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呼吸带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24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5呼吸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呼吸带答案.docx

《5呼吸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呼吸带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呼吸带答案.docx

5呼吸带答案

[A1型]

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的扩大和缩小

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D.呼吸运动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D

2.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内低于大气压

A.吸气过程中

B.吸气末

C.呼气过程中

D.呼气末

E.呼吸暂停而气道通畅时

A

3.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肺弹性回缩压与肺内压之差

E.胸廓弹性回位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A

4.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内等于大气压

A.吸气中和呼气中

B.吸气中和呼气末

C.吸气末和呼气中

D.吸气末和呼气末

E.呼气中和呼气末

D

5.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胸膜脏层和壁层紧贴

B.胸膜腔与外界封闭

C.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

D.吸气肌收缩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B

6.肺表面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能增加肺顺应性

C.由肺泡I型细胞分泌

D.主要成份是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E.分布于肺泡上皮细胞与表面液体层之间

B

7.当肺容量约为肺总量的67%时,胸廓

A.缩小,弹性阻力向外

B.扩大,弹性阻力向内

C.弹性阻力是吸气的阻力

D.弹性阻力是呼气的阻力

E.无变形,不表现出弹性阻力

E

8.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

A.潮气量

B.残气量

C.补呼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补吸气量

D

9.下列哪种物质可减小气道阻力

A.乙酰胆碱

B.儿茶酚胺

C.内皮素

D.组胺

E.白三烯

B

10.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增加

A.呼吸膜增厚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惯性阻力减小

D.肺弹性阻力减小

E.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D

11.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加快时,受影响最大的是

A.肺通气量

B.无效腔气量

C.肺泡通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肺扩散容量

C

12.对肺泡气体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是

A.补吸气量

B.补呼气量

C.深吸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残气量

D

13.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气体的分子量

D.呼吸膜的通透性

E.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B

14.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

组织液

B.

细胞内液

C.

毛细血管血液

D.

动脉血液

E.

静脉血液

B

15.

衡量肺的可扩张性大小的指标是

A.

弹性阻力

B.

气道阻力

C.

肺扩散容量

D.

肺顺应性

E.

肺回缩力

D

16.

当肺容量大于肺总量的

67%时

A.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

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B.

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

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C.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

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D.

胸廓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E.

胸廓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B

17.

当肺容量小于肺总量的

67%时

A.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

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B.

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

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C.

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

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D.

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

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E.胸廓的弹性作用消失,肺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18.下列各项中,能较好地反映肺通气功能好坏的指标是

A.肺活量

B.用力呼气量

C.补吸气量

D.补呼气量

E.肺扩散容量

B

19.氧解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向左移,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血液在一定氧分压时氧含量减少

B.贫血时

C.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氧量增加

D.储存了数周的血液

E.组织代谢增加

D

20.可引起氧解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右移的是

A.CO2分压升高

B.2,3-DPG浓度降低

C.pH升高

D.温度降低

E.吸入气中CO含量增加

A

21.氧解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

A.Hb含量与氧解离量

B.Hb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

C.Hb氧饱和度与Hb氧含量

D.Hb浓度与Hb氧容量

E.Hb浓度与Hb氧含量

B

22.血液中CO2的含量主要取决于

A.CO2分压

B.O2分压

C.血液的pH

D.血液的温度

E.血红蛋白浓度

A

23.血液中C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氧合血红蛋白

E.去氧血红蛋白

24.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B

25.实验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兔的呼吸

A.频率加快,幅度减小

B.频率加快,幅度增大

C.频率和幅度均不变

D.频率减慢,幅度减小

E.频率减慢,幅度增大

E

26.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

B.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

C.可促进吸气及时转入呼气

D.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对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

E.有明显的种属差异

D

27.关于动脉血CO2分压升高引起的各种效应,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剌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

B.剌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

C.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D.使氧解离曲线右移

E.使血液中CO2容积百分数增加

C

28.血中CO2分压升高使呼吸运动加强,主要通过刺激下列哪一部位而实现

A.脑桥呼吸相关神经元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神经元

D.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E.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

29.缺O2使呼吸活动增强,主要通过刺激下列哪一部位而实现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敏感区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D.脑桥呼吸中枢

E.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E

30.下列关于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于肺内压与肺回缩压之差

B.总是低于大气压

C.可用食道内压间接表示

D.有利于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E.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B

31.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气末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比呼气时的负值小

D.比吸气时的负值大

E.比吸气末的负值大

C

32.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

A.肺难于扩张

B.

