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0041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docx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

安全学原理题库(含答案)

安全学原理试题

一、解释

安全投资:

是指对安全活动所做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可靠度:

是可靠性的概率的度量,通常记为R.

掩蔽效应:

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称为掩蔽效应安全成本:

是指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衡量安全活动的重要尺度。

安全效益:

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的比较。

它反映安全投入的关系,是安全经济决策所依据的重要指标之一。

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科学:

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事故:

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工伤事故:

一般的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制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

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已达到全系统的最优效率。

可靠性:

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需要阐明几点:

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规定的功能、能力。

群体:

是指俩人或俩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正式群体:

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组织建立的

安全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作用。

(√)

5.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6.人的眼睛对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视野范围,其中黄色的视野范围比红色大。

(√)

7.安全法规具有与宪法同等的法律效力。

(×)

8.人的本质是趋利的。

(×)

9.人的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快,但在对物体的尺寸估计时,垂直方向比水平方向准确。

(×)

10.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是实行国家安全监察、行业安全管理、群众安全监督相结合。

(×)

11.吉布森认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所致。

(√)

12.根据瑟利模型,当人的认知过程完成并采取了行为响应时,事故就是可以避免的。

(√)

13.在繁忙的车间奔跑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

14.出现了故障的设备,就一定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

15.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工厂中存在容易发生事故的人。

(√)

16.具有感情冲动、容易兴奋的性格的工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一定比其它人员大。

(×)

17.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不存在第一类危险源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要预防事故必须消除第一类危险源。

(×)

18.根据两类危险源理论,要预防事故的发生重点是在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

19.安全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静止的人-机-环境组合不能称之为安全系统。

(×)

20.就可靠性而言,可靠度和不可靠度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

(√)

21.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依据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所制定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

22.在安全管理的强制原理申,所谓"强制"就是让被管理者绝对服从,不必经过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 × )

23.近几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现状是工矿企业事故发生总数有下降趋势,事故发生率己接近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 × )

24.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后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

25.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

26.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

( × )

27.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统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应该按照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发给从业人员资金由其自行购买。

(×)

28.国家颁布的《安全色》标准中,表示禁止、停止的颜色为黄色。

(√)

29.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

( √)

30.某单元中有甲、乙两种物质,甲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5t和2.5t,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2t和1·5t,则该单元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

31.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许多部门,因此应该先明确在应急救援中承担相应任务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

32.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后勤保障组织主要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备、设施、物资以及生活、医药等的后勤保障。

(        )

33.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但不具有法规权威性。

( √ )

34.接触高浓度氯气可立即昏迷、死亡,这种伤害被称为 "闪电型"死亡。

(        )

35.企业中对人身有害或污染劳动环境的设备无法改造时,交罚款后可以允许继续使用。

(×)

3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安全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定烟花爆竹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

(     )

3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是指代表市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安全监察任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工作人员。

(       )

38.一般监察中的隐患治理监察是监察企业是否按照法规的要求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39.周恩来同志于l 957年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

(√) 

40.险情严重时,职工无权停止作业,必须请示主管领导。

(× ) 

简答

一、根据多米诺骨牌理论,应当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因素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

(从改变的人所处的环境,适当的教育进而改化人的缺点,形成优良的品质,从而控制了事故的基本原因,性格基础打好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该遵循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二、简述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列举预防措施(不少于三种)

在生产生活中,一刻也未间断过对能量的利用。

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人们给能量以约束和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

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的完全可能。

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预防措施: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

三、疲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2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3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4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5环境条件及其他因素

四、简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1)物质安全文化1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2设备控制过程本质安全化3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2)行为文化1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2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3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

(3)制度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包括应急、间接、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五、简述我国安全投资的主要来源

1国家在工程项目中的预算安排,包括安全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预算费用2根据产量按比例提取安全投资3用于安全的固定资产每年折旧的方式筹措当年安全技术措施费4职工个人缴纳的安全保证金5工伤保险基金的提取

六、如何理解安全的极向性原理?

