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499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docx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

 

一、分析与判断

第六章吸收

1.在密闭容器内存在某种低浓度水溶液,容器内压强为p0,溶液温度为t,溶质含量为c(x),试问:

1)若将N2压入容器,则EHmp*;

2)若溶液温度t下降,则EHmp*;

3)注入溶质A,则EHmp*;

2、某吸收过程,已知气相传质系数与液相传质系数的关系是ky=3kx,则此时

气相传质推动力(y-yi),液相传质推动力(xi-x)。

(大于、等于,小于,不确定)

3、低浓度逆流吸收塔设计中,若气体流量、进出口组成及液体进口组成一定,减小吸收剂用量,传质推动力将,设备费用将(增大、减小,不变)

4、某逆流吸收塔操作时,因某种原因致使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至操作时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则将发生什么情况:

5、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原工况操作线如附图所示,现其他条件不变而吸收剂用量L增加,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情况并绘出新工况的操作线:

HOG,∆ym,出塔液体x1,出塔气体y2,回收率φ(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题5附图题6附图

6、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原工况操作线如附图所示,现其他条件不变而吸收剂入塔含量升高,试绘出新工况的操作线。

7、吸收操作中,原工况下气体进塔量为V,进出塔的含量分别为y1、y2。

由于某种原因,吸收剂入塔浓度升高,采用增加吸收剂用量L的方法后,使y1、y2保持不变。

则与原工况相比,被吸收溶质总量,平均推动力∆ym(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8、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判断下列参

数变化情况并绘出操作线:

相平衡常数,Kya,推动力∆ym,回收率φ,出塔y2,出塔x1(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第8题图第10题图

9、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气体进口含量y1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则气体出口含量y2,液体出口含量x1,被吸收溶质总量,回收率φ,推动力∆ym,NOL(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10、已知某吸收过程操作线如图所示,试分别定性绘出以下几种情况下的操作线,

并讨论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1)吸收操作为气膜控制,气体流量V增至V’,其他条件不变;

2)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气体流量V增至V’,其他条件不变;

11、某吸收塔原工况的操作线如图所示,现将吸收剂L的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试定性绘出以下两种情况的操作线:

(忽略温度变化对传质分系数的影响)

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2)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第11题图第11题答案

12、某吸收塔H=∞,气体流量V与组成y1和液相组成x2不变,试绘出以下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平衡关系如附图所示)。

1)L/Vm;

2)L/Vm;

3)试讨论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增加L/V能否使气体出口含量y2降低?

第12题附图13、对解吸因数S=0.5的系统进行逆流吸收,当塔高为无穷大时,塔顶气相出口含量

y2y2

*,塔顶气相入口含量y1

*

y

1;若系统压力增加为原来的4倍,

 

其他条件不变,则此时y2y2

*,y1

*

y

1(大于,等于,小于,不确定)。

14、在吸收、解吸联合操作中,维持吸收塔L、V、y1,解吸气入塔含量y2'和两塔操作温度、压力均不变,现减少解吸气用量V',与原工况相比,新工况下离开解吸塔的液体含量x2,离开吸收塔的气体含量y2,离开吸收塔的液

体含量x1,吸收塔平均推动力∆ym,吸收塔的回收率(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二、计算题

1、例1用吸收操作除去某气体混合物中的可溶有害组分,在操作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y=1.5x,混合气体的初始含量y1=0.1(摩尔分数),循环吸收剂的入塔含量x2=0.001,液气比L/G=2.0。

已知在逆流操作时,气体出口的残余含量y2=0.005,试计算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并流操作,气体出口含量为多少?

吸收塔逆流操作时所吸收的可溶性组分是并流操作的多少倍?