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C.

肺弹性阻力减小

D.

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E.

肺顺应性增加

A

33.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O2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的

A.

20倍

B.

50倍

C.

100倍

D.

150倍

E.

210倍以上

E

34.

血中h*浓度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通过刺激下列哪一部位而实现

A.

延髓呼吸中枢

B.

脑桥呼吸中枢

C.

中枢化学敏感区

D.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E.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D

35.

衡量肺通气潜能的指标是

A.

肺通气量

B.

肺泡通气量

C.

用力肺活量

D.

用力呼气量

E.

通气储量百分比

E

36.

正常人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约占用力肺活量的

A.

50%

B.

63%

C.75%

D.83%

E.

96%

D

37

下列哪种肺容量在严重哮喘病患者降低最为显著

A.

肺活量

B.

用力肺活量

C.

用力呼气量

D.

深吸气量

E.

补呼气量

C

38.

血中Pco2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其有效刺激是

A.

脑脊液中H+浓度增加

B.

动脉血中Po2降低

C.

动脉血中H+浓度增加

D.脑脊液中Po2降低

E.脑脊液中Pco2升高

A

39.正常人平静呼吸时的频率为

A.6〜8次/分钟

B.8〜10次/分钟

C.10〜12次/分

钟D.12〜18次/分

钟E.20〜25次/分

钟D

40.平静呼吸时,无论吸气或呼气,胸膜腔内压均为负值,主要因为

A.肺的生长速度比胸廓快

B.胸廓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

C.肺的回缩力小于胸廓回缩力

D.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E.胸廓的弹性阻力大于肺内压

B

41.大小肺泡稳定性的维持,有赖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

A.大肺泡内密度低,小肺泡内密度高

B.大肺泡内密度高,小肺泡内密度低

C.大小肺泡内的密度均高

D.大小肺泡内的密度均低

E.大小肺泡内的密度于呼吸周期中稳定不变

A

42.安静状态下,呼吸膜的扩散面积约为

A.40m2

B.50m2

2

C.60m2

D.70m2

2

E.80m

43.由于气体分子的不同特性,CO2的扩散系数约为O2的

A.10倍

B.20倍

C.30倍

D.40倍

E.50倍

B

44.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呈反比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扩散面积

C.气体扩散距离

D.气体溶解度

E.温度

45.下列各项中,能使通气/血流比值升高的是

A.肺水肿

B.肺气肿

C.哮喘发作

D.肺纤维化

E.肺毛细血管阻塞

E

46.在高原、高空环境下,只要吸入气PO2大于60mmHg,Hb氧饱和度仍可达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E.90%以上

E

47.Hb的构型由R型变为T型时

A.氧离曲线左移

B.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

C.Hb与O2的亲和力不变

D.Hb与CO2结合能力降低

E.Hb与M结合能力降低

B

48.CO2与Hb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反应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调节

A.O2分压

B.CO2分压

C.氧化作用

D.氧合作用

E.碳酸酐酶作用

D

49.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

A.CO2

B.O2

C.H+

D.2,3-DPG

E.CO

A

50.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的适宜刺激是它所处环境的

A.氧分压

B.氧含量

C.氧容量

D.氧饱和度

E.氧利用系数

A

51.引起胸廓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

A.肺纤维化

B.肺水肿

C.肺气肿

D.胸膜增厚

E.消瘦

D

52.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

A.吸气和呼气均为主动的

B.吸气时主动的,呼气时被动的

C.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D.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E.吸气主动而用力,呼气是被动的

B

5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B.胸膜腔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E.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D

5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B.腹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C.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D.大气压与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E.肺的扩大和缩小

