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303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docx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历史成就

上海交通大学毫墼,

提要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近代船舶工业艘展的历史轨迹.简略阐明了它的历史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独

特的重要地位,文中还用较大篇幅论述了它在中目近代科教事业发展中的历史作甩.

最着,影响极为深远的一项实务.在中国近代史上,

船舶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众多建树远远超出自身的

范围,对中国工业化,海军现代化,以及科技,教育,

经济和文化发展等领域均有重大影响.

130多年前,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沪局)和福

建船政(闽局)的成立为标志的中国近代船舶工业一

马当先,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先驱.我国现代的机器生

产实际上是从沪,闽两局开始的,他们不但生产了新

式的轮船主机和辅机,以及制造枪炮的各类机器,而

且对其它行业诸如钢铁,化工,冶炼,采矿乃至纺织

等工业生产领域也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从某种意

义上说,中国船舶工业起到了母工业的作用.左宗棠

在筹建福建船政的船坞厂(又称铁厂)时就把船舶工

业当作基础工业对待,他认为”至轮车机器,造铁机

器皆从造船机器生出,如能造船,则由此推广制作,

无所不可”.

沪局曾利用船厂设备,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床.

1867年~1876年的1O年问,共制造车,刨,钻,锯等

各类机床168自,至今江南造船厂还保持着制造各

种专用设备的传统.为满足自身对钢材的需要,沪局

又于1890年从英国购买了炼钢设备,办起了炼钢

厂,1891年冶炼出中国第一炉钢水.1918年闽局附

设飞机工程处,职工近200人,建成中国第一个飞机

制造厂,并开设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飞机和

潜艇专业的技术人才.1919年,该飞机工程处成功

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开

端,机床是工作母机,钢是工业的基本材料,航空工

业时称工业的金字塔.有了母机,有了基本材料,又

有了科技含量最高的航空工业,就可以营造一个恢

作者简介:

辛元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船史研究会会

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宏的工业社会.中华民族在建设这个新社会的过程

中,船舶工业名副其实地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船舶工业是在中国近代工业社会转型期内率先

开创的重工业,在中国原无基础,国人在这方面的知

识也甚为贫乏.突然要平地起高楼,必须事事通过学

习并在国内传播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精密的机器

制造技术以及先进的造船设计和工艺技术才有可能

得到发展.鸦片战争前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以

传教为主,闻或介绍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

的自然科学知识.1843年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

墨海书院,专门印刷传教读物.后来大数学家李善兰

来到这里,与英人伟烈亚力合作翻译了一些数学着

作,其中最有意义的工作要算是把明末馀光启与利

玛窦未译全的《几何原本》全部译完.但是,此时中国

还没有出现一个全面,系统地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书

籍的出版机构.

1862年,徐寿,华蘅芳在安庆军械所内试造论

船.”当时,泰西学术流传中国者,尚未昌明,试验诸

器很少,寿与金匮华蘅芳讨论搜求,始得十一,苦心

研索.每以意求之丽得其真”.他们到处收集西方传

入中国的有关资料,也曾到墨海书院学习取经,历尽

干辛万苦.由于徐寿精于制造,华蘅芳以数学见长,

两者亲密无闻的合作,达到学术优势互补的最高境

界.终于以手工方式造出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在世

界轮船发展史上破天荒地创造了手工造轮船的记

录.在制造过程中绦寿深感中国无有机器工业之苦,

因此曾向曾国藩提出中国应该创立一机器厂的建

议,同时他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最缺少的是西方

科学知识,亟需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在中国广为流传,

以科学救中国.”黄鹄”号试制任务一结束,他即向曾

国藩提出,要求久居上海,学习和传播西学.江南机

器制造局一成立,他与华蘅芳及次子馀建寅即到局

主持轮船的建造工作,并向曾国藩提出的首条建议

上海造船2000年第1期55——

就是翻译西书,应”将西国要书译出,不独自增见识,

并可刊印播传,以便国人今知”.此建议得到曾国藩

的赞同,他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强调”盖翻译一事.

