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978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docx

岳阳楼记知识点总汇

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重点字词

古今异义

1.微古义:

如果没有.例句:

微斯人今义:

细小.

2.气象古义:

景象的变化.例句:

气象万千今义: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3.越古义:

及,到。

例句:

越明年。

今义:

越过。

4.制古义:

规模。

例句:

增其旧制。

今义:

制度。

5.备古义:

完全,详尽。

例句:

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

准备。

6.xx古义:

日光。

例句:

至若xx。

今义:

景物。

7.尝古义:

曾经。

例句: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

品尝。

8.去国还乡去:

古意指离去;今义指到、往。

9.作文古义:

写文章。

例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今义:

文章,文体

10.国古义:

国都。

例句:

则有去国xx。

今义:

国家。

11.集古义;鸟停歇在树上。

例句:

xx,锦鳞游泳。

今义:

集会,集体。

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通"嘱",嘱咐。

具:

通“俱”,全,皆。

一词多义

1.以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看:

予观夫xx胜状景色:

此则xx之大观也

3.一一片:

一碧万顷全,都:

长烟一空

4.开放晴:

连月不开打开:

开我东阁门

5.则那么:

然则何时而xx就是:

此则xx之大观也

于是,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尽:

此乐何极通向:

xxxx

7.或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

或异二者之为

8.为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做,为:

全石以为底

9.空天空:

浊浪排空消散:

长烟一空

10.通顺利:

政通人和通向:

北通xx

11.和和乐:

政通人和xx:

至若xx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形作名,各种废弃的事)

2.先天下之忧而忧(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先)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4.然则北通巫峡(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三、重点句子的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政务顺畅,人民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xx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几个月不放晴

4、至xx和xx,波澜不惊

待到春风xx,xx、湖面平静

5、去国xx,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感情吧。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xx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4、予观夫xx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观赏那xx的美好景色,都在xxxx。

1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衔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汹涌,宽阔无边,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16、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象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接连几个月天气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1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举酒迎着清风,那心情真是喜气洋洋啊。

1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上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四、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先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

2、用课文语句填空

①写xx重修xx的原因句子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景物特点怎样?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④前人之述备矣xx“前人之述”指的是:

xx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

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或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退”是指:

处xx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

处xx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

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6、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

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

天气xx(阴);相关览物之情:

去国xx,忧谗畏讥。

(悲)景色二:

xx(晴);相关览物之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喜)

8、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

(以物喜,以己悲。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

(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

“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13、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

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6、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7、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

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