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808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docx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

有机化合物合成通法

3.1卤代反应

3.1.1卤代反应原理

向有机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以制备卤代烃,这个过程叫做卤化反应.卤代烃不仅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从卤代烃可以衍生出许多有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如醇,酚,醚,胺,醛,酮,酸等.因此,卤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结构的不同,制备的方法和所用的卤化剂也有差异.如脂肪烃卤代物可用卤化氢与醇反应而制得,也可以用卤素分子与脂肪烃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由基取代反应而获得.芳烃卤代物可以用氯,溴作卤化剂,在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催化下与芳烃发生亲电取代而制得.

由于氟与芳烃的直接反应过于激烈甚至会导致芳烃分解,因此,氟代芳烃通常是由相应的芳胺经重氮化,桑德迈耶(Sandmeyer)反应来制备.如果直接用碘与芳烃作用,虽然可以获得碘代芳烃,但由于同时伴生的碘化氢对碘代芳烃具有还原作用,使反应具有可逆性.如:

ArH+I2ArI+HI

显然,若向反应体系中添加氧化剂如浓硫酸或硝酸,就能使碘代反应正向移动.若以卤代烃作为合成中间体,在卤代烃的实验室制备过程中,以选择溴化最为适宜,因为溴在室温下为液体,易于操作.

3.1.2芳烃溴化实验通法

对于0.1mol芳烃投料量,可用250ml三口烧瓶作反应容器,配置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以及溴化氢气体吸收装置(见图2-6,图2-7).

芳烃的溴化条件与芳烃的反应活性密切相关.

如果芳烃反应活性较低,先将0.lmol芳烃和0.5g铁粉加到三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00~150℃.然后,在搅拌下经滴液漏斗向三口烧瓶滴加10g(0.06mol)溴,加溴速度以不使溴蒸气通过冷凝管逸出为宜.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并加热反应lh,再加入0.5g铁粉,滴加10g溴.加料完毕,继续搅拌并加热反应2h.

将含有少量溴的红棕色反应混合物倒入事先溶有1g亚硫酸氢钠的200ml水溶液中,以除去残余的溴.若溴色还未除尽,可再加少许亚硫酸氢钠.通常在溴化产物中总会残留一些未反应的溴,用水不易洗净,若用亚硫酸氢钠则可使其还原成水溶性的溴化钠而去除:

然后,对混合物进行水蒸气蒸馏.产物若为固体,过滤凉干后即可满足一般使用的要求,必要时可进行重结晶.产物若为液体,可用四氯化碳提取;若产物为不溶于水的液体,可直接用分液漏斗分离.然后,分别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水洗涤至中性,用硫酸镁干燥后蒸除溶剂,对残余物做减压蒸馏.

当芳烃反应活性居中,先将0.lmol芳烃和0.2g铁粉加到三口烧瓶中,然后在室温下边搅拌边滴加16g(0.lmol)溴.加溴完毕,在室温下搅拌反应lh,反应过程中有溴化氢气体放出.如果反应过于缓慢,可用水浴(30~40℃)加热反应lh.然后,将水浴温度提高到65℃左右,继续搅拌反应一段时间,直到反应混合物液面不再有红棕色蒸气逸出为止.后处理同前.

当芳烃反应活性较高,溴化就必须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先用50ml四氯化碳将0.lmol芳烃稀释并冷却至0℃,然后边搅拌边滴加0.08mo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由10ml四氯化碳与13g溴配制而成),反应温度控制在0~5℃.加溴完毕,仍保持在低温下(0~5℃)搅拌1~2h,直到反应混合物液面无红棕色蒸气逸出为止.后处理同前.

实验中必须注意溴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有很强的灼伤性,其蒸气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因此在量取时必须带上橡皮手套在通风橱中进行.

量取溴时,先将置放在铁圈上的分液漏斗安放在通风橱内,然后把溴倒入分液漏斗,再用量筒经分液漏斗量取溴.

3.1.3实验

对-溴乙酰苯胺

实验目的

学习芳烃卤化反应理论,掌握芳烃溴化方法,熟悉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使用操作方法.掌握重结晶及熔点测定技术.

实验原理

药品

乙酰苯胺13.5g(0.lmol)

溴16g(5ml,0.lmol)

冰醋酸36ml

亚硫酸氢钠1~2g

实验操作

在250ml三口烧瓶上,配置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回流冷凝管连接气体吸收装置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溴化氢.

