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0289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docx

石油炼制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沈本贤主编

第二章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1、&馏程:

初馏点到终馏终点这一温度范围称油品沸程。

2、&初馏点:

蒸馏中流出第一滴油品时的气相温度。

3、终馏点:

蒸馏终了时的最高气相温度(干点)。

4、馏分:

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蒸出的馏出物。

5、馏分组成:

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体)之间的关系

6、蒸汽压:

在某温度下,液体与其液面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7、&相对密度:

油品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4℃,15.6℃);

或:

油品的质量与标准温度下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8、&特性因数:

特性因数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特性因数反映了石油馏分化学组成的特性,特性因数的顺序: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烷烃〔P〕:

≥12;环烷烃〔N〕:

11~12;芳烃〔A〕:

10~11

9、平均分子量:

油品的分子量是油品各组分分子量的平均值。

10、粘度:

流体流动时,由于分子相对运动产生内摩擦而产生内部阻力,这种特性称为粘性,衡量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

11、动力粘度:

两液体层相距1cm,其面积各为1cm2,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这时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粘度。

12、运动粘度:

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同压下该流体的密度之比。

13、恩氏粘度:

在某温度下,在恩氏粘度计中流出200ml油品所需的时间与在20℃流出同体积蒸馏水所需时间之比。

14、&粘温特性: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特性。

15、临界温度:

当温度高至某一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也不能把气体变为液体;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6、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相应的蒸汽压称为临界压力。

17、比热〔C〕:

单位物质(kg或kmol)温度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

18、蒸发潜热:

单位物质(kg或kmol)由液体汽化为汽体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蒸发潜热。

也称汽化潜热。

19、&热焓(H):

将1Kg油品由某基准温度(常以-17.8℃,即0F为基准)加热到某温度时,所需的热量称为热焓。

20.结晶点:

在油品到达浊点温度后继续冷却,出现肉眼观察到结晶时的最高温度。

21.凝固点: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液面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22.冷滤点:

在规定条件下20毫升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

23.闪点: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蒸发的油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24.自燃点:

将油品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火即可自然,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5、浊点:

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开始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称为浊点。

26、倾点: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27、冰点:

油品被冷却时所形成的蜡结晶消失一瞬间的温度。

28、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外表时即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废,以℃表示。

29、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时,即能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30、苯胺点:

油品与等体积苯胺到达临界溶解的温度

31.石油:

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32.简述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从外观看来是一种暗色的,从褐色以至黑色的流动和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的相对密度大约在0.8至0.98间,一般都小于1.0。

石油组成相当复杂,有分子量很小的气态烃,也有分子量大1500至2000的烃类。

33.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

〔烃类组成、非烃类〕〔非烃类化合物:

分类、危害〕

石油主要由C、H、S、N、O等元素组成,其中C占83~87%,H占11~14%。

石油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金属量元素有钒、镍、铁、铜、钙等,非金属元素有氯、硅、磷、砷等。

石油主要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其中烃有:

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类有:

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质。

非烃类的危害:

影响产品的质量;腐蚀设备;污染环境;污染催化剂。

34.烃类组成表达方法:

A、单体烃组成B、族组成C、结果族组成

35、石油酸:

石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

36.要掌握的公式

T体=〔T10+T30+T50+T70+T90〕/5

恩氏蒸馏曲线的斜率S=(T90-T10)/(90-10)

斜率体系了馏分沸程的宽窄,馏分越宽斜率越大。

37.油品的粘温特性表示方法。

油品粘温特性表示方法:

(1)粘度比:

V50/V100粘度比越小,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粘温性质越好。

(2)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越高,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粘温性质越好。

38.油品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粘温凝固:

含蜡很少或不含蜡的油品,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很快,当粘度增加到某个程度时,油品变成无定型的粘稠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

构造凝固:

含蜡油品,当温度逐渐下降时,蜡逐渐结晶析出形成网状结构,将液体油品包在其中,使油品失去流动性。

39.总结归纳:

1)温度对蒸气压、相对密度、粘度、比热、蒸发潜热、热焓

有何影响?