(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

(2)描述安全特性的俩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

反之亦然;(3)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七、在企业中,试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融洽员工的情感3激励和培训员工4保障员工的利益

消极作用:

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2消弱管理者的权力3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

八、何谓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心里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活动。

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九、试述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4生产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十、简述人类对安全的几个认识间段

无知安全认识阶段局部安全认识阶段系统安全认识阶段动态安全认识阶段

十一、简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十二、何为安全三要素和四要素?

“安全三要素”即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安全四因素”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

十三、根据麦克法兰特的解释,试述人受伤害的机理

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集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意外释放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十六、试解释事故遭遇倾向理论。

(p43)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遭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

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发倾向较为明显。

事故的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事故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工人的年龄有关,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事故。

此外,与工人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有关。

十七、试解释变化—失误理论。

(p48)

约翰逊把事故定义为一场不希望的或意外的能量释放,其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

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十八、何谓事故法则,其意义是什么?

(p51)

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

29:

300法则,同时也称为事故金字塔,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法则告诉人们,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

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十九、简述系统的特性。

(p54)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有序性.5.环境适应性。

二十、简述安全系统的特点。

(p57)

1.客观性2.开放性与动态性3.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5.突变性或畸变性6.耗散结构特性

二十一、何谓安全系统的原始态,如何理解?

(p58)

安全系统的原始态是指安全系统中安全因素处于熵、自由度、无序度最大的无组织、无结构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人、机、环境3部分的混乱状态;即安全系统中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程度低下、安全管理薄弱等趋于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相互作用潜在的危险性都暴露无遗;安全防护缺乏;环境对人的不利影响和人对环境的破坏都非常严重等。

二十二、简述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之间的联系。

(p68)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定义为可控制的接受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知道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内各种设备(产品)发生时效和人员失误的概率以及失效可能导致的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同时,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在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时,往往要对其进行量化计算,为此引入可靠性。

二十三、简述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群体。

二十四、简述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其理解。

(p122)

我国现在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制。

这5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协调一致搞好安全生产。

论述

一、根据所学事故制因理论,试述导致工矿企业的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知识、态度、适应力、能力)所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所以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本原因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博德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理,设备材料不合格,不可靠的支撑物等环境因素。

而这些基本事故原因都是因为控制管理不足才导致的,亚当斯也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人的控制管理不足造成的。

综上所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

二、试述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安全的主要意义可从俩个方面体现:

1.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和企业的安全进取精神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最大利润,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从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付诸于创造企业精神,表现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社会形象,并提倡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形成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模范,表现于对员工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激励。

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文化素质,它可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着重于人的精神,人的思维意识,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价值观产品安全质量、安全风貌等,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安全经济管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要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而且要按计划完成任务,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全经费运作和管理、安全经济分析是一个企业安全投资的最优化原则,实现事故及其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从而满足人们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因此,企业安全经济的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三、根据行为科学原理,试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1.影响人的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性格对安全行为的影响;2.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知觉(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风俗与时尚对行为的影响、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这些都是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试述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国外的发展历程:

1.局部安全技术理论的形成期,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由于工伤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劳动者的斗争和大生产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重视安全工作,这也迫使西方各国先后颁布劳动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关规定,这样逐渐形成了局部的安全技术理论;2.专业安全研究机构的形成期,19世纪下半叶,为了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德国和荷兰等国先后建立了防止生产事故的保险基金会等组织并赞助建立了一部分无利润的科研机构;3.大规模研究机构的形成期,20世纪,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与安全科学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有安全工程、卫生工程预防事故的经济学等,到20世纪末,国外的安全科学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的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步建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全技术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得到发展;2.迅猛发展阶段,

(1)建立了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中心等研究机构

(2)建立了安全科学技术及工程多层次专业教育体系;(3)国家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的轨道;(4)综合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形成了初步基础。

