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02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docx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更需要为学生创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

根据东兴市教育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重点项目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继续传承《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课题研究成果,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传统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2、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让学生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内容安排

1.诵读、学习内容安排:

由于有了国家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传承,我校诵读内容主要侧重《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声律启蒙》等。

并根据田舍之老师的《舍之国学》所提供的教材,上好传统文1

化国学课程。

2.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安排:

①教育学生学会孝亲、宽容、诚信、勤谨、达理、明智。

②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

③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④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得一手好字。

四、诵读时间安排

1、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

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

具体时间安排:

每天课前安排3分钟诵读,周一国旗下诵读,周三静心悦读设为全校的国学课时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学习、诵读国学经典。

2、利用每天放学时间、中午上学时间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经典诗文篇目诵读,下午课前安排10分钟学生练字等;继续利用好《经典诵读校本读本》,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

1、老师领读;

2、学生代表领读;

3、跟磁带读;

4、跟vcd读;

5、齐读;

6、分小组读;

7、全班集体读;

8、听读;

9、自由诵读:

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

10、默读等。

六、活动安排及组织形式。

1、活动责任人。

各班授课教师。

2、充分发挥语文课、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3、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养成问好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队会。

5、安排有关年级在文化周开展国学知识竞赛、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诵读国学经典比赛、古诗新唱比赛、“故事配画”及手工作品展示、书法作品展示、采集本展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6、坚持国旗下诵读活动。

7、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8、根据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学习、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做好采集本,做到图文并茂、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同步提升。

9、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诵读星”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诵读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催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性循环。

10、加强校本教师培训。

①、邀请专家给学校教师进行传统文化讲坛。

②、书法讲座。

由黎荣新、唐尚剑老师负责给学校教师进行硬笔、毛笔书法讲座。

③、小手工制作讲座。

④、教师自修学习传统文化,并做好读书笔记、

⑤、根据田舍之老师的《舍之国学》所提供的教材,组织相关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上好传统文化国学课程。

并有计划地安排三节示范课。

⑥、撰写国学经典活动的论文。

七、记录、评价与资料整理

1、由教务处制定好检查表格,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制定学生家校诵读卡,练字记录卡等,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在家诵读情况,并作为评选“十大诵读星”的凭证。

3、做好国旗下诵读评比、评选优秀诵读年级。

4、评选优秀国学指导教师,树典范,扬正气、促提升。

5、做好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种活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

6、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活动开展总结报告。

八、校园环境的营造

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

3、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在校园播放国学经典朗诵片段和传统音乐。

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一个经典诗文欣赏栏目,平时课间播放传统音乐。

4、进行经典诵读,利用好校本诵读教材及《舍之国学》教材,在把每周三的静心悦读时间设为全校的国学课时间,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地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传统文化。

5、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孝亲敬老”、“感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6、美术组利用好宣传橱窗,做好学生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战士。

7、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布置,要求开设一个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专栏。

九、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传统文化活动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1、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

2、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队会。

3、安排有关年级在文化周进行国学知识竞赛、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诵读国学经典比赛、古诗新唱比赛、“故事配画”及手工作品展示、书法作品展示、采集本展示等,并邀请学生家长,各界人士参与文化周活动。

加深学生、家长、社会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4、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诵读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出

来的“十大诵读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5、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结合少先队黑板报评比活动,对各班的传统文化板报进行评比。

总之,本学期我校将国学融入到文化课教学之中,融入到班级管理、班风学风建设之中,融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中。

把国学与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有利地结合起来,把课外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附:

每月活动安排

二月份

1、组织选学校教师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2、制定本学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计划

3、选定各年级诵读内容

4、正常举行国旗下经典诵读

5、教师自修学习传统文化,并做好读书笔记、

三月份

1、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

2、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3、做好国旗下诵读评比、评选优秀诵读年级

4、开展“感恩”主题队会

5、制定学生家校诵读卡,练字记录卡等,检验学生在家诵读练字情况

6、各班安排好每天课前3分钟诵读

四月份

1、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做好“小书法家”中午课前练字活动

3、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

4、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布置,开设一个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专栏

5、书法讲座。

由黎荣新、唐尚剑老师负责给学校教师进行硬笔、毛笔书法讲座。

6、小手工制作讲座。

五月份

1、做好第一届文化周进行国学知识竞赛、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诵读国学经典比赛、古诗新唱比赛、采集本展示等准备工作

2、美术组利用好宣传橱窗,做好学生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示

3、邀请专家给学校教师进行传统文化讲坛。

4、根据田舍之老师的《舍之国学》所提供的教材,组织相关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上好传统文化国学课程。