计算时可近似的认为体积传质系数Kya与流动方式无关。

例2:

某生产过程产生两股含有HCl的混合气体,一股流量G1=0.015kmol/s,HCl含量yG1=0.1(摩尔比)另一股流量G2=0.015kmol/s,HCl含量yG2=0.04(摩尔分数)。

今拟用一个吸收塔回收两股气体中的HCl,总回收率不低于85%,所用吸收剂为20℃纯水,亨利系数E=2.786×105Pa,操作压强为常压,试求:

(1)将两股物料混合后由塔底入塔,最小吸收剂用量为多少?

若将两股物料分别加入(第二股气流在最佳高度单独加入塔内),最小吸收剂用量有何变化?

ya

(2)若空塔速度取0.5m/s,并测得在此气速K=8×103kmol/(m3.s),实际液气比取最小液气比的1.2倍,问混合进料所需塔高为多少?

(2)若塔径和实际液气比与

(2)相同,第二股气流在最佳位置进料,所需塔

高为多少?

中间加料为于何处?

附图(a)附图(b)

附图(c)

例3用纯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的初始含量为0.05(摩尔分数),要求氨的回收率不低于95%,塔底得到的氨水含量不低于0.05。

已知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y=0.95xe,试计算:

y

(1)采用逆流操作,气体流率取0.02kmol/(m2.s),体积传质系数Ka=2×10-2kmol/(m2.s),所需塔高为多少?

(2)采用部分吸收剂再循环流程,新鲜吸收剂与循环量之比L/LR=20,气体流速不变,KYa也假定不变,所需塔高为多少?

附图(a)附图(b)

例4用纯吸收剂吸收某气体混合物中的可溶组分,混合物的初始含量为0.05(摩尔分数),新鲜吸收剂与混合气体的流率之比L/G=1.2,在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1.2x,吸收过程系气相阻力控制。

现有两流程如附图(a)所示,流程B中循环剂量LR是新鲜吸收剂量的1/10,试计算:

(1)当=0.80,两流程所需塔高之比为多少?

(2)当=0.90,两流程所需塔高之比有何变化?

附图(a)

附图(b)

例5在填料塔中,用水逆流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中的氨,入塔气含氨0.01,水的初始含氨量为0.001(均为摩尔分数),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e=1.0x,吸收过程可视为气相阻力控制。

若保持气体流量不变,试求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气体残余含量与液气比的关系:

(1)塔高为无穷大;

(2)塔高为1个传质单元高度,且不随液体流量而变。

例6在一吸收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所含苯蒸汽,苯的初始含量为0.02(摩尔分数),在吸收塔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ye=0.125x,两相呈逆流接触。

当液气比为0.16、循环洗油入口含量为0.0075时,煤气中本的含量可降至0.001。

由吸收塔底排出的吸收液升温后,在解吸塔内用过热蒸汽进行解吸,解吸塔内的气液比为0.365,相平衡关系为ye=3.16x。

因吸收内m很小,过程可认为是气相阻力控制,解吸塔内m很大,过程可认为是液相控制,且kxa∝L0.66。

现欲进一步降低煤气中本的残余含量,将吸收剂的循环量增加一倍,其它条件均维持不变,问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附图

例7在图示吸收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所含的苯蒸汽,入塔煤气含苯0.02(摩尔分数,下同)。

当液气比为0.16,洗油入口苯含量为0.005时,出塔煤气的残余苯含量为0.001,吸收操作的平衡关系为ye=0.125x。

吸收塔低排出的洗油,在解吸塔内用过热蒸汽解吸,使解吸后的洗油中苯含量降为0.005,解吸塔的气液比为0.365,平衡关系为ye=3.16x。

吸收塔操作温度低,过程可视为气相阻力控制;解析塔温度高,过程可视为液相阻力控制。

现欲将出塔煤气的苯含量将为0.0005,试问:

(1)保持洗油入口苯含量不变而增大液气比,能否达到要求?

(2)若保持洗油流量不变而降低洗油入口苯含量,解析塔的蒸汽消耗需增加多少倍?

