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447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docx

西安交通大学军理考试1

国防教育要点

第一章国际战略环境

专题一国际战略环境

一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二国际战略格局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其他重要国际组织、地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1.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力量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趋发展;

3.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印度、东盟等)的实力与地位也在增长;

6.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专题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统一问题

一我国周边地区范围、地缘环境

1.中国第一条海上边界线:

2004·6·30中越海上边界线

2.陆地上中印边界尚未划定。

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

“北稳”、“南和”、“西动”、“东紧”。

“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4.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相连接:

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5.5个国家与我国位置靠近:

柬埔寨、泰国、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二我国与周边国家尽量保持缓和(主流)

1.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中国第一个以境内城市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3.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威胁与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2.朝鲜半岛僵局难破;

3.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4.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与威胁;

5.南海海域与诸岛之争。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其中存在争议的面积有150万平方千米。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其中存在争议的面积有150万平方千米。

☆8个海邻,8个国家与我国存在领海主权争议。

四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不安宁

1.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2.能源产地的争夺;

3.扩散与反扩散的矛盾;

4.新军事变革的较量;

5.国际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

6.世界经济领域各种矛盾。

五实现祖国统一的主要精神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b.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是和平的前提

d.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别国干涉

第二章中国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

专题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1.形成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2.成熟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3.发展时期:

秦汉至五代时期

4.体系化时期:

宋至鸦片战争时期

(《武经七书》:

《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专题二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征

创新性;实践性;代表性;重要性。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1.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探索总结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总方针,创造性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及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产生,为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

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3.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几个阶段,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军事辩证法:

军事辩证法最能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特色。

2.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

(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

(2)组织最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

(3)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

(6)创立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7)坚持军民结合增强战略力量或国防力量的方针。

(8)正确处理战争和国防建设过程中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关系。

3.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游击战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第三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斗争。

国防教育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

一国防的类型

1.扩张型:

美国。

2.自卫型:

中国。

3.联盟型:

欧盟。

4.中立型:

瑞士。

二现代国防的目的

a.捍卫国家主权

b.保卫国家的统一

c.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d.维护国家的安全

三现代国防的特征

1.现代国防概念的内涵更丰富;

2.现代国防是多种手段、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3.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4.现代国防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更密切。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国防建设

1.恢复阶段:

1949~1953

2.全面建设阶段:

1953年底~1965

3.曲折发展阶段: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

4.现代化建设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五国防精神

(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尚武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

六中国国防历史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七小的知识点

1海里=1.85公里

领土:

领陆、领水(领海、内水)、领空

争议最大的区域在南海

第二节国防法规

第三节国防建设

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一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武装力量体制;

2.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3.建立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

4.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5.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新世纪中国的国防政策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三武装力量建设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拥有的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第四节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兵役法基本知识

一兵役法的概念、核心、目的

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核心:

确定国家兵役制度和形式。

目的:

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祖国安全和四化建设大业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历代兵役制度

1.民军制:

夏、商、周、秦、汉

2.府兵制:

隋唐时代

3.募兵制:

宋代

4.世袭兵役制:

元、明、清时代,早在三国、两晋时代就实行这种兵役制度。

5.征兵制:

民国初期

6.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志愿兵役制。

1955年7月30日,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

1978年3月7日,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的制度。

1984年5月31日,改为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1998年12月29日,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三兵役法优越性

1.有利于部队兵员更新,保持兵员年轻化。

2.有利于部队保留技术骨干,提高部队战斗力。

3.有利于加强民兵建设,并为现代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打下基础。

4.有利于健全预备役制度,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四大学生服役的意义

1.接受国防教育;

2.履行兵役义务;

3.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要求。

五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高等院校的学生参加军事训练。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新军事变革

一新军事变革

根本动因:

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直接动力:

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基因(战略要素):

信息。

根本目标:

提高信息能力。

主要手段:

信息集成。

新军事变革:

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二新军事变革的外在环境与内因

外在环境: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大战不打,小战不断。

内因:

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三要素: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

物质基础:

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思想基础:

创新的军事理论。

落脚点:

科学的体制编制和作战方法。

四指挥控制领域的变革

1.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使用,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形成体系;

2.军事理论重大突破;

3.作战方法历史演变;

4.军队结构空前变革;

5.指挥控制领域鼎新。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

一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主要区别

1.战争动因更复杂

2.战争概念的内涵加大

3.战争的目的更有限。

4.战争力量更趋于信息化,智能化

5.战争模式将趋于体系化,精确化

6.战争持续时间短

7.战争毁伤破坏小

二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

1.智能化武器装备大量涌现(智能机器人、智能坦克车辆、智能导弹、智能地雷);

2.信息化作战平台成为战场支撑;

3.作战形式发生质的跃进;

4.作战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三加快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

1.军队建设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2.军队指挥体制向精干高效、扁平网络化方向发展;

3.军队队伍建设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六章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高的制导武器的总称,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特点:

高精度、高效能、高技术、射程远、威力大。

二精确制导技术

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

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的战斗部系统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

种类:

