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0124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9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docx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

惊慌障碍治疗的规化程序

 

无效

 

有效

 

无效有效

 

有效

 

无效

 

〔季建林司天梅〕

*如果需要减药,逐渐减药,防停药过快,出现停药反响;减药时间至少需要2—3个月

吴文源主编.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人民卫生.2010

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的规化程序

 

无效

 

有效

 

无效有效

 

有效

 

无效

 

*如果需要减药,逐渐减药,防停药过快,出现停药反响;减药时间至少需要2—3个月

吴文源主编.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人民卫生.2010

抑郁症药物治疗流程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响局部缓解或无效完全缓解

 

无效有效有效无效有维持治疗指征

 

有效有效

 

完全缓解

无效仍无效:

重新审查诊断,确定有无躯体疾病、

物质依赖、心理应激和服药依从性的问题

 

有效无效

 

严重或自杀强烈者可首选

*1.伴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木僵的患者可以立即做MECT

2.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在抗抑郁腰根底上合并MECT

江达开主编.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医科大学.2007

 

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规性程序

 

有效无效无效

 

有效

无效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实用简本

一、惊慌障碍

1.惊慌障碍的诊断

1.1概述

惊慌障碍〔panic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病症特点是反复出现的、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慌体验,一般发作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有大难临头的害怕和恐惧。

发作时临床表现多以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病症为主,因此容易误诊。

患者常在科相关科室就诊。

如果患者可以回避某些易引起惊慌发作的场合,那么称为场所恐惧症。

因此,在诊断分类中,惊慌障碍又被分为伴有场所恐惧症或不伴有场所恐惧症。

CCMD-3把惊慌障碍列为焦虑症的一个亚型。

惊慌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

最近欧美的流行病学治疗显示惊慌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4.7%~15%,年患病率为2.7%~7.3%.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呈双峰模式,第一个顶峰出现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第二个顶峰出现于45~54岁,在65岁以后起病者非常少见〔0.1%〕。

国省进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5〕显示,惊慌障碍时点患病率为1.76‰,省治疗为3.96‰,平均年龄为49.22岁〔2007〕。

惊慌障碍常伴随显著的功能损害,患者的精神安康和日常功能明显低于患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关节炎〕的患者;并且与精神活性物质或酒精使用、共患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如与抑郁障碍的共患率近30%〕的比列较高;惊慌障碍的患者中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的风险是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2倍,是无精神障碍者的20倍。

1.2临床表现

⑴惊慌发作:

突如其来的惊慌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

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伴胸闷、心动过速、心跳不规那么、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头痛、头昏、眩晕、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出汗、肉跳、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等。

发作间期始终意识清晰,高度警觉。

通常起病急骤,终止也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个小时。

⑵预期焦虑:

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悸,担忧再发,惴惴不安,也可以出现一些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病症。

⑶求助和回避:

60%的患者由于担忧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开展为场所恐惧症。

⑷惊慌障碍患者常伴有抑郁病症。

⑸有的病例可在数周完全缓解,病期超过6个月者进入慢性波动病程。

不伴场所恐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继发场所恐惧症者复发率高且预后欠佳。

约7%患者有自杀未遂史。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合并抑郁症。

1.3诊断要点

⑴发作一般无明显诱因,可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⑵在发作间歇期,害怕或担忧再发作。

⑶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病症,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⑷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突然,迅速得到顶峰。

⑸1个月至少有3次惊慌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

⑹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根本正常,或仅有心动过速。

偶发早搏等,难以解释患者的病症。

1.4鉴别诊断

⑴躯体疾病所致焦虑:

包括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瓣膜脱垂、心肌缺血〕、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前庭功能紊乱〕等。

特别是初诊、年龄大、无心理应激因素、病前个性素质良好的患者,要高度警觉焦虑是否继发于躯体疾病。

⑵精神活性物质或酒精使用/戒断:

许多药物在中毒、戒断或长期应用后可致典型的焦虑障碍。

如某些拟交感药物苯丙胺、可卡因、咖啡因;某些致幻剂及阿片类物质;其它如类固醇、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酒精等,根据服药史可资鉴别。

⑶其他焦虑相关障碍:

惊慌发作可能是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等其他焦虑障碍的一局部。

当同时存在时,CCMD-3、DSM-Ⅳ推荐合并为单一诊断,ICD-10推荐并列诊断。

⑷其他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伴有焦虑,存在精神分裂症病症可资鉴别;抑郁症最常伴有焦虑病症,当抑郁与焦虑严重程度主次分不清时,应先考虑抑郁症的诊断,以防耽误抑郁症的治疗而发生自杀等不良后果;其它神经症伴有焦虑病症时,焦虑病症在这些疾病中常不是主要临床相或属于继发病症。