附图

答案

1.1)不变,不变,变小,不变

当密闭容器内压入N2时,相当于容器内的总压增加,总压变化时,对均无影响,故E、H不变,溶质的含量也不变,平衡分压p*=Ex不变,然而,m=E/p,总压p增加,故m变小。

2)变小,变大,变小,变小

若溶液的温度下降,则平衡分压p*变小,E、H均受温度的影响,E变小,H变大,m=E/p变小。

3)不变,不变,不变,变大

注入溶质A时,体系的温度压强均不变,此时物系的E、H、m均不变,而注入A后,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含量变大,故p*变大。

2.不确定。

题中未给出平衡关系,两个传质系数相差又不大,所以无法判断是气膜控制过程还是液膜控制过程。

3.减小,增大

减小吸收剂的用量,则吸收过程的推动力降低,即传质推动力减小,达到原来的分离要求所需的填料层的高度增加,所以设备的费用将增大。

4.气体出塔含量y2增大,达不到设计要求,液体出塔含量x1也增大。

吸收剂入塔量减小,吸收的推动力下降,由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对应着原分离要求,虽然操作的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操作仍然是吸收操作,只是此时对应的分离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于液气比下降,所以操作无法达到原来的设计要求,气体出塔的含量将增大;而又由于操作的温度、压强不变,所以吸收的平衡关系不变,入塔的气体组成不变,故液气比越低,对应的出塔的液体

组成越接近平衡组成,故液体出塔含量x1也增大。

5.减小,不确定,减小,减小,增大

Kya=1mV

+

kkkK

HOG=K

yx,吸收剂用量L增加,则x增大,ya增大,ya减

小;

S=mV

填料层高度不变,HOG减小,NOG增大,L

减小,根据传质单元数关

 

y1-mx2φ=

联图,y2-mx2增大,而y1、x2均不变,故y2减小,回收率

y1-y2

y1

 

增大;

 

L增大,操作线的斜率变大,而

y1、x2均不变,故操作线上端与平衡线的

距离变大,出塔液体的组成x1减小。

出塔液体x1减小,塔底的推动力变大,出塔气体y2减小,塔顶的推动力变小,故∆ym的变化不确定。

新工况的操作线如图所示

第5题答案图第6题答案

 

6.因为其他条件不变,x2变高,则

*

y

2变大,塔顶的推动力变小,故新工

况下的操作线必然下移,且与原工况的操作线的斜率相等。

新工况的操作线如图所示。

7.不变,减小

吸收过程中被吸收的溶质量为:

V(y1-y2),由于改变前后的y1、y2

均不变,故被吸收的溶质量不变;

Kya=1mV

+

kkkK

HOG=K

yx,吸收剂用量L增加,则x增大,ya增大,ya

 

减小;

NOG=

填料层高度不变,HOG减小,NOG增大,

 

y1-y2

∆ym

 

,y1、y2不变,

NOG增大,故∆ym减小。

 

8.减小,增大,不确定,增大,减小,增大

Kya=1

吸收剂温度降低,则相平衡常数减小,ky

 

1

+m

kx,m减小,则Kya增大,

H=V

OGKHN

ya减小;填料层高度不变,OG减小,OG增大,S不变,根据传质

 

y1-mx2φ=

单元数关联图,y2-mx2增大,y1、x2不变,所以y2减小,回收率

y1-y2

y1

增大,y2减小,操作线的斜率不变,y1、x2不变,操作线平行下移,与y=y1

 

xNOG=

y1-y2

∆yN

 

y-y∆y

的交点右移,1增大,m

,OG增大,1

2增大,故m的变化

趋势不能确定。

变化后的操作线如图。

9.减小,减小,减小,不变,减小,不变

 

y1-mx2

其他条件不变,则NOG不变,根据传质单元数关联图,y2-mx2不变,

 

x2不

变,y1下降,

第9题答案图第10题答案图

所以,气体出口含量y2也减小,吸收操作线的斜率不变,所以吸收操作线平行下移,所以吸收的平均推动力∆ym减小,回收率减小,NOL也不变,

NOL

=x1-x2

∆x

 

