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0934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复习.docx

中国文学史复习

中国文学史期末复习

划分文学时期

上古

先秦

文史哲不分

创作者:

群体-个人-诸子

汉代

中古

魏晋

a:

文学自觉,有意识地创作

b:

语言转变:

古奥—浅近

c:

诗、词、曲达到最高峰

安史之乱

盛唐之后诗风变了,宋词说理

元代开始

叙事文学开始发展

明朝中叶

近古

明嘉绪

1,商业发达,形成很多大城市---市民

2,表现个性,冲击理学

3,通俗文学发展起来

鸦片战争1840

五四运动1919

先秦文学发展史

一、上古神话

1,神话的产生、性质、特征及价值

特征:

p40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分类p35

3,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p41

4,神话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上古神话的演化p44

二、原始歌谣

产生于文字之前,是口头文学形式;起源于劳动。

三、《诗经》p51

1,编订: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or《诗三百》305

2,分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个地区的乐调

雅正,“朝廷正乐”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

颂宗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应用和传授

4,《诗经》的内容p53

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诗经》的艺术成就p61

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

创作方法:

艺术手法:

赋比兴,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

兴触物兴词

形式:

句式、结构、语言

地位和影响:

笔记1-4

【先秦叙事散文】

一、从甲骨卜辞到《春秋》p74

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

《尚书》、《春秋》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文字古奥典雅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维护周礼,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

二、《左传》P76------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成书:

编年体

2,叙事特征:

笔记1-4

以《春秋》为纲,增加大量历史事实

(书)不仅客观罗列了历史事件,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理论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批判人物;同时记述了周王朝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

3,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4,影响:

三、《国语》p81

1,成书及法制:

国别体;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

四、《战国策》p83

1,成书过程:

国别体

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2,艺术成就:

笔记1-3

五、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p85-87

1,史传文学: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

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2,散文:

是后世楷模

3,小说:

表现出褒贬分明的倾向,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经初具规模;对历史题材重视

【先秦说理散文】p90

一、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1,语录体与韵散结合体:

《论语》及其文学价值(笔记1-3)、老子

2,对话体与寓言体:

孟子、庄子专论体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荀子、韩非子定型

二、《孟子》p93

1,介绍:

孟子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2,艺术特征:

(笔记1-3)

三、《庄子》p96------最具文学价值

1,生平及《庄子》一书:

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

道,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2,艺术特征:

(笔记1-3)

3,影响:

庄骚,浪漫

四、《荀子》和《韩非子》p99

荀子:

逻辑严密。

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

韩非子:

驳难、分析综合、寓言。

描写大胆,于平实中见奇妙,耐人寻味,警策世人。

综述:

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机制,大量运用寓言,有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

【屈原与楚辞】

一、楚辞p109

1,概念:

(笔记)

2,产生的文化背景(笔记1-5)

二、屈原的生平和思想p110

1,生平:

放逐放逐放逐

2,思想性格:

爱国

三、《离骚》p112

是屈原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1,题旨:

遭受忧患

2,思想内涵:

(笔记1-3)

反映了屈原对出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祖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对祖国命运的担忧,转化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

两个意象:

香草---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美人---比喻---君王or自喻

3,艺术成就:

(笔记1-3)

形式创新:

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学习民间文学。

四、《九歌》p116

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

幽微绵渺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

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描摹

将《九歌》中抒发的贞洁自好、哀怨伤感的情绪看做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之心情的自然流露。

【秦汉文学】

概说------p131

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笔记1-5)

2,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笔记1-4)

【秦及西汉散文】

一、《吕氏春秋》p144

杂家的代表作;产生于战国晚期;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两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二、李斯p145

《谏逐客令》

三、贾谊的《过秦论》p147

陆贾《新语》

贾谊《新书》

《过秦论》的对比

1,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

2,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

3,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四、《淮南子》p150

刘安

【司马相如及西汉辞赋】p155

一、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1,赋------承《诗经》,仿《楚辞》

形成

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

兴盛

散体大赋“新体赋”

枚乘《七发》

衰微

抒情小赋

二、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p157

1,枚乘代表梁园文学群体

2,《七发》---讽谏性文体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三、司马相如p160

1,代表汉代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2,《子虚赋》和《上林赋》

虚构了三位人物------子虚先生、乌有先生、亡是公。

设问答,语言铺张华美

内容:

塑造了帝国形象;弘扬一统观念;体现时代精神

艺术:

a:

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

b:

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

c:

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司马迁与史记】p170

一、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

1,生平(笔记1-7)

2,成书背景:

父亲的遗托、转益多师、漫游经历

3,《史记》的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二、《史记》的文学性p173

1,叙事艺术(笔记1-3)

2,人物刻画(笔记1-6)以人物为历史的主体

3,语言艺术古文

4,风格特征(笔记1-3)

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p183

(笔记1-3)

【两汉乐府诗】p188

诗歌的三大重要阶段:

