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0011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docx

新希望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南方希望技术部编制

 

目录

第一章、肉鸡的分类

第二章、肉鸡的生产设施

第三章、肉鸡饲养管理

第一节、肉鸡生产特点

第二节、肉鸡饲养阶段划分和环境要术

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第四节、其它饲养管理措施

第四章、肉鸡的免疫程序

第五章、鸡的一些常见病

 

第一章:

怎样选择鸡种(肉鸡的分类)

肉鸡可分为快大型和优质型

一、快大型肉鸡:

此种肉鸡不分公母,一般饲养6—8周龄即可上市食用,该鸡特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目前一般6—8周龄上市,料肉比1.6—2.0),适合集约化,大群饲养,肉细嫩,多汁易熟,缺点是肉味清淡,皮肤粗糙,骨胳粗大,水份含量高,目前常见的该鸡种有艾维茵、爱拔益加(AA)、罗曼、星布罗等。

1、艾维茵肉鸡:

是美国艾维茵国际家禽公司育成的优秀四系配套肉鸡。

该鸡种在国内肉鸡市场上占有率较高。

肉仔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也强。

2、AA白羽肉鸡:

是爱拔益加肉鸡的简称,又叫双A鸡。

由美国爱拔益加种鸡公司培育而成,其特点为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商品鸡羽毛整齐,均匀度好。

 

二、优质型肉鸡:

该鸡肉味鲜美、浓郁,肉质滑嫩,骨骼细小,抗逆性强,但是该鸡生长速度较慢,一般在45天—70天上市。

该鸡种有黄鸡、铁脚(青脚)麻鸡、乌骨鸡、石歧杂鸡等。

怎样选择鸡种

现有的肉鸡品种生长速度都很快,但在体质强健性和生命活力方面存在差异。

应选用腿病、猝死症、腹水症等遗传性疾病较少,抗逆性较强的鸡种。

从管理技术较好的种鸡场购入健壮的雏鸡是很重要的。

雏鸡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雏鸡体质柔弱,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一周内的死亡率很高,就很难取得理想的饲养成绩。

优质雏鸡苗应该具备的特性:

1、生长快、生活力强。

2、鸡苗最好来自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高产、没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3、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能够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免疫。

4、体重适中,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5、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

6、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

7、在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应在0.5%以内

第二章、肉鸡生产设施

一、肉鸡场选址与鸡舍的要求

1、场址选择:

饲养300-500只肉鸡,可以养在庭院内,但此时院内就不能再饲养蛋鸡、鸭、鹅等其它禽类,以免其它禽类的疾病传染给肉鸡。

a.饲养规模扩大到1000只以上时,就应该搬到村外,以免村内鸡群间疾病的相互感染。

为了便于管理,几家可以在村外联合饲养,但合在一起的规模不要过大,一般不要超过2万只,并且必须一起进雏,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统一防疫管理。

b.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鸡舍南向或南偏东向,以利夏季通风或冬季保温。

c.应该远离其它养殖场,距离应不少于5公里,距公路不应少于100米。

d.地面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放污水和雨水。

2、鸡舍要求

肉鸡舍的结构和使用材料直接关系到舍内环境控制能力的强弱和方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肉鸡饲养的成败,必须根据肉鸡生产的特点来设计建造或改进肉鸡舍。

肉鸡舍大致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肉鸡舍应有相当的隔热保暖性能

a.肉鸡生产基本上是个育雏过程,需要较高较稳定的温度。

生长后期为提高饲料利用率,舍温要求能维持在20℃左右。

b.40日龄以后的肉鸡不耐高温,夏季的高温影响生长,易因中暑而死亡。

在建筑上要考虑隔热能力,特别是房顶结构,一定要设法减少夏季太阳辐射热的进入。

(2)肉鸡舍应具有相当良好的通风换气能力

肉鸡饲养的后期,舍内环境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风换气,还要考虑到肉鸡地面平养的饲养特点。

无论采取自然通风还是机械通风,整个地面都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均匀气流。

机械纵向通风是比较先进的方法。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可在开间的顶部设直径为50cm的带盖天窗,以便排出顶部废气。

