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04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docx

语文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5记叙性文体阅读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213分)

1.(20分)阅读《父亲的眼神》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

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

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

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⑥吃过饭,父亲说:

“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没收成了。

”我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假如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牟。

赶快起来!

”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⑪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

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⑫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

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的说了一句:

“我要上学!

⑬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

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

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⑭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

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

“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请简要概括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父亲的眼神为什么会让我不安?

(用原文语句回答)

(3)从全文看,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

结构上作用:

                                                        

内容上作用:

                                                             

(4)“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杀羊

李德霞

中秋节前一天,在城里打工的六六回了村。

刚进村口,六六就看见胡老爹撵着五只羊从对面走过来。

六六说:

“胡老爹,你的羊好肥啊。

胡老爹看着他的羊,一脸得意地说:

“肥,肥。

六六没话找话地说:

“胡老爹,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也不杀只羊?

”“不杀,不杀。

一只羊值千把块哩。

六六眼珠子一转说:

“要是胡狗回来,你也不杀?

”胡老爹就胡狗一个儿子。

胡狗领着媳妇在城里干装修,一走五年,也没回来过……胡老爹听六六这么一说,两眼顿时亮了,一股清亮亮的涎水从嘴里流出来,他也不擦,只管说:

“你是说,胡狗要回来?

六六说:

“媳妇也回来。

”“媳妇也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

”“一家子都回来?

”“对。

”六六说,“那你还杀不杀羊?

“杀,杀,杀一只肥肥的,要杀就杀那只黑耳朵羊。

”胡老爹说,“胡狗爱吃羊心、羊肝,还爱啃羊头、羊蹄子。

那小子,五岁时就能干掉四个羊蹄子。

嘿嘿,嘿嘿……”

中秋节一早,六六到村头大姐家,路过胡老爹那个破败的院落时,下意识地朝里面一望,六六傻眼了。

透过洞开的院门,六六看见,胡老爹真的杀了一只羊。

院里,流了一摊血。

胡老爹正弓腰撅腚剥羊皮呢。

院墙上,两只喜鹊扑棱着翅膀,喳喳地叫。

闯祸了,闯大祸了。

六六心里念叨着,抬腿跨进东倒西歪的院门。

六六按住扑扑乱跳的心说:

“胡老爹,你真的杀了羊?

胡老爹说:

“胡狗要回来,媳妇要回来,一家子要回来……”“可是……”

胡老爹不理六六,只管埋头剥羊皮。

羊真的好肥好肥。

六六没辙了,掏出手机,扒拉半天,终于扒拉出了胡狗的电话号码。

摁过去,电话通了。

六六一手捂着手机说:

“胡狗大哥,今天是中秋节,你该回村看看你爹……”

电话那头,胡狗没好气地说:

“你不是六六吗?

你以为你是谁,村主任啊?

我家的事要你管?

咸吃萝卜淡操心!

六六说:

“可你爹……听说你要回来,杀了一只羊……”

胡狗不耐烦了,大声嚷嚷:

“谁说我要回去,谁说我要回去?

是你骗老头的吧?

你脑子进水了?

”六六还想说什么,胡狗已经毫不客气地挂了电话。

六六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脚。

六六收起手机,讪讪地说:

“胡老爹,对不起,昨天我跟你开玩笑的……”

六六知道,接下来,胡老爹会冲着他吹胡子瞪眼睛,甚至会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可六六想错了,胡老爹跟没事人一般,还在剥他的羊皮,剥得那叫一个认真:

噌,噌,噌……六六抬高了嗓门:

“胡老爹,别剥啦,你儿子胡狗他不回来!

胡老爹扬起脸,一脸平静地看着六六说:

“这么大声干啥?

我又不耳背……我啥都听到了,我也知道他不会回来。

“那你,为啥还杀羊?

”“羊是我的,想杀就杀。

”六六一脸的问号。

胡老爹说:

“六六,我知道,你是个孝顺儿子,不管多忙,逢年过节都要回来看你的爹娘。

可胡狗就不一样了,人跟人没法比……”

胡老爹又说:

“你家没养羊,羊毛都没一根。

你要是不嫌弃,就接你爹你娘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

“好,好。

”六六想好了,这只羊,不能让胡老爹白杀。

“咱吃全羊席……”

“好,咱吃全羊席……”六六的眼里霎时涌满了泪。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5年第1期)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哄骗杀羊

看见杀羊

致电受辱

相约吃羊

六六的心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分析六六的个性特点。

(4)本文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3.(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河遗梦(李存葆)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

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

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

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

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

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

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

你使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汪洋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仍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之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毛鱽”,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

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

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

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

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

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喷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

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1)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2)阅读全文后,请概括“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的具体内涵。

①历史的河:

________ 。

②文化的河:

________ 。

③心灵的河:

________。

(3)结尾处“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一句中,“断流”的含义是什么?

(4)文章既情感激越,又有历史的深沉感,结合内容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4.(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游戏

周海亮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

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

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

“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

可是,他为什么可以照出里面的东西呢?