注意:

搅拌器与三口烧瓶口连接处的密封性要好,以防溴化氢从瓶口溢出.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3.5g乙酰苯胺和30ml冰醋酸[1],用温水浴稍稍加热,使乙酰苯胺溶解.然后,在45℃浴温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16g溴和6ml冰醋酸配成的溶液.滴加速度以棕红溴色能较快褪去为宜[2].

注意:

溴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必须在通风橱中量取.操作时应带上橡皮手套.

滴加完毕,在45℃浴温下继续搅拌反应lh,然后将浴温提高至60℃,再搅拌一段时间,直到反应混合物液面不再有红棕色蒸气逸出为止.

将反应混合物倾入盛有200ml冷水的烧杯中(如果产物带有棕红色,可事先将1g亚硫酸氢钠溶入冷水中;如果产物颜色仍然较深,可适量再加一些亚硫酸氢钠).用玻璃捧搅拌10min,待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用冷水洗涤滤饼并抽干,在50~60℃温度下干燥,产物可以直接用于对-溴苯胺的制备.

对-溴乙酰苯胺可以用甲醇或乙醇重结晶.产物经干燥后,称重,测熔点并计算产率.对-溴乙酰苯胺为无色晶体,mpl64~166℃.

注释

(l)室温低于16℃时,冰醋酸呈固体,可将盛有冰醋酸的试剂瓶置入温水浴中融化.

(2)滴速不宜过快,否则反应太剧烈会导致一部分溴来不及参与反应就与溴化氢一起逸出,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二溴代产物.

思考题

(1)乙酰苯胺的一溴代产物为什么以对位异构体为主

(2)在溴化反应中,反应温度的高低对反应结果有何影响

(3)在对反应混合物的后处理过程中,用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4)产物中可能存在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3.2磺化反应

3.2.1磺化反应原理

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所取代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芳烃的磺化反应属亲电取代反应,是一类应用极广的单元反应.在芳环上引入磺酸基可以增强水溶性,这在染料,医药合成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磺酸基可以方便地转化为羟基,氨基,硝基,氰基等,因而磺酸类化合物又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另外,许多芳烃的磺化产物自身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具有12~15个碳原子烷基的烷基苯磺酸盐都可用作洗涤剂.较低级的烷基萘磺酸盐是应用广泛的润湿剂,乳化剂,如二丁基萘磺酸钠.

常用的磺化剂有浓硫酸,氯磺酸(ClSO3H),三氧化硫等.其中,硫酸是最温和的磺化剂,通常用于磺化较活泼的芳烃.氯磺酸属较剧烈的磺化剂,它不仅可以磺化芳烃,还可磺化脂肪烃.芳烃与等摩尔的氯磺酸作用,生成的是芳磺酸,若与过量的氯磺酸反应,生成的是芳磺酰氯.三氧化硫是最强的磺化剂,如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溶于硫酸中)可用来磺化低活性的芳烃,不过用三氧化硫作磺化剂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因而宜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磺化反应,或以卤代烃作稀释剂使反应缓和.

磺化产物——磺酸与硫酸类似,属水溶性强酸,能溶于过量的磺化剂中.磺化反应结束后,通常先用冰水将反应混合物稀释,

再用碱中和并加入饱和食盐水使磺酸以盐的形式析出(盐析法):

ArSO3H+NaClArSO3Na↓+HCl

与硫酸不同的是,磺酸的钙盐,钡盐都溶于水,利用这一差别也可用碳酸钙(钡)中和,滤去硫酸盐沉淀,以除去过量的硫酸,滤液再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滤去生成的碳酸钙盐沉淀,就可得到磺酸钠盐(磺酸钠盐的这种纯化法也称脱硫酸钙法).

以氯磺酸作磺化剂,其磺化产物—磺酰氯微溶于水,分离纯化要简便一些,很多磺酰氯都可以通过蒸馏加以提纯,磺酰氯经水解就可得到磺酸.此外,由于磺酰氯十分活泼,由它可以制备出许多有用的磺酸衍生物,如磺酰胺,磺酸酯等.因此在实验室中,氯磺酸用得更普遍一些.

3.2.2芳烃氯磺化实验通法

对于0.lmol的芳烃投料量,可用250ml三口烧瓶作反应容器,配置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以及气体吸收装置(见图2-6和图2-7).

