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847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ocx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2012年03月30日

 

论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信贷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之一。

本文通过归纳和梳理学者对消费信贷的研究,了解了消费信贷的发展及其规律的同时,也发现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太乐观,存在很多缺陷和障碍。

因此,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关键字】消费信贷发展问题风险对策

 

ThethesisaboutProblemsandStrategiesofconsumption

creditinourcountry

 

Abstract

Withconstantchangingofconsumingconceptionsinourcountry,consumercreditisinthehighspeeddevelopment.ItbecomesoneofthemostpromisingbusinessinChineseCommercialBanks.Thispapersummariesandsurveysthenewestresearchfindingsofscholarsinconsumercredit,findingthatthedevelopmentofconsumercreditdoesn'tseemveryhopefulandmanyobstaclesdoexist.Atthesametime,

绪论

近年来,随着中央提出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我国商业银行也纷纷把开展消费信贷作为拓展信贷业务的重点。

虽然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已有不少学者着手于有关此项业务的研究。

2001年,赵海波发表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一文,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消费信贷发展的作用。

同年,张丽红在发表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障碍及对策》中指出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06年,宋兴盛发表的《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探讨》及宋欣,王野共同发表的《如何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中都提到了如何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李兴发,潘冬光两位学者在1999年发表了《我国银行消费贷款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初探》;朱毅峰, 涂志云在2007发表了《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使用和监控》;刘菁菁,田银华在2009年发表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评估规则》;任丽娜在2010年发表了《商业银行住房消费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构建及对策》等,提出、建立和完善了消费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学者的研究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目前,消费信贷市场空间拓展较快,但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日益突出,对商业银行来说寻找制定有效防范对策刻不容缓。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概述

(一)消费信贷的含义

消费信贷一般是指以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未来收入为担保的,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组织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商品为对象的贷款消费。

消费信贷建立在消费信用的基础上,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厂商向客户提供的分期付款的商业消费信用,而是在金融学意义上相对于生产信贷的消费信贷。

(二)消费信贷发展的规律

W

C2*

0

C2

C1

X

C1*

图1.1最优跨期选择

消费信贷就是为了实现跨期消费。

消费信贷的发生和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一方面,消费信贷是消费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者合理安排跨期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

同时,它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从卖方市场走到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

由于消费需求是无限的,其满足程度受可支配收入的制约。

为了既满足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预算约束,又要实现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信用消费。

以个人未来的收入为保障,通过借贷增加即期消费能力,实现跨期消费。

通过消费信贷,可以解决消费者金额大、期限长的资金需求,缓解可支配收增长滞后于有效需求增长的矛盾;消费者也可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可以选择即期收入消费,也可以选择信用消费。

当即期消费需求超出即期收入预算约束时,可以实现跨期消费。

如上图1.1可知,W-X,即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I1、I2、I3,即消费者的效用依次增大的无差异曲线。

当选择即期收入消费时,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在W-G(即期收入预算约束线)上。

如果允许借贷,则在消费者的选择均衡点E处的效用大于W-G线上任一消费选择点的效用。

合理安排即期和远期消费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

消费信贷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曾特别强调消费信贷的作用:

“信用制度只要在不仅加速生产,而且加速消费的情况下才会周转发生变化。

”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越大,消费信贷的作用也越大。

1.消费信贷提升消费需求

发展消费信贷,使高层次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及时得到了满足,消费质量和层次得到了提高,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应该指出的是,发展消费信贷并不是“寅吃卯粮”。

消费者是预计未来有稳定收入,只是缺乏即期消费资金,为提高消费水平而向银行申请贷款,待取得未来收入后偿还。

消费信贷不是以牺牲未来生活水平来换取今天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在不影响未来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今天的生活水平。

尤其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在我国适度发展消费信贷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2.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不断循环运转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体系就会瘫痪。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经济,而市场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

一方面,消费水平的变动与GDP的变动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因为消费是GDP的组成部分,消费增加多少,GDP就增加多少。

