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902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13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6页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docx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

特点:

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2、有限资源:

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

无限资源:

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

广义:

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狭义:

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

基本特性:

(地带性一一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保护:

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自然保护目标:

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5、自然保护区: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1核心区:

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

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缓冲区:

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3实验区:

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

(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

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10、生物圈:

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11、种群:

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狭义:

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

12、化学镶嵌体:

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生化合物,化合物随物种的参差分布而彼此镶嵌,形成的复杂体系。

13、独立食物网:

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

(植物的次生物质产生与动物的解毒机制协同进化)

14、协同进化食物网:

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

15、可动连锁种:

能够从群落中的某丛或某株植物向另一丛或另一株植物运动,从而成为群落植物生存繁衍因素的动物种。

16、核心共生种:

是指能够维持可动连锁种及多数其他动物生存的关键性植物种。

17、最小生存种群:

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局限性(其他因子:

生活史、自然资源的分布、遗传变异、群落共存)

18、种群脆性分析:

是对物种种群的绝灭进行的系统和综合的分析过程,其目的是建立最小生存种群,使该种群的绝灭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

19、距离效应:

由于不同种在传播能力上或定居能力上的差异和岛屿隔离程度相互作用引起的现象,其迁入率随其与大陆种库的距离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20、面积效应:

面积越大,种群越大,种的绝灭率随岛屿面积的减小而增大的现象。

21>物种平衡数LI:

当迁入率与绝灭率相等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时的物种数目

22、周转率:

平衡状态下,在数值上等于当时的迁入率或绝灭率的种类更新的速率

23、半岛效应:

群岛通常比同等大小的陆地具有更少的种,且物种的丰富度常从半岛的基部到顶部呈下降趋势。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24、样本效应:

一个10賦的保护区,开始时可能会失去100賦的生境中所见到的每10个物种中的3个,这种最初的排除作用为样本效应。

25、监禁种群:

濒临物种的恢复常将物种残存的个体人工饲养起来,待这些物种的数量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是否野化和放归自然,这样的种群。

监禁种群特点:

寿命长;死亡因素低;遗传衰退力大但潜力髙;建群效应弱;“野性”差。

26>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

①南迦巴瓦:

云中的天堂②贡嘎:

风停止了脚步③珠穆朗玛:

心灵的守望④梅里:

雪神的仪仗队⑤黄山:

上帝的盆景⑥稻城三神山:

香格里拉的地标⑦乔戈里:

遥远的秘境⑧冈仁波齐:

众神的居所⑨泰山:

华夏的图腾⑩峨眉山:

从盆地升向天庭

27、中国最美的五大湖:

①青海湖:

陆心之海②喀纳斯湖:

上帝的调色板③纳木错:

与神耳语的地方④长白山天池:

盛怒之后的平静⑤风雅西湖

28>中国最芙的十大峡谷: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②金沙江虎跳峡③长江三峡④怒江大峡谷⑤澜沧江梅里大峡谷⑥太鲁阁大峡谷⑦黄河晋陕大峡谷⑧大渡河金口大峡谷⑨太行山大峡谷⑩天山库车大峡谷

29、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

①天山雪岭云杉林②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③尖峰岭热带雨林④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⑤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⑥轮台胡杨林⑦西双版纳热带雨林⑧荔波喀斯特森林⑨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⑩蜀南竹海

(二)知识点

1、自然资源按固定特色分:

有限资源、无限资源

2、自然资源分类:

1耗竭性资源(有限):

A:

再生性资源:

森林、作物、牧场及饲料、野生及家养动物、水

产渔业、土壤B:

非再生性资源:

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煤石油等

2非耗竭性资源(无限):

A:

恒定资源:

太阳能、原子能B:

易误用及污染资源:

大气、广义的自然风光

3、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X)>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ConservationCongress)、联

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5、国际上的保护区类型:

自然保护区|丨|荒漠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纪念)保护区、生境III物种管理保护区、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

6、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

①典型性、②自然性、③稀有性、④脆弱性、⑤多样性、⑥面积的大小、⑦科研的潜力、⑧感染力、⑨潜在的保护价值、⑩有效性

7、自然保护区的分级:

