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353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美发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植物的光合作用

B.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火药爆炸

C.呼吸作用,石蜡受热熔化

D.滴水成冰,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

2.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的原子序数为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3.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钠(NaNO2)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却发现,这种致癌物能制作成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和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这一发现令人瞠目结舌。

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硝酸钠是氧化物

B.亚硝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3%

C.亚硝酸钠由3个元素构成

D.亚硝酸钠中钠、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2

4.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轻

C.蒸发食盐水得到的食盐固体与水蒸气的质量和等于原食盐水的质量

D.铁生锈后质量会增加

5.下列实验无法鉴别各组物质的是(  )

A.纯铜和黄铜﹣﹣相互刻划

B.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C.氧气与一氧化碳﹣﹣观察颜色

D.氢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6.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7.在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丁一定为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

4:

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C.

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D.

将一定质量的红磷燃烧

9.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AB.BC.CD.D

二、多选题

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

MgO2

B.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一个钙离子:

Ca+2

三、填空题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提倡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等食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泉港临海,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就物质的分类而言,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是由Na+和_____(填符号)构成,其中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_____。

12.我国古今有关金属的故事给人以智慧。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

青铜属于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

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

(4)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

橡胶轮胎、锰钢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

其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锰钢和_____;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

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_____。

四、实验题

13.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问题:

(1)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不仅需要可燃物和氧气,而且_____。

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____。

(2)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偏低”或“偏高”或“无法确定”)。

(3)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反应前测量了反应物和装置的总质量,反应完毕,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现象的原因_____。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要想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如果F中装满水,若用此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3)如果用B和C装置组合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F中充满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该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流程题

15.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

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

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4)加入漂白粉可杀菌、消毒。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2Ca(OH)2+2Cl2═Ca(Cl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六、推断题

16.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锯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G的化学式:

C_______,G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17.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①(实验猜想)猜想1:

只有CO2;

猜想2:

只有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

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提示:

NaOH溶液能吸收CO2)

(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

D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Ⅲ)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八、计算题

18.为测定某地天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取25g样品,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只是将其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石蜡受热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包含着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D

【解析】

【详解】

A、氯的原子序数为1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说法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亚硝酸钠(NaNO2)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钠的质量分数=

,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由3种元素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中钠、氮、氧的质量之比为23:

14:

(16×2)≠1:

1:

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铁丝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了氧气跑掉了,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C、蒸发食盐水是物理变化,而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固体质量增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

A、合金较硬,纯铜是纯金属,黄铜是合金。

相互刻划时产生明显划痕的是纯铜,而无明显痕迹的为黄铜,可以鉴别;B、硬水和软水的差别在于钙镁离子的含量不同,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明显较多浮渣的物质为硬水,而产生较多的泡沫的液体为软水,可以鉴别;

C、氧气与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D、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选C。

点睛:

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

6.B

【详解】

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比铁活泼,故锌与酸的反应速率更快;但铁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更多。

故选B。

7.C

【详解】

未测:

1.1g+0.9g+3.6g+2.4g-2.3g-2g-2.8g=0.9g,乙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B、丁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B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1.2g:

1.6g:

0.4g=3:

4:

1,故C正确;D、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减少,一种物质增多,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在一密闭容器中,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进行分析。

8.D

【详解】

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图像与之不符,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逸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固体中存在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氧元素质量不能为0,图像与之不符,故B错误;

C、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图像与之不符,故C错误;

D、将一定质量的红磷燃烧时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加,图像与之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9.A

【解析】

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错误;C、①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②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D、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故选A。

10.BC

【详解】

A、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

MgO;书写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书写正确;故符合题意;

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

;书写正确;故符合题意;

D、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钙离子可表示为:

Ca2+;书写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1.元素混合物Cl﹣

隔绝氧气

【解析】

【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生活中提倡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等食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元素;故填:

元素

(2)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结构;故填:

混合物;Cl﹣;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隔绝氧气。

故填:

隔绝氧气

12.合金Fe+CuSO4=FeSO4+Cu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不锈钢钢圈隔绝空气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铁不能

【解析】

【详解】

(1)在金属中融合一些金属或非金属制成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所以青铜属于合金;故填:

合金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故填:

Fe+CuSO4=FeSO4+Cu

(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其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4)“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构件有:

橡胶轮胎、锰钢车架、塑料把手、不锈钢钢圈等。

其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锰钢和不锈钢钢圈;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因为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根据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所以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填:

不锈钢钢圈;隔绝空气;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铁不能

13.温度达到着火点环保(或操作简便)偏高指向中间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氧原子重新构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磷原子、氧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解析】

【详解】

(1)实验A中,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发生了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也不能燃烧;此现象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对比而言,B实验操作简便,污染物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故填:

温度达到着火点;环保(或操作简便)

(2)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若止水夹没有夹紧,则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由于实验中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故填:

偏高

(3)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气球膨胀,温度降低后,气球变小,实验结束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氧原子重新构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磷原子、氧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故填:

指向中间;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氧原子重新构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磷原子、氧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理解,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向课本要答案。

14.酒精灯水槽AE2KMnO4

K2MnO4+MnO2+O2↑ba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处,如果燃着的木条很快熄灭,证明集气瓶中集满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解析】

(1)仪器①为酒精灯;②为水槽;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所以F中装满水,若用此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端通入;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F中充满空气,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该气体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处,如果燃着的木条很快熄灭,证明集气瓶中集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点睛:

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5.过滤活性炭Al(OH)3+6CaCl2

【解析】

【详解】

(1)由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可知,操作X能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试剂A是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净化水时常用作吸附剂的物质是活性炭。

故填:

过滤;活性炭

(2)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OH)3。

故填:

Al(OH)3

(3)设化合物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有(+1)×2+x+(﹣2)×4=0,解得x=+6。

故填:

+6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X+2H2O,反应前两物质的粒子中共含Ca、Cl、O、H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4、4、4,反应后Ca(ClO)2、2H2O中所含Ca、Cl、O、H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4、4,根据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1个Ca原子、2个Cl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aCl2。

故填:

CaCl2

【点睛】

本题比较细致地考查了净化水的方法及所用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将问题学透彻,才能灵活运用。

16.FeH2CO33CO+Fe2O3

2Fe+3CO22H2+O2

2H2O

【分析】

根据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能够和B反应产生C和D,B、D组成元素相同,因此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铁,D是二氧化碳;铁反应产生E,E是最轻的气体,因此E是铁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氢气点燃产生F,F是水;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G应该是碳酸,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C为金属铁,G为碳酸;故C、G的化学式为Fe;H2CO3;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反应②是氢气和氧气点燃产生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17.COC+2CuO

2Cu+CO2↑CO2+Ca(OH)2"CaCO3↓+H2O不浑浊(或无明显变化)固体从黑色变红色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解析】

①根据碳的氧化物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根据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②(Ⅰ)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Ⅱ)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Ⅲ)根据B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解答;(Ⅳ)根据CO有毒分析解答。

①猜想2:

只有CO;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②(Ⅰ)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Ⅱ)装置B将混合气体的二氧化碳吸收完,C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CO将玻璃管内的CuO还原成铜(黑色物质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1: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现象2:

D装置中出现固体从黑色变红色的现象;(Ⅲ)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装置B是否将二氧化碳气体除尽;(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18.

(1)8.8

(2)80%

【详解】

(1)根据图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故填:

8.8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故填:

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解答时要注意步骤的规范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