在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中间环节或中间变量。

另一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又有间接拉动作用。

表现形式是,消费拉动从动投资,从动投资再拉动经济增长。

可以说,消费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乘数效应。

3.消费信贷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的增长始终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以消费为导向也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真谛。

住、行、用的消费扩大和升级,不仅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能带动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单纯依靠生产信用和扩张投资需求对于经济增长和改善供给并不是长久之计,然而消费信用能更有效地引导供给的改善,实现供给和消费需求的结构平衡,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以最终消费需求为导向,更广泛的带动若干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4.有利于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

金融资本的作用,不限于生产和流通了领域,而且渗透到消费领域。

要扩大金融资本作用的空间,优化信用结构,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扩大金融资本运营的空间,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一般占银行贷款总额20%——30%,这样使金融资本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其对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生话的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在信用制度下,积聚在银行的可供支配的资本、可贷资本,不再是被动的东西,不再是未来的音乐,而是能动的生利的东西”。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深圳等沿海部分地区个别商业银行办理,使我国经济受到冲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下跌,整个宏观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趋势。

为了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我国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1999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截止到2005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从货币总量看,到2004年年底消费信贷余额已达19881亿元人民币,基本相当于1997年的115.6倍。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也由1997年不足0.23%增长到10.27%,而2004年的年增长额达26.34%(如表2.1所示)。

表2.11997-2009年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情况表(单位:

亿元)

年份

规模(亿元)

占GDP%

占消费%

同比增长%

占人民币各项贷款总额%

1997

172

0.23

0.47

——

0.2

1998

456

0.53

1.16

259

0.5

1999

1406

1.71

3.35

208

1.5

2000

4265.21

4.77

9.30

203.35

4.29

2001

6990.26

7.29

14.20

63.89

6.22

2002

10699.2

10.46

20.35

52.63

7.6

2003

15736

13.48

27.79

47.46

9.27

2004

20000

14.65

31.33

21.32

10.58

2005

22000

12.07

31.03

10.4

11.3

2006

24089

11.55

31.52

9.48

10.69

2007

32729

13.26

36.69

35.68

14.17

2008

37267

12.40

34.35

13.86

12.28

2009

53300

15.65

——

43.02

13.33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从2005年起,消费信贷业务进入趋于成熟和规范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各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股权分置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监测考评机制,有力推动了消费信贷业务的规范发展。

几年来,在品种结构、服务水平、经营规模、风险控制方面都有所提高,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金融资本的作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有效扩大。

图2.12006年四大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份额

各大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自己,对贷款品种不断整合,停办了一些设计欠佳的贷款品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更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趋于平稳。

2008年我国消费贷款余额达到372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3.7%。

金融危机期间消费信贷规模大幅上升,2009年高达55333.65亿元,同比增长了48.7%。

而且四大商业银行竞相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达到了99.18%,2006年占73%。

近年来,虽然份额有所下降但截止到2010年仍占60%以上,四大商业银行的具体市场份额见图2.1。

(二)我国消费信贷的特征

1.虽然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起步晚,但增长速度快,扩张迅速

近年来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各家银行纷纷将消费信贷业务从原来的信贷业务中独立出来,设立了零售业务部、个人金融部、住房信贷部、银行卡中心等,专门从事和管理各类消费信贷。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

贷款投放区域集中在市场经济较好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和省会城市。

许多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明确表示,其消费信贷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在沿海、沿江等发达地区。

西部地区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消费支出结构落后,居民对消费贷款的有效需求落后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3.品种丰富,结构体系日趋完善,还款便利

我国消费信贷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旅游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综合贷款体系。

由于消费信贷具有单笔规模小,还款期限较长的特点,所以在我国还本付息时有两种选择:

一是,还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本一起还。

二是,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可以采用等额还款法或者是递减还款法,即按月归还贷款本息。

等额还款法就是每月以相等的额度偿还贷款本息。

计算公式为:

每月偿还本息金额

=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2.1)

