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576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壮族的节日教案1.docx

壮族的节日教案1

《壮族的节日》教学设计

百色市中华小学黄妹菊

教材分析:

  《民族团结教育》是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

《壮族的节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四年级《民族团结教育》课本第二单元“民族风俗相互影响”这一板块的第三课《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的风俗习惯》分有四个部分的内容:

壮族节日、壮族服饰、壮族居民和壮族饮食。

我把“壮族节日”的节日作为一个课时来组织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其中过得最为隆重的是“三月三”歌节。

通过壮族人民怎样欢度“三月三”歌节习俗进而知道壮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从“壮族的节日”延伸到原本是汉族传统节日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现在全民都过了。

说明我们56个民族大团结,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学法: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示、资料比较、音乐渲染等,以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孩子揭示壮族“三月三”的魅力,让学生懂得壮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

  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设计思想。

在教学时采取表演、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体会壮族这个民族的伟大与智慧。

教学目标:

  1.态度:

通过壮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

①知道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②知道壮族最主要的节日“三月三”歌节的习俗和来历;③知道无色糯米饭是壮族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④知道绣球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色彩鲜艳,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壮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

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看看是哪个民族的。

2、听壮族民歌《教你说壮话》片段。

3、猜得出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设计意图:

由《教你说壮话》的壮族民歌导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三月三”歌节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

1、谁知道壮族居主要住在哪个省?

(广西)

(没错,全国壮族人口约有1700百万,其中1500多万就居住在我们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作为壮乡,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自己的节日。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壮族的节日。

2、在这么多的节日当中,哪个节日最重要?

(“三月三”歌节)

3、简介“三月三”歌节。

(“壮族三月三”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壮乡”,自治区政府自今年起决定每年三月三放假两天。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是最多的,大多居住在广西。

广西作为壮乡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三放假两天。

三、“三月三”歌节的由来

1、有关“三月三”歌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个故事叫《特倔扫墓》,大家想听吗?

2、老师口述《特倔扫墓》。

相传有一个老婆婆,没有孩子,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便以老婆婆相依为命。

从此,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把老婆婆叫做“乜掘”。

后来,老婆婆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婆婆入殓后,便对小蛇说:

特掘呀,特掘!

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

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忽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婆婆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

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

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就出现极端的天气,不是狂风暴雨就是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人们为了歌颂乜掘的伟大品质便给她立了一座庙叫“龙母庙”。

之后便有了壮族人祭祀祖先的时间定在三月三。

3、这就是刚才老师所讲的故事中的大明山,横跨上林、武鸣、马山和宾阳四县,是广西的一处旅游胜地。

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是“三月三”传统节日的发祥地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三”,塘红乡通过举办龙母文化节来弘扬母慈子孝的精神。

“三月三”歌节便由此而流传。

(设计意图:

通过壮族神话故事《特倔扫墓》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壮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灿烂的民族,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三月三”歌节有哪些习俗

1、同学们,《特倔扫墓》的故事告诉我们壮族人祭祀祖先的时间定在---“三月三”。

(没错,在三月三那天祭祀祖先是“三月三”歌节的一个习俗。

2、“三月三”歌节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哪些习俗?

(唱山歌、抛绣球、抢花炮、演壮戏……)

3、这些活动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

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往和表达的能力。

五、人民怎样欢度“三月三”歌节

(一)祭祀祖先

1、同是祭祖,但是每个地方都不同,三月三那天你是怎样扫墓的呢?

学生①:

三月三那天我们会带着无色糯米饭、鸡鸭等祭品和一些纸钱去祭拜祖先,在祖先面前可以说说笑笑,但不能说脏话。

(没错,尊老爱幼是的我们壮族人的传统美德,在路上遇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脏话。

学生②:

给祖先磕头保佑。

(没错,感谢祖先的养育之恩。

学生③:

我叔叔是在外面工作的,每年三月三他都会带很多好朋友回来扫墓,可热闹了,他们猜码喝酒,有时在我家还没吃饱,就被大伯拉去他家吃饭了。

(对,我们壮族有“一家客人全寨亲”的传统,到壮族村寨的某一家作客,会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能去五六家吃。

2、在祭祖那天,有一样我们壮族的特色食品是不能少的,是什么呢?