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

一、乐府和乐府诗

1,乐府的概念:

由朝廷乐府系统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乐府令------主管民间俗乐

太乐令------主管郊庙之乐(雅颂古乐)

2,乐府含义的演变(笔记1-4)

3,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笔记)

三、汉乐府的创作精神p190

1,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思想主题

a: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b:

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c:

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慨

四、两汉乐府诗的叙事手法p193

(笔记1-5)

五、两汉乐府诗对诗体演变的作用p196

(笔记1-4)

【东汉文人诗】p226

一、文人五言诗的起源和兴盛

1,起源

2,兴盛的原因:

社会生活需要;旧的四言诗难以反映复杂的生活

3,东汉文人五言诗

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的七言诗是------张衡的《四愁诗》

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增妇行》三首

二、古诗十九首p230

1,收录、作者、时代

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

(笔记1-2)游子、思妇

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魏晋南北朝】

概况:

一、起讫与分时

汉末建安---三国(魏、蜀、吴)---西晋---

二、所处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环境p16

1,乱世文学---悲剧基础

2,文人卷入政治斗争

3,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淡成风、佛道盛行

三、文学的主要特征

(笔记1-3)

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文学:

190-232

正始文学:

魏国末年

一、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

1,三曹及其创作

曹操:

四言

他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借乐府古籍写事实,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曹丕:

七言

抒发个人情感;使用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

曹植:

五言

前期诗歌歌唱他的理想抱负;后期诗歌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2,建安七子(略)

王粲《七哀诗》;刘祯;陈琳;阮瑀;徐干;应?

;孔融;蔡琰《悲愤诗》

3,建安风骨(笔记1-3)

二、正始文学

1,建安文学向正始文学的转变

对个人命运的忧叹和保全自我的心理;玄学和文学的结合;诗风:

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2,阮籍p35

阮步兵旷达不羁、不拘礼俗

《咏怀诗》82首,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

开创政治抒情组诗,抒情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3,嵇康p37

在竹林七贤中是领袖地位

他的诗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

四言诗

【两晋诗坛】p42

重在创作形式和技巧,形成繁荣的文风

一、太康诗风

陆机、潘岳------繁荣

语言:

朴素---华丽描写:

简散---繁复句式:

散行---骈偶

二、左思

建安风骨的遗响8首《咏史诗》

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陶渊明】p59

一、陶渊明及其思想

号五柳先生

仕途四起四落

积极出仕---彭泽县令---向往隐逸

安贫乐道、崇尚自然

二、作品的思想内容

(笔记1-5)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笔记1-2)p67

四、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总说:

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

仕与隐的选择;贫与富的交战;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

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题材: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自然,不仅是他的人生旨趣,也是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南北朝民歌】p75

一、南朝民歌

分类:

吴歌&西曲

艺术特点:

体制巧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运用双关语

二、北朝民歌

《木兰诗》p83

三、南北不同

(笔记1-5)

直到盛唐时期,南北文化才融合起来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p86

一、谢灵运的诗风与山水诗的兴起

1,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笔记1-3)

曹操的《观沧海》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2,谢的山水诗

3,山水诗的特色:

鲜丽、清新、自然

4,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区别

谢灵运

陶渊明

善于庙会画景,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景,将叙事与写景结合

静观式

哲理游离于诗外:

叙事---写景---说理

哲理融于体物之中、超然物外

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厚书面语&典故,有时较深涩难解,有佳句而无佳篇

朴素、平淡、自然

【鲍照及其创新】p92

极有抱负的才士

《拟行路难》十八首:

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倍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第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张惶

第一首文人创作的成熟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

【永明体和齐梁诗坛】p100

永明体:

讲究声律和对偶

一、沈约p102

将四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二、谢眺p105

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三、宫体诗p114

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题材:

咏物&描写女性

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肉靡缓弱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p122

一、南北文风的交融p127

二、庾信p128

宫体诗人作品融南北文风

抒发乡关之思: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散文、辞赋】p135

个性化的色彩

南朝将散文发展为骈文:

讲究对偶;以四字、六字句为主;讲究声律;对仗;用典;辞藻

P145《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小说】p152

一、小说的起源和六朝小说的兴盛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

二、分类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志人刘义庆《世说新语》

博物张华《博物志》

三、特点

篇幅短小、情节截取片段、以集子形式流传

四、《搜神记》与六朝鬼神信仰

1,编纂动机:

发明神道之不诬

2,背景:

六朝神鬼信仰

3,主要内容:

承于前载;广收遗闻;采访近世之事

4,鬼神文化史上看其意义:

人鬼关系的多元写照

a:

人鬼相恋

b:

人鬼相斗

c:

人鬼辩论

影响:

成为古代志怪小说创造的蓝本;成为后代小说、戏曲的宝库

五、《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p157

1,《世说新语》

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轻谈

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

冯友兰:

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2,魏晋风度

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3,《世说新语》的艺术性

(笔记1-3)