”男人低下头。

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俺讲过。

”儿子说。

男人满足地点头:

“是……是X光。

只有X光,才可以把东西变透明了,俺们才可以看到它的里面。

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

男人头发凌乱。

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

看得出来他在某个建筑队打工。

城市里有太多那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

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

“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

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

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

假如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

“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四周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

他忽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编织袋般趴伏。

安检员大喊一声:

“你要干什么?

”可是来不及了。

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了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

几秒钟后。

男人被安检仪吐出。

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

“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

他说:

“俺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

”安检员怒火冲天:

“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

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他眨眼。

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求救的眼神。

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

男人说,走,俺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

男人问儿子:

“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

“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

“没关系。

你看个梗概就行了。

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俺有吗?

”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

他比划得并不正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

”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

”男人满足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你看俺们多聪明,俺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俺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

他竟没收俺们的钱。

你看看,俺早说过你也可以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

”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

”男人问。

“去看过了。

”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

”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

”儿子回答。

“好儿子,”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俺们拉钩吧!

”父亲伸出手,钩住了儿子的小指。

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俺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

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俺去医院了。

”男人站起来。

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

”儿子使劲地点头:

“你的肺上没有黑影,俺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

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

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挣钱。

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

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

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很急,他轻轻地咳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

他紧张地回头,却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

于是男人笑了。

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6年第1期)

(1)请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文中的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告诉七岁的儿子安检仪就是X光机。

发展

________

高潮

________

(2)联系全文内容,评价文中父亲的形象。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假如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②他紧张地回头,却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

(4)文章以“父亲的游戏”为题有哪些好处?

作者写作本文有哪些用意?

5.(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

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

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

(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

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

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

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

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

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

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

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

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

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

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

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

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

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

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儿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

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

热闹,眼花缭乱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

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

过度,不加节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3)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请分别从内容、手法、主旨和结构上加以比较、归纳。

(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请联系全文,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阐述“水缸”对“我”的文学梦的影响。

)?

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即标题的作用)

(5)作者说:

“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

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

要求:

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提示:

阅读什么,有何体验和感悟,要写出来。

)(不少于150字)

6.(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忆外婆 ——一张照片勾起的回忆 

石海红

①这张照片摄于两年前,玄武湖边,一排粗壮的柳树下,远远的长凳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位老人,背有些佝偻,双手背在身后,轻轻地捶打着腰背。

好熟悉的身影!

当时我一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一边又向前走了几步。

②是了,这位金陵老人的装束,与我外婆当年的样子何其相似!

短发用黑色铅丝做成的发箍箍着,纹丝不乱,身上也是穿着这种洗得有些发白的卡其布衣服,脚下是双白底黑面的布鞋……

③外婆过世已快二十个年头了……

④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总不见她有空闲的时候,忙完家务,手上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

⑤那时的我,最盼望的是新年,因为远在青海和云南插队的舅舅们回来探亲时,外婆又要炒喷香的鱼松、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了。

⑥那时的我觉得鱼松就是世上最好的美食了。

把洗净后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松脆,然后再用小火在铁锅中不断翻炒,鱼块散成像现磨咖啡那样的小颗粒,鱼松就基本制成了。

出锅冷却之后,装到玻璃瓶中,那是给两个舅舅探亲假结束后回乡下准备的,每人两瓶,够他们在缺少荤腥的乡下吃大半个月了。

当然制作过程中,我也总能揩油吃到不少。

那时的我哪里知道,一瓶鱼松需要多少条带鱼,多少下翻炒才能做成啊!

只觉得那种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只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⑦舅舅们探亲的半个月间,家里始终弥漫着这样的好味道、好声音。

等舅舅们走了,偶尔会听到外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跟外公聊家常:

“两个孩子又黑又瘦,像猴子一样……红烧带鱼,要买3角5分一斤的大带鱼;炒鱼松,就不必买大的贵的鱼,买8分钱一斤的小鱼就行了,省下的钱,就能给孩子们多买点大白兔奶糖带下乡去……”

⑧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那时的政策,一家中只要有一个孩子插队农村,其他的兄弟姐妹就不必下乡了。

18岁的大舅舅插队青海,16岁的小舅舅本不必下乡的,哪里知道要求上进的小舅舅,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坚决要求去了云南。

外婆从未因此数落过小舅舅,倒是每次送走舅舅们,就听她在我们面前念叨:

都两天了,火车该到昆明了,得换长途汽车了……该下汽车了……也该走到队上了……

⑨那时,我们住的徐家汇附近还是大片的农田。

每到夏天的清晨或傍晚,外婆总爱带着我在田间散步。

外婆时常停下来看农民担水浇地、挑粪施肥,还爱跟我说“那两个大桶,该有百十来斤吧?

”我总嫌她走得慢,早就一蹦一跳跑到前面追蜻蜓去了。

现在想来,一定是对千里之外两个儿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