(无色糯米饭)。

对“无色糯米饭”,你们有多少了解?

学生①: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

学生②:

在我家乡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

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五谷丰登的象征。

学生③:

五色糯米板是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或“花米饭”。

相传,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都是用植物的汁水浸泡而染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所以很受人们青睐,现在在大街上随时都能买到。

3、同学们,说到壮族三月三祭祖,你们有想过吗,我们壮族的始祖谁呢?

(布洛陀)

4、你们看这张图片,这是哪?

(田阳敢壮山)

(每年的农历三月,海内外几十万壮族同胞都会自发来到布洛陀起源的田阳敢壮山,祭祀始祖布洛陀。

这些祭拜者除了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等地,还有一些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数万人聚集朝拜始祖布洛陀,显示了壮族民众强烈的寻根意识,也说明了我们壮族人遍布世界各地。

(二)唱山歌

1、壮族人民善于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月三”歌节那天唱山歌也是热热闹闹的。

把你收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①:

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广西作为壮乡,首府南宁从2004年起,每一年举办一次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连续服务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实践中,成功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也成为广西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说到唱山歌,老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壮族农家女子的歌仙“刘三姐”,有谁知道刘三姐的故事。

学生:

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

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

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趁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3、你们有谁得看过《刘三姐》这部电影,想听一听她的歌吗?

4、欣赏电影《刘三姐》对歌片段。

(刘三姐聪颖过人,不愧被誉为“歌仙”,都不需要动刀动剑,就把莫老爷给弄到河里了,所以说她“以歌为剑,反抗地主”)

(三)抛绣球

1、“三月三”歌节那天,除了祭祖和唱山歌外,还举行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活动,抛绣球就是其中一项,哪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绣球的盛况。

学生①: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

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

(抛绣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原来由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用布来做的绣球。

学生②:

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

(靖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也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

靖西的绣球最出名,有谁到过靖西呢?

学生③:

这是我从靖西带回的绣球。

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如今的广西绣球绣球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正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

今天,心灵手巧的壮家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四)抢花炮

1、抢花炮是一项出名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全区或全国性比赛项目,谁来介绍一下呢?

学生①: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

(抢花炮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学生②:

所谓花炮,就是一个用红布缠绕的铁环。

将花炮放在装满火药的发射器上,点燃后即“轰”的一声将花炮射上高空。

等花炮落下来的时候,各队便蜂拥而上,捡到花炮的人奔向对方炮台,将花炮投入花篮中,就胜利了。

(“抢花炮”比赛是一项运动量大,对提高人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很受欢迎。

像“抢花炮”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以前只是各族人民在劳动之余用来自娱自乐的,而现在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全区或全国性比赛项目,走出大山,走出广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为国争光。

(五)演壮戏

1、壮戏也很出名,谁向我们介绍一下呢?

学生①:

壮剧又叫“壮戏”。

它有四个俗称:

1、板凳戏——人或儿人坐在板凳上演唱。

2、门口戏——移板凳于门口处演唱。

3、平地戏——在宽敞的平地上演唱。

4、游院戏——游院串寨演唱。

学生②:

壮剧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壮剧分为广西的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

(壮剧是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我们壮族的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其它习俗

1、“三月三”歌节的习俗,除了这些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如碰彩蛋、大铜鼓、打扁担、舞彩龙等项目,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上网了解,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都体现出我们的壮族文化源远流长。

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同学们,“三月三”歌节是我们壮族过得最隆重的一个节日,除了“三月三”歌节,你还收集到壮族的哪些传统节日呢?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学收集的资料,加上老师的总结,让学生知道壮族人民善于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他们充满智慧,懂得用植物的汁水来染成无色糯米饭;用来自娱自乐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已经走出大山,发展成为全区或全国性比赛项目;靖西绣球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了解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

