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11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教案1.docx

《经典诵读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诵读教案1.docx

经典诵读教案1

经典诵读《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

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

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 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 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 《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 

(2) 试着自己读一读。

 

(3) 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

曹操、孟子等

 2) 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到: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讲解: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学生背诵前面所学过的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三字经》原文“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

”一段,让学生懂得从小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个小朋友,播放《爱迪生的故事》《凿壁偷光》《程门立雪》课件。

2.看了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同学们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呢

二、配乐诵读,品味解意:

1、师范读原文。

2、认读生字。

3、领读原文。

4、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自读、指名汇报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等)

5、边读边探究。

原文: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朗读原文。

7、同桌互相背诵。

8、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看了今天的这几个小故事,同学们都是怎么想的呢

2、你还知道哪些名人从小爱学习的故事呢

3、你现在都是怎样学习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打算呢

四、总结。

齐背《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亲师友,习礼仪。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

(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

《弟子规》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

《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 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第2课  “入则孝”之“父母呼

学习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 应勿缓;老师呼 应勿缓 ;

长辈呼 应勿缓 ;同学呼 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

“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 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 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 收拾餐桌。

第3课  “入则孝”之“冬则温”

学习目标:

1、复习“父母呼”。

2、学习“入则孝”之“冬则温”。

3、了解意思,进一步理解怎样才是“孝”。

4、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父母呼”。

2、是否帮父母收拾餐桌。

二、学习“入则孝”之“冬则温”

1、听泛读“入则孝”之“冬则温”。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同桌练习背诵。

5、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冬则温”“温”就是温暖的意思。

“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

孝敬父母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应该从关心父母的起居生活开始。

2、“晨则省,昏则定”:

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这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

 “晨则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

“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

3、“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一定要告诉双亲。

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你出门时一定要向告诉父母到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

“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四、拓展:

行孝是每个人的责任,是天下所有做儿女应做的事情。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很辛苦啊。

你们想不想孝敬一下为你辛苦为你操劳的父母呢设想一下:

今天放学回家,你看到父母工作了一天非常劳累,你想怎样孝顺你们的父母呢(生答)

五、作 业

1、背诵“冬则温”。

2、回家为父母 做一件事。

第4课  “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同桌练习背诵。

5、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

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

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

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

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

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

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

“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

”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

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第5课  “入则孝”之“亲所好”

学习目标:

1、复习“事虽小”。

2、学习“亲所好”。

2、理解意思,启发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3、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事虽小”。

 ②给父母洗袜子了吗怎样洗的父母说了什么 

二、学习“入则孝”之“亲所好”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亲所好”。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

“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

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

让父母得到欢喜。

2、“亲所恶,谨为去”。

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

“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

譬如说父母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

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自己应该要赶快改正过来,让父母能得到欢心。

3、“身有伤,贻亲忧”。

想一想在你不小心受伤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怎么样理解“贻亲忧”:

让父母担心。

4、“德有伤,贻亲羞”,指如果你的品德不好,你的亲人就会为你羞愧。

比如:

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

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父母让做的事情,不去做;任性,不听话;跟爷爷奶奶吵架;跟小朋友抢东西、打架……说说这样做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五、作 业

1、背诵“亲所好”。

2、回家扫地、拖地。

第6课  “出则弟”之“兄道友”

学习目标:

 1、复习“总叙”和“入则孝”。

2、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3、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总叙”和“入则孝”。

指名背。

齐背。

二、学习“出则弟”之“兄道友”

 1、听泛读“出则弟”之“兄道友”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2、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 “友”就是友爱,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弟睦,孝在中”。

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就是孝道。

举例:

父母看到孩子打架,不友好,会是什么心情

3、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不能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就不会产生怨恨了。

说话时忍让一点儿,气愤就会消失。

四、联系实际讨论:

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作 业

1、背诵“兄道友”。

2、照顾一下比自己小的孩子。

第7课  “谨”之“朝起早”

学习目标:

1、复习“出则弟”。

2、会背“谨”之“朝起早”,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兄道友”。

 

2、复习“出则弟”。

3、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

4、说说你是怎样与朋友相处的。

二、学习“谨”之“朝起早”

 1、听泛读“谨”之“朝起早”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应早起晚睡,光阴易逝,应及时把握,珍惜青春。

四、讲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珍惜时间的故事,像“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紧时间发奋苦读的典范。

《囊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

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

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五、作 业

1、复习“出则弟”。

2、背诵“朝早起”。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