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88532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8页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1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体系内审员教材.ppt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审核)第二节审核的分类第三节审核的特点第四节审核过程的活动第五节委托方和受审核方的职责第二章审核的策划和准备第一节审核的策划和准备第二节确定审核范围第三节文件审查第四节制定审核计划第五节编制审核文件第三章实施审核第一节首次会议第二节审核方法第三节审核过程的控制第四节不合格项和不合格报告第五节审核报告第六节末次会议第四章纠正措施的跟踪,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审核一、审核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理解

(1)审核的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即确定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审核的对象通常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

以管理体系而言:

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

(2)审核准则是审核的依据审核准则是“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GB/T1900020083.9.3)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通常包括:

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01。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文件等。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其他要求可包括:

行业规范、与有关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

(3)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原则。

审核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所获得的审核证据必须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审核证据可包括:

存在的客观事实,访问的负有责任的人员的陈述;现有的文件记录。

审核证据应是事实描述,并可验证,不含有任何个人推理或猜想的成份。

审核员应采用正当手段获得客观证据。

b)审核应对收到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

审核发现:

“将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审核发现可为合格(符合)项或不合格(不符合)项,它应包括三个要素,即:

审核证据、审核准则、比较评价。

c)指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对受核方进行客观评价。

在不能证明受审核方有错的情况时,应认为其是对的;在提不出相反的审核证据时,应对受审核方使用“无错推定”原则。

d)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包括审核计划、检查表、现场审核记录、不合格项报告、审核报告、首/末次会议记录等。

通过文件形式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审核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授权可来自管理者的决策、公司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b)审核员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

c)审核员应遵守职业规范。

d)审核员应具备开展相应审核工作的能力,且与受审核活动/区域无直接责任。

审核的系统方法主要表现在:

a)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在文件审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现场审核。

b)审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两个层次。

符合性是指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审核准则。

有效性是指审核准则实施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审核只有包括了这两个层次的内容,才能构成一次完整审核,仅审核其中任何一层次内容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讨论。

c)审核前应进行策划,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

d)审核应按计划和检查表进行。

二、管理体系审核1、定义:

为获取客观证据,并对其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管理体系满足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一种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的方式。

评价管理体系时必须对每一被评价过程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应能提供客观证据证明是否能实现既定的方针和目标。

三、与审核相关的几个概念1、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2、审核范围:

审核的内容和界限。

3、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4、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

第二节审核的分类一、按审核方分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

1、第一方审核又叫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已或其他人员以组织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a)目的:

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改进的需要,主要是寻求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质量改进,使之建立一个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前的准备,主要是通过自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前发现,并预先采取纠正措施;一种管理手段,可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与保持。

b)主要依据:

管理体系文件。

2、第二方审核(外部审核):

在合同要求的情况下,由组织的顾客(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顾客(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a)目的:

合同前的评定,选择合格供方;合同签订后的审核;促进供方改进管理体系。

b)主要依据:

顾客要求或合同要求,3、第三方审核(外部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

GB/T190012008、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的认证或注册。

a)目的:

通过体系认证获准注册为潜在的顾客提供信任;减少第二方审核,节省大量的社会检验费用;运用“受益者推动”的方式来建立建全管理体系;查证是否满足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准则:

管理体系标准,即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40012001;根据选定的标准制订的管理体系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二、三种审核的区别,第三节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一、被审核的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是正规的1、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到确保控制所需的程度;2、每个组织只能有唯一的文件化管理体系;3、管理体系文件既要分层次又要相互协调和衔接;4、管理体系文件必须符合文件控制的要求。

二、管理体系审核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1、外部审核根据合同进行,内部审核由组织管理者授权;2、管理体系审核有正式的程序和做法;3、审核工作必须由经资格认可的人员进行。

三、管理体系审核是一种抽样的过程,存在一定风险1、管理体系审核由于受到时间和人员的限制只能是一种采取抽样的活动,所抽取的样本必须确保能够收集到正确评价管理体系足够的客观证据,因此,抽样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于初次认证审核,部门和过程是不能抽样的,以确保客观证据的完整性,对于人员、设备、生产工序、文件等可以合理地随机抽样。

2、审核风险审核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不正确的审核结果或审核结论的概率和影响。