3.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入一级学科

(2)安全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单列,(3)21世纪,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专业教育的发展更趋迅猛,(4)安全科学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更为广泛等等,这些充分表明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体系趋于完善。

MET系统概括出了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即安全系统包括7个子系统:

(1)M:

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

(2)E:

物化环境、理化环境;(3)T:

可靠性理论、安全技术、;(4)MT:

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

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6)TE:

环境检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7)MET: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五、根据所熟悉的领域,如何理解安全的复杂性?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

有一定的复杂性,作为矿井来说,矿井的设备状况、技术装备、地质条件、作业环境和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业务技术素质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

(加一些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复杂性的认识)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量大面广,各种矛盾、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需要若干体系支撑。

如法律法规体系、信息工程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等。

   安全生产是一个多棱镜,各种社会因素在这里都将得到折射,得到反映,同时又影响、制约着安全生产。

其中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体制完善程度,传统教育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等。

   安全生产的复杂性还表现为多种矛盾关系。

   首先是安全生产系统内外的矛盾。

这一矛盾关系主要表现为:

国家局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与行业主管部门专门管理的关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系,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地方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的关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煤炭工业协会等组织的关系等。

   其次是事故本身的矛盾。

事故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事故的发生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事故最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每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会引发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三是安全生产的多重性。

安全生产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到多个层面。

认识到安全生产复杂性,就要克服简单化、单打一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多侧面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调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衷共济,做好工作。

六、P39自己理解

七、P40自己理

八、使用案例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事故中的作用

1998年9月10日,公司开坯分厂炉后料场切割钢坯码小垛,备料工孙××指挥天车将大垛钢坯上切割好的钢坯码到炉后小垛上,所吊大垛钢坯西侧有一小垛钢坯,相距很近,孙××站在大垛第三层探头钢坯上,背靠在小垛第六层钢坯上指挥天车起吊,并未离开原站位,天车工未鸣铃警示亦未拒绝指挥就起吊钢坯,吊物晃动挤撞孙的腹部,致其受伤死亡。

“9.10”起重伤害工亡事故从致因上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严格,监督制止违章不力,致使大垛钢坯旁码放小垛料,形成物的不安全状态,为备料指挥工孙××违章指挥站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同岗位互保、联保人发现违章未及时制止,说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岗位互保、互联制度流于形式,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管理原因。

2)由于在大垛钢坯旁码放切割好的小垛钢坯,且垛距很近,使其后的吊运作业形成不安全的物质状态,同时较大南风加大吊物的摆动幅度,也是作用于事故发生的外部物质条件,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物质原因。

3)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备料吊料工、天车工的安全操作有明确规定。

其中《备料吊料工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钢坯吊起时,工作人员应离开重物2m以外…”孙××违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事故,导致事故的发生。

九、根据变化-失误理论,是从所熟悉的领域说明都有哪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近年来,随着煤矿开发生产的深度不断加大,井巷工程的掘进速度加快和随着煤矿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的变化,水害产生的条件、水害威胁的程度以及水害形成的机理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给对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的分析造成很大难度,从而增加了水害治理的难度。

安全培训不到位,导致人员工作能力下降,引起误操作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放松,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容易引起事故。

十一、试论人的生理心理与安全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现实环境总和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及适应性2.生物适应性3.环境适应性。

心理因素:

性格、情绪、其他心理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体生物节律:

在正半周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成功率高,负半周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成绩低,容易发生事故。

疲劳:

疲劳时人们自感不适和劳累,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人在疲劳是作业,容易产生事故。

十二、阐述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说明如何采取措施才能规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所谓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动机实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有某种需要不一定会产生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优势动机支配的。

当优势动机引发后果达到目标是,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

一个需要满足了。

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样周二你复试的发展下去,从而推动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一个有一个的目标。

尽量满足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