递减还款法更具有灵活性,但操作时比较复杂,每次收回贷款本息时,都要根据还款的境况计算还本付息额。

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款金额=贷款本金/贷款期月数﹢(本金-累计已偿还本金)×月利率(2.2)

三、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发展消费信贷对于商业银行在同行中的竞争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来看,消费信贷的发展与预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近年来消费信贷的增长有放缓的趋势。

对于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客观对待给予重视,并找出相应措施,以使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消费信贷相对偏紧,商业银行青睐优质客户

“缺钱”是近年来最热的银行话题之一。

由于信贷规模紧张,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据了解,今年不少银行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车贷、个人消费贷款的门槛,利率也有所提升,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基准利率的120%至130%。

此前部分银行的车贷还实行过无抵押信用贷款的方式,现在已完全取消。

此外,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也呈减少趋势。

(二)信贷规模小,品种少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非常关注消费信贷业务,将其视为拓展信贷营销业务,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的主要手段。

但是,虽然从1997年到现在,消费信贷的规模由172亿元发展到6万多亿元,但占我国GDP的比例依然较少,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在种类上,已由最初的旅游贷款、助学贷款、住房贷款等几种发展到包括经营贷款、个人网上贷款最高额可循环贷款、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等20多种。

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的多样性。

(三)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分配结构失衡

众所周知,消费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消费倾向。

在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造成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发展消费信贷的主要障碍。

近年来积累率有所提高,高过了合理积累率水平(25%),而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局部群众收入水平有所下降。

由于收入分配不公,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偏低。

此外,金融资产在不同的居民中分布不均衡程度更是惊人。

由于收入更多地集中在高收入阶层,加之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这使我国的消费率偏低,极大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

(四)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消费信贷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消费信贷的对象主要是人,银行承担信息来源失真和还款来源不稳定的风险。

二是贷款担保方面的风险。

目前的抵押、质押、第三方保证三种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难于解决的障碍。

三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消费信贷在银行业贷款业务中具有“金融零售业务”的特点。

借款对象是众多的消费者个人,额度小、期限长、批量多、个人变化因素复杂、手续繁琐、居住分散、费用高等,给贷款的后期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造成贷后管理上的风险。

而且银行自身监管不严格,在商业银行内部有一些信贷业务人员为了发放贷款对申请贷款人员的资信状况审核不严格,同时在贷款发放之后对贷款收回的监督检查也跟不上导致信贷风险增加。

也缺乏贷款风险评估体系,我国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至于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引发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五)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的制约

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自然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险、个人银行账户、个人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等组成的。

我国缺乏信息透明的信用制度,资信服务行业处于建立的过程中,资信服务的落后状态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阻力。

个人信用难于科学评估。

由于个人资信的资源共享体系和金融机构间的相互通透、登记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而多头骗贷、恶意透支、逃套外汇、悬废债务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比较繁琐的消费信贷申请过程与手续办理程序,又反过来影响消费者办理消费信贷的信心。

四、发展消费信贷的若干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逐步完善消费信贷,需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建造一个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

针对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风险,商业银行急需找出对应的有效措施。

从全局着手,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

(一)谨慎信贷的同时扩大客户范围

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如图4.1所示。

为了配合今年的信贷控制目标,防止信贷超额,收紧了包括消费信贷在内的所有贷款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消费信贷受到挤压,受影响的不单单是消费者个人的利益。

抑制个人合理的消费需求,甚至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稳定。

消费信贷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商业银行在解决自身经营管理良好运行的同时,也应尽量满足合理的个人信贷需求。

优质客户固然会减少消费信贷的风险,但挖掘潜在客户更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支行客户经理受理、资料初审

支行行长复审

分行个贷中心合规合法审查,并签约

分行个贷中心发放,网点办理相关手续

分行进行归档,贷后管理

消费者提交申请资

图4.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工作流程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消费信贷的空间

加强宣传,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银行应向消费者大力宣传消费信贷的政策法规、意义、相关业务知识、风险收益状态等,增强消费者的信用观念、信用知识和金融知识。