∆xxx

m,推动力m减小,2不变,所以,液体出口含量1减小,因为

吸收率下降,被吸收的溶质总量减小。

 

H≈V

V'0.3

 

10.1)气膜控制,

Kya≈k

 

OG

ya,ya,ya

∝V0.7则

HO'G=HOG(V)

 

,塔高

 

一定,

NO'G

=NOG

(V)0.3

V'

,增加气体流量V,液气比L/V'减小,NO'G也减

小,y2'增加;

 

Kya=

1

1+m

 

1≈mmVV

2)液膜控制,

kykx

,Kya

kxa

HOG≈

k

,xa

NO'G

=NOGV',增加

气体流量V,液气比L/V'减小,NO'G大大减小,y2'则大大增加;

H≈V

 

11.1)气膜控制,

Kya≈kya,

OG

ya不变,

NOG

不变,但温度t

下降,推动

力变大,y2'减小;

 

1≈m

H≈mV

 

2)液膜控制,Kya

 

kxa,

kxa,温度t下降,m减小,HO'G减小,

 

NO'G增大,而且推动力∆ym

 

增大,

NOG=

y1-y2'

∆ym

 

,所以y2'大大减小。

12.

第12题答案1)附图第12题答案2)附图

3)当L/Vm的情况,此情况下y2受相平衡约束等于mx2,增大L/V不会降低y2,只会无谓地降低x1,增大操作负荷;

当L/Vm的情况,此时,增大L/V对降低y2效果显著。

13.答:

等于,大于,大于,等于同上图

14.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减小

解吸气的用量减少,解吸的推动力减小,故离开解吸塔的液体含量增大,解吸的操作线的斜率变小,在y1不变的条件下,线的位置上移,故出塔的气体含量增大,其他条件不变,x2增大,则吸收塔的平均推动力减小,回

y1-mx2

收率减小,NOL不变,A不变,故y1-mx1

 

不变,x2增大,故x1也增大。

计算题

1.在逆流操作时,由物料衡算式可求得液体出口含量为

x=G(y-y)+x=1⨯(0.1-0.005)+0.001=0.485

1L1222

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y=(y1-mx1)-(y2-mx2)=(0.1-1.5⨯0.0485)-(0.005-1.5⨯0.001)=0.01157

my-mx0.1-1.5⨯0.0485

ln11ln

y2-mx2

0.005-1.5⨯0.001

吸收过程的传质单元数为

 

NOG=

y1-y2

∆ym

=0.1-0.005

0.01157

 

=8.21

 

HOG=Ka

改为并流操作后,因Kya可近似认为不变,传质单元高度

y不变,

 

N=H

=8.21

OG

OG

不变。

于是,并流操作的气、液两相出口含量

``

2、1可联立

求解以下两式获得

x`=1(y-y`)+x

12122

(1)

y-y`1y-mx

N=12=

ln12

OG(y

-mx)-(y`-mx`)

mGy`-mx`

11221+22

lny1-mx1L

y`-mx`

22

(2)

将已知数据带入以上两式,并将式

(2)线性化,则

x`=1(0.1-y`)+0.001

122

(3)

1.737⨯106y`-2.065⨯106x`=0.0985

21(4)

由式(3)、(4)求得

 

y

`=0.044

,x`=0.0291

逆流与并流操作所吸收的溶剂质量之比为

N逆=KyaH∆ym逆=G(y1-y2)

N并KyaH∆ym并G(y1-y)

`

 

N∆y

逆=m逆

=y1-y2

=0.1-0.005=1.7

 

N∆y

y-y`

0.1-0.044

从本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同一吸收塔内,当操作条件完全相同时,逆流操作可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其原因是逆流操作具有更大的平均传质推动力。

因此,从传质推动力的角度看,逆流操作同样优于并流操作。

2.