T↑→P↑,d↓,粘度↓,比热↑,热焓↑

2)化学组成对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自燃点、苯胺点、比热、蒸发潜热、热焓有何影响?

同碳数各种烃类—相对密度:

芳烃>环烷烃>烷烃;粘度:

环烷烃>芳烃>异构烷烃>正构烷烃;凝点:

自燃点:

烷烃<环烷烃<芳烃;苯胺点、闪点、比热:

烷烃>环烷烃>芳烃;蒸发潜热:

烷烃与环烷烃相近,芳香烃稍高;热焓:

烷烃>芳烃

3)馏分组成对蒸气压、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自燃点、比热、蒸发潜热、热焓有何影响?

油品越轻蒸气压越大;油品越重,密度越大;馏分越重,粘度越大;轻组分闪点和燃点低,自燃点高;同一类烃,分子量大则苯胺点高,但变化幅度不大;烃类的质量比热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增大;油品越重,汽化热越小;热焓:

轻馏分>重馏分

一.判断对错。

1.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

×

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

×

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

×

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

二.填空题

1.石油中的元素以碳、氢元素为主。

根据沸点的差异可将原油切割成假设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柴油馏分(中间馏分),>500℃馏分油称为减压渣油。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石油经过直接蒸馏得到的馏分,其中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芳烃烃类和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不饱和烃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溶解状态,随温度降低会结晶并从石油中别离出来,工业上将别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蜡。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250-400℃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碳和氢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不饱和烃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真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胶体溶液。

三.简答题

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①相对密度〔d204〕>0.86,属较重原油;

②凝点(CP)高,含蜡量高;

③含硫量较低

④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

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描述石油烃类组成主要有三种表示方法:

单体烃组成、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这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对象和局限性。

单体烃组成可用于精确的描述石油馏分中的每一种烃类的存在与否及其含量,但其只能应用于对轻质石油馏分的分析与描述。

族组成可用于描述石油馏分中不同族烃类的组成及含量,不能准确的描述不同烃类的含量及组成,且对于部分结构组成比较复杂的烃类无法进行族的划分。

结构族组成是将整个石油馏分〔即各种烃分子的混合物〕视为一个平均分子,把该平均分子看作是由烷基侧链、环烷环和芳香环三种结构单元组成,其平均分子的结构可用CA%、CN%、CP%、RT、RN、RA六个结构参数表示,但结构族组成表示法仅适于确定高沸点馏分和渣油中上述三种结构单元的含量,并未考虑其结合方式。

因此,石油馏分组成不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结构族组成表示法描述其大致结构。

3.什么叫石油馏分?

什么叫分馏?

什么叫直馏馏分?

将石油进行分馏,获得的一定沸点范围的分馏馏出物称为石油馏分。

分馏就是根据各组分沸点的差异,将石油切割成假设干个馏分。

石油经过直接蒸馏得到的馏分叫直馏馏分。

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

答:

含硫化合物具有腐蚀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可腐蚀设备;含硫化合物排放到环境中可环境污染;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可影响产品的储存安定性;含硫化合物影响燃料的燃烧性能;二次加工过程中,硫可使催化剂中毒

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答:

石油中的环烷酸主要分布在250~400℃的馏分中,其他非烃化合物一般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含量增加,绝大多数集中在减压渣油中。

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

×

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

3.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4.石油馏分的粘度指数大,表示其粘度大。

×

5.馏分油及油蒸汽的粘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6.轻质油品的蒸汽压大,故其闪点、燃点低,自燃点也低。

×

7.石油馏分的蒸汽压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汽化率有关。

8.石油馏分的分子质量是指其中各组分的分子质量之和。

×

9.对同一轻质油品,其浊点、结晶点和冰点的关系为浊点>结晶点>冰点。

×

10.分子量大小相近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粘度最高的是烷烃。

×

11.粘度大的油品其粘温性能好。

×

12.同一油品的雷德蒸汽压一般比真实蒸汽压要大。

×

13.特性因数、粘重常数、相关指数、特征参数都可以表征油品的化学组成。

二.填空题

1.一般随着沸点的升高,石油馏分的密度增大,粘度增大,蒸气压减小,凝点增大,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2.表示油品蒸发性能的指标有馏程和蒸气压。

