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175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docx

初中作文指导散文

散文: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

Previewoftheclass

一、考点解读——知彼

二、做题原则——知己

三、答题方法——百战不殆

一、考点解读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或反映深层含义

•或体现作者观点

•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

•或有修辞作用

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含义”一般有:

1.语境义:

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

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

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指代义:

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修辞义:

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

义、色彩义等

二、做题原则:

词不离句

1.理解词的比喻义要寻找本体释义。

2.理解代词义要寻找上句释义。

3.理解词的引申义,隐含义,临时义,概括义,则从整体阅读出发,结合作者的感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句释义。

三、答题方法

1.根据词的原义进行推演

【例】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你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题目:

“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义

做题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如果是指示代词,就去该词的前后找;

◆一般词,先确定“重点词语”所在的语句或段落,

•如果是首句,一般从本段下文(有时要联系上段)寻找答案;

•如果是中间句,要从本段上下句寻找答案;

•如果是尾句,要从上文(有时也要联系下段)寻找答案。

【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

这一段有两个“其”字。

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第二个“其”指代的___

【例】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

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的新思潮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的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

从而走上了“诗体的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

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溶化,在中国现代口语基础说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为中国的自由体新诗。

题:

“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革命胎记诞生的”,其中的“两大革命胎记”分别指什么?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比喻义

【例】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

司马迁《报任安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磨灭”“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

钟嵘则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使他和艰辛冷落的生涯妥协相安,一个人潦倒愁闷,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消遣、慰藉和补偿。

怎样理解“防腐溶液”“止痛药和安神剂”在文中的含义。

 

喻体——特点——本体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拟人义

【例】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怎样理解“挣扎”在文中的含义。

模拟了人的()情态——表现了本体()特点

——点明修辞手法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反语义

【例】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

《背影》)

“聪明”的意思是:

_______。

本义(褒义或贬义)——语境义(和本义相反)

——点明修辞手法

4.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语的象征义

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例】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感到心头怦然一震。

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文章结尾,“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春天”的理解。

 

【提示】细读原文可知,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

一束艳红的带露玫瑰夜间悄悄地打开窗子伸进屋来;像伟大的雕塑一样的几个姑娘在河边陶醉地亲吻着春天;大片大片的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冒出草地,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

作者借此突出了维也纳四月春景的壮丽和见到那壮丽画面时的惊奇和激动,从而理解到了生命的真谛。

本讲考点总结

一、“重要词语”的特点

•或反映深层含义

•或体现作者观点

•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

•或有修辞作用

二、做题原则

•词不离句,到上下文找答案

三、答题方法

1.根据词的原义进行推演

2.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词义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

4.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语的象征义

散文阅读(四):

句子深层意义及作用

 

【重点解析,考点直击】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层意义”的方法。

2.掌握句子的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

3.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知识点精析】

一、重要句子的深层意义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句子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深层意义(言外之意),即句子表达的更加深层的意义,通常与本文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相关。

【方法点拨】

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方法总结】

2.分析句子深层意义的一般方法

Step1.指出本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①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

②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Step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

本义+语境义

Step3.联系本文主旨,分析此句是否表达了主旨、点明主旨、升华主旨等,并结合作者的情感解析。

Step4.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心态、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范例解析】

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回答

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

例1.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

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

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

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

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

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

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第16题:

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2.隐晦难懂的句子说浅显

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具体解题时,我们只要应该在隐晦难懂的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回答清楚了,也就把题目解答完毕。

例2.2007连云港中考阅读题《心泉》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

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

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第23题:

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

 

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一】

从所处位置明确句子的作用。

——结构作用

㈠位于开头:

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

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㈡位于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照应前文。

㈢位于文末:

1.总结全文;

2.首尾呼应;

3.点名主旨,升华情感。

作铺垫。

【答题思路二】

从文章内容明确句子的作用。

——内容作用

这类句子一般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⑴在抒情性、记叙性散文中,主要起点题、点明主

旨、强调作者的主要感受、深化或升华中心、发出倡议或号召等作用;

⑵在议论性散文中,主要起点名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答题思路三】

从修辞与表现手法明确句子的作用。

在分析这一类句子时,我们要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一般可采用三段式:

技巧+内容+效果

即运用了什么技法,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1.比喻、拟人、夸张——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

增强趣味性;

2.排比、反问——能增强语言的气势;

3.反复——是为了强调;

