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9649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docx

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

2008中考烟台开发区提前招生录取语文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

试卷总分:

150分(其中试题145分,卷面、书写分5分)。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

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

3.选择题1-5题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一、积累运用(38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各2分,共12分)

⒈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锤练(liàn)干涸(gù)惟妙惟肖(xiào)

B.凋零(diāo)陌生(mò)深恶痛疾(wù)

C.和煦(xù)挑衅(tiāo)走头无路(tóu)

D.校对(xiào)窥探(kuī)仓海桑田(cā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说:

“拜谒中山陵,一种高山仰止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B.电脑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C.“五一”小黄金周期间,整个开发区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D.中国政府和各族人民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藏独”阴谋得逞。

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以及达赖喇嘛将把双方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作出智慧的判断。

__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这样就__有技能,__有判断能力,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一定非常欢迎你,___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A.如果既又因为B.所以要么要么因为

C.如果要么要么因此D.所以既又因此

4.对下面《钱塘湖春行》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5.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一名句,传神地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

请你为该文插图,你认为哪一幅图最合适?

(二)填空、简答题(26分)

6.根据要求填写古诗名句。

(10分)

(1)_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2)桃李不言,_______。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

(5)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6)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7)报载,近日伊拉克的巴格达已有几家歌舞厅开张,这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杜牧的《泊秦淮》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意境与此相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的诗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

7.

(1)汉字有其独特魅力,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运用汉字元素设计的,主图案由北京的“京”字变形而成。

右面的图片是某体育项目的会标,请说出它的妙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一句话,在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它改写成强调中国的惟一持久之意的句子。

“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是中华帝国。

9.邓戏歌同学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戏表演中,多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

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邓同学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

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因为从小说中“”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3分)

 

10.写出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

(2分)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科医生。

有一天,她为一位贵妇看病,贵妇说:

“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样!

”林巧稚非常平静地回答说:

“请您原谅,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贵妇。

言外之意是:

11.根据文意揣摩第⑵段中划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2分)

⑴初中四年的“书山漫步”,收获颇多:

我在赵师秀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悠闲的心情;我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酒里品尝到乡愁思乡的滋味;我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顽强开拓的精神……。

⑵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

①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②虽常是“人比黄花瘦”,③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内外名著的导读,补全下面的对联。

(3分)

上联: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

13.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

处)用规定的符号(不一定全使用)在原文中加以修改。

(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每年中考,总有很多遗憾。

多少辛辛学子因为十几分、几分,乃至一分之差而落傍。

他的命运不可逆转的发生了变化。

可能不少学子有这样的假设:

假如仔细审好每道题目,假如每个字都认认真真写好,假如利用最后的时间再复查一遍。

总之,是事后诸葛,无济于事,再说些什么也没有用了,多么遗憾。

其实中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制造悲伤,一方面制造遗憾。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课内文言文

读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

(14分)

愚公移山

《列子》

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⑷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⑵何苦而不平?

译文:

16.第⑵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⑵、⑶层大意。

(2分)

第①层:

面山而居  第②层:

  第③层:

17.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指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分)

⑴江(长江)阴:

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

⑶衡(衡山)阳:

_______⑷华(华山)阴:

________

18.在“搬山”还是“搬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

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

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

(4分)

(二)课内现代文

读议论文段,完成第19—21题。

(10分)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这样回答: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知识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我对此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等于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有一天,他突然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联系起来,因为葡萄压榨机是用来压榨葡萄取汁的,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

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

“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就这样,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所以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随时进行知识的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9.请简要概括出文段的论点:

(3分)

20.上文是这样来论证论点的,首先作_____论证,然后再作_____论证,最后得出

结论:

______。

(3分)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删去。

为什么?

(4分)

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三)读课外说明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 

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文化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恐怕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书刊造就了书刊人的思维模式,即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发达。

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介则造就了多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即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了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

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则会诱导青少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排斥“想”。

按照丹尼尔·贝尔的观点,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电子传媒在现代社会共同营造了一种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这种文化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深度模式,“在载体上,产生出一种距离的销蚀(eclipseofdistance)现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趋同感和煽动性。

审美距离一旦销蚀,思考回味便没了余地,观众也被投入到了经验的覆盖之下”。

⑵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青少年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青少年对知识的正常吸收。

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据1995年一项对9省市、自治区4845名青少年进行的调查发现,40%的人除了课本以外基本没有藏书,藏书50册的人只占36%,藏书500册以上的只有2%。

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

许多青少年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文章中错字、病句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

⑶另外,经常和网络接触的青少年得到的信息量之大和占有的知识面之宽,就整体而言,是过去书刊人所不能相比的。

可是,知识面宽,如果不加以提炼或梳理,往往是零碎和不系统的,欣赏能力可能会普遍得到提高,但眼高手低的现象比书刊人却严重得多。

要避免这些不足,一是靠学校的系统教育,二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但要完全消除网络信息潮给青少年造成的知识紊乱现象仍是困难的,毕竟人的大脑信息承载量及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面对信息爆炸,许多青少年都患有现代精神病——“信息焦虑”。

22.请概括解释什么是“快餐文化”。

(2分)

23.“网络信息潮”对青少年学习知识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什么?