除一般的窗户外,每个开间的前后在贴近地面处需设高50cm、宽70cm左右的地窗,以利于地面肉鸡空间的通风换气,窗上要安装能防老鼠和野鸟的铁丝网。

(3)肉鸡舍的设计还必须便于消毒防疫

疫病的预防是饲养肉鸡的重要环节,根据肉鸡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特点,鸡舍必须便于冲刷消毒。

鸡舍地基应高出自然地面25cm以上,舍内应有2-3%的坡度,有条件的应该做成水泥地面。

房顶和墙壁应该平整,尽可能地减少容易沉积灰尘细菌等污物的地方。

舍外四周需要有25-30cm深的排水沟并需硬化处理。

如果肉鸡舍能满足控制微生物的环境需要,满足前期育雏和后期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克服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动对舍内环境的影响,肉鸡的饲养成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3、简易肉鸡舍介绍

从以上对肉鸡舍的要求来看,鸡舍并不是越简单越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

只有在满足肉鸡生长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才可以考虑降低鸡舍投资的问题。

在华北地区完全用塑料大棚来饲养肉鸡,夏季和冬季都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塑料棚虽然一次性投资小,但使用年限很短,以单位投资生产毛鸡重计算未必经济,所以还需要改进。

简易鸡舍跨度可在7米左右,房檐高1.8-2米,顶高3.8米左右,长度以每1000只鸡15米计。

屋顶可铺4厘米厚的泡沫塑料板,这样冬季能保暖,夏季也隔热。

北墙可以用砖垒成单墙,每开间的墙上下都设一个高50厘米、宽70厘米的通风窗。

通风窗不设窗框,垒成花墙,在育雏初期可用砖将花墙通风窗堵实,寒冷季节可在墙外再覆上塑料布。

南墙可以用双层塑料布替代,二层塑料布之间距离为25-30厘米。

育雏初期通风时将内侧塑料布的上方和外侧塑料布的下方掀开,形成通风口,随日龄增加可逐渐加大通风口面积,必要时可以完全去掉塑料布,只用网拦住即可。

舍内可以用地炕或烟道取暖,火口可以设在北墙的外侧。

利用废旧房屋做鸡舍时,需注意增设窗户改进通风状况,同时注意增强保温能力,清除鼠害等。

第三章:

肉鸡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肉鸡生产特点

一、肉鸡的特点

1、生性能很高,其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周转化快。

快大型肉鸡的生产性能已达6周龄公母平均体重2000克以上,料肉比1.6—2.0∶1左右,每栋舍年可饲养5—7批。

  优质型肉鸡也已做到母鸡60天上市,上市体重达1300克—2000克,料肉比2.5以下。

2、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

要求有相对稳定的环境,肉仔鸡育雏温度应比蛋雏鸡高1—2℃,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肉仔鸡也晚于蛋雏鸡。

耐热性差,高密度饲养时,夏季高温时极易中暑死亡。

3、抗病力弱。

肉鸡的快速生长,大部分营养都用于肌肉生长方面,容易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等一些常见性疾病,一旦发病,还不易治好。

肉鸡对疫苗的反应也不如蛋鸡敏感,常常不能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疾病。

肉鸡的快速生长加重了机体各部的负担,特别是三周内的快速生长,使机体始终处在应激状态下,使其容易发生肉鸡特有的猝死和心包腹水综合症。

由于肉仔鸡的骨骼生长不能适应体重增长的需要,容易出现腿病。

另外由于肉鸡胸部爬卧时长期支撑体重,若后期管理不善在,常常会发生胸部囊肿。

4、肉鸡的一个优点是性情温驯,活动速度较缓,适合于大规模集约化饲养。

二、肉鸡生产特点

1、生产周期短,每批可在2个月之内完成,饲养优质型肉鸡每批也可在3个月之内完成。

2、肉鸡饲养要求规模效益,每只鸡的纯利润较低,必需有一定规模。

3、肉鸡生产必须把“成活率放在第一位,”一般成活率在92%才能保证盈利。

4、肉鸡实际全进全出制。

5、肉鸡饲养应采用全价颗粒饲料,没有充足的营养,肉鸡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生产性能。

6、肉鸡饲养必须有完善的防疫卫生、疾病控制措施,集约化饲养的肉鸡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鸡群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造成极大的损失。