芳烃氯磺化的反应条件与芳烃反应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芳烃反应活性较低,可将0.3mol氯磺酸和0.lmol芳烃一同加入三口烧瓶,加热搅拌,慢慢升温至110~120℃,此时液面有大量氯化氢逸出.当氯化氢气体逸出趋缓,反应已近结束,可将反应温度提高10℃,继续搅拌,直至无氯化氢气体放出.

若芳烃反应活性高,为了避免反应过于激烈,可用25ml干燥氯仿将0.1mol芳烃先行稀释,用冰盐浴将其冷却至-10℃左右,在激烈搅拌下,慢慢滴加0.2mol氯磺酸.此时,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放出.滴毕,仍在-10℃左右继续搅拌.当氯化氢气体逸出趋缓,可对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继续搅拌直到不再放出氯化氢.

若芳烃反应活性居中,可先加0.lmol芳烃于烧瓶中并冷却至0℃,在激烈搅拌下,滴加0.25mol氯磺酸.滴毕,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直至不再有氯化氢气体逸出.

反应结束后,在搅拌下于通风橱中将反应混合物慢慢倒入100g碎冰中,析出的磺酰氯若为固体产物,可以进行过滤,洗涤和重结晶操作;若为液体产物,可以用氯仿或苯等溶剂对反应混合物萃取,然后依次用水,碳酸氢钠水溶液和水洗涤,最后进行蒸馏,即可获得氯磺化产物.

注意:

氯磺酸和浓硫酸类似,具有强酸性和强腐蚀性,会烧伤皮肤,应戴上橡皮手套,在通风橱中操作.

3.2.3芳烃磺化实验通法

对于0.lmol芳烃投料量,可用100ml三口烧瓶作反应容器,配置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见图2-6).

如果芳烃反应活性较低,可将三口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加入35g25%发烟硫酸,在搅拌下滴加0.lmol芳烃,此时混合物发热,注意冷却控温,防止过热[1].芳烃滴加完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搅拌1~2h.

若芳烃反应活性高或居中,都可以30g(0.3mol)浓硫酸作磺化剂,其磺化过程与低活性芳烃的磺化过程相同.磺化完毕,静置冷却,在搅拌下将反应混合物沿烧杯壁慢慢倒入100ml冰水中.待混合液冷却后,小心加入碳酸钠,使溶液呈中性,然后加入30g氯化钠,使芳烃磺酸盐逐渐析出.过滤析出的沉淀,用少量水洗涤,抽干,置于烘箱中于50~130℃干燥[2].

注释

(l)磺化温度要取决于具体的磺化对象以及磺酸基进入芳环上的位置,温度差异比较大.例如,在80℃左右,萘磺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为α-萘磺酸;在180℃左右反应,主要产物是β-萘磺酸.

(2)具体干燥温度要视水合芳烃磺酸盐脱水温度而定.

注意:

浓硫酸具有强吸水位和强腐蚀性,对皮肤有灼伤性,操作应当心.

3.2.4实验

邻-甲苯磺酰氯和对-甲苯磺酰氯

实验目的

学习氯磺化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方法,熟悉使用气体吸收装置及重结晶和减压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

药品

氯磺酸38g(22ml,0.33mol)

甲苯10g(12ml,0.11mol)

实验操作

在100ml三口烧瓶上配置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及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见图2-6及图2-7).向三口烧瓶中加入22ml氯磺酸,并置反应瓶于冰浴中冷却至0℃.

注意:

氯磺酸具有强腐蚀性,遇水会猛烈放热甚至爆炸,在空气中就会冒出大量氯化氢气体.因此,反应装置和药品要充分干燥,操作时要当心,应在通风橱中量取.

在搅拌下,自滴液漏斗向反应瓶中滴加12ml无水甲苯[1].滴速以保持反应温度不超出5℃为宜.温度过高,会使生成的甲苯磺酰氯发生水解.控制滴速,充分搅拌,至关重要.大约15min滴毕,继续在室温下搅拌lh.然后在40~50℃温水浴中加热搅拌,直至不再有氯化氢气体放出为止.