系制造之根本”,同时他还认识到翻译西书任务十分

艰巨,认为:

”外国书不难于购求,而难于翻译,必得

熟精洋文而又深谙算造且别具会心者方能闻其秘

要”为此,决定于1868年在沪局设立翻译馆,由徐

寿操办此事,于是徐寿,华蘅芳,徐建寅乃与上海的

英国人傅兰雅,伟烈亚力,美国人玛高温等合作翻

译,采用西(人)译中(国人)iS的译书方法.根据曾国

藩的意见,所译的西书首先应以实用为目的,将先译

些与制造轮船,机器及驾驶,航海及工程方面有关

的西书以备急用.翻译馆自成立以后的4O年中,先

后翻译出版书籍23类160种1075卷,除少量的政

治历史书籍外,绝大部分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

面的书籍,如船政,兵学,农学,矿学,商学,算学,电

学,化学,声学,光学,医学,药学等,可谓集西学之大

观.这些译着几乎牵涉到近代科学的各个学术领域,

不少成为中国当时许多自然科学缺门中的处女作或

学术着作开篇.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是向国内系

统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历时最久,出书最多的译书机

构,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传播西学的窗口,而且对

中国近代科学体系构架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奠

基作用,并对这一构架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

作用.

近代船舶工业创办之际急需大批通西学的科技

人才,尽管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重教育的国家,数千

年来都设立”官学”,士人以此为敲门砖,入官学,参

加科举考试,以登仕途,科学技术向为士人所鄙弃,

视为”雕虫小技”或”奇技淫巧”,士农工商中还论不

上科技人员的座次,至于通西学的科技人才更是奇

缺,因而福建船政在建立船厂的同时就开办了船政

学堂.这是当时全国第一所全新的学习西方造船技

术的科技学堂,左宗棠和沈葆桢在创办这所新式学

校时的目的十分明确.左宗棠认为:

”夫习遣轮船,非

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

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

辗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

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衍

于中国”.明确提出”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沈葆桢

说得更透彻:

”船政根本在于学堂”.闽局创办船政学

堂与沪局创办翻译馆都为的是同一目标,即学习和

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以科教兴国,所不同的前者是通

过开设学校,后者是通过翻译西书.这均在中国当时

两大船局开首.

福建船政学堂聘用外籍教师,采用国外教材,招

收15岁左右少年.凡”性慧夙有巧思者,无论官绅,

士庶,一体入局讲习”,学制5年.学校的培养目标

是,”各子弟之学成监造者,学成船主者,即令作监

工,作船主”从这一目标出发设立前后学堂.前

学堂设造船,设计专业,还设立了艺圃,即学徒班,培

养造船人员,均习法语;后学堂设驾驶,轮机专业,培

养航海人员,习英语.这所新式学校与中国历来官

学”有很大不同,其一,培养目标不是政府官员,而是

“官学”中从未设有学科的科技人才.其二,入学对象

无论贫富和社会地位,人人平等.其三,实施外语教

学,并自小培养.其四,课程学习贯彻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实习操作能力,船政学堂的

开创是对中国封建社会旧教育制度的一大冲击,导

致近代教育制度的发端.

在福建船政建设的过程中,沈葆桢更深地体会

到新型科技人员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

”中朝人才,

必取资学堂”,而”船政替人似当于通西学者求之”,

这种由内行治厂改革封建人事制度的主张,当时确

实难能可贵.由于西方造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

新型舰艇不断同世,而船政学堂毕业生原先学到的

科学知识和船舶建造技术又成故步,长此以往,虽有

学堂,但其毕业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准又将与日益发

展的世界造船技术拉开差距,于是他又首先萌生了

从船政学堂选派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以全面掌握西

方更先进的造船技术的设想,并于1973年12月7

日上奏朝廷,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船政学堂的优

秀毕业生经过亲历西洋.窃西学精微之奥,否则就会

停留在”只能就已成之绩而熟之,断不能拓未竞之绪

而精之”.本来仅仅是把外国人请来翻译和讲授西

学,现在是派在船政学堂学习西学已有一定根基的

人走出去进行深造,亲自去感受欧风美雨,定当受益

匪浅,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辫决问题.当时直隶总督,

北洋大臣李鸿章首先致函总理衙门支持沈葆桢,认

为其奏折所言”询为根本之论”.7天后.陕甘总督左

宗棠也致函总理衙门,认为”幼丹诸疏,语语切实,能

见其大”.这一切中要害的建议,显然得到了他们的

共鸣.在李鸿章,沈葆桢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几年策

划,终于落实了经费.1877年2月17日船政学堂派

出了第一批共38名留学生分别到法国和英国学习

深造,其后船政学堂又先后派出了三批留学生赴西

欧学习.