第二节肉鸡饲养阶段划分和环境要术

一、鸡饲养阶段划分

  肉鸡分二阶段饲养:

0~3周为育雏阶段,4~9周左右为育肥阶段。

二、环境要求

1、温度(见表1)

表1肉鸡饲养温度要求

周龄

1

2

3

4

5周龄以后

范围(℃)

31~35

28~30

25~27

22~24

18~21

2、湿度(见表2)

表2肉鸡对湿度要求

周龄

1—4周龄

5周龄以后

湿度范围(%)

60~70

50~60

3、光照(见表3)

表3肉鸡饲养光照的要求

日龄

1~3

4~5

6~7

8~9

10~35

36~42

43~上市

光照(小时/天)

24

22

20

18

16

20

22

光照强度应由强到弱逐渐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舍内每20平方米用一盏白炽灯炮,灯泡高度距饲养面2~2.2米。

0~2周用60W灯炮,从第三周开始可用25W灯炮,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总原则是后期使鸡可以看见饲料,工作时可以看见。

延长光照时间是为了延长肉鸡的采食时间,促进生长。

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每天22小时光照、2小时关灯的方法。

农村常常有前半夜停电现象,可在后半夜来电时进行光照,这样并不影响肉鸡的生长。

24小时照明并非有利,肉鸡也需要有黑暗睡眠的时间。

炎热的夏季,肉鸡主要靠夜间凉爽时采食,夜间应尽可能地保持较长时间的光照。

4、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合适,主要是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内适宜的生活环境。

应根据鸡舍的结构和鸡舍调节环境的能力,按照季节和肉鸡的最终体重来增减饲养密度(见表4)。

如果饲养密度过大,肉鸡休息、饮食都不方便,秩序混乱,环境越来越恶化,则鸡群自然生长缓慢,疾病增多,生长不一致,死亡率增加。

表4肉鸡的饲养密度

类别

地面平养(只/m2)

网上平养(只/m2)

最终体重

春秋冬

春秋冬

1.8kg

10-12

12-14

12-14

13-16

2.5kg

8-10

10-12

10-12

10-13

冬季地面平养,因为通风受温度的限制,易发生呼吸道病,一般情况不宜增加饲养密度。

经验不足的农户,开始应以较低的密度饲养肉鸡,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5、通风与换气

在保持鸡舍适宜温度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是极为重要的。

肉鸡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充足的氧气能促进鸡的新陈代谢,保持鸡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

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舍内水气、氨气、尘埃以及多余的热量,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

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大时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表5所示是氨气对肉鸡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6所示是在不同气温下肉鸡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所需的换气量。

表5氨气对肉鸡生产的影响

氨气(ppm)

8周龄体重比(%)

料肉比

胸部囊肿发生率(%)

气囊炎发生率(%)

0

100

2.1

3.4

0

25

98.1

2.15

14

3.5

50

94.5

2.19

11.9

4.1

 

表6 不同气温下肉鸡每公斤体重换气量

空气温度(℃)

每公斤体重的空气需求量

(相对湿度60%)立方/分钟

41

2.7

38

2.6

35

2.5

32

2.4

29

2.2

24

2.0

18

1.7

13

1.4

7

1.1

0

0.8

注:

当相对湿度超过60%,换气量应依比例增加,例如:

当相对湿度为90%时,空气流动量亦须增加50%。

实际生产中,许多饲养者在育雏初期往往只重视温度而忽视通风,严重时会造成肉鸡中后期腹水症增多。

二、三、四周龄时通风换气不良,有可能增加鸡群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中后期的肉鸡对氧气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同时排泄物增多,必须在维持适宜温度的基础上加大通风换气量,此时通风换气是维持舍内正常环境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时间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

其一是季节对雏鸡的发育程度的影响;

其二是市场对鸡肉的需求变化。

2、鸡舍及饲养用具的准备

①鸡舍应在上批鸡转走之后就将舍内粪便清除干净,并对鸡舍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防止漏雨、堵好鼠洞,还要把鸡舍周围打扫干净,喷药消毒。