并有计划地安排两节示范课。

5、结合母亲节开展“孝亲敬老”主题队会

六月份

1、学校“十大诵读星”的评选活动

2、评选优秀国学指导教师,树典范,扬正气、促提升。

3、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活动开展总结报告。

4、做好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种活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

5、撰写国学经典活动的论文。

第二篇: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xx1107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广宁县其鉴纪念中学

近年来,我校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通过抓好组织建设、“四有”工作常态化、校园文化建设、知行合一活动等,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着力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积极适应德育工作新常态,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美德等化为师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优化学风、教风,促进和谐,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二)着力抓好组织机制。

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课程实施、文化营造、活动实施的具体责任和负责人。

(三)着力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广播站每天安排一个传统文化知识宣传专栏。

二是播出一序列传统文化歌曲。

三是学校建设了一条传统文化主题长廊。

四是校园张贴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宣传标语、挂画。

五是学校兴建了全县第一个“孔子学堂”,建设了道德讲堂。

六是每班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板报评比。

通过“六个一”,全方位、立体式营造浓厚氛围。

(四)着力抓好师资保障。

一是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学科教研组,落实了28位“国学”专(兼)职科任教师。

让国

学科组与其他科组一样由教导处实行常态化、规范化统一管理,确保国学课有课程计划、有专人上、有教案、有内容、有作业,一周有一教研活动。

大大提升了师生对“国学课”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

二是抓好校本培训。

邀请到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原肇庆中学校长吴穗章同志来校作培训讲座。

聘请省文联会员、县文联主席、《话说广宁》主持人刘东荣先生为传统文化教育校外辅导员。

并派出骨干教师到肇庆学院附中、肇庆市奥维斯实验小学等10多所名校观摩教学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级培训。

三是积极参加教学竞赛。

选送了陈素兰老师参加县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在科组集体备课中,也让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

(五)着力拓宽活动载体。

一是落实“一周一课程”课堂教学。

以《弟子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等经典文著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

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册,八年级学习《孟子》下册,九年级学习《》。

且做到让学生熟读背诵国学经典。

二是落实一月一“孔子学堂”或道德讲堂主题教育。

我校全县首个孔子学堂在开展活动时遵照古代“开学礼”仪式,注重“三个统一”,即上课前先统一洗手、统一穿着汉服,下课时再统一折叠安防汉服,并做到师生相互敬礼。

通过“三个统一”达到学知识、知规矩、懂礼仪也就是“知书识礼”的效果。

三是适时举办一次主题活动。

我们邀请刘东荣先生来校举办了传统文化讲座1期;校级领导带头举办了全校性传统文化讲座3期;举办了传统文化节目汇演1期;主题艺术节1届;主题征文比赛3期;《礼运大

同》班际手语操比赛1期;借助开学典礼举行了拜师仪式1期。

让师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感受。

四是形成一套常规体验参与模式。

即:

学生每天参与一次《礼运大同》手语操课间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参与一次的拜师仪式(即师生相互敬礼),并要求全体教职工穿唐装参加;学生每周分年级背诵一次国学经典;学校建立了醒狮社和书法社等各类兴趣社团,并落实辅导老师,落实专门活动场室,每周利用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参与兴趣社团40分钟的活动体验。

多种的形式,实在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六)着力落实经费保障。

一是投入10多万元兴建了全县首个孔子学堂。

二是争取到县政协、县纪委等部门大力支持,投入了15万多元,建设了道德讲堂和传统文化主题围墙和孝廉文化教育基地。

三是投入3万多元,开展了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四是投入5000多元,添置了学生汉服80多套。

五是争取到“阳光”志愿者协会等爱心团体捐赠《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课本xx多套。

六是争取到社会爱心资金1万多元,为全体教职工征订了唐装校服。

通过“六个着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校园传统文化氛围较浓。

二是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场室、书籍等硬件资源比较充实。

三是国学专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陈素兰老师参加县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

国学科组教师获县“百花杯”中小学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一等奖。

杨杰之设计的教案《品读精髓》入围市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案。

四是学生能熟背国学经典,懂得一定传统礼仪,如进出校门能做到向老师鞠躬敬礼,掌握了舞狮子、剪纸、书法等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能。

对核心价值观内容也熟知,校风不断优化,师生中涌现出了如罗宗智老师拾金不昧被评为肇庆市身边好人等的先进典型。

五是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先后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百佳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师生违法犯罪率保持为零,校园和谐平安。

xx年获全县初中教育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被定为全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电教化设备设施仍不够充裕。