4.对比——为了突出;

5.象征——是为了揭示寓意。

写作技巧的效果:

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

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

【范例解析】

走过河流

每天每天,我都从一条河流上走过,一条比我生命更长久的河流。

在我没有来到这个世上时,它就已经诞生了。

在我离开这个世上时,它还将继续流淌。

一条河流,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我简约的生命,一头一个家。

每天每天,当我踏过它身上那架石板走向外面的世界,我都无法漠视它,就像无法漠视内心的欢乐与惆怅。

每天每天,我都有一种冲动,我想和它对话,我想写写它,和从它上面走过的自己。

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今天看到的它已经不是昨天的它了,虽然它仍叫着同一个名字。

逝者如斯。

但是,我仍愿意相信,这条曾润泽过我童年的河流。

这条我曾经远离、终于又回到它身边的生命的河流,依然记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

昨天的太阳再也找不到今天的树叶,而今天的树叶不是昨天的那一片树叶了。

想着想着,我又觉得自己实在好笑,为什么执拗得想让它记着我,认识我呢?

我难道还是昨天的那叶子吗?

沿着河走,从一段生命到另一段生命,我踏实的走过一段寂寞、细碎的日子,但我渴望走过河流,走到外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作为一个妻子、不只作为一个母亲,而是一个社会人,那样我的生命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沿着梦想的阶梯,在一双双温暖的手臂引领下,我终于跨过生命的河流,重又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河流的两岸年年开着相似的花朵,河流的两岸年年走着不同的人。

走着走着,人就长大了,人就成熟了。

应该说,我还是我自己,还是那个矜持善感的女子,但每一段生命的内容都不同,每一段生命,我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

曾经的春天我有过许多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诗歌,关于生命。

对于人生的种种际遇,我的心满怀激情。

积极向上地活着,忧伤但不颓唐。

这条生命的河流,每当面对它,我就成了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如同它岸边的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像我自己,不欺人不骗人,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走过河流,走过我自己。

1.“它‘依然记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不超过二十个字)(2分)

 

2.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四个字“逝者如斯”有何作用?

(3分)

 

【知识拓展——关键词赏析】

“关键词”是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重要切入点,词与句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词多义:

本义、基本义、引申义

例:

本义:

跑——走马观花;

基本义: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走不动了;

引申义:

1.离开,去——车刚走,你走一趟吧,走亲戚

2.移动,挪动——钟不走了等等。

关键词含义:

本义+语境义

例1.“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狡猾加点)

本义:

贬义词,诡计多端;语境义:

贬义褒用,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

【本讲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句子的深层意义

Step1.指出本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Step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

Step3.联系本文主旨,分析此句是否表达了主旨、点明主旨、升华主旨等,并结合作者的情感解析。

Step4.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心态、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一:

从所处位置明确句子的作用。

——结构作用

答题思路二:

从文章内容明确句子的作用。

——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三:

从修辞与表现手法明确句子的作用。

【写作之日积月累】

河流的两岸年年开着相似的花朵,河流的两岸年年走着不同的人。

走着走着,人就长大了,人就成熟了。

应该说,我还是我自己,还是那个矜持善感的女子,但每一段生命的内容都不同,每一段生命,我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

曾经的春天我有过许多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诗歌,关于生命。

对于人生的种种际遇,我的心满怀激情。

积极向上地活着,忧伤但不颓唐。

这条生命的河流,每当面对它,我就成了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如同它岸边的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像我自己,不欺人不骗人,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走过河流,走过我自己。

散文:

情节与情感梳理

PreviewofTheClass

事件类散文——情节梳理

写景状物类散文——情感梳理

中考真题: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明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

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

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

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

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

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

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

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

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

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

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

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

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

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

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

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考点一:

找到散文的线索

 

2.文章中写了几件事?

分别概括出来。

Tips:

概括公式=谁+做了什么(喜爱什么)

 

考点二:

散文事件的概括

Step1:

大概找到散文中写了几件事;

Step2:

使用概括公式准确概括事件。

事件概括=谁+做了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等)

 

【小结】

事件类散文的情节梳理

考点一:

找到散文的线索

反复出现

与题目有联系

事件围绕着它来写

考点二:

散文事件的概括

事件概括=谁+做了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等)

 

阅读散文《生命之芯》,找出本文的线索。

在原文中画出所有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

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

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

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

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

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

“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

”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

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

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

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

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

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

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