在此基础上改变消费者储蓄-消费-再储蓄-再消费的单一消费方式为贷款-购物-储蓄-还债的消费方式,使消费信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开发多样产品。

金融机构应扩大消费的规模和资金来源,增加信贷品种包括住、行、用以及家电、家具、高档饰品和新一类的信息消费,都可以进行信贷。

特别是针对消费倾向较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进行小额贷款。

我国目前的信用卡制度还是没有完全体现消费信贷的功能。

透支利率明显偏高,可以降低利率来鼓励人们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应该尽可能的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都可以搞消费信贷,应该是有求必应。

要扩大消费信贷的空间,就要从城市到农村全面启动。

我国农户所占比例很大,是极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极大的消费信贷领域,应多搞小额贷款适合广大农民的需要。

(三)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强对自身人员的监管,避免内部交易,亲属交易等。

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防范道德风险。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然后,从跟踪监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后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监控,掌握借款人动态,对贷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的情况,或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列入“问题个人黑名单”加大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借款。

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几个环节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再检查和监管。

还有,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机构,具体办理消费信贷业务,同时成立消费信贷审批委员会,作为发放消费信贷的最终决策机构,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担保与保险业务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直接抑郁了消费需求,使潜在的消费信贷无法变成现实的消费。

只有具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广大群众才会有信心贷款消费。

政府也应稳定居民的支出预期,缓解居民预期心理压力。

在支出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居民只能倾向于持币备用,而不是即期消费,更不是贷款消费。

改革要尽可能增加透明度,使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进程和支出负担有所了解。

也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的先进经验,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社会公积、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后顾之忧,将农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五)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我们建立了以政府和央行为主导的、以股份制资信公司和信用中介公司为主体的全国个人信用体系(见图4.2)。

利用政府的力量,整合协调和掌握各部门的个人信用数据、运用人民银行的网络形成全国个人征信的数据库,由一个专门性的全国个人信用管理局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定价产生一个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查阅、购买信息的服务,从而实现市场化的运作。

在个人信用记录中,主要包括:

其一,个人基本资料,除通常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家庭成员的组成、工作收入以及个人的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的缴纳情况。

其二,银行信用记录,包括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借款数额、信用卡的使用状况、还款的记录尤其是未偿还的债务情况和信用卡的透支情况。

其三,个人的社会信用和特别纪录,除了纳税、个人法院诉讼外,还包括曾经发生的金融诈骗、个人司法、公安局处罚等不良记录。

其四,个人信用等级评定。

对借款人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状况(cvclecondition)、抵押担保(couateral)的评估,因素分析法列出影响个人信用的因素,根据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重,在给定的每一项因素上评分,根据权重进行加总,得出个人的信用分数,再根据划定的等级,评定一个人的信用状况。

图4.2中国个人信用体系构建模式

(六)建立健全个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这成为阻碍消费信贷快速稳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工作。

通常信用评分制度的建立基础是判别式模型和其它相关的技术。

在模型中把多个变量结合起来,为每个贷款申请者建立数字化的评分和等级。

再设定一个筛选水平,在没有其他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申请人的得分超过了主要筛选水平,贷款可以得到批准。

如果低于筛选水平,又没有补救因素的情况下,贷款申请就会被驳回。

在评估消费贷款时,采用的主要数据有年龄、婚姻状况、需抚养人的数目、住房所有权、收入、家庭电话、拥有银行账户的数目和种类、工作性质以及在目前工作岗位上的时间等,其中大部分可以从征信机构的信用报告中获得。

通常还需要对贷款申请者的若干信用信息项目进行评分。

在这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美国的FICO信用评分,FICO得到美国个人征信机构的普遍使用。

我国个人征信机构由于时间较短,经验相对较浅。

未来需要通过总结、调试、跟踪、分析等措施,对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建模工作进行探索,不断优化建模工作。

结语

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消费者有效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拓展销售市场、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

本文简述了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并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但在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消费信贷的道路上,我国商业银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张静琦.商业银行信贷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季爱东.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与风险控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将其务、周好文.银行信贷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于伟东.浅谈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金融财经.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