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在通风橱内,边搅拌边将反应液慢慢倒入盛有80ml冰水的烧杯中,再用20ml冰水洗涤反应瓶,洗涤液并入烧杯.然后,用倾斜法倾出酸层,将淡黄色油状液体分离出来,即得邻-和对-甲苯磺酰氯的混合物[2].用冰水对混合物洗涤两次后,将油状混合物置入-10~20℃冰柜中冷却(也可以用氯化钙冰盐浴冷却)过夜.

冷冻后,对-甲苯磺酰氯结晶从混合物中析出,抽滤(最好用砂芯漏斗),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再抽滤即得对-甲苯酰氯粗品[3].滤液中主要含邻-甲苯磺酰氯,用氯仿将其萃取,萃取液经水洗后,分出有机相,并由无水硫酸镁干燥[4].蒸除溶剂后,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26℃/1.3kPa(10mmHg)馏分.也可以用石油醚(30-60℃)对产物进行重结晶.

邻-甲苯磺酰氯为无色油状液体,bp126℃/1.3kPa(10mmHg).

对-甲苯磺酰氯为片状晶体,mp67~69℃,bp135℃/1.3kPa(10mmHg).

注释

(1)甲苯沸点为110.8℃,与水形成共沸物,在84.1℃沸腾,含8l.4%甲苯.甲苯可以采用共沸蒸馏法进行干燥,把最初20%的蒸馏液弃去即可.若含水量小,也可以通过加入无水氯化钙来干燥.

(2)如果反应到此,再将反应物置于冰箱中过夜,有可能提高邻-甲苯磺酰氯的产量比例.

(3)有时由于对-甲苯磺酰氯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不高,其结晶不易析出,此时可以作邻-甲苯磺酰氯粗品处理.

(4)磺酰氯在进行减压蒸馏前,一定要作充分干燥,否则在高温条件下,磺酰氯会发生水解.

思考题

(1)如果在磺酰化反应前,所加药品未作干燥,将对反应产生什么影响

(2)在磺酰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中

(3)本实验是基于什么原理来分离邻-,对-甲苯磺酰氯混合物

(4)如果以甲苯,氯磺酸为原料合成甲基苯磺酸,你将如何对本实验步骤进行修改

3.3硝化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3)所取代的反应,被称为硝化反应.芳环上的硝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通过芳环的硝化,还原,重氮化,置换等反应可以衍生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因此,它在精细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硝化反应中,硝酸阳离子NO2+是亲电试剂.质子的存在有助于NO2+的生成.

显然,除去水分子有利于提高NO2+的浓度,增强硝化活性.事实上,加人浓硫酸既能提供上述平衡式中所需要的质子,又可吸收水分,从而使NO2+浓度迅速上升.

不过,对于一些容易硝化的芳环,只需要用稀硝酸作为硝化剂即可,而且硝化条件也比较温和,这类芳环常含有第一类(活化)取代基(如-OH,-OCH3,-NHCOCH3,-CH3等);带有第二类(钝化)取代基(如-NO2,-COOH,-SO3H等)的芳环,硝化条件要剧烈一些,必须使用由发烟硝酸,浓硫酸配成的混酸作为硝化剂.

3.3.1芳烃硝化实验通法

对于不同反应活性的芳烃,所需要的硝化剂组成是不一样的.以0.lmol芳烃化合物为例,对于高反应活性芳烃,如酚类,苯基醚等,只需20ml40%(d=1.25,0.2mol)硝酸即可;中等反应活性芳烃,如苯,甲苯,奈等,需8ml68%(d=1.41,0.13mol)浓硝酸和10ml浓硫酸组成的混酸;低反应活性芳烃,即含有钝化基团的芳烃,如苯甲酸,硝基苯等,需10ml100%(d=l.51,0.24mol)浓硝酸和14ml100%(d=1.83,0.26mol)浓硫酸组成的混酸.

注意:

硝酸和硫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谨慎,量取硝酸时,要在通风橱中进内操作.多硝基化合物绝不可以蒸馏,即使是蒸馏一硝基化合物,也要当心,不能蒸干,以免发生爆炸.

混酸的配制:

在冷水浴条件下,将浓硫酸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并将混酸冷却至10℃.

在250ml三口烧瓶上,配置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等,注意反应系统与大气相通(参见图2-6).将0.lmol待硝化芳烃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下自滴液漏斗滴入混酸,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20~50℃,反应时间约为2~3h.对于高反应活性的芳烃,反应温度应低一些(0~10℃),当混酸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搅拌30min即可.