(2分)

24.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分)

25.第⑵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着重说明了什么?

(2分)

26.请根据本文说明的主要对象给全文拟出一个标题:

_______(3分)

(四)读散文,完成第27-31题。

(17分)

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条大河有儒道文化两条主支,象棋、围棋正好映射出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不同精神。

象棋有多达七种不同的棋子,“帅士象车马炮兵”都有各自的社会象征意义,是在模拟社会实际,具有社会性。

如在儒家看来,国君为最高统治者,因而象棋以主帅的“存亡”为“国之存亡”;士、象的作用如“总统卫队”;车、马、炮、兵的走法一如实际情形,数量上兵最多,是宝塔型的“社会结构”。

围棋则仅黑白二子“以法阴阳”,人们认为,围棋开始是一种天文工具,棋盘如天,棋子是星,下棋伊始黑白相间,似时空的演替,如宇宙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流年。

与象棋相比,围棋具有自然性,更多是在模拟自然景象。

它们都源于我们古人“仰观俯察”的智慧,区别在围棋是“仰则观察于天”的结晶,象棋是“俯则察法于地”的成果。

象棋河界分明,敌我阵地划定,棋子位置、作用和行走路线不同而固定,表现某种确定性、规范性,符合儒家的社会秩序与等级伦理;围棋没有固定的阵地划分,棋子没有固定的路线和作用,表现某种随意性、流动性,暗含道家不受羁束、放达超逸的精神。

象棋尚刚,棋子满盘活动,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车、马、炮冲锋陷阵积极拼杀,“过河卒子不回头”,有如壮士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如儒家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积极“入世”、“有为”。

围棋尚柔,落子后不再移动,静止的棋子却像细胞生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围棋讲究“品之道,简易而得之者为上,战争而得之者为中,孤危而得之者为下”,如道家理想:

“无为而治”、“以柔克刚”、“以无事取天下”、“修身养性”、“自正”、“自富”。

象棋复杂的战斗象征着社会多元矛盾,下象棋如勇士驰骋沙场,能体验人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围棋的文化消长则体现出自然阴阳对立的“太极”,下围棋如“仙人”吐纳运动,可体会人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智慧。

27.能否把上文划线句子中“模拟”改成“代表”?

为什么?

(3分)

28.以下关于“围棋”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下围棋,黑白二子相同,似时空的演替、变化,具有自然性。

B.围棋的棋盘没有固定的阵地划分,棋子走法不定,具有随意性和流动性。

C.“简易而得之者为上”,是说下围棋以“不战而胜”为最高境界。

D.围棋最初是作为一种天文工具使用的,人们以此来观察天象。

29.比较文中对围棋和象棋的介绍,指出它们的四点不同之处(4分)

30.结合上文内容,读下面三则材料,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考,你认为作为中国人和山东人的我们应怎样做,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4分)

⑴新华网消息:

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改名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⑵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地区,在中医、歌舞、服饰、饮食、时令、姓氏、信仰等各个方面极为相似,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韩国、日本等国家,大街小巷都有很多中国的典籍,中国文化深入人心。

他们对孔子、王阳明、朱熹等中国古代先贤推崇的程度,中国人无法想像;他们祭孔的仪式,比中国人更原汁原味。

韩国国旗是中国的阴阳八卦,最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中国老子的辨证思想,阴阳互补、互相转化。

⑶1986年,有六十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最后他们发表了一个巴黎宣言,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时至今日要想挽救世界,需要我们把脸掉向东方,向2500年前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31.据传山东曲阜一棋坛高手曾拟一则宣传口号:

“弘扬‘两子’文化,共创

名城曲阜”。

其中的“两子”指什么?

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既讲了儒家《论语》心

得,又讲道家《庄子》心得的学者是谁?

(3分)

探究结果:

三、写作(60分)(作文55分,卷面、书写5分)

32.题目: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昨天你曾走进、今天你正在走进、明天你将走进的领域十分广阔,比如,山水名胜,影视书刊,物质世界,情感天地……等等,请选择自己体验多、感受深、有积累、最有话可说的来写。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规范。

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卷面书写

作文

得分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总分:

150分(其中试题145分,卷面、书写分5分)。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须将自解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

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

3.选择题1-6题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一、积累运用(38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共5小题,各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简答题(28分)

6.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0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

⑵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

①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②虽常是“人比黄花瘦”,③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12.(3分)

上联:

《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

13.(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每年中考,总有很多遗憾。

多少辛辛学子因为十几分、几分,乃至一分之差而落傍。

他的命运不可逆转的发生了变化。

可能不少学子有这样的假设:

假如仔细审好每道题目,假如每个字都认认真真写好,假如利用最后的时间再复查一遍。

总之,是事后诸葛,无济于事,再说些什么也没有用了,多么遗憾。

其实中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制造悲伤,一方面制造遗憾。

得分

阅卷人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课内文言文

读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

(14分)

14.(4分)

⑴()⑵()

⑶()⑷()

15.(2分)

16.(2分)

 第②层:

___  第③层:

___

17.(2分)

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

18.(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课内现代文

读议论文段,完成第19—21题。

(10分)

1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首先作____________论证,然后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