癔症可有类似惊慌发作表现,但具有夸特点、发病与精神因素相关。

2.惊慌障碍的治疗

2.1治疗目标

⑴降低惊慌发作的发生频率和发作严重程度,缓解预期焦虑,恐惧性回避,治疗相关的抑郁病症,到达临床痊愈。

⑵最大限度地降低共患率、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

⑶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2治疗原那么

⑴综合治疗:

惊慌障碍〔PD〕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些研究结果提示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⑵长期治疗:

PD是一种慢性疾病,PD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药物应当足量足疗程,控制患者的精神病症。

长期维持治疗应当以最小有效剂量,以减少复发和恢复社会和职业功能。

⑶个体化治疗:

药物疗效取决于药物药理作用、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态度。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响大多发生在治疗的第1周,PD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响可能会更加敏感、更恐惧。

比方:

药物治疗过程中,PD患者可能会将一些药物不良反响如心动过速、头晕、口干和震颤误以为是疾病病症的表现;在抗焦虑药物治疗初期,患者的焦虑性躯体病症还可能会加重。

因此,告知患者和〔或〕家庭成员解释药物不良反响的发生特点非常重要,可以防止患者过早停药。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药物剂量,个体化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2.3治疗策略

惊慌障碍的急性期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通常持续12周。

经过急性期有效治疗后,承受CBT治疗的患者,随访率可适当降低。

维持期药物治疗的疗程,研究证据较少,通常建议至少要维持治疗1年,再根据临床特征考虑逐渐减药。

减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变。

如病症复发,应适当立即重新开场药物治疗。

2.4治疗方法

2.4.1药物治疗

2.4.1.1药物治疗原那么国外研究治疗显示,各种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andnoradrenergicreuptakeinhibitors,SNRIs〕、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oradrenergicandspecialserotoninergicantidepressants,NaSSAs〕、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s〕和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reversibleinhibitorsofmonoamineoxidaseA,RIMAs〕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其中SSRIs、SNRIs和NaSSAs目前选择的较多,与过去的TCAs药物比拟,平安性上有较大改良。

⑴中国SDFA批准治疗惊慌障碍的药物有:

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氯米帕明。

但是临床实践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一些未在中国批准该适应症的抗抑郁药物。

⑵FDA批准治疗惊慌障碍的药物有:

帕罗西汀、阿普唑仑、阿普唑仑缓释剂〔国未上市〕、氯硝西泮、氟西汀、帕罗西汀控释片〔国未上市〕、舍曲林、文拉法辛缓释剂和艾司西酞普兰。

由于新型药物有更好的耐受性,建议作为一线治疗。

已经有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了帕罗西汀、阿普唑仑、阿普唑仑缓释剂〔国未上市〕、氯硝西泮、氟西汀、帕罗西汀控释片〔国未上市〕、舍曲林、文拉法辛缓释剂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慌障碍的疗效的平安性,疗效显著优于抚慰剂。

因此一旦患者确诊后,可以根据患者年龄、既往治疗反响、自杀、自伤风险、耐受性、患者自己对治疗药物的偏好、就诊环境、药物的可获得性、药物治疗费用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及早开场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药物的起效、疗程、可能的不良反响、需要遵医嘱服药、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停药反响。

急性期治疗12周,如果有效,继续稳固和维持治疗6~12个月。

如果一线治疗效果差,选择二线治疗或其他SSRIs、SNRIs、TCAs治疗。

如果需要减药,逐渐减药,防止停药过快,出现停药反响;减药时间至少需要2~个月。

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耐受性,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2.4.1.2治疗药物

⑴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

1)帕罗西汀:

治疗惊慌障碍的剂量一般为每日40mg,为了减少不良反响的发生,建议从小剂量10mg/d,根据患者的反响,逐渐加量,每周的加药幅度为10mg,最大剂量为50mg/d.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或1/4量开场,酌情缓慢加量。

帕罗西汀镇静作用较轻,可白天服药,如果患者出现嗜睡乏力可改在晚上服,为减轻胃肠刺激,通常在早晨后服药。

2)艾司西酞普兰:

可以与食物同服,每日1次。

建议起始剂量为5mg/d,持续1周后增加至10mg/d.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响,剂量还可以继续增加,至最大剂量20mg/d.治疗约3个月可取得最正确疗效。