二是科任教师业务水平仍不够高。

三是教育活动品牌化仍不够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投入,增添补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软硬件,提升教育成效;二是加强培训,加大教研科组培训力度,提升科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三是精炼载体,提升教育和活动特色品牌化水平。

xx年11月6日

第三篇: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小组。

二、召开动员会,对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反复培训,保证工作的实施。

三、创建环境。

1、班级有新八德教育黑板报,展示感恩词和新八德教育内容。

2、有手抄报,体现传统文化教育。

3、悬挂新八德行动誓词。

4、德育教育园地,展示学生作品。

5、在教学楼的中厅、走廊内悬挂了国旗、党旗、孔子像、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条幅和新八德图板,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6、走廊内办起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作品展,突出学生的践行,开展“自省”教育。

四、教育活动。

1、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践行新八德,做美德少年》和《弟子规易解》。

2、“晨读精典,滋养心灵”诵读活动,每天早晨15分钟,诵读《弟子规》、《百孝篇》、《感恩词》。

3、开展一系列的“自省”教育活动。

(1)“功过格”。

每天写下自己的过失与取得的成绩,并进行反思。

(2)“自省”单。

对有错误的同学进行“自省”教育,学生对照《弟子规》进行自我反省。

(3)每周一个道德作业:

①践行《弟子规》感悟;

②尊师践行:

教师节征文《老师,我想对您说……》;③《我的家训家规》征集活动;

④观看电教片,写观后感。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⑤学生心理调查问卷。

第四篇: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一转眼,一个学年即将结束。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一、学经典

班任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负责学习落实《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

二、见行动

在学习经典中,重在立行。

所以,我校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为主题。

(一)保证诵读时间。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在每个班级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布置三首诗及论语中三句经典文句。

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教师利用每周一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六)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七)鼓励亲子诵读,师生同读。

三、出成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思

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校风、学风得到很大改观。

学生学习努力了,学会认真做事了,讲究吃穿的少了,懂事了,孝顺了。

一个学年结束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只是个开始,更多的工作还将继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去做。

以后,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进一步走向深入,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进一步浓厚传统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取得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兰西镇中心校xx年11月

第五篇: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汇报节日文化活动

一、抓好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意义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现代生活理念发生的变化和文化消费、生活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尤其是绝大多数小学生对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对其中所蕴涵的内在文化更鲜为人知。

因而,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显得如此迫切。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

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近日新颁布的《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

“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二、设计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因此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及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校主要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如下:

三、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

1、寓传统节日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民族历史和人文传统教育。

如:

通过《中秋话团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象征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人们对家庭团圆、社会祥和、祖国统一的向往;通过《又是九月九》和《听爷爷讲故事》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敬老日的由来,感受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逐步养成尊敬和关爱老人的好习惯;通过《清明的思念》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清明的传统习俗,教育学生引水要思源,不忘生命的根,等等。

(2)充分发挥《语文》等课程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力。

如:

通过《老师领进门》、《三过家门而不入》、《花木兰》、《程门立雪》等课文的赏析,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境中感悟。

(3)编写校本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继承美德传统》,使民族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化、系列化。

如:

以“走进民俗文化”为课程目标,具体分为“节日简介、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节日习俗、节日诗选、节日主题活动”等内容,并在教材中提出分年级要求。

校本课程的编写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更应立足于学校实际,体现学校“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表现出鲜明的学校特色。

2、寓传统节日教育于主题实践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如结合“端午节”我们开展“中国心、中国情、中国节”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于是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又如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在抄写春联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清明节开展“为亲人点一烛香,为烈士献一朵花”祭扫活动;在重阳节开展“当一日家长”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要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活动目标,根据目标选择相关的活动内容,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之中

环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我们以“透视民族文化,尽揽民俗风情”为主题,构筑民俗文化墙;在校园长廊中以“民族魂”为主题,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了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我们在班级版报中结合民族传统节日的时令,进行专题布置。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将音乐铃声选用民族音乐,如《步步高》、《茉莉花》等。

既让学生增加音乐素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4、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家庭活动之中

由于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在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春节期间开展“做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的实践活动;在重阳节期间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的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亲情,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

在活动结束后,学校应及时请家长填写反馈表,并做好总结工作。

同时学校结合探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围绕“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知多少”,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节日进行探究,从而深入了解它的由来、习俗,并设计与此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接受教育。

四、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拓宽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空间,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开发了民族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使教育活动课程化、系列化、规范化。

2、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萌发了敬老、友爱、勤劳、善良、感恩、回报等健康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