19世纪8o年代以来,船政学堂派往西欧的几

一一

56辛元趾:

简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所史成就

批留学生相继回国,时洋务运动领袖人物李鸿章,张

之嗣等创办的近代工业正殷,除造船,制器,造炮等

军事工业外,举凡航运,邮电,开矿,铁路,桥梁等民

用工业均急待创办和发展,船政学堂先后四批派出

的留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范围日益扩大,专业化程度

愈益提高的这一趋势顺应了国内近代工业发展对各

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回船政后

自然成了当时中国的一流人才,于是由中央朝廷到

地方督抚纷纷向福建船政罗致人才,盛况空前.

船政学堂派出的四批留学生中,以第一,第三批

人数最多.第一批出国留学生回国时,正值晚清洋务

运动进入高潮,不论外交,造船,海军,开矿等方面均

急需人才,这批留学生就进入这些部门工作;第三批

留学生回国后.中国路政,邮政等新兴行业也急需一

批科技人才,这批留学生中的不少人成了优先聘用

的对象.由于上述部门在中国创立不久,这几批掌握

西方高等科学技术知识的留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了这

些新创立的船政,海军,外交,矿业,路政等部门的的

技术骨干和开创者.这几批留学生在国外学的虽然

主要是造船,驾驶和制造,但是在国外数年的学习

中,他们还学到了西方的基础科学理论,法律,语言,

接触到西欧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的经济管理

方法,再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工作的适应

面十分广阔.加上在这些部门从事开创性工作的实

际锻炼,他们先后成为驻各国的外交使节,翻译家,

思想家,教育家,海军将领以及船政,路政,矿务等部

门的总监,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第一批急需

的多学科的科教,外交和军事人才,为促进嗣后中国

的工业化及科教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如上所述,如果把船政学堂放到中国近代社会

发展的全过程来考察,其作用则远远超出近代船舶

工业的影响范围.它是培养中国近代科教人才的摇

蓝,为中国的近代化培养了近3,OOO余名各类人才,

其足迹几乎遍及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科教,工业,

农业等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众多行业,同时船政学堂

也开了在校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的先河,这既

是沈葆桢为富国强兵制订的一项十分有效的人才发

展战略,也是中国近代学校建设的一项创举.

近代船舶工业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

特殊的地位,曾在中国工业史,近代海军史,西学东

渐史,近代科技史和教育史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而

且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屡有创新.

1905年沪局实现了局坞分家,船坞部分名为江

南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管理方针,同时又请精通

西方近代船厂管理的英人毛根担任船坞总稽查和总

工程师,移植了一套有效的船厂管理制度,使船坞厂

很快走上了蓬勃振兴的道路以1905~1926年为

例:

历年造修船收入的盈余相当大,一般年份利润率

为20,盈余总额达1,126两白银,约为江南船坞

成立时核定资本总额的14.6倍,产生了极大的经济

效益,而没有用政府一分钱,这是旧有的封建衙门式

的管理方式绝对做不到的.大型企业自负盈亏的机

制乃是充分挖掘企业潜力的成功之道,商务化方针

的实施,就此把江南船坞变成一个颇具活力的经济

实体,使之在全国的造船行业中独领风骚约半个世

纪.

除此而外,在近代船舶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创

制的不少产品也颇俱特色.1980年天津机器局在设

备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创制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

——

水下机船;福建船政于1889年建造了中国第一

艘钢壳巡洋舰”平远”号;1902年建成中国第一艘鱼

雷快舰”建威”号;1914年福州船政局飞机制造工程

处在国内尚未建立配套工业的艰难条件下,克服重

重困难,创制成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

号”}1920~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生产能力不足的

情况下,利用经营所碍利润,多次扩大船厂规模,先

后为美国承造了4艘万吨级远洋运输舰,其中首船

“官府”号是中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同年还设计,

建造丁中国第一艘在洪水期间可直达重庆的川江浅

水客货轮”隆茂”号;1936年海军江南造船所建成民

国时期最大吨位的轻巡洋舰”平海”号,1946年该所

为民生轮船公司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全电焊结构的长

江客轮”民铎”号.上述众多中国第一的产品均颇有

开创性,代表中国造船技术及其产品进入某一发展

阶段的里程碑.这一切,均体现了近代船舶工业中广

大船舶设计,建造人员自强不息,不断剖新的可贵精

神.

在营造中国近代工业社会的过程中,近代船舶

工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居于独特的重要地位;而

在近代船舶工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在船厂经营管

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这一切连同中国近代的船舶工业

创建者们力主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思考,建言都是

前人留给后辈的一笔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当代中国的船舶工业就是沿着近代中国船舶工业的

历史足迹前进的.

上海造船2000年第1期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