疗程一般持续数月。

老年患者推荐以上述常规起始剂量的半量开场治疗,最大剂量也相应地降低。

3)其它SSRIs:

建议舍曲林的起始剂量为50mg/d,平均治疗剂量100mg,最大治疗剂量为200mg/d。

氟西汀可以与食物同服,每日1次给药。

建议起始剂量为5~10mg/d,如果起始剂量高,局部患者可能会出现惊慌发作加重。

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响,逐渐增加到20mg,最大剂量可达60mg。

建议氟伏沙明的起始剂量为50mg/d,平均治疗剂量为100~150mg/d,最大剂量达300mg/d。

禁忌症:

①对SSRIs类过敏者;②严重心、肝、肾病慎用;③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inhibitorsofmonoamineoxidaseA,MAOIs〕、氯米帕明、色氨酸联用;④慎与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联用。

常见不良反响:

包括①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焦虑、紧、失眠、乏力、困倦、口干、多汗、震颤、痉挛发作、兴奋,转为躁狂发作。

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及其他5-羟色胺冲动剂联用,以防发生中枢5-羟色胺综合征。

②胃肠道:

较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

③性功能障碍:

阳痿、射精延迟、性感缺失。

④其他:

过敏反响,罕见的有低钠血症和白细胞减少。

由于该类药物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2D6抑制作用,可能升高经CYP2D6代药物的血清浓度,联用时应注意。

考前须知:

SSRIs治疗初期,患者的焦虑性躯体病症可能会加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响大多发生在治疗的第1周。

PD患者更敏感,可能会将一些药物早期的不良反响如心动过速、头晕、口干和震颤认为是疾病病症表现;建议小剂量起始,以降低不良反响的发生;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满意的疗效。

告知患者和〔或〕家庭成员解释药物不良反响的发生特点非常重要,可以防止患者过早停药。

2004年FDA签署了一项警告,即“抗抑郁药短期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研究中增加了自杀观念和行为的风险〞,目前尚不知道是否抗抑郁药在儿童青少年中长期使用会增加自杀风险。

FDA警告主要是依据对24项抚慰剂对照的9中抗抑郁药治疗儿科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汇总分析的结果,这些分析提示,承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最初几个月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的风险是抚慰剂对照组患者的2倍〔活性药物组为4%,而抚慰剂组为2%〕,在所有的临床研究中,均未发现有自杀成功的病例。

SSRIs在儿童青少年中使用应注意易激惹或自杀念头,严格评价疗效和风险后决定,并且治疗期间仔细监测。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PD通常起效较慢,但是处于惊慌发作期的患者由于对疗效的迫切需要,常在发作期或治疗初期需要合并苯二氮卓类药。

苯二氮卓类药使用不超过3~4周及早减药,直至停药。

不建议PD患者长期承受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应防止处方镇静性抗组胺要活抗精神病药治疗PD患者。

现在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都没有显示SSRIs可以导致依赖,长期治疗后突然停药很容易导致焦虑反跳、戒断病症或复发,尽量逐渐减药,至少持续3个月。

应当让患者知情尽管药物没有耐受或渴求,但是突然停药或漏服药,可能会有戒断病症。

这些病症通常较轻,偶尔会较重,特别是突然停药。

常见的停药反响为头晕、麻木和刺痛感、胃肠道不适〔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多汗、焦虑和睡眠障碍。

⑵三环类和杂环类药物

氯米帕明:

起始剂量为12.5~25mg/d,可与某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合并使用,根据对药物的耐受程度逐渐滴定剂量,同时缓慢撤出苯二氮卓类药。

剂量围25~150mg/d。

治疗应至少持续6个月。

老年患者起始剂量为12.5mg/d,增加增加剂量到25~50mg/d。

禁忌症:

①严重心、肝、肾病;②癫痫;③急性窄角型青光眼;④12岁以下儿童、孕妇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⑤TCAs过敏者;⑥禁与MAOIs联用。

不良反响:

①中枢神经系统:

过度镇静、记忆力减退、转为躁狂;②心血管: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传导阻滞;③抗胆碱能:

口干、视物、便秘、排尿困难。

考前须知:

TCAs治疗指数低,剂量受镇静、抗胆碱能和心血管不良反响的限制,一般使用剂量为50~250mg/d,剂量缓慢递增,分次服药。

减药宜慢,突然停药困难出现胆碱能活动过度,从而引起失眠、焦虑、易激惹、胃肠道病症和抽搐等。

因此建议逐渐减药,减药时间可持续几周。

酒精和三环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比拟复杂,长期饮酒可诱导肝脏同工酶,静滴三环类药物的水平。