1、同学们,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壮族是一朵灿烂的花,在我们班的同学中,除了壮族这个少数民族外,还有其他的三个少数民族(回族、苗族、回族),今天,她们还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来到我们课堂,我们也请她们上台来说一说她们民族的节日。

2、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①:

我知道傣族有个泼水节。

②:

我知道彝族有一个跳公节,跳公节反映的就是他们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

③:

我知道仡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八月节,他们还有一种独特的风俗,每年都有一次隆重的拜树节。

④:

我知道三年一次的依饭节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⑤:

我知道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

⑥:

我知道瑶族最隆重、最热闹的是盘王节和祝著节。

⑦:

我知道毛南族在每年的农历五月,都要选择一天过他们的传统节日-----分龙节。

⑧:

我知道水族有一个和春节一样隆重的端节。

⑨:

我知道京族有个唱哈节,过节时京族人民会弹起京族特有的独弦琴和跳竹竿舞。

⑩:

我知道侗族是百家宴的。

(设计意图:

通过展了解其它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懂得尊重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民族大团结贡献一份力量。

七、民族大团结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的节日说也说不完,有哪些节日我们是全民一起过的呢?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2、这些节日原本是汉族的节日,但是我们56个民族已经不分你我,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节同庆”,因为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同一个心声,那就是“爱我中华”。

3、高唱《爱我中华》。

4、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我中华”我们不但要把它唱在嘴里,还要时时刻刻地把它记在心上。

(下课)

(设计意图:

56个民族大团结是每个中国人民的心愿,课堂在高唱《爱我中华》中结束,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附:

壮族的其它传统节日

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

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

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

比赛往往通宵达旦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牛魂节: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脫轭节”。

传说因为陆地岩石裸露,沙尘弥漫,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牛王奉天帝之命从天上来到人间,播种百草,原定是三步撒一把草种,它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丛生。

因此天帝大怒,被罚留在人间吃草。

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年四月初八,便派属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保佑牛不瘟死。

因为是给牛过节,这一天为牛脱轭,让它休息。

牛魂节:

传说很久以前,桂北一带牛瘟盛行,耕牛大量死亡,人们便在四月初八这天祭神拜天,祈求神灵保佑,牛王从天而降,来保护人间耕牛。

为了纪念牛王的丰功伟绩,人们定下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牛王节。

蚂拐节:

蚂拐就是青蛙,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

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

传说有关孝子东林,母亲过世了,他悲伤,蚂拐却哇哇叫得人心烦。

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

大地没有青蛙的叫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

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蚂拐节由此而流传。

中元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也是纪念祖先的一个节日。

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十四日那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鸡、鸭、糍粑、糯饭。

祭过祖,还要烧鬼衣和纸钱。

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归。

春社节:

又称“保阳节”,含有“春祈”之意。

二月初二这天,各村杀猪宰羊,到社坛或土地庙祭祀社王或土地公,祈求神灵保佑全村平安、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花炮节:

每年二月初二,邕宁县中和乡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个村坡派出强壮的小伙子组成队伍,聚集在花炮场地进行抢花炮比赛,获胜的村队,即意味为本村争得了吉祥、幸福和丰收的好年景。

送灶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送灶节。

传说,天帝派灶王到人间掌管各家烟火和监察人们的品行。

每年是日,灶王都要返回天庭述职,禀报人间情况。

人们为了讨好灶王,使它“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便用鸡、鸭、酒孝敬他。

届时,各家必杀一只大公鸡以祭,让灶王上天时作座骑用。

所以,壮家都趁灶王离去期间,各家便修建新灶,打扫卫生。

以便除夕还得祭迎灶王返回。

药王节: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带壮族群众上山采回乌柏、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煎汤来洗澡。

据说可以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

靖西县一带壮族有专门的药市。

各家各户还包“羊角粽”,在屋里煮熬醋液,烧柚子皮,在门上插艾草等,以表示驱邪。

   庆丰节:

十月是稻谷收割进仓的季节,为庆祝丰收,酬谢神祗,十月初十,各家各户都杀鸡、打鱼、做糯米饭,祭祀祖先诸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