反应完毕,在搅拌下将反应物慢慢倒入200ml冰水中.在室温下如果产物为固体,经过滤,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即得硝化粗产物,再选择适当溶剂对粗产物重结晶;如果产物为液体,则先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酸液层用乙醚萃取,萃取液与有机相合并,依序用水,10%碳酸氢钠水溶液,水洗涤至中性,经氯化钙干燥后作减压蒸馏.

3.3.2实验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

实验目的

学习芳烃硝化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硝化方法,加深对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理解,掌握水蒸气蒸馏技术.

实验原理

药品

苯酚4.7g(0.05mol)

硝酸钠7g(0.08mol)

浓硫酸(d=1.83)11g(6ml,0.11mol)

浓盐酸3ml

实验操作

在100ml三口烧瓶上,配置搅拌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参见图2-6).先加入20ml水,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6ml浓硫酸.

注意:

只可将浓硫酸沿容器壁往水中慢慢倾倒,切不可颠倒次序!

取下滴液漏斗,趁酸液尚在温热之时,自反应瓶侧口加入7g硝酸钠,使其溶入稀硫酸中.装上滴液漏斗,将反应瓶置入冰水浴中,使混合物冷却至20℃.

称取4.7g苯酚[1],与lml温水混合,并冷却至室温.

注意:

苯酚有腐蚀性,若不慎触及皮肤,应立刻用肥皂和水冲洗,再用酒精棉擦洗.

在搅拌下,将苯酚水溶液自滴液漏斗滴入反应瓶中,用冰水浴将反应温度维持在20℃左右[2].

注意:

在非均相反应体系中,保持良好的搅拌能够显著地加速反应.

加完苯酚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lh,有黑色油状物生成,倾出酸层.然后向油状物中加人20ml水并振摇,先倾出洗液,再用水洗三次,以除净残存的酸[3].

注意:

硝基酚产物有毒,洗涤操作时要小心!

对油状混合物作水蒸气蒸馏,直到冷凝管中无黄色油滴馏出为止.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黄色的邻-硝基苯酚晶体会附着在冷凝管内壁上,可以通过间或关闭冷却水龙头,使热蒸汽将其熔化而流出.

将馏出液冷却过滤,收集浅黄色晶体,即得邻-硝基苯酚产物.凉干后称量,测熔点并计算产率.

注意:

邻-硝基苯酚容易挥发,应保存在密闭的棕色瓶中.

邻-硝基苯酚mp45℃,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向水蒸气蒸馏后的残余物中加水至总体积为50ml,并加入3ml浓盐酸和0.5g活性炭,煮沸15min,用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过滤,滤液经冷却析出对-硝基苯酚.过滤干燥后称重,测熔点并计算产率.

对-硝基苯酚为淡黄或无色针状晶体,无气味,mpll2~113℃.

如果实测熔点偏低,可以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产物进行重结晶:

加少量乙醇于盛有一硝基苯酚的圆底烧瓶中,配置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再补加乙醇直到产物全部溶解于沸腾的乙醇中.然后,逐滴加入热水(60℃左右),直到乙醇溶液中正好出现混浊为止.再加几滴乙醇,使混浊液刚好澄清.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即得产物,凉干后测熔点.

注释

(1)苯酚的熔点为41℃,室温下呈固体态,量取时可用温水浴使其熔化.苯酚中加入少许水可降低熔点,使其在室温下即呈液态,有利于滴加和反应.

(2)反应温度对苯酚的硝化影响很大.当温度过高,一元硝基酚有可能发生进一步硝化,或因发生氧化反应而降低一元硝基酚的产量;当温度偏低,又将减缓反应速度.

(3)硝基酚在残余混酸中进行水蒸气蒸馏时,会因长时间高温受热而发生进一步硝化或氧化.因此,一定要洗净粗产物中的残酸.

思考题

(1)苯酚的硝化可能会有哪些副反应

(2)为什么邻-,对-硝基苯酚可以采用水蒸气蒸馏来分离可否用同样方法来分离邻-,对-硝基甲苯

3.4傅-克反应实验通法

3.4.1傅-克反应原理

1877年,巴黎大学化学家傅列德尔(C.Friedel)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J.M.Crafts)在合作研究中发现,在氯甲烷和苯的稳定混合溶液中,一旦加入无水三氯化铝,就会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出大量氯化氢气体.他们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得到了甲苯.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反应具有普遍意义.它不仅适合于芳烃的烷基化反应,而且还可用于芳烃的酰基化反应.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命名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也简称为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Reaction).