3.分子量大小相近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苯胺点最高的是烷烃,粘温性能最好的是烷烃。

4.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的原因主要有粘温凝固和构造凝固两种情况。

5.碳原子数相同的不同烃类,它们的相对密度大小是有差异的,相对密度大小顺序为芳香烃〉环烷烃〉烷烃,据此,不同基属原油相对密度大小顺序为环烷基〉中间基〉石蜡基。

6.油品的粘温性质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油品的粘度指数高,其粘温性质好。

7.反映油品安全性能的指标是闪点。

8.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压力升高,粘度增大。

9.随着油品沸程的增加,其闪点增大,燃点增大,自燃点降低。

三.名词解释

1.油品的粘温性质:

油品的粘温性质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油品的粘度指数高,其粘温性质好。

2.特性因数:

3.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时,自发着火的温度,用℃表示。

4.馏程:

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称为馏程或沸程。

 

第三章石油产品

1.简述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四个工作过程: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

2.压缩比:

它是指气缸发动机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进气中包含了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汽油〕。

3.车用汽油的主要性能:

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腐蚀性。

汽油对蒸发性要求的原因:

如果蒸发性太差,就不能全部汽化,启动与加速困难,燃烧不完全;蒸发性太好,则易在输油管中气化而造成气阻,供油不足甚至中断。

柴油对蒸发性要求的原因:

馏分过轻,蒸发太快,不易氧化,自燃点高;馏分过重,蒸发太慢,太易氧化,自燃点低。

4.抗爆性:

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防止产生爆震的能力称为抗爆性,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称为辛烷值〔称ON〕,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愈好。

5.汽油抗爆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在相同碳数下,各种烃类氧化顺序为正构烷烃>环烷烃>异构烷烃>芳烃;同类烃中,大分子烃比小分子烃易氧化。

总趋势是:

链越长越氧化,抗爆性越差;支链越短越多、异构程度越高氧化性差,抗爆性越好。

汽油的理想组分是异构烷烃。

6.辛烷值

车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马达法与研究法。

所测得的辛烷值分别称为马达法辛烷值〔MON〕和研究法辛烷值〔RON〕。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一般按其RON的大小来划分,例如90号汽油即汽油的RON=90。

&辛烷值:

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比照。

抗震性与样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辛烷值。

提高ON的方法:

A.加入抗暴挤B.调合

7.汽油的安定性影响因素:

面的催化作用、照、与空气接触程度。

8.柴油机的点燃方式:

柴油机不是利用点火式使气体燃烧,而是自燃做功,推动活塞下行而产生动力。

9.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滞燃期〔发火延迟期〕、急燃期、缓燃期〔主燃期〕、后燃期。

10.柴油机的主要性能:

①.流动性,其低温流动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其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越高。

则低温流动性越差。

我国评定柴油流动性能的指标为凝点〔或倾点〕和冷滤点。

凝点是柴油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轻柴油的牌号就是按凝点划分的。

②.蒸发性能③.抗爆性〔十六烷值CN〕,柴油的理想组分是烷烃、环烷烃。

④.安定性、腐蚀性和洁净度

以上的四点也是柴油的质量指标,其意义为:

其为柴油的分类与炼制提供依据,为柴油的选用提供了数据理论基础,也为对柴油的评价提供标准尺寸。

14.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

v&爆震:

在点燃式发动机中,混合气被点燃后尚未燃烧的那部分混合气出现自燃,发出可闻的爆响现象。

v爆震原因:

压缩比与汽油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太大,压力和温度过高,形成很多过氧化物;

燃料易氧化,过氧化物不易分解,自燃点低。

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接近、到达或超过汽油的自燃点。

v烃类易氧化顺序:

正构烷烃>环烷烃>烯烃>异构烷烃>芳烃;

v同类烃中,大分子烃比小分子烃易氧化。

15.试简述车用汽油规格指标中为什么要控制蒸汽压及10%、50%、90%和干点温度。

v蒸气压的大小说明汽油蒸发性的高低。

v用来控制车用汽油不至于产生气阻。

v汽油的蒸发性由其馏程和饱和蒸汽压来评定。

10%馏出温度。

〔t10〕

1)其高低反映了汽油中轻组分的多少。

2〕用来保证具有良好的启动性。

2)发动机易于启动的最低大气温度的关系

3〕10%的馏出温度值越低,则说明汽油中低沸点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强、起动性越好,在低温下也具有足够的挥发性以形式可燃混合气而易于起动。

假设过低,则易于在输油管道汽化形成气泡而影响油品的正常输送,即产生气阻。

4〕汽油的饱和蒸汽压越大,蒸发性越强,发动机就容易冷起动,但产生气阻的倾向增大,蒸发损耗以及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50%馏出温度

1)大小反映汽油的平均汽化性;2)用来保证汽车的发动机加速性能、最大功率及爬坡能力。

90%馏出温度

1)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

干点〔终馏点〕反映了汽油中最重组分的程度。

用来控制汽油的蒸发完全性及燃烧完全性。

17.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有哪些?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实际胶质和诱导期。

18.柴油的十六烷值是否越高越好?

十六烷值不是越高越好!

使用十六烷值过高〔如大于65〕的柴油同样会形成黑烟,燃料消耗反而增加,这是因为燃料的着火滞燃期太短,自燃时还未与空气混合均匀,致使燃料燃烧不完全,部分烃类因热分解而形成带碳粒的黑烟;另外,太高还会减少燃料的来源。

用十六烷值适当的柴油才合理。

十六烷值在40~55之间最合适,<35滞燃期太长,>65滞燃期太短。

19.为何不能将柴油兑入汽油中作车用汽油使用?

同时也不能将汽油兑在轻柴油中使用?

绝对不能。

因为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燃烧原理不同,汽油机为点火式,而柴油机为压燃式。

前者所用汽油,馏份轻,易挥发,自燃点高,辛烷值高;而车用柴油馏份重,自燃点低,辛烷值低,十六烷值高,因而混合的汽、柴油既不能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也不能在柴油机中使用。

假设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辛烷值太低,极易产生爆震。

馏份重,燃烧的沉积物和积炭太重。

假设在柴油机中用,自燃点高,十六烷值太低,不易压燃,易产生爆震,损坏发动机。

20.试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燃料的角度说明其产生爆震的原因及理想组分是什么。

相同点:

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不同点:

燃烧方式不同,燃烧方式是自燃,柴油机汽缸内柴油燃烧不须点火,靠压缩空气升温到达自燃;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打火到达燃烧的。

进气和压缩过程不同,汽油机进气是混合气〔空气和汽油〕,压缩也是混合气,而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的空气,压缩的也是新鲜空气。

柴油机爆震原因:

燃料不易氧化,过氧化物不足,自燃点过高,致使着火落后期过长,燃料积存量过多,燃烧时大量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压力突增,产生爆震。

汽油理想组分:

异构烷烃柴油理想组分:

烷烃、环烷烃。

21.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能设计太高,而柴油机的压缩比可以设计很高?

汽油机压缩的是可燃混合气,因为压缩比与汽油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太大,压力与温度过高。

形成很多过氧化物,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接近、到达或超过汽油的自燃点,可能会引起爆震。

而柴油机压缩的是空气,压缩比设计不受燃料油性质的影响,可比汽油机高出许多。

22.汽油、轻柴油的商品牌号分别依据什么划分?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按研究法辛烷值〔RON〕的大小划分。

柴油牌号以凝点和粘度高低来划分。

①.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

按凝点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六个牌号。

②.重柴油用于中低速柴油机。

按50℃运动粘度(mm2/s)分为10号、20号、30号三个牌号。

23.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并从原因及危害阐述二者爆震的异同点。

答:

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汽油机产生爆震是由于汽油机压缩比与燃料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过大,燃料太易氧化,生成过多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又不易分解,使燃料自燃点过低,燃料自燃而形成多个燃烧中心,产生爆炸性燃烧,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爆震现象。

压燃式发动机产生爆震是由于燃料自燃点过高,燃料不易氧化,过氧化物生成量不足,迟迟不能自然〔滞燃期太长〕,以至喷入的燃料积聚过多,自燃一开始,这些燃料同时燃烧,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大大超过正常燃烧压力,引起爆震。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产生的爆震原因不一样,但产生的危害是一样的。

即爆震会损坏气缸部件,缩短发动机寿命,燃料燃烧方式不完全,增加油耗量,发动机效率降低。

2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即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不同点:

A.点燃方式不同,燃烧方式是自燃,柴油机汽缸内柴油燃烧不须点火,靠压缩空气升温到达自燃;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打火到达燃烧的。

B.进气和压缩过程不同,汽油机进气是混合气〔空气和汽油〕,压缩也是混合气,而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的空气,压缩的也是新鲜空气。

C.理想组分不同:

汽油理想组分:

异构烷烃柴油理想组分:

烷烃、环烷烃。

D.抗暴的表示方法不同:

汽油用辛烷值,而柴油用十六烷值。

E.构造方面不同:

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F.压缩情况不同:

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即柴油机压缩的压强与温度比汽油机的都高。

G.用途方面不同:

柴油机比汽油机廉价,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

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H.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I.燃料不同:

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

一.判断对错。

1.自燃点低的柴油抗爆性好,而自燃点低的汽油抗爆性较差。

2.异构烷烃是汽油的理想组分,同时也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

3.直馏汽油、柴油的抗爆性优于催化裂化汽油及柴油的抗爆性。

×

4.柴油中的正构烷烃越多,其十六烷值越低,凝点越高。

×

5.汽油和柴油都以表示其抗爆性能的指标为的牌号。

×

6.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是体积热值较大的芳香烃。

×

7.发动机的压缩比越大,其热成效率越高。

8.汽油机的爆震发生于燃烧做功冲程的前期,而柴油机的爆震发生于燃烧做功冲程的后期。

×

9.汽油机的压缩比比柴油机大。

×

二.填空题

1.汽油以质量指标辛烷值划分牌号,它表示汽油的抗爆性能,柴油以质量指标凝点划分牌号,它表示柴油的低温性能。

2.汽油的理想组分是高度分支的异构烷烃,柴油的理想组分是带烷基或二烷基的异构烷烃,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是带侧链的环烷烃和异构烷烃。

3.测定汽油辛烷值用到的两种标准物质是异辛烷(2,3,4-三甲基戊烷)和正庚烷

4.从工作原理上划分,汽油机属于点燃式内燃机,而柴油机属于压燃式内燃机,因此,柴油机要求其燃料的自燃点要低。

5.汽油馏程的10%馏出温度偏低,则汽油在使用中易产生气阻。

6.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分别是:

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7.汽油的蒸发性能用馏程和蒸汽压两个指标来表征。

8.衡量柴油燃烧性能的指标有雾化性能,蒸发性能和抗爆性能。

9.柴油的燃烧过程包括滞燃期,急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时期。

10.各类烃的辛烷值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各类烃的十六烷值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

11.烷烃,环烷烃和芳烃中,质量热值最大的是烷烃,体积热值增大的是芳香烃。

三.简答题

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一个工作过程有哪几个冲程组成?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有哪些不同?

答:

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有四个冲程: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冲程。

不同之处有两点:

①柴油机压缩的只是空气,压缩比可以更大;②汽油机电火花点燃→点燃式发动机;柴油机自燃→压燃式发动机

2.规定汽油的10%、50%、90%点的馏出温度,是为了保证汽油哪些方面的性质?

(3分)

答:

①规定汽油的10%点的馏出温度是为了保证汽油具有良好的启动性;②规定汽油50%点的馏出温度是为了保证汽油馏分的组成分布均匀性,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