3、如何减少审核风险

(1)合理抽样a要有一定的数量;b分层抽样,适度均衡;c随机、独立抽样。

(2)掌握客观证据,深入审核a以事实为客观证据,有可追溯性的客观证据;b保持审核深度,注意相关性;c充分的组内讨论,求得受审核方确认。

(3)全面的有效性评价a正确的指导思想;b正反两方面的证据;c充分的组内讨论与沟通。

(4)不断提高审核员的素质,强化审核工作的严格管理,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审核是一种有计划性的管理活动相对于外部管理体系审核这种短期审核而言,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可以是通过制定月计划或年度计划来进行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五、内部审核会碰到来自内部的压力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员比受审核者在公司内地位低(如科长审核部长时),有些组织将不符合的多少直接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这样会影响内部审核的效果和公正性。

由于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员非常了解内部人员,可能因此会丧失客观性。

六、内部审核是一种以改进为目的管理活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员要尽可能具体化地对不符合提出意见。

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中,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因此必须要求受审核部门的负责人采取适当的解决对策。

七、内部审核常见的缺陷最高管理层对管理体系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内部管理体系审核。

内审中常见的缺陷有:

a)由没有受过培训的、无经验的人进行内部管理体系审核;b)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得不到实施;c)流于形式;d)覆盖范围不全;e)审核策划不充分,计划安排不周全;f)没有对不符合报告的跟踪;g)没有在管理评审中进行对内审报告进行评审。

八、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正面效应1、不仅能在形式上而且能在实质效果上进行审核。

在某一领域的细致、认真的审核,可以较深刻地检查组织的管理体系。

2、可以带来技术上的改进。

内部审核员能对不符合提出有效的具体的意见,对考虑技术对策会有帮助。

3、还可期望得到如下效果:

a)确实保持管理体系;b)使第三方认证变得容易;c)促进部门间的联系。

第四节管理体系审核过程的活动一、审核开始与准备审核阶段1、确定审核时机;2、组成审核组;3、文件审查;4、制订审核计划;5、编制审核文件。

二、现场审核与审核报告阶段

(一)现场审核1、首次会议;2、现场审核;3、审核组内部交流与汇总;4、与受审核部门沟通。

(二)审核报告1、审核组起草审核报告及附件;2、末次会议审核组长宣布审核结果;3、正式提交审核报告。

三、纠正措施的跟踪阶段,第五节委托方和受审核方的职责(略),第二章审核的策划和准备审核的策划和准备配备审核资源、确定审核范围,文件审查,初访和预审核(必要时),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文件等。

目的:

确保审核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第一节组成审核组一、对审核组的要求审核组由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组成,对人员有以下要求:

1、至少不能都由同一个部门人员组成;2、至少配备一名经认可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成员;,二、审核组长

(一)条件1、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较高的审核水平和技能;2、由管理层任命。

(二)职责1、负责文件审查(必要时);2、合理规定审核要求及所需人员资格,协助选择审核员;3、制定审核计划,对审核组进行任务分配;4、指导编制审核检查表,控制审核过程;5、及时与受审核部门领导沟通;6、确定评价结果,提交审核报告;7、组织跟踪审核。

三、审核组成员

(一)条件1、资格:

经过内审员培训,具备足够的审核能力;2、思维严谨、敏锐,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强,为人客观公正。

3、遵守纪律,相互协调。

(二)职责1、在审核组长指导下编制分工范围的审核检查表;2、独立完成分工范围内的现场审核任务(收集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进行组内交流、报告审核结果等);3、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4、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第二节确定审核范围确定审核范围界定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承诺和实施的责任范围,即确定所审核的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场所、活动和过程。

第三节文件审查文件审查对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的初步审查,评价其管理体系过程是否被确定、展开,是否符合所约定的标准。

文件审查是现场审核的基础和先行步骤。

一、文件审查的目的:

1、了解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文件(主要是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是否满足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从而决定能否进行现场审核。

2、通过体系文件了解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情况,以便进行审核准备。

二、文件审查的要求:

1、内容是否覆盖标准的全部要求;2、各项管理活动是否明确了相应控制内容控制手段和控制职责;3、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现行有效,处于受控状态;4、名词术语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5、允许的删减是否符合要求,对删减的过程,受审核方应在管理手册中说明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三、文件审查的内容文件审查通常由审核组长进行