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被用来合成烷基芳烃和芳酮,应用十分广泛.

在烷基化反应中,除了卤代烃外,烯烃以及醇类也可作为烷基化试剂.

由于烷基对芳烃具有活化作用,在傅一克烷基化反应中,生成物烷基芳烃比原料芳烃更容易发生烷基反应,从而产生多烷基芳烃.因此,欲制取单烷基芳烃,必须加入过量很多的芳烃以控制多烷基芳烃的形成.在这里,芳烃既作反应试剂,又作稀释剂.如果芳烃是固体,可以另外加入溶剂,如二硫化碳,石油醚或硝基苯等惰性介质.此外,由于芳烃的烷基化反应是通过烷基正碳离子的形成与进攻而发生的,因而会产生重排产物.这就导致烷基化反应的应用在合成多于2个碳以上的直链烷基芳烃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与烷基化反应不同,由于酰基对芳环具有钝化作用,因而芳烃的酰基化反应会停留在一取代阶段.这对于选择性地制备单取代基芳烃是十分有利的;又由于在酰基化反应中不会发生重排,因而在合成直链烷基芳烃或带其他支链结构的烷基芳烃时具有特殊应用价值.例如,正丙苯就可以经酰基化和还原反应而制得,它不仅可以停留在一取代阶段,而且还能保持原有碳链的构造.

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有酰氯,酸酐.

在以卤代烃作烷基化试剂的傅-克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有无水三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等路易斯酸,其中尤以无水三氯化铝催化效能最好(在以烯烃或醇类烷基化反应中,一般用质子酸作催化剂,如氟化氢,硫酸以及磷酸等).在烷基化反应中,无水三氯化铝的投入量仅需催化剂量,但在酰基化反应中,情况就不同了.由于无水三氯化铝可以与羰基化合物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而仅用催化剂量的无水三氯化铝是不够的.以酰氯作酰基化试剂,考虑到酰氯及产物芳酮都会与三氯化铝形成配合物,因此,lmol酰氯投入量,需配以多于lmol无水三氯化铝的投入量,一般过量10%.若以酸酐作酰基化试剂,则需要更多的无水三氯化铝.因为,酸酐在傅-克反应中,会生成乙酸,乙酸和酰基化产物芳酮一样,都要消耗等摩尔量的三氯化铝,以形成配合物.因此,1mol酸酐至少需要2mol的三氯化铝,在实际制备中,通常还要过量10%.在酰基化反应中,时常以过量的芳烃或二硫化碳,硝基苯和石油醚等作溶剂.

3.4.2烷基化实验通法

就苯的单烷基化反应而论,反应时苯是大大过量的,故以卤代烃投入量作参考对象.

对于0.1mol卤代烃投料量,可用100ml三口烧瓶作为反应容器,配置机械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冷凝管上端附设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与气体吸收装置相连.

依次将研碎的1.3g(0.01mol)无水三氯化铝和30ml干燥苯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下自滴液漏斗滴入0.lmol卤化烃与15ml干燥苯配制的溶液.反应时自行放热,注意控制滴加速度,滴速以保持反应温度20~25℃为宜,必要时可采用冰水浴冷却.加料完毕,在室温下继续搅拌直至反应趋于缓和.然后,提高浴温至60~70℃,加热并搅拌,直到反应混合液中不再有氯化氢气体逸出为止.

待反应混合物冷却后,在通风橱内将其慢慢倒入50ml混有碎冰的冰水中,如果仍有沉淀物,可滴加少量盐酸使其溶解,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然后用分液漏斗分除水相,再依次用水,5%碳酸钠水溶液和水对有机相进行洗涤,直至有机相呈中性.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蒸除溶剂,然后通过分馏(或重结晶)收集产品.

3.4.3酰基化实验通法

对于0.lmol芳烃投料量,可用250ml三口烧瓶作为反应容器,配置机械搅拌器,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冷凝管上端附设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与气体吸收装置相连(参见图2-6,图2-7).

依次将研碎的16g(0.12mol)无水三氯化铝,100ml干燥过的石油醚(60~90℃)和0.1mol芳烃加入到三口烧瓶中.

在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