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180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docx

福建省莆田市秀山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秀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1.(2分)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意思最相近的选项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2分)“初逢点点头,握手问个好,感情要真挚,语言要美好。

”这说明(  )

A.礼貌要学会换位思考

B.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

C.与人交往要真诚、礼貌

D.与人交往要学会理解、宽容

3.(2分)我国打击考试作弊的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考试作弊行为,惩处方法从以前的取消考试成绩到禁考,新刑法修正案还增加了入刑的相关规定。

这警示广大学生要(  )

A.尊重他人,保护隐私B.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C.迎接挑战,立志成才D.战胜挫折,积极乐观

4.(2分)吴某所就读的学校多次停水造成无热水洗澡,他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在腾讯微博上扬言要“炸学校”,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2天。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利不可谋B.权不可用C.义不可舍D.法不可违

5.(2分)2017年2月22日,驾驶人谢某因二次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2000元,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对谢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谢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B.谢某的行为只是违背道德的行为

C.谢某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谢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6.(2分)“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与所有的人交朋友

B.要积极融入公共生活

C.不过高地估计自己而过低地估计别人

D.在树林中寻找快乐和幸福

7.(2分)如图说明(  )

A.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

B.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网络大大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8.(2分)“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

”这句话说明了(  )

A.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环境

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理性对待

C.网络可以摆脱任何约束,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场所

D.信息越多越好

9.(2分)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  )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10.(2分)爱因斯坦曾说: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这说明(  )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离开社会

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

③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④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1.(2分)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典故体现谦让的是(  )

A.完壁归赵B.负荆请罪C.程门立雪D.孔融让梨

12.(2分)做人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这启示我们(  )

A.要关心社会发展B.要感受社会变化

C.要乐于奉献D.要忠于职守

13.(2分)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④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2分)“法律之内完全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绝对的

B.遵守法律就意味着失去自由

C.我国人民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

D.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15.(2分)进出电梯不礼让妇孺和老人、不主动帮助行走不便者、驾车不避让行人……时下,不少中国人这些看似小节的行为让很多外国人不解。

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不拘小节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要依法严惩

B.文明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顺其自然

C.礼貌礼仪事关国家和民族形象,应自觉加强个人修养

D.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必在乎外国人的看法

16.(2分)“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人类形成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为了(  )

A.最大限度地限制人类活动的自由

B.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受任何限制地生活

C.保证社会生活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

D.体现一种社会要求而已,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遵守规则

17.(2分)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基本要求和规则。

这些要求和规则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

下列关于尊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B.尊重是文明社会的特征

C.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唯一因素

D.尊重会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18.(2分)克雷尔特说: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这启示我们要学会(  )

A.欣赏别人B.与别人合作C.平等待人D.与别人共处

19.(2分)“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句话说明(  )

A.只做几件好事是没有意义的

B.要预防违法犯罪

C.坏事做多了就会被判处死刑

D.只做几件坏事不会受到惩罚

20.(2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参与慈善活动(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

②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回报

③不利于养成新社会行为

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1.(2分)国家网信办依法关闭了任某、孙某等网络大V(指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大群粉丝的用户)的账号。

国家网信办发言人发表谈话时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

②自由受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③社会公众人物是执法的重点对象

④网络空间是我国法律的空白地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2分)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某专家就说话之道给出建议:

急事、慢慢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这启示我们(  )

①说话要和气

②谈吐要文雅

③言语要真诚

④态度要圆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2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

B.都对社会构成了危害

C.都触犯了刑法

D.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24.(2分)刑罚是(  )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A.公安机关B.审判机关C.立法机关D.检察机关

25.(2分)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这说明(  )

A.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B.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26.(2分)“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鲁迅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

A.诚信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C.人贵诚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D.讲诚信,就是要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7.(10分)材料一:

漫画《伸脚打的》。

材料二: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孟子说:

“敬人者,人恒敬之。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3)尊重从我做起,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28.(12分)某班以“知法守法用法大家谈”为主题出了一期黑板报。

材料一:

以案说法河南大学生闫啸天和朋友王亚军,抓了16只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出售,受到法律的严惩。

材料二:

警钟长鸣初中生小叶,本来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进入初二年后,出现旷课、抽烟,出入网吧等不良行为,甚至勒索同学钱财,经学校教育,仍不思悔改。

16周岁时,他伙同社会不良青年多次参与诈骗、抢劫等违法活动,终落法网。

请你根据黑板报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闫啸天和王亚军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请给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2)小叶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以此为鉴,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9.(14分)观点辨析

下面是一对母子观点:

妈妈:

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网络彻底把孩子们从大人身边夺走啦!

孩子:

有了网络,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1)你如何看待他们母子二人的观点?

(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3)我们应该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30.(12分)材料一:

2017年春节,张某携家人到宁波某动物园游玩。

为逃票不顾警示牌提示私自翻墙入园,不幸落入虎口,命丧黄泉。

材料二我国每年因不守交通法规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百万起,造成数万人死亡或受伤,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交通事故这只“老虎”。

实际上,“交通事故猛于虎”。

(1)张某命丧黄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对我们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有何启示?