【隋唐五代文学】

概说

隋---唐---五代十国---宋

一、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笔记1-4)

二、唐诗的分期

初唐618-712

盛唐713-765

中唐766-835

晚唐836-907

三、唐诗的体材和律诗

1,古体诗:

五言&七言(歌行体)

2,近体诗---格律诗:

律诗(五言&七言)&绝句(四句)

3,乐府诗:

旧题

4,律诗: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初唐诗坛】p182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仪

宫廷化倾向绮错婉媚

上官仪的上官体---追求声律、辞藻

二、初唐四杰p185

1,王勃

2,杨炯

3,卢照邻

4,骆宾王

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四杰的诗作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主题的开拓:

宫廷台阁---江山塞漠

风格的转变:

苍劲、悲凉、刚健

新体的运用:

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陈子昂和“沈宋”p190

1,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有建功立业的理想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他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的心内容

【盛唐诗人群体】

社会繁荣

一、山水田园诗派

1,孟浩然p199

描写山水行旅、隐逸生活手法:

白描风格:

清幽淡雅

艺术成就:

思想上&艺术上(见笔记)

2,王维p196

分为前期和后期

重点:

王孟的山水诗的异同(见笔记)

二、边塞诗人p209

边塞诗:

反映边塞战争、生活和风光的诗

1,高适:

------尚质主理*反映现实的深度,有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他的诗具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燕歌行》

2,岑参:

------尚巧主景*强烈的入世精神,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风土人情

3,高岑异同(见笔记)

主题、风格、手法、继承传统

【李白】P216

一、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号青莲居士

1,蜀中时期

2,第一次漫游

3,长安时期

4,第二次漫游

5,安史之乱时期

总结:

功名心很强烈,求仕求道,隐居;不愿科举入世,不喜欢儒士,渴望突然的提拔,然后功成身退。

他恃才傲物,人格过于理想化。

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风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和精神风貌。

神仙道教信仰在礼拜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p220

“盛唐之音”

1,七言古诗(笔记1-3)

2,绝句:

随口而发,自然明快

三、艺术成就p225

(笔记1-3)

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想象奇特又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境

语言风格:

清新明快,明丽爽朗反映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杜甫】p230

他的诗歌真实形象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乱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一、生平

体会民间疾苦,奉行儒官

二、思想

信奉儒家

三、诗歌内容

(笔记1-5)

四、艺术成就p240

1,主题的广泛性

2,描写的客观性

3,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的内容;顿挫的形式另有萧散自然的特色

4,精炼准确的语言

【大历诗风】p246

一、什么是大历诗风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变故,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二、韦应物

后期诗作回到个人的生活天地,欣赏山水之美和闲静乐趣,从中寻求慰藉

三、刘长卿

孤独冷漠心态

四、大历十才子

写山水、景物;情趣与心态

【韩孟诗派】p256

一、兴起

二、理论主张

1,不平则鸣:

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2,笔补造化:

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3,明确了雄奇怪异之美,奇崛险怪的风格

三、韩愈p259

独特性、代表性:

雄大气势、怪异的意象

(笔记1-4)

四、孟郊p262(略)

五、李贺p266

《李长吉歌诗》

对人生、命运、生死的思考

【元白诗歌】p277

一、元稹(略)

二、白居易:

讽喻诗p283

1,理论主张(笔记1-3)

2,长恨歌、琵琶行------感伤诗p288

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通俗性和写实性补察时政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中唐古文运动】p299

一、古文运动及其理论

1,时代背景:

由盛转衰

2,思想基础:

借儒学复兴唐朝

3,文学基础

4,主张(笔记1-4)p303

二、韩愈古文

气势雄健、纵横恣意

文体革新:

碑志、序记、传记

论说文:

1:

重在宣扬道德传统和儒家思想;2:

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

杂文:

嘲讽现实、议论犀利

碑志:

议论,表达强烈的爱恨之情

三、柳宗元古文p313

议论文、传记、游记、寓言

贡献:

1:

开创了新的文体------寓言《三戒》、《蝜蝂传》、《临江之麋》

2:

山水游记有景有情

【晚唐诗歌】p336

一、杜牧与怀古咏史诗

文人怀古伤今、怀念过去;抑郁悲凉

1,杜牧:

善于七言中的绝句抒写理想抱负、关心国计民生、慨叹壮志难酬

2,徐浑:

擅于五律七律丁卯体

二、李商隐p351

易于感伤、忧郁诗歌哀感凄绝、情深意邈

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

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贾生》

抒情之作:

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情挚意真、深厚缠绵

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的纯正、高尚的一面;也曲折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对比

李商隐

杜牧

情感

缠绵悱恻,低回婉转

旷达豪健,倜傥不群

手法

象征比兴,工于用典

景中抒情,事中见怀

风格

典丽精工,深情绵邈

清新俊逸,刚柔兼济

【唐传奇】p320

标志着我国的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