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332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 核心突破 专题2 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文言文阅读第3讲文言文翻译对点规范演练

第3讲文言文翻译

(2016·安徽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

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

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

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

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

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

迁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辞,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达顿首谢曰:

“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

”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

“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

”下令敢言安营者斩。

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

师次富良江,蛮檥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

师还,拜荣州防御使。

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

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閤门祗候。

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

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

尝问:

“用兵当何先?

”对曰:

“莫如爱。

”帝曰:

“威克厥爱可乎?

”达曰:

“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

”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有删改)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

“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达默计曰:

“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解析:

(1)关键词:

谕、矢石、第。

(2)关键词:

致、于、示、虚。

答案:

(1)神宗告诉他说:

“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2)燕达暗自考虑:

“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参考译文】

燕达字逢辰,是开封人。

儿童时,和同辈的孩子戏耍,总是摆出军阵列队的样子,年龄大的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长大后,体态魁梧,擅长骑马射箭。

因为才能和武艺成为禁兵,被授职为内殿崇班,任延州巡检,戍守怀宁寨。

夏人三万骑兵逼近城,战斗一整天没有胜负,燕达的部下仅有五百人,他跃上战马奋力搏击,所向披靡。

擢升为鄜延都监,多次率兵深入敌境,九次作战都得胜而归。

啰兀失守,派燕达援助戍守士兵和取得军用物资,被敌人堵截,边打边往南去,失散很多人。

神宗因为燕达孤军和敌人作战,活下来的士卒也不少,多次升迁为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任秦凤副总管。

征讨打败河州羌,于是木征投降。

升任为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实授任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抚征讨安南,(燕达)担任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朝辞别的时候,神宗告诉他说:

“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

”燕达叩头致谢说:

“我得以靠声威消灭敌人,即使死了也不怕!

”初次度岭,听说前锋遇到敌人苦战,想要前去救援,校官说应当先建好营寨然后再前进,燕达说:

“那里战斗已经危急,怎么能忍心只为了保全自己而考虑。

”下令敢谈论设立营寨驻扎的人斩首。

于是起兵前往,士兵都很振奋,传声呼喊太尉来了,蛮人惊慌溃败,立刻平定了广源。

军队驻扎在富良江边,蛮人把战船停靠在南岸,想交战却不能,燕达暗自考虑:

“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

”不久蛮人果然来了,攻打他们,蛮人大败,于是请求投降。

班师回朝,授为荣州防御使。

因为主帅犯了罪而独自受到奖赏,请求共同受责罚,没有被接受。

元丰年间,升任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为马军都虞候,破格任副都指挥使。

因为训练检阅精良整齐,授他的一个儿子为閤门祗候。

多次受到下诏奖赏,晋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

哲宗即位,升为使,调节度武信军。

去世,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毅敏。

燕达起于行伍,喜欢读书,神宗因为他忠实可靠,每次在闲暇时召见他,都从容地与他交谈。

曾经问他说:

“用兵应当以何为先?

”他回答说:

“没有什么比得上关爱。

”皇上说:

“用威严统领关爱行吗?

”燕达说:

“不是不用威严,要把关爱放在最先罢了。

”皇上认为他说得好。

(2016·安徽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朵儿只,脱脱子也。

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

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

事定,文宗杀朵罗台。

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

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

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

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

“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

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

”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

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

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

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

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

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

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

杭之耆老请建生祠。

朵儿只辞之曰:

“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

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

七年冬,升右丞相,而太平为左丞相。

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将馈二相。

朵儿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

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

朵儿只曰:

“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

”即命受之。

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

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

“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

”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

朵儿只独曰:

“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

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

”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十五年,薨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

(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

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解析:

(1)关键词:

恃、袭、诉。

(2)关键词:

为乱、系、直。

答案:

(1)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倚仗太师伯颜的势力,说藩国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告到朝廷。

(2)在此之前,河南范孟造反,因过失而被牵连逮捕的有成百上千人。

朵儿只到了之后,很清楚他们的冤情,极力想要为他们申冤。

【参考译文】

朵儿只,是脱脱的儿子。

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喜欢读书,不特意做分析文字的事,对于古代君臣的处事、忠君爱民的道理,他多有留心。

至治二年,任中奉大夫,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从上都领兵到古北口,朵儿只与大都的部队迎击敌军。

事情平定之后,文宗杀了朵罗台。

天历二年,朵儿只继承了藩国王位。

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倚仗太师伯颜的势力,说藩国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告到朝廷。

伯颜的妻子想得到朵儿只的镶有珍珠的大玉环,这只玉环价值一万六千锭。

朵儿只无法答复这个要求,便慨叹道:

“王位是我祖宗所传下来的,不应当向别人购买。

我纵然不能继承,假如(有人)继承,也是我宗族中的人罢了。

”于是乃蛮台因贿赂而成为藩国国王,而任命朵儿只为辽阳行省左丞相。

他把安定作为治理的要务,百姓的财物不受侵扰。

天历六年,改任河南行省左丞相,管理政事就像在辽阳时一样。

在此之前,河南范孟造反,因过失而被牵连逮捕的有成百上千人。

朵儿只到了之后,很清楚他们的冤情,极力想要为他们申冤。

至正四年,改任江浙行省左丞相。

别儿怯不花之前任丞相,各项政务都很宽松,朵儿只继任,全部采用前任的做法,百姓心中一致拥护他。

汀州盗贼悄悄起事,朵儿只调遣将士前往招安、追捕他们,威信所到的地方,盗贼数月之间就被平定了。

皇帝嘉奖他的功绩。

过了两年,所辖地区平静无事。

杭城的老人请求为他建造生祠。

朵儿只推辞说:

“过去我父亲在江浙行省任平章政事,我其实是出生于这里,父老们喜欢我是可以理解的,我对你们杭城人难道就没有感情吗?