(一)内容:

1、管理方针和目标管理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作为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管理目标包括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要求可测量并形成文件,且适当分解,即在管理方针的基础上展开,并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管理目标;,2、管理体系要求的描述应覆盖管理体系标准相应条款的要求,并能体现所确定的过程的相互作用。

适用条款的描述应作出符合、不符合、需改进的判定;3、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可用文件、图或表。

有删减时还应描述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4、管理手册与管理体系程序的关联应说明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管理手册与管理体系程序的关联。

5、管理手册的管理必须是现行有效的受控文件,手册的批准、发布、修改、受控标识、版本控制等符合文件控制的要求;6、受审核方的基本信息规模、历史沿革、组织机构、产品特点、荣誉信誉等。

(二)审查结论及处置1、文件合格,可进行现场审核;2、局部不合格,尚需修改,并标明需修改之处,待问题得到解决后方可进行现场审核;3、文件不合格,需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则停止审核的准备;4、当结论为后二者时,应明确修改时间及重新审核的方式,直到合格。

(三)注意事项现场审核前审完管理手册,现场审核时审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其他管理文件。

若手册描述过于简略和模糊,要求修改管理手册;文审同时,通常要求受审核方提供适用于该行业的法令、法规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

第四节制定审核计划审核计划确定现场审核的人员和时日安排以及审核路线的文件。

一、审核计划的内容1、审核目的(内部审核的目的是确定组织的管理体系与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以不断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审核范围,即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和涉及场所、部门、活动和过程。

3、审核依据:

主要是标准、组织管理体系文件及法律法规要求;4、审核组成员,审核组长和组员的名单、级别及其分工。

5、审核日期(现场审核起止日期);6、审核日程一般以小时为单位安排审核日程。

二、审核工作量的计算

(一)审核工作量的影响因素:

1、受审核方规模人数,组织结构等。

2、生产方式(自动化程度、过程繁简);3、审核场所的多少,组织机构设置以及部门集中程度;4、产品类型和复杂程度技术含量等;5、审核人员素质;6、标准条款的删减情况。

具体计算方式略,三、注意事项1、审核计划应经管理层批准及受审核部门确认,并在首次会议上再次确认。

受审核部门在确认审核计划时,对审核组成员、审核日期等要求调整,审核组在了解情况后,可予以调整;2、制定审核计划涉及到审核方法的确定(顺、逆、部门、过程);3、充分利用初访及文审得到的信息,合理分工,让专业人员审核技术含量较高的过程或者部门;4、可局部修改和调整审核计划,但审核过程要基本遵循审核计划;5、防止部门和过程遗漏,安排和保证恰当时间;6、在制定审核计划时,如采用按部门审核时,则应列出该部门所包含的主要过程,如采用过程审核时,则列出该过程所涉及的主要部门。

目前,第三方认证大都采用按部门审核;,7、要安排好四个会议的时间,一般首次会议的时间约为30分钟,审核组内部总结23小时,与受审核部门领导通3060分钟,末次会议约3060分钟;8、部门、过程审核时间的分配要合理,且时间安排最好与受审核部门的作息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不要搞特殊,否则会打乱受审核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不便;9、审核员人数的确定,在确定现场审核员人数时,不要走极端,如现场审核工作量确定为9人日,不要采用1人9日或9人1日。

因为:

人数多,沟通量大,无法充分利用审核时日,以保证审核的质量。

人数为1人时,又容易发生系统误差(如个人偏见、专业能力不足等)很难纠正。

最好是3人3日或4人2.5日。

四、审核计划示例,第五节编制审核文件审核文件包括:

检查表、不合格报告格式、审核报告格式、审核记录格式、会议记录格式、会议签到表。

一、检查表

(一)含义审核员的工作文件、提纲或工具、备忘录,是如何进行审核的策划性结果,由审核员在现场审核前编写,审核组长审查、协调。

(二)作用1、保持审核目标的清楚和明确2、保持审核内容的周密和完整3、保持审核节奏和连续性4、减少审核员偏见和随意性,(三)内容1、列出审核项目和要点(查什么),确保审核覆盖面完整。

2、明确审核步骤和方法(怎么查),进行抽样量的设计。

(四)编制检查表的思路1、明确总体,从中随机/独立抽样(从总体抽样,不能选择);2、从规定查实施/操作(对照规程现场查实施);3、从记录查过程(如交付);4、从发现部门追查到处置/批准部门(如不合格控制);5、从主管部门查到使用部门(如文件控制);6、从使用部门查到主管部门(如监视和测量装置);7、从部门查到车间/仓库/站(如销售科成品库);8、关键要素/过程重点查;9、按部门?