②笼具使用笼具育雏工艺时要检好笼具,还有如远红外热源、底网、类盘、挂网等是否具备,如有损坏应及时配齐更换好。

③对照明通风、供暖、供水、供料等系统的线路、管道、闸盒、开关和其它部件进行全面检修,使处于完好状态,以备使用。

④对饲槽、水罐、水槽、添料拌料用具等清洗干净,在鸡舍内熏蒸消毒之前放置舍内。

⑤消毒鸡舍笼具检修后用高压自来水冲洗,从高到低将顶棚、墙体、笼具、地面冲洗干净,保证无尘、无羽毛、无粪便,自然干燥,温度21—25℃,在密封的鸡舍内从气雾喷洒自来水,使湿度达到60%—80%,然后用福尔马林溶液以每立方米20ml加等量水,加热熏蒸。

3、饲料的准备雏鸡料必须符合本鸡种的营养标准, 配制好的全价料不要放置太久,最好不要超过两周,以防饲料变质及维生素A、E等的氧化,一般按每只雏鸡1.1—1.5公斤即可。

4、其它物资的准备:

燃料、疫苗及常用药物、灯泡等应准备够用,疫苗及药物并按要求妥善存放好。

5、鸡舍预热、试温,在进雏前12天,供暖设备应并试运行,以保证雏鸡到达日子能有足够的温度。

采用煤炉、火墙供暖方式应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有串烟的地方,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二、雏鸡的接运和注意事项

1、选雏

①保证雏后来源为健康鸡群;

②选健壮的雏鸡,以保证发病率低,成活率高,健雏的特点为:

活泼好动,腿部结实,眼大有神,叫声清脆,绒毛整齐、光滑,腹部平坦柔软,肛脐愈合良好,手握时恩到饱满且挣扎有力。

2、运雏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养鸡户最好自己押运鸡雏,同时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运雏经验。

②事先准备好运雏工具,工具包括有车辆、装雏盒以及防雨、保温工具,其中车辆应采用封闭性能较好的,如面包式客用车辆,短途运输也可采用三轮车、拖拉机等简易工具。

③注意掌握适宜的运雏时间,冬季及早春运雏,雏鸡应尽量在中午启运;夏季运雏应在早晚凉快的启运。

④雏鸡运输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鸡群,调整温度及通风,在长途运输时更应注意必要时内外、上下之间颠倒雏鸡盒,防止意外颠簸,以免压死雏鸡。

三、雏鸡进舍

1、雏鸡到达时应静置半小时左右,以使雏鸡从运输的应激状态中缓冲过来,同时使其适应育雏环境。

2、安置鸡雏,将静置后的鸡雏按计划分群安置,分群时应强弱分开,弱雏应放在离热源最近的地方。

3、初饮:

(1)、初饮时间:

在雏鸡安置后1小时内就应给雏鸡饮水;

(2)、饮水配制:

可用8%的温蔗糖(白糖)水或5%温葡萄糖水饮用1—2天;

(3)、饮水温度:

应不低于18℃;

(4)、饮水器摆放位置:

饮水器放在光线明亮之处,并与料盘相互交错,距离不超过1米为好。

4、开食

1开食时间:

雏鸡开食时间应在初饮之后2~3小时。

②开食饲料:

用新鲜的小米、玉米槽等粒料,切不可用过细的粉料,第二天后再用全价饲料,开食饲料可采用干料,也可采用湿料,湿料中料和水的比例为5∶1。

③开食方法:

用浅平的料盘,或塑料布、报纸等放在光线明亮处,将料反复抛撒几次,引诱雏鸡啄食,鸡群中只要有少数鸡开始啄食饲料,其余雏鸡很快会学会。

④肉鸡推荐日喂次数:

1~3天,喂8~10次;4~7天喂,6~8次;8~14天,喂4~6次;15日龄后,喂2~3次。

四、断喙

  1、断喙时间可在初生时或7~10日龄时,初生时断喙可直接用断喙刀片烧烙雏鸡的喙尖部分,不必清除。

6~9日龄断喙可切除喙尖1/3左右。

2、断喙前后的管理措施:

1断喙前不让鸡吃得太饱;

  ②断喙时,可将喙的切面在断喙器刀片上烙一下,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同时可在断喙的前后2天,在日粮中加入维生素K,用量为每吨饲料5—8克,可避免出血。