C

55.平静吸气主要由什么肌肉收缩所致

A.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B.肋间外肌和膈肌

C.肋间内肌和膈肌

D.肋间外肌和腹肌

E.肋间内肌和腹肌

B

56.胸膜腔内压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形成的

A.肺内压-肺回缩压

B.大气压+肺回缩压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E.肺内压+跨胸壁压

A

57.胸膜腔内保持负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吸气肌收缩

C.胸膜腔密闭

D.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C

58.下列关于组织顺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弹性阻力小,顺应性大

B.弹性阻力大,顺应性小

C.易扩展的组织顺应性大

D.与组织的弹性阻力成正变关系

E.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张性

D

59.正常情况下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肺表面活性物质

C.气道阻力

D.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

E.惯性阻力

A

60.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肺表面活性物质的

C.气道阻力

D.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

E.惯性阻力

C

61.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和分泌

B.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C.防止肺泡内形成组织液

D.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容积稳定

E.可增加肺泡液体层表面张力

62.支配气道平滑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将使

A.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

B.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增加

C.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不变

D.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E.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降低

D

63.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吸气量

B.潮气量+补';呼气量

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E.余气量+补吸气量

C

64.肺部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决定气体扩敢方向的关键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通气/血流比值

D.肺泡膜的通透性

E.气体的分子量大小

B

65.CO勺扩散系数约是0的20倍,主要是

A.CO勺分子量大

B.CO勺分子量小

C.CO勺溶解度大

D.CO勺溶解度小

E.呼吸膜两侧分压差大

C

66.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勺描述错误勺是

A.安静时正常比值为

B.肺动脉栓塞时,比值增大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D.从肺底部到肺尖部比值逐渐减小

E.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会影响气体交换

D

67.下列有关氧在血液中运输勺描述,错误勺是

A.O主要与Hb结合运输

B.O与Hb结合反应迅速可逆

C.O与Hb的结合反应需要酶催化

D.O与Hb结合反反应受PO影响

E.1分子Hb可结合运输4分子

OC

68.Hb氧含量是

A.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量

B.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

C.Hb实际结合的O量占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的百分比

D.Hb所能结合的最大O量与Hb实际结合的O量之差

E.受Hb浓度的影响

A

69.波尔效应是下列哪种因素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A.温度

B.pH和PCO

C.23-DPG

D.CO

E.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B

70.何尔登效应是下列哪种因素对CO运输的影响

A.温度

B.O与Hb的结合

C.pH和PCO

D.23-DPG

E.碳酸酐酶

B

71.实验中要保持动物基本呼吸节律,必须保留动物的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小脑

E.中脑

B

72.血液中PCO升高使呼吸运动加强的最主要途径是

A.直接刺激脑桥呼吸中枢

B.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

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C

73.脑脊液中H浓度升高使呼吸运动加强的最主要途径是

A.直接刺激脑桥呼吸中枢

B.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

C.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

74.高原地区,若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需要PO大于

A.100mmHg

B.90mHg

C.80mmHg

D.70mmHg

E.60mmHg

E

75.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的适宜刺激是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氧含量

C.动脉血氧容量

D.动脉血氧饱和度

E.动脉血血红蛋白含量

A

76.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出现低0血症和CO潴留,这时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是

A.动脉血中PO的降低

B.

动脉血中

PCO,的升高

C.

动脉血中

[H]升高

D.

动脉血中

HCO-降低

E.

动脉血中

HCO-的增咼

A

77.动物实验中,切断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后,吸人5%C(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中枢与外周化学感受器

D.刺激延髓呼吸中枢

E.刺激迷走神经

B

78.动物实验中,将动物的双侧外周化学感受器完全摘除后

A.增加脑脊液中CO浓度,不能增强呼吸运动

B.增加脑脊液中H+浓度,不能增强呼吸运动

C.吸人CO后,不能增加肺通气量

D.吸人CO后,能够增加肺通气量

E.吸人低O后,能够使呼吸运动加强D

79.因外伤造成一侧胸膜破裂形成气胸,此时伤侧胸膜腔内压是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D.等于肺内压

E.等于跨肺压

B

8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A.肺顺应性增加

B.肺弹性阻力增加

C.肺气道阻力增加

D.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E.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B1型]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斜角肌

81.平静腹式呼吸时起主要作用的呼吸肌是

82.平静胸式呼吸时起主要作用的呼吸肌是

AC

A.肺总量

B.肺扩散容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

E.残气量

83.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是

84.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

85.尽力吸气后再尽力最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是ACD

A.深吸气量

B.补吸气量

C.补呼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残气量

86.自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87.自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88最大呼气末仍存留于肺内的气量

CAE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最大通气量

D.解剖无效腔气量

E.肺泡无效腔气量

89.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是

90.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气量

91.从鼻腔到呼吸性细支气管这部分未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是

B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