按过程?

(五)抽样1、随机抽样a抽取一定的数量。

样本量应适宜,一般抽312个,具体抽样数应考虑调查对象的基数和调查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以确保观察结果的置信程度。

b分层(样本典型性)即抽取最能反映问题实质的作为样本,如调查设备检测能力时应多抽取产品关键项目的检测设备的能力的证据。

c均衡(样本的代表性)应反映不同时间、地点、产品、活动、人员对某一管理活动的实施情况,确保能反映活动的全貌,若把样本集中在某一范围,这仅能反映活动的局部。

2、样本一般由审核员去选取,确保其随机性。

设计检查表的注意事项,1、以审核准则确定审核项目(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合同、审核计划等);2、以部门审核为主,列出有关主要过程的审核内容和审核方法,也可进行过程审核,但必须说明到哪些部门去查,如何查。

检查表涉及的部门和过程应与审核计划中的部门和过程相对应;3、注意逻辑顺序,明确审核步骤,检查表应反映过程方法,体现PDCA循环,并列出相应的条款,同时,要考虑一个过程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性及接口关系;4、抽样应有代表性、典型性(抓重点)。

5、编制部门检查表时,该部门负责的过程必查,与该部门有关的过程选查(由组长定)。

检查表编制后由审核组长审定,确保其覆盖面、接口的协调和审核方法的适当。

6、常见问题:

将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中的肯定句原封不动地加上疑问词变为疑问句,即作为检查表。

只列审核项目,忽视审核方法和抽样量的设计。

仅按管理体系标准来编制检查表,不看管理体系文件,不结合企业实际。

运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1、不需受审核方确认。

检查表是审核员的工作文件,没有必要披露给受审核方,更不能事先展示给受审核方,使其有针对性地作好准备。

2、检查表最好由审核员默记脑中,并以自然而巧妙的方式提问,审核员手中虽有检查表,但主要起备忘录作用,不可逐条宣读,变成生硬地你问我答的检查过程。

3、如遇重大线索,可修改和调整检查表的内容,但要防止完全抛开检查表的“随机应变”式审核。

第三章实施审核现场审核目的:

1、查证管理体系标准和体系文件的实施情况;2、对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符合标准和文件要求的判断;3、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并以此作出审核结论。

整个审核过程需要召开的会议:

1、审核准备会;2、首次会议;3、组内交流会(通报审核情况、审核客观事实、组内接口协调、确定不合格项、体系评价);4、与受审核部门领导沟通会(通报审核情况、确认不合格事实,沟通协调所遇到的问题、征求受审核部门意见等)5、末次会议。

第一节首次会议一、首次会议的目的1、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组成员;2、重申审核范围和目的;3、简要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4、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建立正式联系;5、确认审核组所需资源和设施已齐备,包括复印、电话、办公地点等;6、确认末次会议及沟通会议时间;7、确认审核计划,包括其中不明确的内容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和修改。

二、首次会议的程序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大致有如下程序,视情况可归并或简化:

1、与会者签到。

与会的审核成员和受审核部门与会人员(一般包括受审核部门领导、部门代表、陪同人员等)分别在规定的记录上签到,并说明身份或职务。

2、人员介绍。

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等。

3、重申审核目的、范围、依据。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审核,审核涉及哪些产品和部门。

4、审核方法及程序介绍。

审核组长应说明审核的基本方法是抽样,有一定的局限性,审核结果只对抽样负责;审核组长还应介绍审核的程序,包括审核组内部交流和与受审核方沟通的安排,并说明不合格项的记录与确认方法,如何正确对待不合格项。