⑶苯二氮卓类药物

1)阿普唑仑:

起始剂量应该是0.4mg,2~3次/d,每3~4天增加0.4mg/d,常用剂量为2~3mg/d,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最大剂量是4~6mg/d。

2)其它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硝西泮的治疗剂量为1~6mg/d,使用大剂量可能会出现戒断病症。

减量时应当逐渐减量,一般是每3~4天减少0.5mg/d,或更慢。

在SSRIs治疗初期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有更快的起效速度。

禁忌症:

①闭角型青光眼;②服药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唑类抗真菌药〕的患者;③严重肝肾损害者;④伴有严重慢性高碳酸血症、重症肌无力、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睡眠呼吸障碍患者;⑤对苯二氮卓类药物过敏者。

不良反响:

这类药物的最大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应用往往会产生依赖性,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估计连续用药大于6个月者为5%~50%,一般半衰期短的药物较容易发生,因而不宜长期单药使用。

但在下述情况下可以短期优先使用:

①短期应激所致GAD样反响;②伴有严重的焦虑〔惊慌〕发作;③存在躯体医疗情况需要尽快控制焦虑病症。

最常见和最突出的不良反响,如镇静、白天困倦、药物过量时出现共济失调或言语不清。

有30%~90%的患者会出现戒断病症,大多数病症为轻到中度,可以耐受,但在突然停用较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时,可能引起癫痫发作,因此应缓慢减量。

当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联用时,如酒精、巴比妥类药物、阿片类物质和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增强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

考前须知:

有30%~90%的患者会出现戒断病症,大多数病症为轻到中度,可以耐受,但在突然停用较大剂量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时,可能引起癫痫发作〔比拟罕见〕。

建议应当缓慢减量苯二氮卓类药物。

对于惊慌发作患者,减量需要8~24周。

短期治疗或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不需要如此长的停药时间。

患者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可能发生几种类型的病症:

①患者原来的病症可能复发;②患者可能出现戒断病症,常发生在停药后数天,但是一般在2~3周减轻或消失。

常见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戒断病症包括:

焦虑、易激惹、失眠、疲倦、头痛、肌肉抽搐或疼痛、震颤、摇摆、出汗、头晕、集中注意可能、恶心、食欲减退、明显抑郁、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感知觉增强〔嗅、视、味、触觉〕、异常感知觉或运动觉等。

治疗过程中应当给予患者及家属支持性教育,引导正确的停药过程。

最近的研究提示,集体认知-行为治疗也有助于患者终止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⑷其他药物

文拉法辛的起始剂量为75mg/d,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响可以逐渐增加到225mg/d;平均治疗剂量165~171mg/d。

文献报道米氮平治疗惊慌障碍的平均剂量为〔18.3±1.3〕mg/d。

治疗惊慌障碍常用药物的剂量见表1。

表1惊慌障碍常用药物剂量一览表

剂量〔mg/d〕

起始

平均

最大

高效价苯二氮卓类药

阿普唑仑

1.2

4~6

-

氯硝西泮

1

2~3

-

劳拉西泮

1

2~4

-

SSRIs

帕罗西汀

10~20

20~40

60

艾司西酞普兰

5~10

10~20

20

氟西汀

20

20

60

西酞普兰

10

20~30

60

舍曲林

50

100

200

氟伏沙明

50

100~150

300

三环类和杂环类药物

氯米帕明

25

100~150

250

米帕明

25

100~150

300

2.4.2心理治疗

⑴治疗原那么:

心理治疗应该和药物一样作为PD的主要治疗选择,尤其当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时,应当作为首选。

有条件提供心理治疗的情况下,也应该首先考虑心理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心理治疗或许有效,反之亦然。

对于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者,停药后极易复发,此时承受心理治疗,有助于稳固疗效、预防复发。

当然,对于承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后仍不见好转或因各种原因导致心理治疗无法实施时,应该及时予以再评估、转介其他心理治疗师或给予药物治疗。

⑵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

CBT治疗师必须承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且在督导的情况下,按照被证明有效的治疗程序进展。

假设患者不合并DSM-Ⅳ轴Ⅱ〔人格障碍〕诊断,治疗一般安排总共7~14个小时的治疗,每周1~小时。

对于伴有轴Ⅱ〔人格障碍〕诊断的患者,治疗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

对于局部患者,短期采用更大强度的CBT可能会更加适宜。

2)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psychodynamicpsychotherapy,PPT〕:

PPT治疗师要经过系统的精神动力性治疗培训,熟悉本疗法的操作技术。

在承受专业培训的经历中,要承受自我被分析的个人体验,在案例实践中有自己的督导师或督导团队。

专业的培训经历和丰富的临床案例经历是PPT得以发挥有效作用的保证。

如果通过初始访谈的诊断评估,发现PD患者缺乏承受PPT治疗的动机,或者其他人格构造处于未整合水平,或者因为其他种种客观因素,这种开放的、长程的PPT可能不是最好的治疗形式。

此时应与患者讨论适宜的治疗方法,并帮助其转介其他治疗师。

3)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如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眼动治疗、情绪疗法等也都用于PD的治疗。

3.惊慌障碍治疗的规化程序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

1.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

1.1概述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是一种以持续、全面、过度的焦虑为特征,并且焦虑不限于任何特定环境的精神障碍。

患者往往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

患者焦虑的病症是多变的,并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病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

GAD在普通人群的年患病率为1%~5.1%,成年人终生患病率估计为4.1%~6.6%。

女性是男性的2倍,青少年、妇女及老年人是GAD高发人群。

大约90%GAD患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其中60%为抑郁症。

共患病使患者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对治疗反响差,具有较高自杀率和致残率,预后不良。

1.2临床表现

焦虑的广泛性和持续性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核心病症,但不一定在某一特殊情境中发生,患者整日容易紧,病症多变,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⑴担忧和焦虑:

广泛性焦虑障碍主要病症是担忧和焦虑,这种担忧和担忧是期待性的,与安康人的忧虑和担忧相比,它不可控制,持续时间长,涉及围广。

⑵高警觉性:

易激惹、烦躁不安、肌肉紧、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障碍。

这些病症常结伴成群出现。

⑶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和其他病症:

坐立不安、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尤其是双手、胸部、腋窝〕、口干、心动过速/心悸、恶心或腹部不适等。

广泛性焦虑障碍典型发病年龄为10多岁至20多岁,呈慢性、持续性病程,前瞻性研究发现只有25%别人在2年有完全缓解期。

儿童青少年GAD患者共患病同样明显,共患病达87%,尤其是别离性焦虑、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共患病率较高。

GAD老年患者抽样调查发现91%有共患病。

共患病既加大了治疗费用、功能损害和残疾,也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

1.3诊断要点

⑴不能控制、无明确对象的过度焦虑和忧虑,至少病程6个月。

⑵伴自主神经病症,运动性不安,如坐立不安/精神性紧、注意力难以集中、易疲劳、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

⑶病人难以忍受,感到痛苦,社会功能受损。

1.4鉴别诊断

⑴其他精神障碍:

①抑郁障碍:

焦虑是抑郁障碍常见病症,GAD也会有一些抑郁病症。

通常诊断是依据两种病症的严重程度和出现先后顺序确定。

②其他焦虑障碍也需与GAD鉴别,如惊慌障碍、恐惧障碍、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各有其突出的核心病症和病程特点,结果详细的病史询问、检查,鉴别并无困难。

如果既符合GAD诊断,又符合其他焦虑障碍诊断的共病情况,建议将诊断均列出。

⑵物质滥用及药物不良反响:

药物和物质使用常常导致焦虑病症,注意询问是否应用能够引起焦虑病症的成瘾药物〔如咖啡因、尼古丁、酒精及毒品等〕,如存在那么停用。

了解是否有服用能够致焦虑的药物史,如类固醇激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甲状腺素、茶碱等,有助于与原发性焦虑障碍鉴别。

⑶躯体疾病:

①以焦虑病症表现的躯体疾病,如分泌疾病所致的心血管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上腺髓质瘤、低血糖和Cushing综合征等导致焦虑病症。

某些神经疾病,如发作性癫痫、颅肿瘤、中风和脑缺血等疾病,均可以出现焦虑病症。

鉴别要点是根据病史做相应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②以躯体性焦虑病症为主者,误诊为躯体疾病。

鉴别要点是他们有焦虑病症全,可有焦虑病症的不同特征,如心悸、头晕、尿频等均可能是病人的原发主诉,符合广泛性焦虑症。

③广泛性焦虑和躯体疾病共病者,即两者均存在。

在慢性严重躯体疾病各个阶段均可能出现焦虑。

焦虑状态临床表现与典型广泛性焦虑不完全一样,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