  ③断喙后,在料桶内适当增加饲料,避免断喙的料槽底,因疼痛而拒食。

1断喙后鸡的采食量较少,日粮蛋白可提高1%,以保持其生长发育。

适宜的断喙孔,6—9日龄断喙时以0.44cm为宜。

五、扩群

1、第一次扩群应在8日龄左右,平养鸡群可将围圈撤除;

2、第二次扩群应在12—18日龄之间,可将鸡群逐渐向空闲处疏散;

3、第三次扩群约在22日龄左右,可将鸡群扩满整个鸡舍,这次扩群在夏季可适当提前。

六、细心观察雏群

要养好雏鸡必须经常细心观察鸡群,熟悉雏鸡的动态。

  1、注意采食、饮水的快慢和数量,并与前一天的采食量、饮水量进行比较,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2、每天清晨要检查雏鸡的粪便是否正常,正常的粪便为灰绿色,并带有尿碱沉淀的一层白霜,如为黄色浆尿和黄绿色稀粪或粪中带血、稀水等,说明雏鸡有病及时查明原因,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3、夜间雏鸡休息时,要仔细听是否有不正常的呼吸声,呼噜的喉音、甩鼻等。

第四节其它饲养管理措施

一、腹水症和瘁死症是肉鸡的常见病,为了减少这两种病的发生,保证后期生长更好,可适当进行限饲,具体限饲方法如下:

商品代鸡的限饲方法

日龄

控料时间

控料方式

1—3

自由采食

4—6

盘净后稍控

盘内无料时,清除净后重加

7—10

2小时

14∶00—16∶00将料盘叠起来

11—40

5小时

11∶30—16∶30将料盘叠起来

41~上市

2小时

14∶00—16∶00将料桶提起来

二、换料

在育雏阶段转向育肥阶段时要进行换料,换料时,要有过渡阶段,一般需七天过渡期,七天中的头3天饲喂2/3前料+1/3后料,后4天饲喂1/3前料+2/3后料的混合料。

三、肉鸡的上市

  1、上市前8小时开始断料,将料桶中的剩料全部清除,同时清除舍内障碍物,平整好道路,以备抓鸡;

2、提前准备,将鸡逐渐赶到鸡舍一端,把舍内灯光调暗,同时加强通风;

  3、抓鸡时将鸡围成若干小圈,再支抓鸡,抓鸡时,应用双手抱鸡,轻拿轻放,严禁踢鸡、扔鸡。

装筐时应避免将鸡只仰卧、挤压,以防压死或者损伤鸡。

装好鸡的筐应及时装车送往屠宅场,夏季时,车上应当洒水,以防热死;冬季时,车前侧应用苫布遮盖挡风,以防冻死、压死鸡。

  四、夏季饲养的特殊管理

夏季天气发热,其管理要点是防止热应激的危害,其管理要点有:

  1、增加鸡舍屋顶及外墙的隔热性,具体方法是在屋顶上撒草或树针,增加屋顶隔热,外墙可结合消毒,用石灰水刷白;

  2、合理安排风扇,增加舍内空气流动速度,以降低鸡体感温度;

  3、降低垫料厚度,让鸡只尽量贴近地面,同时更换潮湿垫料,以降低舍内湿度;

  4、最热时可向鸡舍屋顶,处墙间歇喷水,以降温;

  5、炎热时可向鸡舍屋顶投放防热应激药,可用维生素C300—500ppm饮水或碳酸氢钠200—800ppm定期饮水;

  6、天气闷热时,将料桶吊起来,在清凉时喂料;

  7、应经常注意天气变化,谨防第一次热应激的危害;

  8、降低饲养密度至6—8只/米2。

五、冬季饲养的特殊管理

  冬季外界气温寒冷,保温、防寒是要点:

  1、减少屋顶散热,舍内无顶棚时应用塑料薄膜吊制临时顶棚;

  2、门口使用棉门帘,以防止门缝,墙角等贼风吹入;

  3、使用天窗通风;

  4、地面平养可增加垫料厚度1—3cm;

  5、采用在鸡舍中段育雏,两端留有预温带;

  6、合理安装炉子,使用烟囱排烟,增加供热量;

  7、在保温同时,可适当进行早期换气,并严防煤气中毒;

  8、接出雏前3天,开始预热鸡舍,保证雏鸡到达时温度;

