养归纳分析能力和演绎分析能力。

文化生活:

联系文化建设方面的长效热点;重点训练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能力与方法。

(二)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时政热点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背景材料:

了解,有印象就可。

一般观点:

了解就可,不需记忆。

特别重要的观点:

我们要记忆,因为它可能会在问答题的阐述中出现。

无论什么观点,都必须考虑它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教材知识是高考的基本依据,绝不能脱离教材复习热点。

涉及的教材知识要准确记忆,要写得出来。

绵阳市教科所政治教研员辜勤学提供了以下几个热点:

其一: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光伏产业,外贸与拉动经济增长)

其二:

分配与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农村大病统筹)

其三:

市场与宏观调控(经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