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750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假如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假如教学设计.docx

《假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假如教学设计.docx

假如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相关要求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十课《假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进行的是阅读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阶段阅读教学制定的阶段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需要落实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感受阅读的乐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5、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还要综合考虑低年段语文教学的其他目标,将其整合在三维目标的实施中,而不是只孤立地执行阅读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

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了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

那就是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个体品读、相互赛读、整体悟读、教师引读、表演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把学生的自我阅读,并在读中得到自身真实体验贯穿本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启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故事《神笔马良》片段、歌曲《爱的奉献》视频、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及风的声效)和幻灯片(生字、词语、图片)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学法

新课标提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那马良的神笔神在什么地方呢?

(画什么都能变成真的。

)教师播放《神笔马良》故事片段,播完后,问:

“同学们,你想不想拥有这样的一支神笔呢?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假如》,学完这一课,你就能得到一支马良的神笔。

(设计意图: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境的故事情境导入课文,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出示课题,复习字词

1、老师板书课题“10假如”,要求学生边认真观察边随老师书空,写完齐声读课题。

(设计意图:

旨在随时随地的渗透书写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2、先复习生字(大屏幕出示:

寒、袭、击、觅、饿、泣、叹、粒、幸、腿、哭),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

再复习词语(大屏幕出示:

假如、袭击、遥远、叹息、哭泣、米粒、不幸),学生开火车读。

(三)感悟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并用上“假如”说一说假如梦想实现了会怎么做。

2、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她也有自己的梦想,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0课,听老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把课文朗读一遍,大家来听听这位小朋友的梦想是什么?

教师配乐朗诵(幻灯片插入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

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位小朋友的梦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

相关联的问题质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3、这位小朋友把她的愿望都写在了课文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

(大屏幕出示问题:

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为什么?

在课文里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后再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4、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说一说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学生读书中句子回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还有能变成雨的白白的云朵。

)教师适时板书:

小树(太阳、云朵)。

教师追问:

为什么?

学生读书中句子回答。

(让小树在冬天里,再也不怕寒风的袭击。

(2)学生理解“寒风”、“袭击”的意思。

幻灯片出示小树图片并播放寒风呼啸的声音,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树做动作说感受。

(3)当小树冷得发抖的时候,要是有一个什么就好了?

(一个金色的太阳)所以小作者要给小树画上一个金色的太阳,用光和热来温暖小树。

(出示幻灯片)那为什么还要画能变成雨的白白的云朵呢?

(学生根据理解回答。

(4)在暖洋洋的太阳的照射下,在湿润的小雨的滋润下,小树们现在感觉如何呢?

(学生想象回答。

(5)小树多温暖呀!

小作者多开心呀!

那么读这段话时,我们要怎么读呢?

(引导学生理解要读出小树的开心快乐,读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

并提示开头的“假如”一词要重读,后略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表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和希望)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再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利用互评互读的形式使学生读出小树因为有了阳光和雨露而无比快乐和幸福之情,实现品文读诗的整合和读后评价的激励,把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结:

我们边读边想象,读懂了小树,读懂了作者,读美了课文,这就是读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5、学习第二小节

(1)小作者帮助了小树,她还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幻灯片出示问题)学生读书中句子回答。

(我要给房前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教师板书:

小鸟(谷粒)。

教师追问:

为什么?

学生读书中句子回答。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2)同学们,你们有过饿肚子的感受吗?

(出示幻灯片)鸟宝宝饿得喳喳地哭泣,鸟妈妈不心疼吗?

她干什么去了?

(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你能把“遥远”和“觅食”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3)鸟妈妈到很远的地方去寻食,她一次只能叼一颗谷粒,她有好几个宝宝,她一天得叼多少次呀!

鸟妈妈多么辛苦呀!

而鸟宝宝在家等不及了,饥饿中的小鸟是怎样的?

它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你能把“饥饿”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4)现在的小鸟又是怎样的呢?

(5)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喜悦,读出小作者的美好愿望。

先同桌互读、再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

此次赛读为的是让学生把“心愿”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赛读的形式也充分调动着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6、学习第三小节

(1)我们帮助了窗前的小树、房前的小鸟,小作者还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书中句子回答。

(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教师板书:

西西(好腿)。

教师追问:

为什么?

学生读书中句子回答。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子,发出轻轻地叹息。

(2)叹息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一起一做叹息的动作。

西西为什么轻轻地叹息?

(3)你想帮助西西吗?

(想)那你想怎么做或者你想对西西说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4)小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关心西西,他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此时的西西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回答)

(5)由此可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多么有意义、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

现在,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把一双好腿送给西西吧!

同样要读出西西高兴的心情,读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教师引读)。

7、学习第四小节

(1)(教师手指板书)小作者给小树画上了(太阳、云朵),给小鸟画上了(谷粒),给西西画上了(好腿),她只有这三个愿望吗?

她还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幻灯片出示问题)

(2)引导学生理解从第四节的省略号可以看出小作者还要给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画他们需要的东西,省略号省略了小作者的许多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

在整个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和感悟,再进入一定的情境去用心体验,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与文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在感悟诗句的同时与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四)拓展延伸

1、由此可见,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理解回答(有爱心、善良、关心动物、关心植物……)教师适时在黑板上贴出爱心图。

2、你想做小作者这样的人吗?

(想)

3、老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感受到大家都非常有爱心。

今天,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生活得幸福快乐。

可是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人和物生活得很困难。

今天,老师把他们也带来了。

(出示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一定被深深地震撼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帮助他们。

现在,老师就兑现承诺,给你一只马良的神笔,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写进小诗吧,用上书中的格式,相信你也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诗人。

(幻灯片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

为了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搜集了现实中的这些图片准备展示给学生看,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对比更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多么幸福,应该去珍惜,而对于那些不幸的人和物,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进一步触动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学生想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那种情感达到要释放的极点。

4、学生练习写诗(幻灯片插入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

教师巡视。

5、学生展示朗诵自己的小诗,教师激励评价。

(设计意图:

此时的学生情感已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所以这时让他们续写诗句是再合适不过了,无论从能力的训练还是情绪上的表达来说,都已呈现出水到渠成之势,效果一定会不错。

(五)反馈总结

1、我们再回头看看课题,“假如”是什么意思呢?

(不是真的)那你怎样做,才能使这假如变成现实呢?

(学生自由回答)

2、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

(喜欢)这么好的诗歌,让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不好?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背诵。

老师先请三位学生到前面加上动作配乐背诵这首诗歌(幻灯片插入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

3、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真的给小树温暖的太阳和白白的云朵,我们也不能真的把画出的谷粒喂给小鸟吃,我们更不能真的让西西重新长出一双好腿。

可是我们拥有这样一颗大大的爱心,我们就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相信他们依旧会感到快乐,这就是心的呼唤,这就是爱的奉献,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再一次感受小作者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视频)

(设计意图:

播放这首歌曲目的是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沉浸在意犹未尽中。

4、同学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正像歌中唱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信大家一定会成长为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五、板书设计

10假如

小树小鸟

(太阳、云朵)(谷粒)

 

西西

(好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