自主式、遥控式、寻的式、复合式。

三导弹武器

1.组成:

战斗部系统、动力系统、制导系统、弹体。

2.分类:

按作战使命分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按飞行弹道分弹道式导弹、有翼式导弹1.按射程(中国规定)近程<1000km中程1000~3000km 远3000~8000km 洲际>8000km

3.特点:

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高,重量重,体积大

四精确制导弹药

末制导弹药、末敏弹药。

第七章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

第一节现代伪装技术

为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而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

一分类

按其在作战中的运用范围,分为战略伪装、战役伪装、战术伪装。

按其所对付的高技术侦察器材的工作频率范围,分为反光学探测伪装、反热红外探测伪装、反雷达侦察伪装和反声测伪装。

按伪装技术应用的指导思想,分为遮蔽、融合、示假、规避。

二影响

造成敌人获取错误情报;

提高作战部队生存能力;

夺取作战主动权;

使作战任务和作战方法发生变化。

第二节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是在一定探测环境中控制、降低各种武器装备的特征信号,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难被发现、识别和攻击的技术。

一隐身外形技术

防雷达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防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二隐身结构技术

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可见光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声波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三隐身材料技术

按材料隐身原理,分为吸波隐身材料、透波隐身材料,主要用于对抗雷达探测。

四隐身兵器对作战的影响

隐身飞行器的出现,增大了对空防御难度;

地面兵器“隐身”含量增大,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

武器系统的隐身攻击能力使指挥系统面临生存威胁;

隐身兵器使电子对抗和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更加剧烈。

五对抗隐身兵器的方法

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对隐身兵器的战场探测能力;

合理部署兵力兵器,形成稀疏的战场布局;

实施严密的战场伪装,以隐蔽对抗隐身;

针对隐身兵器特性,研制新型打击兵器。

九电子对抗技术

第一节,电子对抗技术概述

一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

1.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也称电子战。

主要包括侦察对抗和干扰对抗等。

2.电子对抗包括两个斗争的方面:

一是破坏和减弱敌方无线电电子设备的威力和效能;二是保证自己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二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作用:

1.获取军事情报;

2.破坏敌方作战指挥;

3.保卫重要目标;

4.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第二节电子侦察与反电子侦察

和平时期的电子对抗集中表现在电子侦察和反侦察方面。

一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反侦查

无线电侦察:

侦收、识别、测向、定位。

无线电反侦察:

向更高或更低的频率发展(采用微波和激光通信)、采用保密通信设备、使用定向天线。

二雷达侦察与反侦查

雷达侦察机由天线、天线控制设备、接收机和终端设备四部分组成。

无线电通信干扰按干扰性质的不同,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

雷达干扰分为有源干扰(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与无源干扰(用反射性器材实施干扰和用吸收性干扰器材实施干扰)两种。

第十章:

航天技术

第一节航天技术概述

一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

航天技术是通过将无人或载人的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二航天技术的组成

航天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由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器系统和航天测控系统三大技术部分组成。

航天器按照是否载人来划分,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类。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必须满足速度条件和高度条件。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同其他航天器一样,有两种方法:

多级火箭、航天飞机。

第十一章:

夜视技术

第一节夜视技术概述

一夜视技术的基本概念

1.夜视技术就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技术。

2.夜视技术中最基本的是微光技术和红外技术。

3.夜视技术的方法:

直接辐射成像(通过观察景物各部分的能量差异来获得景物图像的细节)和间接反射成像(依靠景物各部分所反射的光量之差异来提供景物图像的细节)

二夜视器材及分类

1.根据夜视器材所敏感的光波波段,可分为热辐射成像、近红外光及可见光成像、紫外光成像三种类型。

成像

2.根据夜视器材是否需要人工照明光源,分为被动式成像和主动式照明成像

3.根据图像转换与增强原理,将常用微光及非可见光成像器材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热成像仪、激光成像雷达、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第二节夜视技术的基础

1.夜视技术应用的光源主要是夜天光和热辐射。

2.夜间观察的效果与视角、亮度、对比度三个参量有关。

第三节主要夜视仪的组成及作用

一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基本结构:

1.红外探照灯

2.红外光学系统

3.红外变象管

4.电源

第十二章:

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

新概念武器的特征:

a.强调创新性b.作战效能大c.符合时代性d.高度探索性

第一节激光(1960.7梅曼1961.9中国)

一激光的概念

激光的特点:

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

二激光器

1.激光器的组成:

工作物质、激励能源(光泵)、光学共振腔。

2.激光器的分类:

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

三激光技术在军事的应用

1.激光测距

2.激光雷达

3.激光制导

4.激光通信

●信息量大,传输路数多;

●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保密性好;

●设备轻便、费用经济。

激光通信的种类:

大气通信、空间通信、水下通信、光导纤维通信。

5.激光武器杀伤破坏效应主要有三种:

烧蚀效应、激波效应、辐射效应。

激光武器同常规武器(如火炮)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速度快,命中精度高;

●不产生后坐;

●威力大,不易受电磁干扰;

●没有污染,效费比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