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世界保护区

8、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1双名制:

国家级:

省、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

省、地名+自然保护区

2三名制:

省名(+县名)+保护对象名称+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9、生物圈进化的重大事件:

1单级生态系统一一生命的产生,原始异养生物和原生环境

2二级生态系统一一20亿年前绿色藻类产生

3三级生态系统

4人类产生——地球生物圈演化的质变

10、种群脆性分析的三个方面:

PP:

环境表现型、E:

环境(生境数量,生境质量)、PSF:

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FF与E相互作用的产物)

11、两种灭绝的过程:

①确定性灭绝:

森林砍伐和冰川作用、②随机性灭绝:

被削弱的种群面临的绝灭危险将大大升高;种群越小这种随机性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脆性越大

12、种群的绝灭过程分析:

绝灭环、反馈环、反馈系统、环境变化

13、环境随机性:

N:

种群大小、Ne:

有效种群大小、r:

种群的增长率、Var(r):

种群增长率的变异、D:

种群分布范围

R绝灭环(环境干扰):

Var(r)的增大和N的偶然性减小,使种群在面对进一步的环境干扰显得更脆弱,进一步导致var(r)增大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D绝灭环:

N减小和var(r)增大改变种群的分布,斑块状分布,种群在空间分布上的碎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裂,对种群有许多不利因素

F环与A环:

种群的Ne减小到足够严重的程度,2个基于遗传学的绝灭环将被启动,它们都是遗传漂变增加和杂合性与遗传变异丧失的结果

14、八个生物地理界:

①新北界、②古北界、③非洲热带界、④印度马来亚界、⑤新热界、

⑥大洋洲界、⑦澳洲界、⑧南极界(中国:

②④之间,②为长口山④为台湾省)

15、中国保护区类型划分:

“三个类别九个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

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②野生生物类:

野生植物类型、野生动物类型;③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

1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物种基因库、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公众教育的博物馆、旅游活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17、自然保护区的优劣比较:

①自然保护区的范围②保护区的大小:

物种越多,面积越大③其他指标(物种数的大小):

圆形保护区较其他形状好;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其相同面积的几个小的隔离状的好;小面积连接的比相同面积相分离的好;相近的比分离的疏远的好④保护区划面积注意的问题:

确定面积(最小),必须能维持群落类型。

18、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就提:

①是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时间需要满两周年;②是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要大于10000公顷;③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要有典型意义或特殊价值。

19、自然保护生物学原理

伦理(规范)原理①伦理基础:

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整体,由自然和人类组成;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物种都具有固定的生存权利;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②伦理的原理:

有机体的多样性是好的;生态复杂性是好的;进化是好的

功能原理①进化原理(核心是物种):

物种是相互依存的;许多物种是高度特化的;关键种的灭亡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广泛适应性物种的引进可能会减少多样性②生态学原理:

生态和演替阶段持续的时间依赖其规模的大小;爆炸减少多样性;种群的存活能力依赖其种群的大小;自然保护区对于大的稀有生物存在内在的失去平衡的危机。

20、物种与面积关系的解释一一3种学说:

1生境多样性学说:

物种丰富度与面积呈正相关;面积与生境多样性呈正相关,生境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2被动样本学说:

岛屿生物类群可看作是来自种源生物群落的子集或样本;物种丰富度是5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取样面积和频度的函数。

3动态平衡学说:

物种丰富度完全取决于迁入与绝灭(生物地理学理论主要内容)

21、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发展过程:

(四个阶段)

①法律保护阶段:

保护区处于自然存在状态

2保护阶段:

法律上、管理上起保护作用。

如雾灵山、乌岩岭和黑石顶等处于这一阶段。

3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阶段:

由单纯保护向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保护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阶段: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山区半山区的开发;2.一个地区或一类资源的开发;

2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①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②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的保护区更好③对于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距离越近越好④自然保护区之间用通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⑤避免半岛效应,自然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23、岛屿化后果表现:

①样本效应的降低②短期的岛屿化效应③长期岛屿化效应④动物区系的崩溃(大多是体型大或高营养级的物种);岛屿化对策:

斑状动态学(关注隔离区内部的迁入与绝灭)确定“最小动态面积”进行更多研究。

24、物种进化趋势:

物种的绝灭伴随着新种的产生;物种的形成需要最小面积;新种形成的停顿;人类防止物种绝灭而采取的种种调解和措施理论上将成为新种形成的阻碍。

25、中国自然区系统:

①东北山地平原区:

长白山、向海、扎龙、丰林自然保护区②蒙新髙原荒漠区:

巴音布鲁克、喀纳斯、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③华北平原黄土髙原区:

雾灵山(河北,獄猴北限)④青藏高原荒漠区:

珠穆朗玛峰⑤西南高山峡谷区:

卧龙、唐家河、高黎贡山、九寨沟、白马雪山、贡嘎、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⑥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

神农架、八大公山、梵净山、太白山、金佛山、衰牢山⑦华东丘陵平原区:

鼎湖山、万木林、格氏拷、武夷山、天目山、蟒山⑧华南低山丘陵区:

西双版纳、大田、东寨港、五指山

26、人类控制生物圈的可能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对生物圈的适应一一人不能脱离生物圈

人体及生理功能具有忍耐限度,地球臭氧保护作用

人体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分布存在适应性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②人对生物圈的改造

劳动改造物质存在形式,扩大对生物圈的适应范围

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自觉的调节与控制

3人对生物圈的控制一一逐步具备局部控制

确立正确的控制目标

建立社会生态系统稳定反应的优化结构

26、自然保护区管理上的儿个认识问题

I、保护与措施的关系:

保护自然综合体和自然资源:

任其发展,原封不动的保护或保护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自然综合体向一定的方向发展。

两者如何理解?

(保护——认识——利用),采取一定适当的措施是有必要的。

自然综合体出现演化衰退现象一一人工恢复一一原有植被?

改变成风景林?

II、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综合体与重点对象的关系,既可突出重点,又有中心或侧重某一重点,会造成自然综合体失去谐调平衡。

保护重点对象的同时,考虑整体性是必要的。

沃罗涅茨——河狸与狼;肯尼亚特沙伏国家公园一大象(人工去除)

保护区不是“锁起来”一一考虑整体,进行必要的措施

第二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

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的总体。

3、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木:

是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

它决定森林的外貌和基本特征,决定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

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和次林木,主林木是指由主要树种所构成的林木,次林木是指由次要树种所构成的林木。

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

下木:

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下木能抑制杂草,为幼苗幼树遮阴,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强森林的防护效能。

4、林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

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

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

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结婚祝福语

6、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7、灌木林地:

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8、未成林造林地:

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9、苗圃地:

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0、无立木林地:

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11、宜林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2、辅助生产林地:

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3、林型:

也叫森林类型,由树种组成和立地条件决定,是森林的自然分类单位。

14、森林分类:

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

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

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5、森林起源:

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

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

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16、人匸林:

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抨插而形成的森林。

17、天然林:

由天然下种或萌芽,在没有人为参与的情况下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

从来未经人工釆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18、次生林:

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19、植被:

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被指林地上的地衣、苔蘇、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和乔木的总称。

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能影响地表土壤、小气候条件、林木的更新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

20、植物群落:

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

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群落。

2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22、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23、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4、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25、林分:

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林龄、起源、地位级和出材量等主要调査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

不同的林分,常要求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

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26、立木:

包含两层意思:

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27、树种组成:

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28、优势树种:

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29、先锋树种:

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

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

30、纯林:

也叫单纯林,是指由单一树种构成的或虽混有其它树种但其它树种的数量和材积所占比例不到一成的林分,如落叶松纯林和杨树纯林等。

31、混交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针叶树和针叶林:

针叶树是裸子植物的树木,其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种子一般裸露在果鳞上,子叶多数,多为常绿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树冠常为圆锥形,如落叶松、雪松和

云杉等。

针叶林是指以松柏类为主的针叶树所构成的森林。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