(1)在操作条件下,系统的相平衡常数为

 

m=E

p

=2.786⨯105

1.013⨯105

 

=2.75

两股气体混合后的含量为

 

y1=

yGi+yG2

2

=0.1+0.04=0.07

2

气体出口含量为

y2=(1-φ)y1=(1-0.85)⨯0.07=0.0105

两股气体混合后进塔的最小液气比为

 

⎛L⎫

çG⎪

=y1-y2

x

=0.07-0.0105=2.3375

0.07

⎝⎭min

1e

2.75

 

Lmin

=2.3375G=2.3375(G1+G2)=2.3375⨯0.03=0.0701kmol/s

当两股气体分别进塔时,塔下半部的液气比大于上半部,操作线将首先在中间加料处与平衡线相交,对中间加料口至塔顶这一段作物料衡算,可求出为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最小液气比为

⎛L⎫

çG⎪

=yG2-y2

y

=0.04-0.0105=2.028

0.04

⎝⎭min

G2

m2.75

吸收塔下半部的液气比

(L/V1)min=4.056,对下半部作物料衡算可得液体最大出口含量为连接(0,y2)、

yG2

(m

yG2)、(x1,min,yG1)三点的分段进料的操作线。

(2)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流量为

q=22.4⨯T(G'+G')=22.4⨯293⨯0.03=0.721m3/s

12273

吸收塔直径为

D===1.335m

 

L=⎛L⎫

 

1.2ç⎪

=1.2⨯2.3375

=2.805

G⎝G⎭min

由物料衡算式可求出液体出口含量为

 

x=G(y-y)+x

 

=0.07-0.01=0.0124

 

1L122

2.805

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y=(y1-mx1)-(y2-mx2)=(0.07-2.75⨯0.0124)-0.01=0.0106

my-mx0.07-2.75⨯0.0214

ln11

y2-mx2

ln

0.01

所需塔高

G

(π/4)D2

 

y-y

0.03

0.785⨯1.3352

0.07-0.01

 

H=

Kya

⨯12=

∆ym

8⨯10-3

0.0106

=14.7m

在实际液气比下的操作线如附图(b)线段ab`所示.

(3)再吸收塔的上半部,液气比L/G=2.805,由物料衡算可求得中间加料处吸收液含量为

x=G(y

ALG2

-

y2

)+x2

=0.04-0.01=0.0107

2.805

上半部的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y=(yG2-mxA)-(y2-mx2)=(0.04-2.75⨯0.0107)-0.01=0.0103

my-mx0.04-2.75⨯1.0107

lnG2A

y2-mx2

ln

0.01

上半部所需塔高为

 

G

(π/4)D2

 

y-y

0.03

0.785⨯1.3352

 

0.04-0.01

 

H1=

Kya

⨯G22=

∆ym

8⨯10-3

0.0103

=7.57m

 

L

在吸收塔下半部,液体流率不变,气体流率减半,G1

=2L

G

=5.61

 

,液体出口含

量为

 

x

=G1(y

1LG1

-

yG2

)+xA

=0.1-0.04+0.0107=0.0214

5.61

下半部的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y=(yG1-mx1)-(yG2-mxA)=(0.1-2.75⨯0.0214)-(0.04-2.75⨯0.0107)=0.0225

my-mx0.1-2.75⨯0.0214

lnG11ln

yG2

-

mxA

0.04-2.75⨯0.0107

下半部所需塔高为

G1

(π/4)D2

 

y-y

0.015

0.785⨯1.3352

0.1-0.04

 

H2=

Kya

⨯G1G2=

∆ym

8⨯10-3

0.0225

=3.46m

在实际回流比下,单独进料的操作线如附图(c)中ab`c`所示。

吸收塔总高度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