(3)为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我们要如何坚定维护规则?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秀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1.【解答】本题考查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由题干描述得知,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意思最相近的选项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

故选:

D。

2.【解答】“初逢点点头,握手问个好,感情要真挚,语言要美好。

”这说明与人交往要真诚、要真心待人,要学会礼貌待人,所以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不符。

故选:

C。

3.【解答】本题材料考试作弊入刑表明国家重视诚信品德的提高,努力打造诚信中国。

选项A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能选;选项B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B。

4.【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违法与犯罪。

吴某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在微博上扬言要“炸学校”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2天。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法不可违,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答】谢某因二次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依法行政拘留,说明该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中的行政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

6.【解答】题干中的话用花与树、鸟与林作比喻,表明个人离不开社会,所以要积极融入公共生活。

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要谨慎择友;C与题意不相符;D说法错误,仅从字面理解,肤浅。

故选:

B。

7.【解答】观察漫画可知,漫画寓意是互联网为中国经济腾飞助力,体现了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其它选项都与漫画寓意不相符,排除。

故选:

C。

8.【解答】题干中的材料说明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理性对待,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题意;选项C错误,网络生活中也要遵守道德与法律;选项D观点过于绝对,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故选:

B。

9.【解答】从题干的表述中即看出,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BD和错误的观点C,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对国家有贡献。

故选:

A。

10.【解答】题干说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密切,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我们要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所以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以离开社会;②错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的努力与付出。

故选:

D。

11.【解答】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体现了这一美德,D符合题意;A完壁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不符合题意;B是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不符合题意;C用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2.【解答】本题考查了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做人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可知,我们要乐于奉献,所以C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D。

故选:

C。

13.【解答】由题干描述得知,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安全上网,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保护隐私,避免泄漏,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②。

故选:

C。

14.【解答】“法律之内完全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

这说明公民在行使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错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遵守法律就意味着获得自由;选项C不符题意。

故选:

D。

15.【解答】进出电梯不礼让妇孺和老人、不主动帮助行走不便者、驾车不避让行人…这些行为是不讲文明没有礼貌的表现。

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讲文明有礼貌是对人尊重、友好的表现,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

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选项C是对的。

选项AB不符合题意。

选项D说的太绝对了。

故选:

C。

16.【解答】分析题意,像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像鲁班那样的巧匠,没有圆规和直尺,画不出方形和圆形。

说明做什么都要懂规矩,守规矩。

有规矩才能有秩序,有秩序才能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人类形成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行为是为了保证社会秩序。

C符合题意;ABD说法都是错误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享有到自由和权利。

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准则。

故选C。

17.【解答】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基本要求和规则,这些要求和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尊重,这说明尊重是一个人应具有的素养,离开了尊重公德就无从谈起,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会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尊重是文明社会的特征,所以选项ABD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合题意;选项C错误,尊重并非是一个人交往的唯一因素。

故选:

C。

18.【解答】“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换个角度看别人,学会欣赏别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文材料主旨。

故选A

19.【解答】题干中的话,意思是我们要多做善事,不做恶事,启示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做好事有意义;C说法错误,过于绝对;D说法错误,做坏事会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故选B。

20.【解答】参与慈善活动的无私奉献行为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体现,不仅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人和社会,还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因此①④选项正确;②选项错误的理解了慈善活动的目的;③选项参与慈善活动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

故选:

D。

21.【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相对的,所有公民有遵守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①②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④选项网络空间存在网络规则。

故选:

A。

22.【解答】“急事、慢慢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说话要和气、谈吐要文雅、言语要真诚讲诚信,①②③正确;题文中未体现态度要圆滑,④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3.【解答】依据教材知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都触犯了法律,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正确;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因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A错误;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触犯了宪法以外的法律,不受刑罚处罚,CD错误。

故选B

24.【解答】依据课本内容,刑罚又称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

B。

25.【解答】从题干的表述中即看出,小林的行为是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国家鼓励公民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所以选项A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BCD的观点错误,青少年不能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学会保护自己;小林是未成年人,应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不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故选:

A。

26.【解答】“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鲁迅的这一名言侧重的是诚信对个人人格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知识来分析,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选项C是对的;ABD不能从名言中看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27.【解答】

(1)漫画中打车人伸脚打车,这是对司机的不尊重,说明了不尊重他人也不会得到他人尊重。

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原因,结合教材知识,从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使社会和谐等方面考虑作答。

(3)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行动,可从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欣赏他人等方面组织答案。

故答案为:

(1)尊重是相互的,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2分)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6分)

(3)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4分)

28.【解答】

(1)此题考查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考查理解能力。

题文材料中闫啸天和朋友王亚军猎捕16只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出售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行为。

据此分析作答。

(2)此题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小叶从不良行为、发展为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要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故答案为:

(1)①犯罪行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②因为他们抓了16只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出售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

(2)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或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或有了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很有可能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泥潭)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9.【解答】

(1)依据网络交往的两面作答;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网上交往使我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我们往圈,让我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所以他们母子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网络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据此解答即可。

(2)此题考查如何利用网络。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再现能力,学生依据所学知识,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等方面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如何传播网络传播正能量。

结合教材知识,从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网络促进公益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传播网络文化等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妈妈只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孩子只看到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他们都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网络。

(2)在利用网络时,我们要注重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要格守道德、遵守法律。

(3)①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30.【解答】

(1)材料中张某被老虎咬死,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则意识,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结合教材知识,从社会规则划定自由边界、是享有自由的保障等方面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维护规则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从自觉遵守规则、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无视警示,不守规则。

(2)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③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3)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