我在这里忝列相位,只知道谨守法度不辱没祖先就足够了,哪里用得着虚名呢?

天历七年冬天,朵儿只升任右丞相,而太平任左丞相。

留守司行致贺礼,那些礼物先留在鸿禧观,将赠送给二位丞相。

朵儿只的家臣寓居在观内,察知两份礼物有多寡之分,给左丞相的那份特别丰厚。

家臣详细报告了这件事,请求拒绝接受礼物。

朵儿只说:

“他们即使不送给我,又有什么可责怪的。

”便命令接受礼物。

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

天历十四年,皇帝下诏令脱脱率军讨伐南方。

中书参议龚伯遂向朝廷建议说:

“应该分别派遣各宗王及异姓王都出兵。

”吴王朵尔赤用厚礼贿赂龚伯遂得以免于随军出征。

只有朵儿只说:

“我家世世代代是国家的大臣,国家有事,正是效力之时。

我哪有时间贿赂这些小人呢!

”脱脱派朵儿只功打六合,朵儿只攻下了该城。

天历十五年,他在军中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对点特训3

(见专题活页检测P5)

(2016·鄂豫晋冀陕五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③,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④,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有删改)

【注】①王恢:

西汉大臣、将屯将军。

元光二年(前133)与李广等人率军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③先期告办:

提前举行。

宋徽宗时,郊祭频繁,耗费很多。

④京东:

京东路,宋朝行政区域,在今山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解析:

“横行齐魏”省略了介词“于”,即“横行于齐魏”,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

“以自赎”是“讨方腊”的目的,连词“以”表目的,其前不可断开,故排除C项,选择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冠即帽子,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但此时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所以也说“弱冠”。

“未冠”即未满18岁。

B.蜀国又称蜀汉,为“三国”之一,是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因政权根据地在蜀地而得名,历刘备、刘禅二帝,共四十二年。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解析:

古代男子是20岁成年,行加冠礼,“未冠”指未满20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政事。

因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他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共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同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解析:

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解析:

(1)关键词:

无庸、辱、第。

(2)关键词:

辇、市、肆。

答案:

(1)侯蒙向他们说明:

“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的钱币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

(他)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重义气,好施舍,有时一天就花掉很多钱。

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

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

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

黄湜很生气,过了些天来到柏乡县巡视,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获罪;后来(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以指责,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

“您真是能干的官吏啊。

”(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族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

(侯蒙)到了秦州,刘仲武等人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

“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侯蒙)任御史中丞。

侯蒙上奏说:

“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

如今羌族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

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

”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侯蒙)升任刑部尚书,又改任户部尚书。

近年来郊外祭祀天地(都是)提前举行,尚书常常执掌此事。

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

(侯蒙)回答说:

“拿财货讨好君王来求取晋升,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有一天,皇帝随便地问:

“蔡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侯蒙)回答说:

“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

”皇帝点头,并且派人暗中侦察蔡京的所作所为。

蔡京听说以后就忌恨侯蒙。

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端,朝廷商议准备改十为三,主管官吏来报告(侯蒙)说:

“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的钱币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

”侯蒙说:

“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

”(主管官吏)回答说:

“八千缗。

”侯蒙斥责道:

“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

”第二天,诏令下达。

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帝,皇帝说:

“侯蒙也这样吗?

”罢贬(侯蒙)为亳州知州。

宋江劫掠京东路,侯蒙上书说:

“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

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皇帝说:

“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

”命(他)任东平知府,(侯蒙)未到任就去世,享年68岁。

(2016·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

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成均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嘉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解析:

“有司议输粟例”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

“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句意完整,其前后应断开,故排除D项,选择B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

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解析:

“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担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以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解析: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于文无据。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解析:

(1)关键词:

举劾、凡、恶。

(2)关键词:

狱、按、当。

答案:

(1)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列举罪状加以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的,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

(2)当时刑部查办很久而不能判决的案件累积了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商议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

【参考译文】

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读书时每日能记忆数千百字。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作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前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文章不合乎格式而担忧。

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

杨惠抚摸着文章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官学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被授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

不久任监察御史。

随从皇帝到上京,用密封的奏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

言论非常急切,皇帝为之动容并称好。

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

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列举罪状加以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的,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

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为母亲服丧。

十年,任中书右司郎中。

当时刑部查办很久而不能判决的案件累积了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商议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

当时有交纳粮食可以入官府补授官职的法令,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

官员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

“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

一定要削除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

”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

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

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于是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侦察敌情的哨兵,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用来做防御的准备十分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

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靠近岸边,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

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

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某事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

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辩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敕命。

对点特训4

(见专题活页检测P7)

(2016·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

事刘守光为刺史,后事庄宗为客省使。

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

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

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

严对曰:

“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