5、审核结论的报告方式(内部审核的结论是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

6、审核计划的确认。

如确有需要,可修改计划,但应双方协商,总的日程不应大变,要让每一受审核部门了解审核计划。

7、确定联络、陪同人员。

主要作用是向导、见证和记录。

8、强调审核的公正性、客观性;9、澄清疑问。

三、注意事项1、审核组长作为主持者应控制会议时间在30分钟左右;2、受审核部门主要领导应参加,特殊情况可指定代表参加;3、审核计划如有需要可适当调整;4、会议风格:

守时、讲究效率、务实、开诚布公、气氛融洽而又坦率透明;5、首次会议应作记录。

第二节审核方法审核的基本方法抽样一、审核方式如何查证,审核路线,1、顺向追踪按管理体系运作的顺序进行审核。

如从计划实施结果、从合同评审设计制造服务、从文件实施、从生产制造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最后一道工序(不是逐道工序查证,而是抽样)、从影响质量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查到其结果、从接收订单开始跟踪到交付。

特点:

可系统了解体系运作整个过程,查证其接口和协调情况,但耗时较长。

2、逆向追溯接管理体系运作的反向进行审核,如从实施文件、从交付订单、从结果影响因素、从后道工序前面工序等。

特点:

问题集中,有强烈针对性,切实具体,但在问题复杂且时间有限时,不易达到预期的目的。

3、部门审核(以部门为中心)以部门为中心开展审核,一个部门往往承担若干职能,因此,该部门归口管理的过程要进行重点审核,不能遗漏,相关性过程可以依据其相关程度进行抽样,不一定全部查到。

特点:

审核效率高,不重复到一个部门去,但内容分散,特别是接口易遗漏,故审核时思路要清晰,注意加强内容综合,组与组之间的协调。

4、过程审核(以过程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开展审核,一个过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要到不同部门去审核才能掌握过程实施情况。

特点:

目标集中,易体现与体系标准或体系文件的符合性。

但审核效率较低,对一个部门往往要去调查多次,因此路线安排要合理,避免组与组碰车。

二、调查方法(谈、查、看、记、追)现场审核时可通过现场观察,查阅文件和记录,提问与交谈和实际测定等方法调查。

概括起来是:

1、善于提问(自然、和谐、耐心、礼貌)2、注意倾听3、仔细观察4、作好记录5、善于追踪验证,三、提问技巧

(一)、方式1、开放式提问(如5W1H之类)2、封闭式提问(答案通常是“是”或“否”,获取专门信息,节约时间,信息量小)3、澄清式提问(将开放式和封闭式结合起来,有主观导向的含义,应慎重,如“你是这样做的吗?

”)。

(二)、开放式提问技巧1、带主题的问题。

2、扩展性问题。

3、讨论性问题。

4、调查性问题。

5、重复性问题。

6、假设性问题。

7、验证性问题。

(三)、注意事项1、用通俗语言提问,不盛气凌人。

提问不等于审问;2、一次只提一个问题;3、及时抓住信息的线索;4、说话明确,吐字清晰;5、选准对象;,第三节审核过程的控制包括审核计划的控制、审核活动的控制、审核结果的控制,一、审核计划的控制,二、审核活动的控制1、样本策划合理2、辩识关键过程3、评定主要因素4、重视控制结果5、注意相关影响6、营造良好的审核气氛,三、审核结果的控制1、合格或不合格要以可以重查、可以追溯的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道听途说不能作为证据。

3、不合格事实要得到受审方确认。

4、审核组内要相互沟通,统一意见。

审核员如何控制审核结果?

1、要以正当的手段调查取证。

2、抽样要有随机性、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

3、获取的样本要经过证实是真实的,才能定为客观证据,道听途说、推测假设、想当然的不能当作证据。

4、合格与否要以标准、管理体系文件及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以审核员个人的经验、体会或其他单位的做法作为判定依据。

5、定性要恰当。

6、不合格问题要当场请受审核部门有关人员确认,同时请陪同人员见证。

7、不合格问题要报告组长,以便在组内充分讨论,尽量取得一致意见。

8、听从组长的决策。

审核组长如何控制审核结果?

1、要求全体组员按审核计划和检查表调查取证,确保获得全面、系统的样本。

2、发现问题时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要把道听途说、推测假设作为客观证据。

3、组织全体组员对不合格问题充分讨论,尽量取得一致意见。

4、组织全体组员对样本进行汇总分析和整体评价,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