9、保证舍内温度。

六、肉鸡在用药方面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食用肉鸡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出口肉鸡无药残,农户在饲养肉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用药规定,对不熟悉的药物,必须经过药残分析,确认无疑并征得技术员同意方可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如下:

1、饲养肉鸡禁止使用下列药物:

克球粉(二氯二甲吡啶)、球虫净(尼卡巴嗪)

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磺胺二甲基嘧啶(SM2)

磺胺喹哑恶啉(SQ)、复方敌菌净(含SQ)

螺旋霉素、四环素、灭霍灵

氨丙啉、鸡宝20(含氨丙啉)

枝原净

喹乙醇(快育灵)

2、25-30日龄内可用如下磺胺药物:

复方敌菌净(DVD+SMD)

复方新诺明(SMI)

3、出栏前14天禁用的药物:

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痢特灵。

4、出栏前14-7天,根据病情可继续选用的药物如下:

土霉素、强力霉素、北里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普杀平、百病消)

环丙沙星、氧氟杀星、泰乐菌素、氟哌酸。

5、可用以下药物防球虫病,出栏前七天停药:

二硝苯酰胺(球痢灵)

盐霉素

拉沙里霉素(球安)

马杜拉霉素(加福、球杀死)

三嗪酮(百球清)

6、禁止使用人工合成激素。

7、出栏前7天停用一切药物,最后一周所用饲料必须不含药物。

七、减少肉鸡的应激

肉鸡快速生长所造成的娇嫩体质,加之大规模高密度的饲养方式,使肉鸡特别容易产生应激。

应激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鸡群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处于严重的紧张状态。

在应激状况下,肉鸡的生理活动不正常,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体内淋巴细胞减少,采食量减少,消化功能紊乱,生长迟缓,抗病能力下降,严重时诱发各种疾病。

有人指出,肉鸡常见的呼吸道病症是由于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又感染了另一种病原微生物,然后加上应激才引发的,环境应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其公式应该是:

综合性呼吸道病症=(第一种病原体+第二种病原体)×应激

可见减少肉鸡的应激,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因素可以造成肉鸡应激:

1、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疾病。

2、接种疫苗。

3、投予的药品虽然治病,对身体也可能有一定毒性。

4、饲料中某种营养不足或过剩,或某些物质引起中毒。

5、温度的不适宜或急剧变化,湿度过大。

6、饲养密度过大。

7、通风换气不良,舍内氨气、尘埃过多。

8、噪音。

9、捕捉等等。

对可以避免的应激应尽可能地减少。

对诸如免疫之类不可避免的应激,也应设法减缓应激程度,尽量控制在鸡群能承受的范围内。

八、鸡舍微生物环境的控制

减少舍内有害微生物的含量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选好场址,远离污染源。

2、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做好隔离工作,减少人与物进入时带入病原微生物的机会。

3、坚持每周清扫舍外环境,并用2%的火碱或生石灰浆进行消毒。

隔天对舍内进行带鸡喷雾消毒(35毫升)。

注意日常的饮水消毒,减少环境中微生物的含量。

4、加强垫料管理,每天下午翻动整理,及时清出潮湿、结块和污染严重的垫料,控制好垫料的水份,减少舍内尘埃。

5、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实施那种敞开全部门窗,短时间内彻底更换舍内外空气的换气方法。

因为在远离污染源的情况下,舍外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常常只是舍内含量的百分之一。

6、在鸡舍内消毒之后,喷洒EM等有益菌群,让有益菌群占领鸡舍环境,也可以减少鸡病的发生。

九、做好记录工作 

正确详实地做好记录,可以使农户比较清楚地把握鸡群的生长状况,也便于日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尽快掌握正确的肉鸡饲养技术。

记录内容大致如下:

1、每日记录实际存栏数、死淘数、耗料数,记录死淘鸡的症状和剖检所见。

2、每日早晨5:

00、下午3:

00记录鸡舍的温度和湿度。

3、记录每周末体重及饲料更换情况。

4、认真填写消毒、免疫及用药情况。

5、必须认真记录的特殊事故:

(1)控温失误造成的意外事故。

(2)鸡群的大批死亡或异常状况。

(3)误用药物。

(4)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